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寧案,港府都感到棘手,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原本來說,陳頌慶這個佳寧集團董事長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根據林休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陳頌慶手中似乎掌握著足夠讓他保命的證據或資源。
所以他現在已經成為了最棘手、最不能輕易觸動的人物。
何善恆對於想出這個方案的人越來越感興趣,究竟是誰呢?
是陳頌慶本人,還是陳飛?
無論是誰,都是難得的資本運作方麵的人才。
陳飛掌握主動權,提出的貸款協議,其實並非完全不可接受。
但關鍵在於,陳飛必須展現出令他滿意的實力和能力,否則一切都免談。
畢竟,投資首先要看的是人,然後才是公司的發展前景。
何善恆非常清楚這一點,就如同匯豐銀行把和記黃埔作為嫁妝,投資李超人。
他們看重的並不是長江實業本身的強大與否,而是李超人這個人。
事實證明,匯豐銀行的這次投資獲得了巨大成功,可謂是獲利頗豐。
港城最新崛起少年大亨陳飛,何善恆自然有所耳聞。
他對這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充滿好奇,但並未親眼見過。
而關於陳飛與陳頌慶之間的關係,他也曾聽聞一些傳言。
至於這些傳言是否屬實,以及陳飛是否如傳聞中那樣天賦異稟、能力出眾。
何善恆認為隻有通過實際接觸才能真正了解。
經過一番思考,何善恆決定親自出馬,解決這次糾紛。
看著滿臉焦慮的林休風四人,何善恆露出微笑道:“你們不必過於擔憂,這件事情就交給我來處理。”
聽到何善恆的話,林休風四人臉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
他們紛紛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感激之情,齊聲向何善恆鞠躬道謝:“謝謝何叔!謝謝您……”
何善恆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並笑著迴應道:
“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客氣?
如果真要感謝,那日後有空的時候,記得常來探望我這個老頭子就好。”
又閑聊了一會,直到天色已晚,林休風四人才站起來準備離開。
“何叔,天色不早了,您老多休息,那我們就先走了!”林李俏如說道
“嗬嗬,好!這人老了,身子不如你們年輕人!”何善恆笑道
隨即又對林休風說道:“你明天請陳飛到恆生銀行來。”
“好的,人我一定請到,那我們就先走了!”林休風感激道
何善恆點了點頭目送他們離開。
………
恆生銀行,成立於1933年,1972年上市,是港城第二大上市銀行,僅次於匯豐銀行。
總部恆生大廈位於港城中環德輔道中77號,於1962年建成,樓高22層,高達73.45米,為當時港城最高建築物。
經過幾十年發展,不僅成長為港城本土銀行中的領導者,也因港城股市“風向標”——恆生指數而聞名於世。
在港城有四十多間分行,員工超過3000人,是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
恆生在粵語中意為“不斷成長” 。
恆生銀行前身隻是一家小小的銀號——恆生銀號。
由林柄仲、何善恆、盛春林、梁治偉、何天共同創立。
1933年創辦時期,創辦人中,何善恆出資最少,隻有港元1000元,但他卻與恆生的發展關係最為密切。
可以說是開局1000元,打造出港城頂級豪門家族。
身家數十億港元,人脈關係網更是遍布政商各界。
聽到何善恆的娓娓道來,陳飛此時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小說主角不開掛,都不敢這麽吊!”
從何善恆口中,陳飛知道了恆生銀行和他的經曆,讓陳飛內心受到很大震動。
對何善恆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尊敬。
讓他明白,即使自己是重生者,也不能小看這些商業大鱷。
恆生銀行走向巔峰,就是在林柄仲去世,何善恆當上董事長開始。
他投資理念就是投資人才,凡是被他看中的人,就會大膽給予幫助。
1960至70年代,港城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恆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
這些人才得到何善恆的幫助以後,經營的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如華資大亨鄭裕同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恆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
而長實也與恆生素有淵源,當年李超人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恆會麵,得到他的認可。
獲得大力支持李超人,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恆生提供按揭;
由鄭裕同主政的新世界,恆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恆生銀行與這些企業共同成長發展,發展極為迅速。
到60年代中期,恆生銀行在存款和資產方麵已經成為港城最大的華資銀行。
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麵,成為港城匯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極大的威脅到了匯豐的地位。
巔峰時期,何善恆也有超越匯豐的野心。
可惜,1965年,一場股災,徹底葬送了他的夢想。
1965 年股災來臨,港城發生銀行擠兌,恆生銀行更是首當其衝,幾乎耗盡了其儲備的四分之一。
匯豐銀行趁此機會收購了恆生銀行 51% 的控股權,其後增至 62.14%。
匯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
匯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港城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港城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
這場銀行擠兌風波中,不僅恆生被匯豐控股。
其它華資銀行倒閉的倒閉,被外資銀行收購入股也有不少。
可以說這就是一場外資銀行針對華資銀行的資本收割。
恆生銀行董事長辦公室裏,何善恆仍然在不停地講述著自己與恆生銀行的成長曆程。
仿佛那些往事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而坐在一旁的陳飛則聽得十分認真,但他的表情卻顯得有些複雜,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惋惜和同情。
原本來說,陳頌慶這個佳寧集團董事長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根據林休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陳頌慶手中似乎掌握著足夠讓他保命的證據或資源。
所以他現在已經成為了最棘手、最不能輕易觸動的人物。
何善恆對於想出這個方案的人越來越感興趣,究竟是誰呢?
