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倆兒子爭家產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酒樓要掙錢,這很正常。”李複笑道:“那麽大的一個酒樓,成本也不低。”
李複沒有直接說的是,掙到的錢,層層盤剝,最終大多都落到酒樓背後的主家手裏,實則掌櫃的和小廝是賺不著什麽錢的。
誰來花的錢,可能後續這些錢,又都流向了誰的手裏,隻是流迴去的方式各不相同罷了。
“那你往客悅樓賣變蛋,是賣多少錢呢?”李淵問道。
李淵在裏麵占利潤,告訴他也無妨。
“下人去談的,一枚變蛋,五十文。”李複說道:“所以說,老伯,這是一門賺錢的買賣,但是這買賣,也不是一直都這麽賺錢。”
李淵一聽李複說一枚變蛋賣五十文錢,人都愣住了。
這小子賺的也不少。
另外,這買賣不會一直都這麽賺錢,這是什麽意思?
怎麽,難道還有人要摻和進來?
他這個皇帝的麵子還震不住人?還有人想在這門生意上搶利?
“哦?這怎麽說?隻要這買賣在你手裏,又怎麽會賺不到錢呢?”李淵問道。
李複笑著搖搖頭。
“這買賣一開始賺錢,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變蛋的原材料並沒有多稀奇,無非就是普通的雞蛋,通過一些手段,讓它變成變蛋,您想想,這雞蛋能有多珍貴,老百姓家裏,大多數都養著家禽,攢些雞蛋,然後拿出去換些錢財貼補家用。”
李複緩緩的解釋著。
“往後變蛋的產量高了,價錢自然就上不去了。”李複說道:“而且,變蛋的配方,總會有好事兒的研究出來,或者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瞞不住的事兒,萬一哪天一個不慎,配方被泄漏出去,有的是人來做這門買賣。”
“後續,我也會讓莊子上的莊戶們參與進來,盡量的讓他們掙到錢,家裏多點進項。”李複說道。
主要的是,這真不是什麽值錢的玩意兒,等到他賺夠了錢,也該讓別人喝點湯了。
這東西,家家戶戶都能做,給人找條生錢的路,讓周圍的人也跟著沾點光,不好嗎?
隻不過時間上,也是要分先後的。
這叫什麽?
先富帶動後富。
“那你可要好好保護好變蛋的配方了。”李淵笑道:“朕.......真的挺賺錢的,我還指望著你往我家拉銅錢呢。”
“放心,一定會的,眼下我主要可還是指望著它呢,自然不會將配方放出去的。”李複笑道。
正當兩人聊著變蛋的事兒,老趙進來了。
“郎君,莊子上出了點事。”老趙說道。
“怎麽了?”李複問道。
老趙看了看李淵和李孝恭,隨後又看向李複。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隻是說出來讓客人笑話,是莊戶劉老漢家的兩個兒子,打起來了。”老趙說道:“劉老漢想讓郎君過去主持公道。”
“打起來了?因為點啥?”李複好奇的問道。
“還能是啥,就鬧著要分家,因為家裏那點家產的事兒。”老趙說道。
倆兒子分家要家產?
李複下意識的就看向了李淵,隨後反應過來,將目光挪走。
“劉老漢還健在呢。”李複說道。
“是啊,劉老漢還健在,此事理應是他做主的,誰多點誰少點,倆兄弟都不該置喙。”老趙說道:“劉老漢想著倆兒子平分,但是倆兒子都覺得對方分的好,分的多,現在鬧著呢。”
李淵心中也是歎息,尋常百姓家,也麵臨著這種問題呢,爭吵不休,當家的拿不準,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個家,隻有當家的自己才知道,當好家,有多難。
李淵感同身受。
“那就去看看。”李複說道:“老伯,恕我先暫時離開一會兒。”
“無妨,我隨你一同過去看看。”李淵說道:“倆兒子當著父親的麵因為分家家產而起爭執,此舉,可是不孝啊。”
李淵一開口,這事兒可就嚴重了。
不孝,這可是大罪名啊。
這才剛迴來坐下沒一會兒,又要動身去外麵了,不過這次倒也不遠,走著也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就來到了劉老漢家裏。
劉老漢的家不大,也就三間屋,土磚壘成的院牆,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打之下,院牆已經低矮得就剩下半人高了。
樹枝編成的院門,也破的不成樣子了。
劉老漢無奈的站在家門口,倆兒子也在,互相說著自己得到的東西不如對方好。
而他們在見到李複和老趙來的時候,不約而同將目光看向了李複。
“郎君。”
劉家的眾人見到李複之後,紛紛行禮。
“郎君,原本自家的事情實在是不該給郎君添麻煩,隻是,小老兒實在是拿不準主意了。”劉老漢說道:“此事還請郎君幫忙裁斷,不管郎君如何說,小老兒都如何做。”
最終能做決定的,就是劉老漢,但是倆兒子總覺得劉老漢偏心對方。
李複看向劉大和劉二,臉色冷了下來,一開口,語氣幽幽。
“你倆可真是孝順的好兒子啊!”
