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這時,反織田同盟的盟主、流亡的前將軍足利義昭首先倡議,山陰山陽的毛利氏(主城設在廣島)以及大阪的本願寺等,紛紛致書謙信,希望聯合起兵,挾擊信長。謙信慨然允諾,告訴信長的諸路敵人:
“待來年開春,謙信將踏平北陸,襲取京畿!”
此時的謙信已是威震天下的名將、甚至帶有不可戰勝的神秘色彩。得到謙信的允諾,反織田同盟的各方勢力欣喜若狂。已經歸降織田的北陸豪紳聽到謙信要出兵的消息也騷動起來,不少人暗中倒戈,欲由越後為內應,風聲傳出,北陸形勢大變。此類情報紛紛呈給信長,安土城駭然,信長周圍一片驚慌。可是,惟獨羽柴藤吉郎不把謙信放在眼裏。
“沒什麽了不起的!”
對北陸的柴田勝家和安土城諸將的驚慌和失態,藤吉郎感到非常厭惡。
藤吉郎始終不把某個個人的武藝和膽識看得太重,而重視該將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在這一點上,謙信有重大缺憾,關東的北條氏牽製著他。
盡管謙信已經控製了關東局勢,但是不可能將大軍駐紮在關東,他總是如一陣旋風,由北方突然卷過來,惡狠狠趕走北條勢力,然後迅速撤迴越後。謙信剛剛退走,避難中的北條勢力又重新抬頭,再次沖向關東。謙信和小田原北條氏一進一退,反覆如是,在這種形勢下,假如謙信聰明,根本不可能懸軍萬裏,由越後傾巢而出,進攻京都。北條氏趁其遠征,自然要襲擊他,說不定還會進攻越後,端掉他的老窩。而且據藤吉郎由小田原獲得的情報來看,北條氏和謙信絲毫沒有和解的跡象。
藤吉郎認為謙信不敢遠征,其行動至多抵達加賀或越前,謙信的行動半徑十分有限。而且,眼下的織田勢力已不是過去懼怕謙信、信玄的時代,其領土多達三百萬石,可動員的兵力為謙信的一倍。
“謙信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藤吉郎向信長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
信長不悅地歪著腦袋盯著藤吉郎。信長的看法與他多少有些不同,信長認為,謙信會殺過來的。
信長過高地估計了謙信。從年輕時代起,謙信和信玄就象兩尊兇神一樣壓在信長心上。多少年來,為了對付這二人,信長殫精竭慮,費盡心機。可以說直到今天,謙信的影子仍然過大地遺留在他的腦海裏。
“猢猻,再勿多言。謙信要來的!”
信長說。
“倘若來,你將如何?”
“領兵迎擊。”
“這個自然,何須你說。孤問你,可有拒敵之策?”
“依卑職拙見,在北陸……”
藤吉郎說,在北陸決戰很難取勝。上杉軍遠比尾張兵勇猛,主將謙信效用善戰,運籌帷幄,古今無雙。因此,迎戰謙信,局限於一地的陣地戰必敗,應從戰略上取勝。北陸戰場交與勝家一人,且戰且退,消耗、襲擾上杉軍,使其疲勞厭戰。等上杉軍來到近江,織田軍可竭全力伺機決戰。藤吉郎進一步解釋說:北陸多山,地形複雜,狹穀隘口,隨處可見,因此適合小隊人馬作戰。地形對上杉有利。若把謙信誘入近江平原,將對在兵力上占據優勢的織田軍有利。到那時,勝家收攏北陸敗兵,重整旗鼓,從上杉軍背後殺過來,縱使謙信有迴天之力,也難以逃脫覆滅的命運。
“因此……”藤吉郎說,“不必增援勝家。他是誘餌,不是主力。如果把手中大軍撥給勝家,近江決戰恐怕難以取勝。”
信長沉默著,思索著,直到藤吉郎退出,始終未發一語。之後,信長召集眾將,所傳將令和藤吉郎的進言截然相反,旨在以北陸為主要戰場,大軍被遣往北國。而且令藤吉郎吃驚的是,連自己的名字也被列入增援的大將之中。
嗣後,藤吉郎私下求見信長,悲切地說:
“如此一來,築州兄得剖腹以報大王!”
軍令業已傳出,信長不願再聽別人嘮叨,於是把腳狠狠一跺,厲聲吼道:
“你給我出征!”
藤吉郎退出,迴到長浜。
安土的援軍,除藤吉郎的羽柴軍外,還有丹羽長秀、瀧川一益以及稻葉一鐵,氏家左京亮、齋藤新五郎、安藤伊賀守等,全是織田主力。北陸以柴田勝家為主帥,加之佐久間盛政,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兩下匯合,在人數上遠遠超過上杉軍。
藤吉郎默默地思索著,覺得此戰很難取勝。織田軍沿近江北部山區北上,出敦賀引軍向東,翻過木茅嶺,進入越川平原。未來的北陸戰場,藤吉郎沒有指揮權,主帥是柴田勝家,不拘勝敗,自己都必須服從勝家的調遣。
“晦氣,得聽那老兒的擺布!”
秀吉不無牴觸。更令人氣憤的是,勝家四處散布謙信西上的傳聞,自己不去抵擋,卻乞求信長,把織田主力千裏迢迢地拖到北陸。萬一失敗――不,很可能失敗――織田家的王牌,這支精銳之師就會葬送在北陸,使信長的軍事實力減半,甚至導致織田家的滅亡。
“這場戰爭可不妙啊!”
