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準備就緒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委屈夫君暫且住偏房了........”
李複張了張嘴,眼神震驚了一瞬。
好吧,這事兒他不反駁。
“那,夫人晚安。”
李韶嘴角帶笑,點點頭。
“夫君晚安。”
兩口子住在一個院子裏,李韶住在正房,李複就睡在院子東側的偏房裏,正房裏是床,偏房裏是炕。
倒也不遠,出門幾步路的事兒。
長安幾日風景,城中熙攘,不過尋常。
城外的作坊,逐漸的成型了,木匠們也開始大顯身手,原先按照尺寸做出來的門窗,開始安裝。
屋子裏的家具,也已經打造出一部分了。
工部的工匠,將做出來的機器,都送到了這邊,暫且都存放在帳篷裏。
作坊開始封頂,上梁。
十日的功夫,作坊就已經徹底搭建好了。
工匠們領了錢,各自歸家。
從宮裏出來的這些宮人們,喜笑顏開的將整個作坊打掃的幹幹淨淨,而後搬進了宿舍裏。
這一批從宮中出來的內侍宮女們,人數不少,入駐進了作坊之後,很快便有了明確的開工。
負責采購的,負責做飯的,負責學習彈棉花的。
工具都齊全之後,也開始學著給棉花去籽,學著如何紡織棉線。
木匠們也帶著工具離場了,迴到了長安城內的木匠工坊。
金吾衛的人再次來到這邊,開始拆除帳篷,整理好重新歸納到庫房當中。
這批物資,也隻是借調了十天而已,對金吾衛們來說,無非是來迴折騰兩天安裝和收拾,算不得什麽累活兒重活兒。
薑確和王玄策在整理賬本,核對賬目,確保最後的萬無一失。
伍良業算是解脫出來了,教導會了一批人之後,再讓他們負責教導其他人。
他伍良業可是個護衛,正兒八經的職責是保護自家郎君。
哪兒天天在作坊這邊給人家當師傅,教人家彈棉花。
最終,伍良業還是迴到了李複的身邊。
李複上下打量著伍良業。
“喲,瘦了。”李複調笑著。
伍良業無奈一笑。
“最近這些天整天都在彈棉花,教導他們,中午在工地上一塊吃飯,整天動彈,吃的都是菜......”
“不過也好,感覺身體都輕盈了許多呢。”
以前伍良業身形壯碩,身上都是精壯的肌肉。
幾天不見,的確是肉眼可見的臉上肉少了點。
“沒事,補迴來。”李複笑著拍了拍伍良業的肩膀:“肉嘛,再練迴來。”
伍良業作為護衛,必然是要靈巧有靈巧,要力量有力量的。
他又不是老程和尉遲恭那樣的武將,帶兵打仗的,盔甲上身,身形魁梧,將軍肚,脂包肌。
李複現在就等著拿到賬本,去跟李二鳳算算總賬了。
人是你安置的,作坊也是在宮中名下,修作坊可是涇陽王府墊資。
全額墊資!!!
