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大喜。


    盛政襲擊中川營寨的同一天,即四月二十四日正午,秀吉在大垣城接到飛報。從時間上講,盛政佛曉襲寨,上午十時完全占領,兩小時後,消息傳到大垣城,秀吉事先布置的通訊網發揮了作用。


    “勝局已定!”


    秀吉大步跨進室內,而後,他的大腦、手、腳和舌頭,都動起來了。此時此刻,他清楚地看到了罩在自己頭頂上的七色彩虹。但是秀吉使勁兒皺起臉上的皮膚,閉上眼睛,努力抹掉頭上的彩練,必須抹掉它!因為他深知,戰爭是由無數偶然的斷片組成的。隻有敏捷地撿起這些偶然的斷片,把它們編入自己的設想,才能符合命運之中的心意。現在,秀吉斷不可沉醉於迷人的彩虹之中,因為稍有不慎,勝利就會從自己手掌中跑掉。


    秀吉把本來就尖得嚇人的下巴拉得更長,話象出鞘的劍尖,瞪起兩隻猴兒眼,準確地下達了一道道命令。其速度之快連他自己也感到吃驚。


    秀吉在大垣擁有一萬五千人馬,必須馬上把隊伍調往賤之嶽。決戰勝負取決於行軍速度,要使速度出現奇蹟,自然需要下番功夫。


    已是正午時分,天黑之前是趕不到戰場的,必須在沿途點起篝火,遍插火把照得如同白晝。秀吉選出五十名精壯士兵,一律騎馬趕往近江長浜,令其中二十人徵調沿途村民,讓其點燃篝火,其餘三十人分派沿途百姓準備幹糧和草糧,以備行軍之用。


    “不必吝惜金錢!”


    秀吉讓人把大量金銀搬上備用馬匹的馬背,然後把五十名士兵和各隊將領集合在翁城裏,手握青竹,連連敲著地,大聲吼道:


    “吩咐沿途的莊頭和富戶開倉煮飯,馬料團成米糠糰子,曉喻眾人,所用米料,隨後加價十倍付錢!”


    秀吉的嗓門兒越來越大:


    “告訴黎民百姓,飯煮好,草袋子不要仍,扯成兩片,用鹽水浸泡,拿它包飯,馬料也照此辦理。為避免搞錯,馬料插上樹枝,或用紙作下標記,所有幹糧和草料統統搬到路旁等候。


    此刻,最使秀吉頭痛的是一萬五千人馬不在一處,為進攻信孝,大部分人馬駐紮在歧阜周圍,秀吉派出數百名小校,傳令各地人馬,不必會集大垣,可分別由各自的駐地直奔賤之嶽。


    “目標隻有一個,賤之嶽的木之本。若有遲誤,將遺恨千古!”


    分派完畢,已是午後二時。各路人馬接到將令,早的四時,晚的五時前後,紛紛向賤之嶽進發。


    秀吉早已不在大垣,傳罷將令他便策馬出城門,疾馳在通往近江的大道上,身後隻有數騎相隨。不過,隔百餘米有十幾個部將,再隔二百餘米還有五十餘名將校,騎著馬拚命地追趕自己的主帥,後續部隊稀稀拉拉地跟上來。


    第二十一迴 二雄激戰賤之嶽勝家北國滅滿門


    夜幕降臨大地。


    是夜,天空沒有月亮,隻有幾顆星星撒在近江天空,不時地眨巴著眼睛。東方的天空陰雲密布,把整個美濃裹在黑暗之中。


    “勝利了!”


    盛政不止一次地囁嚅道。


    “以後還要節節勝利!”


    偷襲成功的喜悅,撬開了盛政一向沉默的嘴巴,日間往來馳騁,麾軍衝殺的興奮直到傍晚也沒有平靜下來。他頻頻薅起地上的野草,向左右講述著作戰的成功。當晚傳令全軍在敵人腹地宿營。


    是夜,盛政沒有飲酒,平日他很善飲,今日卻滴酒不沾,而且曉喻全軍,嚴禁喝酒,因為喝酒容易誤事。星空下的群山裏盡是敵人營寨,背後是餘吳湖,佐久間軍處在敵人的縱深腹地。


    勝家仍然連遣快馬,繼續催促盛政撤兵,但是盛政全然不睬,還嘲笑勝家。


    “舅父老髦,如此多慮!”


    真是老者為智慧所累,弱冠為勇氣所傷啊!


    後方的勝家似熱鍋上的螞蟻,艱難地打發著每一刻時光,他的作戰宗旨是以守待變,趁隙殲敵。在地形複雜的山嶽地帶,要說路,隻有通向北國的一條通道,其他小路全部淹沒在深山密林裏。隻有樵夫和獵戶才能勉強通過,絕非數萬大軍的用武之地。勝家料定:即使羽柴秀吉在兵力上稍占優勢,也絕對不敢在崇山峻山之中輕舉妄動,最終隻能是各個山頭的小部隊作戰。因此,山地交鋒,首先靠堅固的陣地,有利的地形,其次才是兵力的多寡。秀吉大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兩軍對峙,先出手的註定失敗。


    但是,前部先鋒佐久間盛政擅自出擊,完全打亂了勝家的部署。


    ――萬事休矣。


    勝家直恨得咬牙切齒,揮師進擊,固然可以保住麵子,可是由於主力部隊的突出,徹底破壞了嚴密的防禦體係。因此,勝家固執地敦促前線撤兵,企圖早一刻恢複無懈可擊的防禦陣地。


    遺憾的是,盛政另有所謀。


    “舅父多慮,斷不可取!如今秀吉正奔命於歧阜,大垣之間,待他趕迴陣中,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趁群賊無首,隻要擊潰敵軍,即可獲勝,無須多慮,完全來得及!”


    盛政的謀算已經奏效。午前,他攻下中川瀨兵衛營寨,聚殲守敵,接著,威逼高山右近軍,使其不戰而逃。柴田軍直插餘吳湖南岩,把敵人懶腰斬為兩段。


    眼前,賤之嶽聳入雲天,盛政屯兵山下以包圍的陣勢露營在餘吳湖畔,賤之嶽也成了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史太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司馬遼太郎並收藏新史太閤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