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院長人選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顏思魯出任書院祭酒,書院裏的所有人,也是心服口服。
且不說身份地位,人家的學問擺在那裏呢。
沒有那麽大的學問,又哪兒來的身份地位?
顏思魯,跟陸德明是一齊的人物。
副院長眼下有倆人,一個是陸德明,一個是李複。
李複是書院的創始人,陸德明是第一個加入到書院裏,初創時期,鼎力支持書院發展的人,兩個副院長的位置,沒有一個有爭議。
院長的位置,空缺。
至於這個空缺,李複和陸德明心裏都有數。
李世民心裏也有數。
未來這個院長的位置,不是太上皇的,就是他的。
眼下來看,最有可能,是太上皇的。
將來莊子上的行宮修建好,太上皇會到行宮裏居住,離著書院這麽近,而太上皇、院長,這兩個名頭放在那裏,無疑是對書院的發展有利的。
而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如果說他成為書院的院長,那放在書院的目光,就會更多了。
太上皇作為書院的院長,可以說是興致使然,無非就是圖個有趣,圖個高興。
包括長安城裏的競技場舉辦馬球比賽一樣,算是給太上皇找個樂子。
可若是皇帝作為書院的院長,那就是一種政治信號了。
世家豪族,不得不重新審視書院。
這對書院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目前連皇室都無法與世家直接硬碰硬,更別說是一個書院了。
所以,未來書院的院長,九成九就是太上皇。
書院的院長,都是他們幾個人心裏默許的,所以現在即便是位置空缺,也沒有人去提,這個問題就一直擱置在那裏,等什麽時候莊子上的行宮修建好了,到時候,這個事情才會重新被擺在台麵上來談。
“二哥,承乾,還有一份東西要給你。”李複說道。
說完之後,他看向李承乾,目光中帶著鼓勵。
李承乾看到自家王叔的目光,隨後,掏出了自己在莊子上準備的東西。
“阿耶,這是我在莊子上,思索很久,寫出來的一份章程。”李承乾解釋著:“起因是,兒臣看到了王叔的兩衛在莊子上駐紮,軍營當中的夥食,以及養豬場。”
“如今王府兩衛在那邊,一個月三頓肉,有肉能吃,不僅僅是士兵待遇好了,情緒高昂,日常訓練做事,幹脆利索,而且,眾所周知,吃肉增強體質,長力氣,而軍隊作為守衛大唐的國家利刃,在士兵體魄上,若是有方法能夠保持他們個個強健,這是天大的好事。”
李世民一邊看李承乾寫的章程,一邊聽他說,時不時的點頭讚同。
翻看完了章程,李世民眸光中帶著讚賞,看著李承乾。
“地方軍隊,可以挑幾個合適的地方先嚐試。”
隨後,李世民又看向李複。
“當初撥調給你的王府兩衛,你總算是知道怎麽用了,怎麽樣,這次出去,順利許多了吧?”李世民一臉得意。
身邊帶著兵,這一路上,誰見了,都不敢輕舉妄動。
好歹是朝廷的一個郡王,既然要出行,自然也要該有郡王的威風。
不然身邊就隻帶上十來個護衛,讓人家看了,還以為你好欺負呢。
要什麽低調?
又不是去背地裏查什麽案件的。
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動向,誰敢動,在誰治理的地界上,問責誰。
“確實是順利不少。”李複應聲:“二哥,當初我說的,你還記得吧?王府兩衛在莊子上,如何訓練,訓練到什麽程度,都沒關係的.......”
“那是當然,既然調撥給你了,我就不管了。”李世民應和著。
一千人而已。
就算是精銳,那又能如何呢?
李世民有絕對的自信。
別說一千人了,哪怕是一萬人,哪怕是就在長安城城門外,他也不覺得有什麽,隻要他往城門樓上一站,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別說李複這麽一個弱雞了,便是朝中武將,他又有何懼?
李二鳳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
更不用說,李複的忠心,毋庸置疑。
至於往後,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後,哪怕有什麽變化,一切,都在可掌控範圍內。
無非是一道旨意而已。
“承乾在莊子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覺得你王叔的王府兩衛如何?”李世民問道。
“長此以往下去,不輸千牛衛。”李承乾說著:“可能從日常訓練態度上來說,比千牛衛更勝一籌。”
李承乾算是給了很高的評價了。
提起這個話題,李承乾也順勢將莊子上那五百千牛衛的問題說了說,另外,那五百人的改變,也同樣匯報一番。
李世民微微點頭。
太子能這麽做,做出了效果,他很欣慰。
“既然那五百人,與你也親近了,我就下旨,讓他們入東宮,往後,聽從你的調派,東宮太子十率本就不全,這五百人,就補充進去吧。”
太子十率,如今也隻是空有一個名頭而已。
東宮具體的人數,不算多。
如同李承乾說的,東宮實際上,沒有什麽常駐人手的。
全是從別的地方調派過來輪班的。
十率的建製,說是有,實際上,空著呢。
但是這也正常。
自古以來,太子東宮的建製,就從來沒有滿編的情況。
皇子,太子,向來不是一種身份。
而是一種處境。
“多謝阿耶。”
李世民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
此去莊子上一個月,迴來之後,太子可以參與到更多的政事當中了,至於東宮,也可以下放更多權力過去。
讓百官多與太子親近。
李世民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看到了曾經十二歲的自己。
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
而不是曾經,秦王府裏那個怯生生的世子李承乾。
零散的瑣事聊完,也要開始聊正經事了。
“二哥,此番來長安,臣弟還帶了蘇定方一同來宮中。”李複說道:“去琅琊之後,順帶著去了一趟登州。”
“登州?”李世民仔細思索了一番,麵色也嚴肅了起來。
“這樣,明日上午,你和蘇定方,一同到甘露殿等候。”李世民說道。
且不說身份地位,人家的學問擺在那裏呢。
沒有那麽大的學問,又哪兒來的身份地位?
