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打平火
四合院:吃虧是福,導致兒孫滿堂 作者:捉筆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過的飛快,新年的腳步一天天臨近。
到了臘月初七這天,吃完了晚飯,四九城家家戶戶的灶火不熄。
今兒個是熬臘八粥、泡臘八蒜的日子。
楊朝升從倉房搬出自個兒用大油桶改造的柴火灶。
江米、黃米、薏仁米、高粱米、黏黍米……好幾種“米”。
紅芸豆、紅小豆、綠豆、白扁豆……紅棗、栗子、核桃仁、杏仁、花生、瓜子仁、葡萄幹、桂圓肉等各種豆子幹果。
楊朝升把所有的食材一股腦倒進了行軍鍋裏,架在柴火灶上加水熬煮。
“小虱子,再去搬點兒柴火過來,這臘八粥必須小火慢熬,把米、豆、果料熬得香甜濃稠的一鍋,那才地道。”
“知道了,師父。”
耿從吉扔下手裏的吹火棍,就往月洞門一旁的柴房趕去。
“小虱子兄弟,要不要我幫忙啊?”
此時,月洞門的門扉被人推開。
“大愣子,你你你……你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鄭有用的突然出現,讓二分半廳的氣氛頓時變得高漲。
“楊叔,這是我特意給小康帶的。”
有其他人在場時,鄭有用沒有稱唿楊朝升為“主公”。
“這是外國糖果?”
楊朝升從鄭有用手裏接過一個包裝精美的鐵皮盒。
哈哈哈……
“大愣子,你出息了。出手就是洋落兒。”
鄭有用這一年來為國征戰。
國足主客場依次:三場全勝泰蘭德、三場全勝沙烏地,四比一勝孽國……如同一股旋風橫掃亞洲足壇。
這一屆世界杯,亞洲區和非洲區共享著一個名額。
國足更是再接再厲,將幾支非洲勁旅斬於馬下,以預選賽小組第一名的傲人成績出線。
鄭有用在各場比賽中均有入賬,共計打入了二十七個進球,平均每場進球數是二點五個。
在海外媒體對本屆足球世界杯的報道中,鄭有用榮獲了亞洲球王的頭銜。
國足所取得的這一輝煌戰績,讓我泱泱華夏在世界上再次矚目。
“朝升你覺不覺得……大愣子的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不得不說。
偏見和雙標的社會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當一個人處於微末之時,會覺著自個兒身邊的壞人多,被人挑刺、質疑,甚至落井下石。
而一旦這個人功成名就了,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後,在光環效應下,他的身邊就會聚集大把的好人。
竇樺顯然也不能免俗。
以前,她沒有看不起大愣子,也不會去關注。
“愣子哥,我師娘說的沒錯,你整個人確實精神了許多。”
鄭有用的變化有目共睹,連丫丫也過來湊了把熱鬧。
“嘿嘿……嬸子,丫丫妹子,再怎麽著,我大愣子也還是原來那個大愣子。”
“得嘞,得嘞。老輩人不是老念叨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大愣子這大半年出國溜達了一圈,開了迴洋葷,漲了不少的見識,他整個人有點兒變化,這太正常了。”
見鄭有用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楊朝升岔開了話題。
“大愣子,明年國足奔赴歐洲,第一場對陣西日耳曼戰車,你可得留心了。日耳曼人的意誌大多堅韌不拔,他們身體素質有優勢,踢的力量足球,腳上的技術也不孬,他們既擅長長傳衝調的戰術,又精於短傳滲透打法。”
雖說楊朝升給鄭有用進行了係統屬性和技能加點,他到底也還是血肉之軀。
足球怎麽說也是團體運動,不可能隻依靠一個人的出色發揮。
萬幸。
現而今咱們這支國足,主管體育運動的大領導采用的是軍事化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精心培養,下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體育隊伍。
隊員們的個人意誌力和集體榮譽感滿滿。
可不是那支上下都爛透了的窩囊廢海參隊。
楊朝升有些兒期盼。
期盼眼下這支有鄭有用加入的國足能夠高舉雷米特杯(勝利杯),把獎杯帶迴咱們大天朝。
“楊叔,讓您給說著了。西日耳曼戰車的確是不能小看的對手。我聽教練組的工作人員說,咱們爭奪亞非出線權,在對陣阿非利加國足的關鍵一戰時,西日耳曼戰車全員飛到了橄欖之國,在現場進行觀戰。”
這一戰,大愣子屬於正常發揮。
他再次上演帽子戲法,整場比賽打進了三粒進球。
由於國足的戰績驕人,大天朝的各家媒體輪番進行報道。
楊朝升一直有做這屆足球世界杯的剪報,對國足取得的成績,可謂一清二楚。
“看來咱們國足這次征戰海外,引發的轟動不小,讓一貫刻板的日耳曼人都開始重視起你們來?聽人說道和親眼所見,大有不同。大愣子,那場比賽你肯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一場比賽,負責盯防你的人鐵定不會是一兩個,他們或許會在身體對抗中,對你進行惡意犯規。”
楊朝升分析了自個兒的擔憂,他打算要為大愣子特製一副護膝,再秘製幾劑虎骨斷續膏。
大愣子拍著胸脯道:“楊叔,您還不放心我?我的身體倍兒棒,身體對抗可從來沒怕過誰。”
“小心無大錯。大愣子,我這沒啥事兒要你幫忙,你將將兒迴來,去多陪陪你娘,迴家吧!明兒一早,我讓小虱子給你們家送臘八粥。”
大愣子這邊才被楊朝升打發走。
靠近95號四合院那邊的月洞門,就被人“哐哐哐”敲響。
“誰啊!”
