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路鋪的好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短則一年,長則三年。
這叫“丁憂”。
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
儒家傳統孝道的觀念展現,官員在位期間,若是父母去世,不管擔任什麽官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就要辭官迴到祖籍,為父母守製二十七個月。
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無特殊原因,朝廷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
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
當然,丁憂二十七個月,在長安城,這規定也沒有這麽嚴格,大多數一年的時間,朝廷就會考慮“奪情”了。
這樣,丁憂者名聲有了,朝廷的名聲,也有了。
不是不讓你表示孝心,實在是你是個人才,朝廷需要你,國家需要你,百姓需要你,就請你放下小家,為了國家,奉獻一把吧。
雙方各給個台階,順著就下來了。
這才是“丁憂”和“奪情”。
顯然,竇奉節還不到“奪情”的地步,所以李複才能信誓旦旦的將這件事,攬在自己身上。
李世民也琢磨這事兒呢。
也罷,不管是太上皇的心願也好,還是李複想要還人情也罷。
這樣的安排也是極好的。
“行了,朕準了。”李世民說道:“竇奉節為竇都督守孝是孝心,為太上皇辦事,也是孝心,一樣的,朝廷一年之內,不會奪情,他去辦事,看著安排吧。”
“臣弟多謝陛下應允。”李複躬身行禮:“那臣弟沒別的事情就先告退了,二哥您忙。”
李複說完話,頭也不迴,轉身就走,幹淨利落。
李世民歎息一聲。
當兩儀殿是他家客廳呢,有事兒就來了,沒事兒就走了,倒是幹脆利落。
李世民目光掃視過幾位相公。
“好了,咱們繼續商議咱們的事情。”
“是。”
眾人應聲。
李複的到來,也不過是個小插曲而已,但是眾人也都從這件事當中看出了門道,看出了風頭。
陛下要保酂國公一脈的富貴,至少到竇奉節這一輩,無需擔憂。
甚至連涇陽王都出來放風了,他也要保竇奉節一個前程。
如果僅僅是朝廷的話,無非就是給個官職,其次就看竇奉節在為官期間的表現了,表現好,他會受到朝廷的重用。
表現的尋常,也無非就是在那個位置上待著,有不多的權利,有兩個名頭而已。
可是,涇陽王站出來,給竇奉節找事做,那就是在為竇奉節攢成績。
有了成績,放在哪個位置上,都是有一份前途的,況且,與涇陽王搭上線了,與陛下搭上線了,將來少不了有他的事情去做,隻要按部就班做好了,這就是政績。
竇奉節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竇軌生前給他兒子鋪路鋪的好啊。
也是讓竇軌給抓住機會了,抓住了涇陽王去臨潁辦事的機會.......
兩儀殿裏坐著的,都是千年的老狐狸托生出來了,在思索這種事上麵,腦子也是一個比一個靈光了。
李複出了皇宮,神清氣爽。
這下,長安城裏的事情就全部交代妥當了。
至於競技場周圍的兩個坊市開發的問題。
不是有薑確嘛。
李複當起了甩手掌櫃的。
馬周還要留在長安城一段時間,可能年前是不會迴莊子上了。
倒也無妨,眼下莊子上沒有什麽大事。
跟著李複一塊順帶著迴莊子上的,還是老閻。
他的宅子還要拾掇呢。
年前拾掇完硬裝,來年再拾掇軟裝。
軟裝方麵,就不是他能說的算了,得是他夫人來莊子上這邊的宅子裏忙活。
說什麽家裏的事情,都歸夫人管,哪怕是家中的一草一木,都要聽夫人的。
聽聽,這磕嘮的。
家裏的瑣碎不想操心就不想操心吧,這理由找的那叫一個冠冕堂皇,這說出去還讓人以為他多麽........
