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大唐皇帝令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先商議著出兵,還真沒有什麽借口針對草原上用兵。
但是現在突利歸順,反而有了借口了。
“突利為什麽要歸順咱們大唐?”李世民反問道:“就是因為他在草原上要活不下去了,他與頡利可汗叔侄二人相互攻訐,他的勢力,不如頡利可汗,所以他隻能歸順大唐以求活路。”
“他是啟始畢可汗的兒子,按理說,草原上的汗位,隻有一個,能夠名正言順繼承可汗位置的,是突利,而不是頡利。”
“突利歸順大唐,請求大唐幫助他,這就是大唐出兵的理由。”
“除此之外,突利所主管的契丹、靺鞨等部,其牙廷南接幽州,頡利在草原上開始加收稅款,這些部落,對頡利都有所不滿,在加上薛延陀、奚、霫等部都歸附咱們大唐,頡利派兵攻打他們,難道大唐要對歸順自己的部落,坐視不理嗎?”
“他們既然歸附於大唐,那麽大唐,就要保他們。”李世民坐在上首,昂首挺胸,意氣風發。
不管如何,這個兵,大唐出定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連魏征也無話可說了。
如此一來,師出有名,派兵攻打頡利,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突利的歸順,反而給大唐提供了出兵的理由。”房玄齡笑道:“陛下之前給他送糧草,這一步棋下的,高啊。”
“是啊,還是陛下看的遠啊。”杜如晦也不得不佩服。
在打仗方麵,他們的確是比不過陛下的。
目光放的更加長遠,利用糧草物資,直接將大小可汗分化,小可汗突利,被頡利一逼,直接歸順了大唐。
次日清晨。
太極殿。
內侍捧著李世民的聖旨。
“大唐皇帝令!”
“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
“命,並州都督李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
“命,靈州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
“命,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
“合軍十萬,與草原突厥部決戰。”
“貞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臣,遵旨!!!”
眾人紛紛上前,躬身應聲。
這些人的心裏都憋著一股火,尤其是李靖。
他已經很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對於草原上的突厥人,他們都是恨的牙癢癢。
前些年,大唐的日子不好過,國力羸弱,對於突厥人屢屢南下,甚至逼到了長安城外,他們隻能忍氣吞聲,這對於帶兵的武將來說,被人欺負到頭上,還不能反擊,這就是恥辱!
這一次,時機已到,一定要一雪前恥!
這場仗打過之後,他們這些人,就能夠昂首挺胸,無愧於北方的百姓了!
退朝之後,李複跟著自己的老丈人一同走的。
打突厥,自己的老丈人也在其中。
迴到英國公府,李績將自己不日就要出征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夫人。
“雖然我是個婦人,但是也知道這次的機會,大唐等了多久,不過,出征在外,戰場上刀劍無眼,你一定要萬分小心謹慎,保重好自己。”英國公夫人關切的叮囑著:“你臨行之前,我為你收拾好行裝,家裏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有懷仁在呢,不過,震兒現在還在莊子上,要不要將他先接迴來?”
李績搖了搖頭。
“不用,放心吧,這一仗,是必定能夠打贏的。”李績眉宇之間的的自信都要溢出來了。
“是啊,母親無須擔心,這一仗,一點問題都沒有,突厥現在都成什麽樣了,小可汗歸順大唐,草原上連續三年雪災,在頡利的治理下,已經是民不聊生了,頡利在草原上不得人心了,這時候攻打他,除卻他自己本身治理的部落之外,其餘的部落,根本就不會再為他賣命了。”李複解釋道。
“懷仁說的是,這場仗,十萬人打草原,我想,打不了多長時間。”李績說道:“更何況,十萬大軍奔著草原去呢。”
“我想,大唐如此聲勢浩大的話,頡利有可能不會正麵的跟大唐作戰,得防著這老小子逃跑啊,要是他往北方跑,跑遠了,咱們追都不好追。”李複說道:“草原實在是太大了,他要是一跑,等到往後,休養生息,緩過勁兒來,大唐再想收拾他,可就不會像如今這般簡單了。”
李複雖然知道頡利最後被活捉,但是並不知道具體的戰爭發生在什麽地方,他是在哪兒被抓到的。
看看地圖,跟李世民也討論過幾次,萬一頡利往北方逃竄,能夠走哪兒呢?