進入越前平原時,藤吉郎對謀士竹中半兵衛說。半兵衛似有同感,牽起嘴角,微笑著點點頭。“北陸的失敗,很可能為織田家招來衰亡的厄運!”半兵衛說。
</br>
“待來年開春,謙信將踏平北陸,襲取京畿!”
此時的謙信已是威震天下的名將、甚至帶有不可戰勝的神秘色彩。得到謙信的允諾,反織田同盟的各方勢力欣喜若狂。已經歸降織田的北陸豪紳聽到謙信要出兵的消息也騷動起來,不少人暗中倒戈,欲由越後為內應,風聲傳出,北陸形勢大變。此類情報紛紛呈給信長,安土城駭然,信長周圍一片驚慌。可是,惟獨羽柴藤吉郎不把謙信放在眼裏。
“沒什麽了不起的!”
對北陸的柴田勝家和安土城諸將的驚慌和失態,藤吉郎感到非常厭惡。
藤吉郎始終不把某個個人的武藝和膽識看得太重,而重視該將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在這一點上,謙信有重大缺憾,關東的北條氏牽製著他。
盡管謙信已經控製了關東局勢,但是不可能將大軍駐紮在關東,他總是如一陣旋風,由北方突然卷過來,惡狠狠趕走北條勢力,然後迅速撤迴越後。謙信剛剛退走,避難中的北條勢力又重新抬頭,再次沖向關東。謙信和小田原北條氏一進一退,反覆如是,在這種形勢下,假如謙信聰明,根本不可能懸軍萬裏,由越後傾巢而出,進攻京都。北條氏趁其遠征,自然要襲擊他,說不定還會進攻越後,端掉他的老窩。而且據藤吉郎由小田原獲得的情報來看,北條氏和謙信絲毫沒有和解的跡象。
藤吉郎認為謙信不敢遠征,其行動至多抵達加賀或越前,謙信的行動半徑十分有限。而且,眼下的織田勢力已不是過去懼怕謙信、信玄的時代,其領土多達三百萬石,可動員的兵力為謙信的一倍。
“謙信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藤吉郎向信長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
信長不悅地歪著腦袋盯著藤吉郎。信長的看法與他多少有些不同,信長認為,謙信會殺過來的。
信長過高地估計了謙信。從年輕時代起,謙信和信玄就象兩尊兇神一樣壓在信長心上。多少年來,為了對付這二人,信長殫精竭慮,費盡心機。可以說直到今天,謙信的影子仍然過大地遺留在他的腦海裏。
“猢猻,再勿多言。謙信要來的!”
信長說。
“倘若來,你將如何?”
“領兵迎擊。”
“這個自然,何須你說。孤問你,可有拒敵之策?”
“依卑職拙見,在北陸……”
藤吉郎說,在北陸決戰很難取勝。上杉軍遠比尾張兵勇猛,主將謙信效用善戰,運籌帷幄,古今無雙。因此,迎戰謙信,局限於一地的陣地戰必敗,應從戰略上取勝。北陸戰場交與勝家一人,且戰且退,消耗、襲擾上杉軍,使其疲勞厭戰。等上杉軍來到近江,織田軍可竭全力伺機決戰。藤吉郎進一步解釋說:北陸多山,地形複雜,狹穀隘口,隨處可見,因此適合小隊人馬作戰。地形對上杉有利。若把謙信誘入近江平原,將對在兵力上占據優勢的織田軍有利。到那時,勝家收攏北陸敗兵,重整旗鼓,從上杉軍背後殺過來,縱使謙信有迴天之力,也難以逃脫覆滅的命運。
“因此……”藤吉郎說,“不必增援勝家。他是誘餌,不是主力。如果把手中大軍撥給勝家,近江決戰恐怕難以取勝。”
信長沉默著,思索著,直到藤吉郎退出,始終未發一語。之後,信長召集眾將,所傳將令和藤吉郎的進言截然相反,旨在以北陸為主要戰場,大軍被遣往北國。而且令藤吉郎吃驚的是,連自己的名字也被列入增援的大將之中。
嗣後,藤吉郎私下求見信長,悲切地說:
“如此一來,築州兄得剖腹以報大王!”
軍令業已傳出,信長不願再聽別人嘮叨,於是把腳狠狠一跺,厲聲吼道:
“你給我出征!”
藤吉郎退出,迴到長浜。
安土的援軍,除藤吉郎的羽柴軍外,還有丹羽長秀、瀧川一益以及稻葉一鐵,氏家左京亮、齋藤新五郎、安藤伊賀守等,全是織田主力。北陸以柴田勝家為主帥,加之佐久間盛政,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兩下匯合,在人數上遠遠超過上杉軍。
藤吉郎默默地思索著,覺得此戰很難取勝。織田軍沿近江北部山區北上,出敦賀引軍向東,翻過木茅嶺,進入越川平原。未來的北陸戰場,藤吉郎沒有指揮權,主帥是柴田勝家,不拘勝敗,自己都必須服從勝家的調遣。
“晦氣,得聽那老兒的擺布!”
秀吉不無牴觸。更令人氣憤的是,勝家四處散布謙信西上的傳聞,自己不去抵擋,卻乞求信長,把織田主力千裏迢迢地拖到北陸。萬一失敗――不,很可能失敗――織田家的王牌,這支精銳之師就會葬送在北陸,使信長的軍事實力減半,甚至導致織田家的滅亡。
“這場戰爭可不妙啊!”
進入越前平原時,藤吉郎對謀士竹中半兵衛說。半兵衛似有同感,牽起嘴角,微笑著點點頭。“北陸的失敗,很可能為織田家招來衰亡的厄運!”半兵衛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