老周匆匆趕來,對著李複拱手行禮。
“郎君,竇都督的棺槨,已經到了長安,現在在竇家停靈了。”
“竇家那邊,靈棚什麽的早就搭建好了,如今棺槨一到,長安城裏的官員,都開始去竇家祭拜了。”
李複點點頭。
“準備東西吧。”李複對老周說道:“還有,趕緊派人去莊子上,給閻少匠送信,讓他快馬加鞭趕迴長安。”
“另外,去薑少匠宅邸,要個信兒。”
他們仨是要一起去竇家走一趟的。
祭拜完之後,還要見一見竇奉節。
“是。”老周應聲,下去操持去了。
今天是第一天的話,長安城裏的人大部分都是要去竇家看看的。
但是前往祭拜,也並不隻是今天這一天。
後續連續七天,都可以去。
所以,不用著急今天去。
明天,後天,都是可以的。
今日竇軌的棺槨剛迴來,竇家估計那邊也是亂糟糟的忙亂成一片,這並不是一個見竇奉節最好的時機。
還要且看竇家那邊的動靜。
李複在長安城,與竇家留在長安城的這些人並不熟悉,或者說,除卻竇軌之外,他都不認識,更別說如何探聽竇家那邊的消息了。
所以,這事兒還得薑確去辦。
薑確在長安這麽多年,多少還是有些人脈在的。
李複迴到前廳裏,李韶帶著翠竹來到李複身邊。
“方才見周管家行色匆匆的,出什麽事了?”李韶好奇問道。
“也沒什麽,洛州都督竇軌病逝,老周來報個消息。”
“也是十多天前的事情了。”李複解釋:“等老閻從莊子上趕過來,我們仨去一趟竇家。”
“竇軌在洛陽的時候,幫過我們,雖說在長安,與竇家人沒有什麽交往,但是也承竇軌的一份情。”
“之前房相還跟我說,咱們家跟竇家,也是親戚呢。”
“長安城的高門大戶,相互之間,都是親戚,論一論,總能搭上關係的。”李韶說著:“太上皇是叔父,太穆皇後就是嬸娘,竇都督與太穆皇後是一家,論起來,不近,但也遠不到哪裏去,你跟竇都督的兒子,是一輩分的。”
“你算的還挺清楚。”李複目光訝異。
當時要不是房玄齡給他捋清楚了,他還不知道呢。
結果自家夫人,一提起來,就算的清清楚楚。
李韶微微一笑。
“夫君以為,妾身出閣之前,在娘家學這麽多年,學的都是什麽呢?可不是待在屋子繡花。”
如何管家,長安城裏高門大戶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女眷之間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出閣之前,都得清楚。
因為進了別家門,做了當家婦,家裏家外,都是需要經營的。
有的可以不接觸,但是不能不知道。
身為當家大婦,還不知道跟自家有關係的遠近親戚關係,這能行嗎?
李複大為意外。
“還真是沒想到啊。”
“女子要學的東西,不比男子少,隻是所學的東西不相同罷了。”
“男人要經營男人之間的關係,女子亦是同樣要經營女子之間的人情脈絡關係網,甚至對男子官員之間的一些消息,多少也要知道一些,而並非夫君問起來,兩眼一抹黑。”
“書要讀得,家要管得,沒有比男子在外輕鬆一說。”
李複張了張嘴,眼神震驚了一瞬。
好吧,這事兒他不反駁。
“那,夫人晚安。”
李韶嘴角帶笑,點點頭。
“夫君晚安。”
兩口子住在一個院子裏,李韶住在正房,李複就睡在院子東側的偏房裏,正房裏是床,偏房裏是炕。
倒也不遠,出門幾步路的事兒。
長安幾日風景,城中熙攘,不過尋常。
城外的作坊,逐漸的成型了,木匠們也開始大顯身手,原先按照尺寸做出來的門窗,開始安裝。
屋子裏的家具,也已經打造出一部分了。
工部的工匠,將做出來的機器,都送到了這邊,暫且都存放在帳篷裏。
作坊開始封頂,上梁。
十日的功夫,作坊就已經徹底搭建好了。
工匠們領了錢,各自歸家。
從宮裏出來的這些宮人們,喜笑顏開的將整個作坊打掃的幹幹淨淨,而後搬進了宿舍裏。
這一批從宮中出來的內侍宮女們,人數不少,入駐進了作坊之後,很快便有了明確的開工。
負責采購的,負責做飯的,負責學習彈棉花的。
工具都齊全之後,也開始學著給棉花去籽,學著如何紡織棉線。
木匠們也帶著工具離場了,迴到了長安城內的木匠工坊。
金吾衛的人再次來到這邊,開始拆除帳篷,整理好重新歸納到庫房當中。
這批物資,也隻是借調了十天而已,對金吾衛們來說,無非是來迴折騰兩天安裝和收拾,算不得什麽累活兒重活兒。
薑確和王玄策在整理賬本,核對賬目,確保最後的萬無一失。
伍良業算是解脫出來了,教導會了一批人之後,再讓他們負責教導其他人。
他伍良業可是個護衛,正兒八經的職責是保護自家郎君。
哪兒天天在作坊這邊給人家當師傅,教人家彈棉花。
最終,伍良業還是迴到了李複的身邊。
李複上下打量著伍良業。
“喲,瘦了。”李複調笑著。
伍良業無奈一笑。
“最近這些天整天都在彈棉花,教導他們,中午在工地上一塊吃飯,整天動彈,吃的都是菜......”
