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內,趙受益一如既往聽著手下千篇一律的報告,無非都是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的生活過的非常富足之類的話語,毫無新意,趙受益執政有多少年,這些話就聽了多少年了,不過是不是真的這樣呢,就那是真的見仁見智了,趙受益這幾年在李星群的建議下,進行了很多的改革,皇權慢慢的迴到了趙受益的手中,坐在上麵就當是誰覺,也沒有什麽不好的。不過不知道為什麽,朝堂之上少了許多熱鬧的氣氛,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種遲暮的環境之中、而隨著一條五百裏加急的消息的傳來,打破了承天殿的死寂。
“啟稟聖上,六和塔決堤了。”
六和塔,在6年前,為了解除太原之圍,引黃河水攻擊北齊士兵,改道之後修出來的新河道,那麽多年來一直沒有出現什麽問題,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決堤了。黃河每一次決堤代表的就是會出現幾十萬的災民,這幾十萬災民的安置,將會是非常大的問題,所以還在宮內休息趙受益立刻召開了廷議,廷議的內容就是說說,怎麽處理這次的水患。不多時的朝中的大臣匯聚一堂,很明顯他們也收到了六和塔決堤的消息。
文彥博皺眉的看著朝堂上的人,問旁邊司馬君實說:“現在群臣都到了,除了雍王為什麽都沒有來,尤其是太子,我們都聽說黃河決堤的事情,身為太子,為什麽還不返迴朝堂?”
司馬君實迴答說:“自從太子接手宣政院之後,就有些飄飄然起來了,前段時間還聽說留戀在煙花之所,多半現在留戀在那個女人的肚皮之上,唉!”
司馬君實搖頭說:“現在雍王和鄂王對那個位置虎視眈眈的,太子現在還是必須要戒驕戒躁。”
文彥博也是長歎一口氣說:“這也沒有辦法,我們不是沒有勸說過他,他都不願意聽,我們也沒有辦法。”
司馬君實搖頭說:“現在變法派那邊掌握了部分的言官,雖然禦史大部分還在我們手上,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文彥博說:“變法黨因為福康公主和那個小縣令關係不錯,所以選擇了雍王。”
司馬君實迴答說:“倒也不是這樣,據我所知,雍王掌握了銀行和糧行之後,手中有了閑錢,通過這些錢,收買了一批官員,現在在朝中勢力極大,甚至我們這一邊都暗中投靠了雍王手下。”在兩人談話的時間,衣冠不整的太子,這才姍姍來遲的小跑了進來,看著兩人直搖頭,而包括變法黨的人在內,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懿王的存在,而懿王也是悄悄躲在了,群臣之後,和禦史王荊公互相相視一笑也不再多說什麽,王荊公和司馬君實是同一年的進士,司馬君實已經成為了內閣成員,王荊公還是禦史大夫,雖然這個位置是言官最大的官,但除了王荊公本人之外,禦史台多是守舊黨,這讓王荊公也頗為掣肘。
趙受益看見慌亂太子趙昉,眼底閃過一絲失望,但還是點頭說:“既然太子已經來了,諸位想必也應該聽說了吧,六和塔發生了決堤的事情,根據上呈的奏折來看,這一次決堤的非常嚴重,包括北京府在內所有的黃河下遊地區都受到了波及,大家說說這件事情怎麽辦?現在每耽誤一刻,災民那邊就越是困難,消息從地方傳上來也需要一些時間,現在災區可能已經餓殍遍野了,所以朕現在不關心,六和塔決堤到底是誰的問題,現在我就想問問這件事情怎麽處理。”
底下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都知道,因為不知道趙受益是什麽意思,底下的大臣,紛紛跪拜說:“皇上聖明。”
趙受益冷笑的說:“皇上聖明?哼!朕現在要聽的是你們的想法,而不是什麽皇上聖明,也罷,太子,他們不是說聖上聖明嗎,你是我們朝廷的儲君,那麽你來說說,這件事情怎麽解決?”
趙昉見趙受益問自己的意見,頓時著急了起來,和司馬君實兩人猜測的差不多,趙昉確實才從女人肚皮上爬起來,還沒有來及的和司馬君實等人商量下一步怎麽做?現在他怎麽知道什麽?所以趙昉支支吾吾的說:“當然是馬上救災,修河堤。”
趙受益大笑說:“嗬,太子殿下好一個救災,好一個修河堤,那麽怎麽個救災法,怎麽個修河堤?”
