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真心實意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官心裏惦記著涇陽王府的事情,知道這兩年,殿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也正是用人之際,下官怎麽可能在這個時間,離開殿下身邊呢?”馬周笑道:“下官還要為殿下鞍前馬後呢。”
李複看著馬周,臉上露出看稀奇物的表情。
“你還是馬周,馬賓王嗎?不管你是誰,趕緊從賓王的身上下來。”
李複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
“以前可沒見你還會說這樣的好聽的話啊。”
“今天這事怎麽了,見過了陛下,轉了性子了?”
馬周搖頭,隻是笑。
他也知道殿下這是在打趣自己。
繼而聽到李複自顧自的說著。
“三年啊。”坐在馬背上的李複突然四十五度抬頭看向天空。
“三年之期已到.......”
看到自家殿下這般模樣,馬周是覺得,殿下的腦海裏又在想什麽奇奇怪怪的東西......
上次在登州,站在海邊也是。
殿下.......沒有那種詩才.......
“賓王,官場,有很多個三年,可是三年與三年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李複說著。
馬周點頭。
雖然是車軲轆話,可是很有道理。
人在壯年時候的三年,跟暮年時候的三年,可不是區別很大嗎?
年輕的時候胸懷壯誌,覺得自己什麽都能做到,心裏還是充滿著無限的希望,覺得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的。
等老了之後......
人無法獲得年輕和對年輕的感悟。
暮年的時候會如何,隻有到了暮年的時候才知道。
世事一直都是瞬息萬變的。
“你如今,年輕力壯的,心氣兒也在,我倒是覺得,這個時候入朝為官,為百姓做事,是最合適的機會。”
“但是留在涇陽王府,為殿下將該做的事情做了,也是在為百姓做事。”馬周說道:“長安城的百姓是大唐的百姓,那涇陽縣莊子上的百姓,不也是大唐的百姓嗎?”
“下官倒是覺得,在莊子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將來挑挑揀揀,學以致用,也是好事,更別說,在涇陽王府做長史,也是下官的資曆。”馬周說道:“未來的三年之內,下官會一邊用心做事,一邊將自己的一些經驗方法,盡可能的都教給王玄策,或者是其他殿下覺得可用之人。”
馬周最主要的,還是想要將自己手裏的工作平穩交接出去,也順帶著為涇陽王府,培養出可用之人。
不管往後涇陽王府的新長史能耐如何,自己臨走之前,一定要樹立起一個標杆。
身為涇陽王府長史的標杆。
身在這個位置上,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本事如何,勿要讓庸才,蒙蔽了涇陽王殿下。
李複聽到馬周這樣說,心裏很是欣慰。
雖然在一起共事才兩年的時間,但是馬周對涇陽王府,也是真心實意,掏心掏肺了。
甚至不惜要親自培養人手,為涇陽王府所用。
再加上這兩年王府的事務的確是繁雜,缺少馬周這樣的人才。
王玄策,他還很年輕,可以用,但是不似馬周這般,是一個成熟的人才。
各方麵,都還稚嫩的很,還是要丟在閻立德和薑確的手底下,多磨煉一番。
如果王玄策肯跟著馬周好好學,學到馬周身上的一些本事,那對他自己來說,也是終身受用的。
畢竟是未來的宰相,如今已經入了皇帝的眼,將來進三省,做宰相,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別看現在朝廷裁撤官員,沒有空閑的官職。
但凡今日馬周答應李二鳳,留在朝中做官,李二鳳甚至能能單獨給他安排個職位,留在身邊,隨時召見相談。