算了,也的確是。
閻立德家中的事情,他都聽他夫人的。
要麽怎麽能跟李複玩兒到一塊去呢。
進了涇陽縣地界,到了往莊子上走的路口,馬車平穩了下來,不再顛簸。
從牌坊開始,通往莊子裏的路,全都已經完成了路麵硬化。
也就是水泥路。
馬車雖然平穩了,但是減震效果依舊不理想,李複已經讓鐵匠坊的人研究怎麽拉出彈簧了。
圖紙倒是給他們了,怎麽弄出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他堂堂涇陽王,又不是打鐵的,不懂。
再次迴到莊子上的新宅子裏,李複覺得一陣安心。
還得是莊子上啊,這裏才是自己的基本盤。
完全的安心。
長安城,長安城那地方,李二鳳的眼皮子底下,他那個皇帝都看不住安全問題。
留在長安城養胎生產?想都不要想。
等明日,去兩衛的營地裏,見一見蘇定方,讓王府兩衛在莊子上的巡邏,密度增加。
再次確保整個莊子上,鐵桶一般的防護,尤其是宅子周圍,巡邏看守,日夜不斷。
李複還不知道,自家媳婦懷孕的事兒,在長安城能捂多久呢。
長安城婦人圈子裏,也是愛打聽,但凡有那麽兩三家婦人知道了這種消息,不出一個月,那就能成為公開的秘密。
原先英國公府陪嫁跟著一塊過來的婆子在新宅子裏負責照顧李韶的日常起居,如今,也到她發揮重大作用的時候了。
在長安城裏,是現從英國公府要的經驗豐富的婆婆。
今天他們迴到莊子上,在涇陽王府的那位婆婆,就要迴到英國公府中去了。
畢竟,她是伺候在英國公夫人身邊的人,涇陽王府這邊,隻是暫時借調過來,讓其幫忙照顧幾天。
莊子上宅子裏的這位婆婆,才是正兒八經要照顧英國公大小姐的人。
“明日我請孫道長來家裏一趟,為你診脈。”李複說道:“孫道長診脈,應該能更詳細一些,到時候讓孫道長直接與韓婆婆說。”
“我怕咱們轉述,萬一有什麽忽略的地方.......”
李韶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夫君,莫要緊張。”
李韶看出自家夫君在這件事上,提起來就有點緊張的情緒,所以也是盡量的安撫著。
這叫“丁憂”。
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
儒家傳統孝道的觀念展現,官員在位期間,若是父母去世,不管擔任什麽官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就要辭官迴到祖籍,為父母守製二十七個月。
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無特殊原因,朝廷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
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
當然,丁憂二十七個月,在長安城,這規定也沒有這麽嚴格,大多數一年的時間,朝廷就會考慮“奪情”了。
這樣,丁憂者名聲有了,朝廷的名聲,也有了。
不是不讓你表示孝心,實在是你是個人才,朝廷需要你,國家需要你,百姓需要你,就請你放下小家,為了國家,奉獻一把吧。
雙方各給個台階,順著就下來了。
這才是“丁憂”和“奪情”。
顯然,竇奉節還不到“奪情”的地步,所以李複才能信誓旦旦的將這件事,攬在自己身上。
李世民也琢磨這事兒呢。
也罷,不管是太上皇的心願也好,還是李複想要還人情也罷。
這樣的安排也是極好的。
“行了,朕準了。”李世民說道:“竇奉節為竇都督守孝是孝心,為太上皇辦事,也是孝心,一樣的,朝廷一年之內,不會奪情,他去辦事,看著安排吧。”
“臣弟多謝陛下應允。”李複躬身行禮:“那臣弟沒別的事情就先告退了,二哥您忙。”
李複說完話,頭也不迴,轉身就走,幹淨利落。
李世民歎息一聲。
當兩儀殿是他家客廳呢,有事兒就來了,沒事兒就走了,倒是幹脆利落。
李世民目光掃視過幾位相公。
“好了,咱們繼續商議咱們的事情。”
“是。”
眾人應聲。
李複的到來,也不過是個小插曲而已,但是眾人也都從這件事當中看出了門道,看出了風頭。
陛下要保酂國公一脈的富貴,至少到竇奉節這一輩,無需擔憂。
甚至連涇陽王都出來放風了,他也要保竇奉節一個前程。
如果僅僅是朝廷的話,無非就是給個官職,其次就看竇奉節在為官期間的表現了,表現好,他會受到朝廷的重用。
表現的尋常,也無非就是在那個位置上待著,有不多的權利,有兩個名頭而已。
可是,涇陽王站出來,給竇奉節找事做,那就是在為竇奉節攢成績。
有了成績,放在哪個位置上,都是有一份前途的,況且,與涇陽王搭上線了,與陛下搭上線了,將來少不了有他的事情去做,隻要按部就班做好了,這就是政績。
竇奉節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竇軌生前給他兒子鋪路鋪的好啊。
也是讓竇軌給抓住機會了,抓住了涇陽王去臨潁辦事的機會.......