但凡是個人,就能聽明白李複話裏的譏諷。
一旦牽扯到孝道倆字上,那就嚴重了。
劉大和劉二趕緊跪在了地上。
李複要是因為這個看不慣他們倆,將他們送到涇陽縣官府去,他倆怕不是要被打個半死。
“你們該跪的不是我,是你們的老父親!”李複說道:“去,先給你們爹磕三個響頭,咱們再來說你們分家的事兒。”
劉大和劉二兩人臉上露出幾分不自然的表情,隨後麵向劉老漢,哐哐磕了三個響頭。
“起來吧。”李複說道。
他不發話,倆兄弟也不敢起來。
“然後你們倆,我記得,曾經你們兄弟倆人之間的相處,關係也還不錯啊。”李複說道:“怎麽,就因為要分家,就鬧上了?”
劉老漢家裏也不算富裕,就因為這麽點東西,倆人都能鬧上,足以見得,老百姓的眼界其實就那麽些。
日子過的越是不容易,就越是分文必爭,這是多數情況下。
“平日跟你們說的,兄友弟恭,要團結,要友善,都忘了?”李複問道:“你們老爹還活著呢,還輪不到你們倆人商議著鬧騰。”
李複沒有直接說的是,掙到的錢,層層盤剝,最終大多都落到酒樓背後的主家手裏,實則掌櫃的和小廝是賺不著什麽錢的。
誰來花的錢,可能後續這些錢,又都流向了誰的手裏,隻是流迴去的方式各不相同罷了。
“那你往客悅樓賣變蛋,是賣多少錢呢?”李淵問道。
李淵在裏麵占利潤,告訴他也無妨。
“下人去談的,一枚變蛋,五十文。”李複說道:“所以說,老伯,這是一門賺錢的買賣,但是這買賣,也不是一直都這麽賺錢。”
李淵一聽李複說一枚變蛋賣五十文錢,人都愣住了。
這小子賺的也不少。
另外,這買賣不會一直都這麽賺錢,這是什麽意思?
怎麽,難道還有人要摻和進來?
他這個皇帝的麵子還震不住人?還有人想在這門生意上搶利?
“哦?這怎麽說?隻要這買賣在你手裏,又怎麽會賺不到錢呢?”李淵問道。
李複笑著搖搖頭。
“這買賣一開始賺錢,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變蛋的原材料並沒有多稀奇,無非就是普通的雞蛋,通過一些手段,讓它變成變蛋,您想想,這雞蛋能有多珍貴,老百姓家裏,大多數都養著家禽,攢些雞蛋,然後拿出去換些錢財貼補家用。”
李複緩緩的解釋著。
“往後變蛋的產量高了,價錢自然就上不去了。”李複說道:“而且,變蛋的配方,總會有好事兒的研究出來,或者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瞞不住的事兒,萬一哪天一個不慎,配方被泄漏出去,有的是人來做這門買賣。”
“後續,我也會讓莊子上的莊戶們參與進來,盡量的讓他們掙到錢,家裏多點進項。”李複說道。
主要的是,這真不是什麽值錢的玩意兒,等到他賺夠了錢,也該讓別人喝點湯了。
這東西,家家戶戶都能做,給人找條生錢的路,讓周圍的人也跟著沾點光,不好嗎?