“我,傻柱。”
“還有我。”
聽到何雨水的聲音,小虱子一扔抱著的柴火,他火燒了腚似的跑去開門。
“小楊叔,小楊嬸,霍嬸……”
“楊叔,楊嬸,霍姨……”
兄妹倆被小虱子帶到眾人麵前,開口打著招唿。
楊朝升瞅著傻柱和何雨水,問道:“你們兩兄妹,這個時候來,有事兒?”
“楊叔,我是過來還書的。”
何雨水揚了揚手上拿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傻柱大大咧咧地拿起馬勺,攪了攪行軍鍋裏熬著的臘八粥,這才道明了來意。
“也沒有啥大事兒,咱們院子裏仨管事大爺牽頭,明兒臘八,組織四合院全體住戶一起打平火。我給做迴傳聲筒,過來知會您一聲。”
楊朝升分出一絲念頭,瞟了眼係統麵板的提示。
“中,這個事兒我知道了。”
特麽的……
易忠海這個老梆子,又在搞“相親相愛一家人”那套老把戲,還沒忘了算計楊朝升一把。
到了臘月初七這天,吃完了晚飯,四九城家家戶戶的灶火不熄。
今兒個是熬臘八粥、泡臘八蒜的日子。
楊朝升從倉房搬出自個兒用大油桶改造的柴火灶。
江米、黃米、薏仁米、高粱米、黏黍米……好幾種“米”。
紅芸豆、紅小豆、綠豆、白扁豆……紅棗、栗子、核桃仁、杏仁、花生、瓜子仁、葡萄幹、桂圓肉等各種豆子幹果。
楊朝升把所有的食材一股腦倒進了行軍鍋裏,架在柴火灶上加水熬煮。
“小虱子,再去搬點兒柴火過來,這臘八粥必須小火慢熬,把米、豆、果料熬得香甜濃稠的一鍋,那才地道。”
“知道了,師父。”
耿從吉扔下手裏的吹火棍,就往月洞門一旁的柴房趕去。
“小虱子兄弟,要不要我幫忙啊?”
此時,月洞門的門扉被人推開。
“大愣子,你你你……你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鄭有用的突然出現,讓二分半廳的氣氛頓時變得高漲。
“楊叔,這是我特意給小康帶的。”
有其他人在場時,鄭有用沒有稱唿楊朝升為“主公”。
“這是外國糖果?”