“涇陽王府這邊,船到橋頭自然直,你那邊,今日與陛下談論了這麽久,陛下就沒有讓你做點什麽實在的事?”李複好奇問道:“如果隻是給你畫餅的話,可不像是陛下的風格啊。”
馬周搖搖頭。
“我與陛下談論了如今的長安城治理問題,長安城的人,越來越多了,想要維持好長安城的秩序,也是一大問題。”
“眾所周知,長安城裏的官員、勳貴有很多,除卻朱雀大街之外,其他的街道,便是行走,摩肩接踵,每天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
“即便是有金吾衛不斷的巡視,也是治標不治本。”
“先前殿下說競技館外,人員眾多的時候,一個不慎,可能會發生危險,維持到現在沒有發生什麽大事,完全是因為,裏麵有太上皇的旨意,調動了無數的金吾衛來維持。”
“可是長安城的金吾衛數量是有限的。”
“總不能一直都這樣維持下去,所以,我向陛下建議了,修改長安城關於道路行走的法規。”
“那陛下怎麽說?沒有讓你負責這件事嗎?這畢竟是你提議的,你來負責的話,是最合適不過的。”李複看著馬周。
“因為下官,沒有答應陛下的許官,畢竟如今我還是涇陽王府的長史,下官沒有身份去做這件事,隻能求陛下另擇良臣了。”馬周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馬背上的李複皺著眉頭聽著馬周說。
緩緩走了一段路。
“籲~~”
李複一勒馬韁,停了下來。
“你先迴去。”李複麵無表情的說著:“在王府,等我消息。”
說完之後,李複調轉馬頭,雙腿輕輕夾了夾馬腹。
“駕!”
李複騎著馬,朝著皇宮的方向返迴。
“殿下!”馬周喊了一嗓子。
但是李複沒有停下。
馬周趕緊也調轉馬頭,去追李複。
什麽迴涇陽王府等著。
前邊李複跑的很快,到了皇宮門口,也沒停下,直接掏出自己的令牌,丟給了宮門口的守衛。
“本王要進宮。”
守衛見是李複,不敢阻攔,雙手將令牌還給了李複,示意放行。
李複騎著馬,進宮了。
馬周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在宮門口停下,被皇宮門口的守衛給攔下了。
李複騎著馬一路狂奔,奔著兩儀殿去了。
他有騎馬進宮的權利,這是皇帝的恩賞。
李複看著馬周,臉上露出看稀奇物的表情。
“你還是馬周,馬賓王嗎?不管你是誰,趕緊從賓王的身上下來。”
李複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
“以前可沒見你還會說這樣的好聽的話啊。”
“今天這事怎麽了,見過了陛下,轉了性子了?”
馬周搖頭,隻是笑。
他也知道殿下這是在打趣自己。
繼而聽到李複自顧自的說著。
“三年啊。”坐在馬背上的李複突然四十五度抬頭看向天空。
“三年之期已到.......”
看到自家殿下這般模樣,馬周是覺得,殿下的腦海裏又在想什麽奇奇怪怪的東西......
上次在登州,站在海邊也是。
殿下.......沒有那種詩才.......
“賓王,官場,有很多個三年,可是三年與三年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李複說著。
馬周點頭。
雖然是車軲轆話,可是很有道理。
人在壯年時候的三年,跟暮年時候的三年,可不是區別很大嗎?
年輕的時候胸懷壯誌,覺得自己什麽都能做到,心裏還是充滿著無限的希望,覺得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的。
等老了之後......
人無法獲得年輕和對年輕的感悟。
暮年的時候會如何,隻有到了暮年的時候才知道。
世事一直都是瞬息萬變的。
“你如今,年輕力壯的,心氣兒也在,我倒是覺得,這個時候入朝為官,為百姓做事,是最合適的機會。”
“但是留在涇陽王府,為殿下將該做的事情做了,也是在為百姓做事。”馬周說道:“長安城的百姓是大唐的百姓,那涇陽縣莊子上的百姓,不也是大唐的百姓嗎?”
