兩萬人馬共分四隊,前部地池田勝入,第二隊武藏太守森長可,第三隊堀秀政,第四隊秀次,四月六日夜半,隊伍開始行動,人銜枚馬摘鈴,乘夜色成功地躲過了敵人的眼睛,七日到達莊內川河畔。當晚宿營在筱木,柏井兩鄉,為等後隊人馬,勝入在宿營地整整浪費了一晝夜多的時間。兵團過大,人馬行動遲緩。八日晨,勝入仍然按兵不動。晚十時,人馬終於到齊,勝入引兵出發。若是昔日的信長,肯定以閃電般的速度直搗三河,決不等兵力集結,勝入是完美主義者,他一邊不慌不忙地引軍前進,一邊把行動路線傳諭全軍。


    “經長久手,攻入三河!”


    難以置信的是,如此龐大的軍隊行動,勝入卻篤信決不可能被敵人察覺。


    家康發覺了羽柴軍的行動,當然不是在勝入出發的六日夜半,而是在七日下午,羽柴軍於莊內川河畔等待後隊人馬到達的時候,下午四時許,首先又筱木的兩名百姓前來稟報。


    --撒謊!


    家康不信。秀吉神機妙算,謀略過人,絕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冒險出兵。家康認為是秀吉的詭計,故意派出一哨人馬,為的是把自己騙出鹿砦聚而殲之。


    家康按兵不動。處事謹慎是貫穿家康一生的性格,他要等待確切的消息,恰好潛入森長可軍中的伊賀密探服部平六帶來了同樣的消息,和報事的百姓前後隻差半個時辰。


    家康仍然沒有發兵,為了探明情況,他向四外派出了大批細作。八日淩晨,細作陸續返迴,詳細報告了敵情。


    家康立即點兵,令四千五百人為前部,火速趕往小幡城。小幡城是家康的小城,位於羽柴軍宿營的柏井村東側,兩地相距不遠,家康吩咐前部大將,屯兵小幡城,若羽柴軍進攻三河,可領兵襲擊敵人,家康隨後引大隊人馬接應。


    家康又與織田信雄商議停當,自引六千三百人,信雄領兵三千人,八日晚七時,悄悄離開小牧山大營,敵人沒有發覺,夜行軍獲得成功。家康似脫弦的箭,旋風般進入小幡城,趕在了羽柴軍秀次一隊的前麵。形成了伏擊敵人的陣勢,家康宛如看螞蟻爬行,掌握了羽柴軍的全部情況。而羽柴軍卻盲然不知家康的動靜。


    卻說秀次引兵八千,和先遣軍拉開距離,位於最後,九日晨,行至白山林,令人馬稍歇,進入雜木林埋鍋造飯,用罷早餐再行。將士栓好戰馬,摘下頭盔,軍卒四下散開,準備煮飯,東一夥兒,西一堆,全軍毫無戒備。


    家康軍從前一天晚上便摸到了敵人的行動,像影子一樣尾追著秀次,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山林。


    天正十二年四月九日的太陽照亮長久手山河的時候,便是秀次軍覆滅的開始,密集的子彈傾瀉在樹林裏,秀次軍在三河兵的猛烈攻擊下,來不及抵抗,慌忙奪路逃竄,多少也有人持槍還擊,但很快被壓下去。秀次軍迅速崩潰,八千人宛如被大風捲起的稻草灰,逃向山野,主將秀次失去戰馬,身邊無一人相隨,徒步逃出重圍,絆倒了爬起來再逃。


    為依次擊敗羽柴軍的第二隊,第三隊人馬及前部先鋒,家康馬不停蹄,當即揮師東進(木神)原康政率先追上堀秀政的第三隊,反被能攻善守的秀政擊敗,(木神)原等人險些喪身,落荒而逃,堀秀政很快得知後方的秀次軍失利,盡管全勝,也不得不脫離戰場。


    後方如此慘狀,第二隊的森長可和先鋒池田勝入卻絲毫沒有察覺,繼續催兵向三河前進,等後方的傳令兵趕上來,這才知道友軍已經從戰場上消失。


    翁婿的九千人馬成了孤軍,急忙傳令撤兵,迴軍途中遇上家康主力,一萬五千人馬築起一道長長的鐵壁,徹底塞斷了羽柴軍的歸路,起初,翁婿二人懷疑,


    “不會是家康吧?”


    以他們的常識判斷,主帥家康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局部戰場上,更不可能投入主要兵力。可是,事實是無情的。家康的帥旗迎風招展,高高飄揚在富山根高地上,最前麵密密層層地排著由舊武田兵組成的紅旗紅鎧甲,紅號衣的“赤軍”。


    兩軍激戰一處,瞬間決出了勝負,而後不是戰鬥,活像狩獵。森長可和池田手下的九千人馬像中箭的野獸,四散奔逃,德川軍好想割稻草,斬獲首級無數。


    是日,武藏太守森長可頭戴一頂鹿角式頭盔,身披一領銀白色戰袍,指揮士兵向前猛衝。終於隻剩下他自己,臉上中彈,翻身落馬,被人割下首級,時年二十七歲。


    一場惡戰,最後戰場上僅剩下一個人--池田勝入。實在讓人難以相信羽柴軍主將茫然坐在軍凳上,也許戰馬已被擊斃,周圍不見勝入的坐騎。四麵八方都是家康的人馬,欲逃不能,貼身的侍從或逃走或被殺死,勝入本人也耗盡了體力,甚至失去了持槍的氣力,雙手軟塌塌地垂下來,不知何故,勝入昂頭朝西呆坐著。


    恰在這時,德川軍中來了兩名武士,一人由東北方向馳來,當胸一槍,刺透了勝入的軀體,幾乎同時,另一將由西南方向飛奔而來,一把按到勝入,順勢割獲了首級。


    家康立刻收兵,撤離了戰場。眼下決不能窮追殘敵,擴大戰果,必須返迴小牧山前線,況且,家康應得的已經得到了,雖說是局部勝利,但是戰勝秀吉已成事實,這一事實必將迅速傳遍天下的每一個角落,大大提高家康的聲望和外交上的地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史太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司馬遼太郎並收藏新史太閤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