顏思魯,跟陸德明是一齊的人物。
副院長眼下有倆人,一個是陸德明,一個是李複。
李複是書院的創始人,陸德明是第一個加入到書院裏,初創時期,鼎力支持書院發展的人,兩個副院長的位置,沒有一個有爭議。
院長的位置,空缺。
至於這個空缺,李複和陸德明心裏都有數。
李世民心裏也有數。
未來這個院長的位置,不是太上皇的,就是他的。
眼下來看,最有可能,是太上皇的。
將來莊子上的行宮修建好,太上皇會到行宮裏居住,離著書院這麽近,而太上皇、院長,這兩個名頭放在那裏,無疑是對書院的發展有利的。
而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如果說他成為書院的院長,那放在書院的目光,就會更多了。
太上皇作為書院的院長,可以說是興致使然,無非就是圖個有趣,圖個高興。
包括長安城裏的競技場舉辦馬球比賽一樣,算是給太上皇找個樂子。
可若是皇帝作為書院的院長,那就是一種政治信號了。
世家豪族,不得不重新審視書院。
這對書院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目前連皇室都無法與世家直接硬碰硬,更別說是一個書院了。
所以,未來書院的院長,九成九就是太上皇。
書院的院長,都是他們幾個人心裏默許的,所以現在即便是位置空缺,也沒有人去提,這個問題就一直擱置在那裏,等什麽時候莊子上的行宮修建好了,到時候,這個事情才會重新被擺在台麵上來談。
“二哥,承乾,還有一份東西要給你。”李複說道。
說完之後,他看向李承乾,目光中帶著鼓勵。
李承乾看到自家王叔的目光,隨後,掏出了自己在莊子上準備的東西。
“阿耶,這是我在莊子上,思索很久,寫出來的一份章程。”李承乾解釋著:“起因是,兒臣看到了王叔的兩衛在莊子上駐紮,軍營當中的夥食,以及養豬場。”
“如今王府兩衛在那邊,一個月三頓肉,有肉能吃,不僅僅是士兵待遇好了,情緒高昂,日常訓練做事,幹脆利索,而且,眾所周知,吃肉增強體質,長力氣,而軍隊作為守衛大唐的國家利刃,在士兵體魄上,若是有方法能夠保持他們個個強健,這是天大的好事。”
李世民一邊看李承乾寫的章程,一邊聽他說,時不時的點頭讚同。
翻看完了章程,李世民眸光中帶著讚賞,看著李承乾。
“地方軍隊,可以挑幾個合適的地方先嚐試。”
隨後,李世民又看向李複。
“當初撥調給你的王府兩衛,你總算是知道怎麽用了,怎麽樣,這次出去,順利許多了吧?”李世民一臉得意。
身邊帶著兵,這一路上,誰見了,都不敢輕舉妄動。
好歹是朝廷的一個郡王,既然要出行,自然也要該有郡王的威風。
不然身邊就隻帶上十來個護衛,讓人家看了,還以為你好欺負呢。
要什麽低調?
又不是去背地裏查什麽案件的。
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動向,誰敢動,在誰治理的地界上,問責誰。
“確實是順利不少。”李複應聲:“二哥,當初我說的,你還記得吧?王府兩衛在莊子上,如何訓練,訓練到什麽程度,都沒關係的.......”
“那是當然,既然調撥給你了,我就不管了。”李世民應和著。
一千人而已。
就算是精銳,那又能如何呢?
李世民有絕對的自信。
別說一千人了,哪怕是一萬人,哪怕是就在長安城城門外,他也不覺得有什麽,隻要他往城門樓上一站,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別說李複這麽一個弱雞了,便是朝中武將,他又有何懼?
李二鳳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
更不用說,李複的忠心,毋庸置疑。
至於往後,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後,哪怕有什麽變化,一切,都在可掌控範圍內。
無非是一道旨意而已。
“承乾在莊子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覺得你王叔的王府兩衛如何?”李世民問道。
“長此以往下去,不輸千牛衛。”李承乾說著:“可能從日常訓練態度上來說,比千牛衛更勝一籌。”
李承乾算是給了很高的評價了。
提起這個話題,李承乾也順勢將莊子上那五百千牛衛的問題說了說,另外,那五百人的改變,也同樣匯報一番。
李世民微微點頭。
太子能這麽做,做出了效果,他很欣慰。
“既然那五百人,與你也親近了,我就下旨,讓他們入東宮,往後,聽從你的調派,東宮太子十率本就不全,這五百人,就補充進去吧。”
太子十率,如今也隻是空有一個名頭而已。
東宮具體的人數,不算多。
如同李承乾說的,東宮實際上,沒有什麽常駐人手的。
全是從別的地方調派過來輪班的。
十率的建製,說是有,實際上,空著呢。
但是這也正常。
自古以來,太子東宮的建製,就從來沒有滿編的情況。
皇子,太子,向來不是一種身份。
而是一種處境。
“多謝阿耶。”
李世民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
此去莊子上一個月,迴來之後,太子可以參與到更多的政事當中了,至於東宮,也可以下放更多權力過去。
讓百官多與太子親近。
李世民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看到了曾經十二歲的自己。
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
而不是曾經,秦王府裏那個怯生生的世子李承乾。
零散的瑣事聊完,也要開始聊正經事了。
“二哥,此番來長安,臣弟還帶了蘇定方一同來宮中。”李複說道:“去琅琊之後,順帶著去了一趟登州。”
“登州?”李世民仔細思索了一番,麵色也嚴肅了起來。
“這樣,明日上午,你和蘇定方,一同到甘露殿等候。”李世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