這段時間,李複幾乎天天進宮,在兩儀殿內跟李世民他們一塊聊這個問題。
既然要開打了,就一定在出兵之前,將所有的情況,都模擬一遍,哪怕到了戰場上,事情不會按照事前商量的這般。
有主將在,也可以隨時調整。
畢竟,怎麽打仗,不是看坐在宮裏的皇帝,而是看主將如何指揮了。
到了戰場上,怎麽打,都聽主將的。
老李家的人說的對。
平時可以讓著點,槍炮聲一響,全團都得聽我的。
平日裏在朝堂上,在兩儀殿,君是君,臣是臣,有什麽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
到了前線,怎麽打仗,朝堂上的人,最好是把嘴閉上。
“頡利若是不跑,我倒敬他是條漢子。”李績笑道:“但是不可能不跑的,此番,絕對不能讓他逃到漠北去,一旦到了漠北,受到其他部落的保護,就再難以抓他了。”
“隻是此番行軍,條件過於艱苦了。”李複說道:“草原上現在暴風雪厲害的很,軍士們到了草原上,隻是抵禦嚴寒,就要費很大的功夫,作戰方麵,戰鬥力肯定會因為嚴寒而下降的。”
“軍中物資供應足夠的話,倒也不成問題,大唐的府兵,沒有你想的那麽脆弱,命令一下,前方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得上。”
“三日之後,就要誓師出征了,今日我要先迴莊子上。”李複說道:“今年在莊子上種的棉花,秋天的時候,讓莊子上的人練手,棉花都處理好,做成了棉衣,也有將近一千多套了。”
但是現在突利歸順,反而有了借口了。
“突利為什麽要歸順咱們大唐?”李世民反問道:“就是因為他在草原上要活不下去了,他與頡利可汗叔侄二人相互攻訐,他的勢力,不如頡利可汗,所以他隻能歸順大唐以求活路。”
“他是啟始畢可汗的兒子,按理說,草原上的汗位,隻有一個,能夠名正言順繼承可汗位置的,是突利,而不是頡利。”
“突利歸順大唐,請求大唐幫助他,這就是大唐出兵的理由。”
“除此之外,突利所主管的契丹、靺鞨等部,其牙廷南接幽州,頡利在草原上開始加收稅款,這些部落,對頡利都有所不滿,在加上薛延陀、奚、霫等部都歸附咱們大唐,頡利派兵攻打他們,難道大唐要對歸順自己的部落,坐視不理嗎?”
“他們既然歸附於大唐,那麽大唐,就要保他們。”李世民坐在上首,昂首挺胸,意氣風發。
不管如何,這個兵,大唐出定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連魏征也無話可說了。
如此一來,師出有名,派兵攻打頡利,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突利的歸順,反而給大唐提供了出兵的理由。”房玄齡笑道:“陛下之前給他送糧草,這一步棋下的,高啊。”
“是啊,還是陛下看的遠啊。”杜如晦也不得不佩服。
在打仗方麵,他們的確是比不過陛下的。
目光放的更加長遠,利用糧草物資,直接將大小可汗分化,小可汗突利,被頡利一逼,直接歸順了大唐。
次日清晨。
太極殿。
內侍捧著李世民的聖旨。
“大唐皇帝令!”
“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
“命,並州都督李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
“命,靈州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
“命,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
“合軍十萬,與草原突厥部決戰。”
“貞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臣,遵旨!!!”