兩儀殿裏坐著的,都是千年的老狐狸托生出來了,在思索這種事上麵,腦子也是一個比一個靈光了。
李複出了皇宮,神清氣爽。
這下,長安城裏的事情就全部交代妥當了。
至於競技場周圍的兩個坊市開發的問題。
不是有薑確嘛。
李複當起了甩手掌櫃的。
馬周還要留在長安城一段時間,可能年前是不會迴莊子上了。
倒也無妨,眼下莊子上沒有什麽大事。
跟著李複一塊順帶著迴莊子上的,還是老閻。
他的宅子還要拾掇呢。
年前拾掇完硬裝,來年再拾掇軟裝。
軟裝方麵,就不是他能說的算了,得是他夫人來莊子上這邊的宅子裏忙活。
說什麽家裏的事情,都歸夫人管,哪怕是家中的一草一木,都要聽夫人的。
聽聽,這磕嘮的。
家裏的瑣碎不想操心就不想操心吧,這理由找的那叫一個冠冕堂皇,這說出去還讓人以為他多麽........
算了,也的確是。
閻立德家中的事情,他都聽他夫人的。
要麽怎麽能跟李複玩兒到一塊去呢。
進了涇陽縣地界,到了往莊子上走的路口,馬車平穩了下來,不再顛簸。
從牌坊開始,通往莊子裏的路,全都已經完成了路麵硬化。
也就是水泥路。
馬車雖然平穩了,但是減震效果依舊不理想,李複已經讓鐵匠坊的人研究怎麽拉出彈簧了。
圖紙倒是給他們了,怎麽弄出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他堂堂涇陽王,又不是打鐵的,不懂。
再次迴到莊子上的新宅子裏,李複覺得一陣安心。
還得是莊子上啊,這裏才是自己的基本盤。
完全的安心。
長安城,長安城那地方,李二鳳的眼皮子底下,他那個皇帝都看不住安全問題。
留在長安城養胎生產?想都不要想。
等明日,去兩衛的營地裏,見一見蘇定方,讓王府兩衛在莊子上的巡邏,密度增加。
再次確保整個莊子上,鐵桶一般的防護,尤其是宅子周圍,巡邏看守,日夜不斷。
李複還不知道,自家媳婦懷孕的事兒,在長安城能捂多久呢。
長安城婦人圈子裏,也是愛打聽,但凡有那麽兩三家婦人知道了這種消息,不出一個月,那就能成為公開的秘密。
原先英國公府陪嫁跟著一塊過來的婆子在新宅子裏負責照顧李韶的日常起居,如今,也到她發揮重大作用的時候了。
在長安城裏,是現從英國公府要的經驗豐富的婆婆。
今天他們迴到莊子上,在涇陽王府的那位婆婆,就要迴到英國公府中去了。
畢竟,她是伺候在英國公夫人身邊的人,涇陽王府這邊,隻是暫時借調過來,讓其幫忙照顧幾天。
莊子上宅子裏的這位婆婆,才是正兒八經要照顧英國公大小姐的人。
“明日我請孫道長來家裏一趟,為你診脈。”李複說道:“孫道長診脈,應該能更詳細一些,到時候讓孫道長直接與韓婆婆說。”
“我怕咱們轉述,萬一有什麽忽略的地方.......”
李韶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夫君,莫要緊張。”
李韶看出自家夫君在這件事上,提起來就有點緊張的情緒,所以也是盡量的安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