“不過也好,感覺身體都輕盈了許多呢。”
以前伍良業身形壯碩,身上都是精壯的肌肉。
幾天不見,的確是肉眼可見的臉上肉少了點。
“沒事,補迴來。”李複笑著拍了拍伍良業的肩膀:“肉嘛,再練迴來。”
伍良業作為護衛,必然是要靈巧有靈巧,要力量有力量的。
他又不是老程和尉遲恭那樣的武將,帶兵打仗的,盔甲上身,身形魁梧,將軍肚,脂包肌。
李複現在就等著拿到賬本,去跟李二鳳算算總賬了。
人是你安置的,作坊也是在宮中名下,修作坊可是涇陽王府墊資。
全額墊資!!!
老周匆匆趕來,對著李複拱手行禮。
“郎君,竇都督的棺槨,已經到了長安,現在在竇家停靈了。”
“竇家那邊,靈棚什麽的早就搭建好了,如今棺槨一到,長安城裏的官員,都開始去竇家祭拜了。”
李複點點頭。
“準備東西吧。”李複對老周說道:“還有,趕緊派人去莊子上,給閻少匠送信,讓他快馬加鞭趕迴長安。”
“另外,去薑少匠宅邸,要個信兒。”
他們仨是要一起去竇家走一趟的。
祭拜完之後,還要見一見竇奉節。
“是。”老周應聲,下去操持去了。
今天是第一天的話,長安城裏的人大部分都是要去竇家看看的。
但是前往祭拜,也並不隻是今天這一天。
後續連續七天,都可以去。
所以,不用著急今天去。
明天,後天,都是可以的。
今日竇軌的棺槨剛迴來,竇家估計那邊也是亂糟糟的忙亂成一片,這並不是一個見竇奉節最好的時機。
還要且看竇家那邊的動靜。
李複在長安城,與竇家留在長安城的這些人並不熟悉,或者說,除卻竇軌之外,他都不認識,更別說如何探聽竇家那邊的消息了。
所以,這事兒還得薑確去辦。
薑確在長安這麽多年,多少還是有些人脈在的。
李複迴到前廳裏,李韶帶著翠竹來到李複身邊。
“方才見周管家行色匆匆的,出什麽事了?”李韶好奇問道。
“也沒什麽,洛州都督竇軌病逝,老周來報個消息。”
“也是十多天前的事情了。”李複解釋:“等老閻從莊子上趕過來,我們仨去一趟竇家。”
“竇軌在洛陽的時候,幫過我們,雖說在長安,與竇家人沒有什麽交往,但是也承竇軌的一份情。”
“之前房相還跟我說,咱們家跟竇家,也是親戚呢。”
“長安城的高門大戶,相互之間,都是親戚,論一論,總能搭上關係的。”李韶說著:“太上皇是叔父,太穆皇後就是嬸娘,竇都督與太穆皇後是一家,論起來,不近,但也遠不到哪裏去,你跟竇都督的兒子,是一輩分的。”
“你算的還挺清楚。”李複目光訝異。
當時要不是房玄齡給他捋清楚了,他還不知道呢。
結果自家夫人,一提起來,就算的清清楚楚。
李韶微微一笑。
“夫君以為,妾身出閣之前,在娘家學這麽多年,學的都是什麽呢?可不是待在屋子繡花。”
如何管家,長安城裏高門大戶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女眷之間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出閣之前,都得清楚。
因為進了別家門,做了當家婦,家裏家外,都是需要經營的。
有的可以不接觸,但是不能不知道。
身為當家大婦,還不知道跟自家有關係的遠近親戚關係,這能行嗎?
李複大為意外。
“還真是沒想到啊。”
“女子要學的東西,不比男子少,隻是所學的東西不相同罷了。”
“男人要經營男人之間的關係,女子亦是同樣要經營女子之間的人情脈絡關係網,甚至對男子官員之間的一些消息,多少也要知道一些,而並非夫君問起來,兩眼一抹黑。”
“書要讀得,家要管得,沒有比男子在外輕鬆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