“下官倒是覺得,在莊子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將來挑挑揀揀,學以致用,也是好事,更別說,在涇陽王府做長史,也是下官的資曆。”馬周說道:“未來的三年之內,下官會一邊用心做事,一邊將自己的一些經驗方法,盡可能的都教給王玄策,或者是其他殿下覺得可用之人。”
馬周最主要的,還是想要將自己手裏的工作平穩交接出去,也順帶著為涇陽王府,培養出可用之人。
不管往後涇陽王府的新長史能耐如何,自己臨走之前,一定要樹立起一個標杆。
身為涇陽王府長史的標杆。
身在這個位置上,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本事如何,勿要讓庸才,蒙蔽了涇陽王殿下。
李複聽到馬周這樣說,心裏很是欣慰。
雖然在一起共事才兩年的時間,但是馬周對涇陽王府,也是真心實意,掏心掏肺了。
甚至不惜要親自培養人手,為涇陽王府所用。
再加上這兩年王府的事務的確是繁雜,缺少馬周這樣的人才。
王玄策,他還很年輕,可以用,但是不似馬周這般,是一個成熟的人才。
各方麵,都還稚嫩的很,還是要丟在閻立德和薑確的手底下,多磨煉一番。
如果王玄策肯跟著馬周好好學,學到馬周身上的一些本事,那對他自己來說,也是終身受用的。
畢竟是未來的宰相,如今已經入了皇帝的眼,將來進三省,做宰相,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別看現在朝廷裁撤官員,沒有空閑的官職。
但凡今日馬周答應李二鳳,留在朝中做官,李二鳳甚至能能單獨給他安排個職位,留在身邊,隨時召見相談。
“涇陽王府這邊,船到橋頭自然直,你那邊,今日與陛下談論了這麽久,陛下就沒有讓你做點什麽實在的事?”李複好奇問道:“如果隻是給你畫餅的話,可不像是陛下的風格啊。”
馬周搖搖頭。
“我與陛下談論了如今的長安城治理問題,長安城的人,越來越多了,想要維持好長安城的秩序,也是一大問題。”
“眾所周知,長安城裏的官員、勳貴有很多,除卻朱雀大街之外,其他的街道,便是行走,摩肩接踵,每天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
“即便是有金吾衛不斷的巡視,也是治標不治本。”
“先前殿下說競技館外,人員眾多的時候,一個不慎,可能會發生危險,維持到現在沒有發生什麽大事,完全是因為,裏麵有太上皇的旨意,調動了無數的金吾衛來維持。”
“可是長安城的金吾衛數量是有限的。”
“總不能一直都這樣維持下去,所以,我向陛下建議了,修改長安城關於道路行走的法規。”
“那陛下怎麽說?沒有讓你負責這件事嗎?這畢竟是你提議的,你來負責的話,是最合適不過的。”李複看著馬周。
“因為下官,沒有答應陛下的許官,畢竟如今我還是涇陽王府的長史,下官沒有身份去做這件事,隻能求陛下另擇良臣了。”馬周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馬背上的李複皺著眉頭聽著馬周說。
緩緩走了一段路。
“籲~~”
李複一勒馬韁,停了下來。
“你先迴去。”李複麵無表情的說著:“在王府,等我消息。”
說完之後,李複調轉馬頭,雙腿輕輕夾了夾馬腹。
“駕!”
李複騎著馬,朝著皇宮的方向返迴。
“殿下!”馬周喊了一嗓子。
但是李複沒有停下。
馬周趕緊也調轉馬頭,去追李複。
什麽迴涇陽王府等著。
前邊李複跑的很快,到了皇宮門口,也沒停下,直接掏出自己的令牌,丟給了宮門口的守衛。
“本王要進宮。”
守衛見是李複,不敢阻攔,雙手將令牌還給了李複,示意放行。
李複騎著馬,進宮了。
馬周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在宮門口停下,被皇宮門口的守衛給攔下了。
李複騎著馬一路狂奔,奔著兩儀殿去了。
他有騎馬進宮的權利,這是皇帝的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