楊朝升從鄭有用手裏接過一個包裝精美的鐵皮盒。
哈哈哈……
“大愣子,你出息了。出手就是洋落兒。”
鄭有用這一年來為國征戰。
國足主客場依次:三場全勝泰蘭德、三場全勝沙烏地,四比一勝孽國……如同一股旋風橫掃亞洲足壇。
這一屆世界杯,亞洲區和非洲區共享著一個名額。
國足更是再接再厲,將幾支非洲勁旅斬於馬下,以預選賽小組第一名的傲人成績出線。
鄭有用在各場比賽中均有入賬,共計打入了二十七個進球,平均每場進球數是二點五個。
在海外媒體對本屆足球世界杯的報道中,鄭有用榮獲了亞洲球王的頭銜。
國足所取得的這一輝煌戰績,讓我泱泱華夏在世界上再次矚目。
“朝升你覺不覺得……大愣子的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不得不說。
偏見和雙標的社會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當一個人處於微末之時,會覺著自個兒身邊的壞人多,被人挑刺、質疑,甚至落井下石。
而一旦這個人功成名就了,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後,在光環效應下,他的身邊就會聚集大把的好人。
竇樺顯然也不能免俗。
以前,她沒有看不起大愣子,也不會去關注。
“愣子哥,我師娘說的沒錯,你整個人確實精神了許多。”
鄭有用的變化有目共睹,連丫丫也過來湊了把熱鬧。
“嘿嘿……嬸子,丫丫妹子,再怎麽著,我大愣子也還是原來那個大愣子。”
“得嘞,得嘞。老輩人不是老念叨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大愣子這大半年出國溜達了一圈,開了迴洋葷,漲了不少的見識,他整個人有點兒變化,這太正常了。”
見鄭有用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楊朝升岔開了話題。
“大愣子,明年國足奔赴歐洲,第一場對陣西日耳曼戰車,你可得留心了。日耳曼人的意誌大多堅韌不拔,他們身體素質有優勢,踢的力量足球,腳上的技術也不孬,他們既擅長長傳衝調的戰術,又精於短傳滲透打法。”
雖說楊朝升給鄭有用進行了係統屬性和技能加點,他到底也還是血肉之軀。
足球怎麽說也是團體運動,不可能隻依靠一個人的出色發揮。
萬幸。
現而今咱們這支國足,主管體育運動的大領導采用的是軍事化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精心培養,下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體育隊伍。
隊員們的個人意誌力和集體榮譽感滿滿。
可不是那支上下都爛透了的窩囊廢海參隊。
楊朝升有些兒期盼。
期盼眼下這支有鄭有用加入的國足能夠高舉雷米特杯(勝利杯),把獎杯帶迴咱們大天朝。
“楊叔,讓您給說著了。西日耳曼戰車的確是不能小看的對手。我聽教練組的工作人員說,咱們爭奪亞非出線權,在對陣阿非利加國足的關鍵一戰時,西日耳曼戰車全員飛到了橄欖之國,在現場進行觀戰。”
這一戰,大愣子屬於正常發揮。
他再次上演帽子戲法,整場比賽打進了三粒進球。
由於國足的戰績驕人,大天朝的各家媒體輪番進行報道。
楊朝升一直有做這屆足球世界杯的剪報,對國足取得的成績,可謂一清二楚。
“看來咱們國足這次征戰海外,引發的轟動不小,讓一貫刻板的日耳曼人都開始重視起你們來?聽人說道和親眼所見,大有不同。大愣子,那場比賽你肯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一場比賽,負責盯防你的人鐵定不會是一兩個,他們或許會在身體對抗中,對你進行惡意犯規。”
楊朝升分析了自個兒的擔憂,他打算要為大愣子特製一副護膝,再秘製幾劑虎骨斷續膏。
大愣子拍著胸脯道:“楊叔,您還不放心我?我的身體倍兒棒,身體對抗可從來沒怕過誰。”
“小心無大錯。大愣子,我這沒啥事兒要你幫忙,你將將兒迴來,去多陪陪你娘,迴家吧!明兒一早,我讓小虱子給你們家送臘八粥。”
大愣子這邊才被楊朝升打發走。
靠近95號四合院那邊的月洞門,就被人“哐哐哐”敲響。
“誰啊!”
“我,傻柱。”
“還有我。”
聽到何雨水的聲音,小虱子一扔抱著的柴火,他火燒了腚似的跑去開門。
“小楊叔,小楊嬸,霍嬸……”
“楊叔,楊嬸,霍姨……”
兄妹倆被小虱子帶到眾人麵前,開口打著招唿。
楊朝升瞅著傻柱和何雨水,問道:“你們兩兄妹,這個時候來,有事兒?”
“楊叔,我是過來還書的。”
何雨水揚了揚手上拿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傻柱大大咧咧地拿起馬勺,攪了攪行軍鍋裏熬著的臘八粥,這才道明了來意。
“也沒有啥大事兒,咱們院子裏仨管事大爺牽頭,明兒臘八,組織四合院全體住戶一起打平火。我給做迴傳聲筒,過來知會您一聲。”
楊朝升分出一絲念頭,瞟了眼係統麵板的提示。
“中,這個事兒我知道了。”
特麽的……
易忠海這個老梆子,又在搞“相親相愛一家人”那套老把戲,還沒忘了算計楊朝升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