是陳頌慶本人,還是陳飛?
無論是誰,都是難得的資本運作方麵的人才。
陳飛掌握主動權,提出的貸款協議,其實並非完全不可接受。
但關鍵在於,陳飛必須展現出令他滿意的實力和能力,否則一切都免談。
畢竟,投資首先要看的是人,然後才是公司的發展前景。
何善恆非常清楚這一點,就如同匯豐銀行把和記黃埔作為嫁妝,投資李超人。
他們看重的並不是長江實業本身的強大與否,而是李超人這個人。
事實證明,匯豐銀行的這次投資獲得了巨大成功,可謂是獲利頗豐。
港城最新崛起少年大亨陳飛,何善恆自然有所耳聞。
他對這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充滿好奇,但並未親眼見過。
而關於陳飛與陳頌慶之間的關係,他也曾聽聞一些傳言。
至於這些傳言是否屬實,以及陳飛是否如傳聞中那樣天賦異稟、能力出眾。
何善恆認為隻有通過實際接觸才能真正了解。
經過一番思考,何善恆決定親自出馬,解決這次糾紛。
看著滿臉焦慮的林休風四人,何善恆露出微笑道:“你們不必過於擔憂,這件事情就交給我來處理。”
聽到何善恆的話,林休風四人臉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
他們紛紛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感激之情,齊聲向何善恆鞠躬道謝:“謝謝何叔!謝謝您……”
何善恆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並笑著迴應道:
“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客氣?
如果真要感謝,那日後有空的時候,記得常來探望我這個老頭子就好。”
又閑聊了一會,直到天色已晚,林休風四人才站起來準備離開。
“何叔,天色不早了,您老多休息,那我們就先走了!”林李俏如說道
“嗬嗬,好!這人老了,身子不如你們年輕人!”何善恆笑道
隨即又對林休風說道:“你明天請陳飛到恆生銀行來。”
“好的,人我一定請到,那我們就先走了!”林休風感激道
何善恆點了點頭目送他們離開。
………
恆生銀行,成立於1933年,1972年上市,是港城第二大上市銀行,僅次於匯豐銀行。
總部恆生大廈位於港城中環德輔道中77號,於1962年建成,樓高22層,高達73.45米,為當時港城最高建築物。
經過幾十年發展,不僅成長為港城本土銀行中的領導者,也因港城股市“風向標”——恆生指數而聞名於世。
在港城有四十多間分行,員工超過3000人,是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
恆生在粵語中意為“不斷成長” 。
恆生銀行前身隻是一家小小的銀號——恆生銀號。
由林柄仲、何善恆、盛春林、梁治偉、何天共同創立。
1933年創辦時期,創辦人中,何善恆出資最少,隻有港元1000元,但他卻與恆生的發展關係最為密切。
可以說是開局1000元,打造出港城頂級豪門家族。
身家數十億港元,人脈關係網更是遍布政商各界。
聽到何善恆的娓娓道來,陳飛此時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小說主角不開掛,都不敢這麽吊!”
從何善恆口中,陳飛知道了恆生銀行和他的經曆,讓陳飛內心受到很大震動。
對何善恆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尊敬。
讓他明白,即使自己是重生者,也不能小看這些商業大鱷。
恆生銀行走向巔峰,就是在林柄仲去世,何善恆當上董事長開始。
他投資理念就是投資人才,凡是被他看中的人,就會大膽給予幫助。
1960至70年代,港城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恆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
這些人才得到何善恆的幫助以後,經營的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如華資大亨鄭裕同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恆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
而長實也與恆生素有淵源,當年李超人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恆會麵,得到他的認可。
獲得大力支持李超人,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恆生提供按揭;
由鄭裕同主政的新世界,恆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恆生銀行與這些企業共同成長發展,發展極為迅速。
到60年代中期,恆生銀行在存款和資產方麵已經成為港城最大的華資銀行。
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麵,成為港城匯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極大的威脅到了匯豐的地位。
巔峰時期,何善恆也有超越匯豐的野心。
可惜,1965年,一場股災,徹底葬送了他的夢想。
1965 年股災來臨,港城發生銀行擠兌,恆生銀行更是首當其衝,幾乎耗盡了其儲備的四分之一。
匯豐銀行趁此機會收購了恆生銀行 51% 的控股權,其後增至 62.14%。
匯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
匯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港城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港城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
這場銀行擠兌風波中,不僅恆生被匯豐控股。
其它華資銀行倒閉的倒閉,被外資銀行收購入股也有不少。
可以說這就是一場外資銀行針對華資銀行的資本收割。
恆生銀行董事長辦公室裏,何善恆仍然在不停地講述著自己與恆生銀行的成長曆程。
仿佛那些往事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而坐在一旁的陳飛則聽得十分認真,但他的表情卻顯得有些複雜,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惋惜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