隻不過時間上,也是要分先後的。
這叫什麽?
先富帶動後富。
“那你可要好好保護好變蛋的配方了。”李淵笑道:“朕.......真的挺賺錢的,我還指望著你往我家拉銅錢呢。”
“放心,一定會的,眼下我主要可還是指望著它呢,自然不會將配方放出去的。”李複笑道。
正當兩人聊著變蛋的事兒,老趙進來了。
“郎君,莊子上出了點事。”老趙說道。
“怎麽了?”李複問道。
老趙看了看李淵和李孝恭,隨後又看向李複。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隻是說出來讓客人笑話,是莊戶劉老漢家的兩個兒子,打起來了。”老趙說道:“劉老漢想讓郎君過去主持公道。”
“打起來了?因為點啥?”李複好奇的問道。
“還能是啥,就鬧著要分家,因為家裏那點家產的事兒。”老趙說道。
倆兒子分家要家產?
李複下意識的就看向了李淵,隨後反應過來,將目光挪走。
“劉老漢還健在呢。”李複說道。
“是啊,劉老漢還健在,此事理應是他做主的,誰多點誰少點,倆兄弟都不該置喙。”老趙說道:“劉老漢想著倆兒子平分,但是倆兒子都覺得對方分的好,分的多,現在鬧著呢。”
李淵心中也是歎息,尋常百姓家,也麵臨著這種問題呢,爭吵不休,當家的拿不準,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個家,隻有當家的自己才知道,當好家,有多難。
李淵感同身受。
“那就去看看。”李複說道:“老伯,恕我先暫時離開一會兒。”
“無妨,我隨你一同過去看看。”李淵說道:“倆兒子當著父親的麵因為分家家產而起爭執,此舉,可是不孝啊。”
李淵一開口,這事兒可就嚴重了。
不孝,這可是大罪名啊。
這才剛迴來坐下沒一會兒,又要動身去外麵了,不過這次倒也不遠,走著也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就來到了劉老漢家裏。
劉老漢的家不大,也就三間屋,土磚壘成的院牆,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打之下,院牆已經低矮得就剩下半人高了。
樹枝編成的院門,也破的不成樣子了。
劉老漢無奈的站在家門口,倆兒子也在,互相說著自己得到的東西不如對方好。
而他們在見到李複和老趙來的時候,不約而同將目光看向了李複。
“郎君。”
劉家的眾人見到李複之後,紛紛行禮。
“郎君,原本自家的事情實在是不該給郎君添麻煩,隻是,小老兒實在是拿不準主意了。”劉老漢說道:“此事還請郎君幫忙裁斷,不管郎君如何說,小老兒都如何做。”
最終能做決定的,就是劉老漢,但是倆兒子總覺得劉老漢偏心對方。
李複看向劉大和劉二,臉色冷了下來,一開口,語氣幽幽。
“你倆可真是孝順的好兒子啊!”
但凡是個人,就能聽明白李複話裏的譏諷。
一旦牽扯到孝道倆字上,那就嚴重了。
劉大和劉二趕緊跪在了地上。
李複要是因為這個看不慣他們倆,將他們送到涇陽縣官府去,他倆怕不是要被打個半死。
“你們該跪的不是我,是你們的老父親!”李複說道:“去,先給你們爹磕三個響頭,咱們再來說你們分家的事兒。”
劉大和劉二兩人臉上露出幾分不自然的表情,隨後麵向劉老漢,哐哐磕了三個響頭。
“起來吧。”李複說道。
他不發話,倆兄弟也不敢起來。
“然後你們倆,我記得,曾經你們兄弟倆人之間的相處,關係也還不錯啊。”李複說道:“怎麽,就因為要分家,就鬧上了?”
劉老漢家裏也不算富裕,就因為這麽點東西,倆人都能鬧上,足以見得,老百姓的眼界其實就那麽些。
日子過的越是不容易,就越是分文必爭,這是多數情況下。
“平日跟你們說的,兄友弟恭,要團結,要友善,都忘了?”李複問道:“你們老爹還活著呢,還輪不到你們倆人商議著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