眾人紛紛上前,躬身應聲。
這些人的心裏都憋著一股火,尤其是李靖。
他已經很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對於草原上的突厥人,他們都是恨的牙癢癢。
前些年,大唐的日子不好過,國力羸弱,對於突厥人屢屢南下,甚至逼到了長安城外,他們隻能忍氣吞聲,這對於帶兵的武將來說,被人欺負到頭上,還不能反擊,這就是恥辱!
這一次,時機已到,一定要一雪前恥!
這場仗打過之後,他們這些人,就能夠昂首挺胸,無愧於北方的百姓了!
退朝之後,李複跟著自己的老丈人一同走的。
打突厥,自己的老丈人也在其中。
迴到英國公府,李績將自己不日就要出征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夫人。
“雖然我是個婦人,但是也知道這次的機會,大唐等了多久,不過,出征在外,戰場上刀劍無眼,你一定要萬分小心謹慎,保重好自己。”英國公夫人關切的叮囑著:“你臨行之前,我為你收拾好行裝,家裏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有懷仁在呢,不過,震兒現在還在莊子上,要不要將他先接迴來?”
李績搖了搖頭。
“不用,放心吧,這一仗,是必定能夠打贏的。”李績眉宇之間的的自信都要溢出來了。
“是啊,母親無須擔心,這一仗,一點問題都沒有,突厥現在都成什麽樣了,小可汗歸順大唐,草原上連續三年雪災,在頡利的治理下,已經是民不聊生了,頡利在草原上不得人心了,這時候攻打他,除卻他自己本身治理的部落之外,其餘的部落,根本就不會再為他賣命了。”李複解釋道。
“懷仁說的是,這場仗,十萬人打草原,我想,打不了多長時間。”李績說道:“更何況,十萬大軍奔著草原去呢。”
“我想,大唐如此聲勢浩大的話,頡利有可能不會正麵的跟大唐作戰,得防著這老小子逃跑啊,要是他往北方跑,跑遠了,咱們追都不好追。”李複說道:“草原實在是太大了,他要是一跑,等到往後,休養生息,緩過勁兒來,大唐再想收拾他,可就不會像如今這般簡單了。”
李複雖然知道頡利最後被活捉,但是並不知道具體的戰爭發生在什麽地方,他是在哪兒被抓到的。
看看地圖,跟李世民也討論過幾次,萬一頡利往北方逃竄,能夠走哪兒呢?
這段時間,李複幾乎天天進宮,在兩儀殿內跟李世民他們一塊聊這個問題。
既然要開打了,就一定在出兵之前,將所有的情況,都模擬一遍,哪怕到了戰場上,事情不會按照事前商量的這般。
有主將在,也可以隨時調整。
畢竟,怎麽打仗,不是看坐在宮裏的皇帝,而是看主將如何指揮了。
到了戰場上,怎麽打,都聽主將的。
老李家的人說的對。
平時可以讓著點,槍炮聲一響,全團都得聽我的。
平日裏在朝堂上,在兩儀殿,君是君,臣是臣,有什麽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
到了前線,怎麽打仗,朝堂上的人,最好是把嘴閉上。
“頡利若是不跑,我倒敬他是條漢子。”李績笑道:“但是不可能不跑的,此番,絕對不能讓他逃到漠北去,一旦到了漠北,受到其他部落的保護,就再難以抓他了。”
“隻是此番行軍,條件過於艱苦了。”李複說道:“草原上現在暴風雪厲害的很,軍士們到了草原上,隻是抵禦嚴寒,就要費很大的功夫,作戰方麵,戰鬥力肯定會因為嚴寒而下降的。”
“軍中物資供應足夠的話,倒也不成問題,大唐的府兵,沒有你想的那麽脆弱,命令一下,前方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得上。”
“三日之後,就要誓師出征了,今日我要先迴莊子上。”李複說道:“今年在莊子上種的棉花,秋天的時候,讓莊子上的人練手,棉花都處理好,做成了棉衣,也有將近一千多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