趙昉慌亂的說:“兒臣,兒臣,因為事發太急,兒臣暫時還沒有具體的頭緒,父皇您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趙受益冷聲追問道:“我是有主張,但現在問的是你,你有什麽主張。太子你……”
趙受益本來還想訓斥太子兩句,雍王適時趙昕站了出來說:“父皇,兒臣有一些建議,希望父皇能夠采納。”趙昕這個時候站出來,並不是為了給太子解圍,而是為了不讓這個話題跑偏,趙昕早早就做好了準備,這個時候如果廷議變成了訓兒子的大會,那麽他準備的台詞不都作廢了嗎?而且打鐵要趁熱,朝廷中所有人的人,都看見了太子的昏庸,這個時候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能,不就更能襯托自己的賢能了嗎?結合父皇之前的話語來說,這件事情就很好說明了。
趙昕迴答說:“父皇,這一條黃河,千古泛濫,從古至今,哪一年的百姓沒有受到黃患之苦,我們大啟又豈能例外,從父皇繼任以來,殫精竭慮,傾力治河,為了下遊的百姓,3次改變黃道的通道,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讀古書,古來治理黃河這,不但未有如父皇之功,亦未有父皇之誠,這都是父皇您和朝中大臣,共同努力的結果,此次黃河決堤,不在人事,純是因為這兩、三個月的持續陰雨,純屬天災,大哥憂心於民,言語有所緩慢,不必過於苛責。”幾句話之間就讓趙受益和群臣和黃河決堤甩開了幹係。看到群臣對趙昕露出讚賞的表情之後。
趙昉憤憤不平的說:“二弟,你這個話說的就有些不對了,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般,三十多年的時間沒有發生黃患,為什麽我們要三易黃河之道?在寶元二年和慶曆元年都發生過大的決堤事件。”
趙昕一愣,沒想趙昉那麽直接的指出自己的問題,趙昉尷尬的說:“往年我也去災區巡視過,地方衙門為了減少自己的職責,然後為了朝廷救災銀子,故意誇大了災情的情況,這樣才能掩蓋地方部分官員的無能,兒臣斷言說,這一次的災情肯定沒有奏折中的那麽嚴重。必然是地方的官員誇大了情況,不然我們多次治理黃河,沒有理由越治理越差的吧?”在趙昕的授意下,立刻就有大臣站出來說。
“雍王英明。”
“雍王高見”之類的話語。
趙受益嘴角微微一笑的說:“雍王確實說的不錯。朝中其他人對雍王說法還有沒有人有意見?”
看到趙受益都誇獎了趙昕,就算司馬君實這幾人也不敢說不行,都紛紛說:“雍王殿下高見。”
趙受益雙眼一咪說:“既然大家都認為宗亮說的對,宗亮深諳朕意,想不到,宗亮能發現朕都沒有發現的地方,來人,賜宗亮金500,既然宗亮都說了,現在災患沒有那麽嚴重,加上宗亮自己也說了地方府衙有欺瞞上麵的意思,為此,朕有一個想法,當初太宗皇帝建立了皇都司負責監督我們開封府所有的事情,朕想讓皇都司走出京城去,去外麵監察地方的情況,諸位都知道,朕年少登基,所以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走出京城一次,在這方麵還不如宗亮,才會被地方的人蒙蔽,要不是宗亮指出了這一點,朕到現在都沒有發現這一點,朕不如宗亮許多。”
“而既然問題有人提出來了,那麽就由就覺,有道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天朕就此下令,皇都司進行改製,皇都司最初的名字武德司,現在朕改名為錦衣衛,負責打探民間的情況,比如說什麽地方發生了災禍,他們就去打探發生禍患地區真實受災情況,把最真實的情報上傳給朕,諸位愛卿有沒有意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趙受益真實意圖在這裏,難怪,那麽大力表揚趙昕,現在所有支持雍王的大臣,沒有辦法說話,一旦你站出來說不對,那麽就是在說雍王不對,如果你說雍王不對,方才為什麽又說雍王是正確的?你這是結黨還是在欺君呢?無論哪一項都不對,所有人把目光看向了,範朱說的兒子吏部尚書範純仁身上,當初周的來俊臣和周俊可是讓大臣們駭然聽聞,這個時候成立監察部門可不是什麽好事情?這是無論變法黨,還是守舊黨都不允許發生的事情,範純仁略微一想,想到了一套說辭,上前稟報說:“聖上,您說的這個工作,我們吏部每年都在做……”
趙受益直接打斷範純仁說:“既然吏部每年都在做官員考核的事情,為什麽現在是經過雍王的口說出的?那麽多年了,你們吏部又在做什麽呢?還是說雍王說的工作不努力的官員中,也包括了你們吏部的官員。”
範純仁大驚的說:“聖上,我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們吏部年年都在考核。”
老臣韓絳出列說:“聖上您說的是,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處理黃河災區的事情,錦衣衛的事情還是容後再談可否?”這一次趙受益要成立錦衣衛的事情,打破了所有人的預想,大家都在想著怎麽應對災民的事情,誰料趙受益話鋒一轉,就要成立什麽錦衣衛,監察地方的情況,這怎麽行呢?但是因為事發從急,所以大家也很難商量一個說法,尤其在這之前還被雍王的說法給框了一下,自然隻能以拖延為主了。
趙受益此時第一次笑了出來,而不是鐵青著臉:“韓愛卿說笑了,難道朕現在說的不是救災的事情嗎?現在的情況就是雍王反應說,地方的府衙們,有意識的故意欺騙朝廷,為了朝廷不被地方欺瞞,朕現在成立一個部門,去監察地方府衙的具體情況,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
韓絳迴答說:“聖上,和當然有問題了,如果新成立了一個和吏部職能相同的部門,就會出現冗官的情況。增加了朝廷的開支。”
趙受益迴答說:“韓愛卿又說笑了,皇都司一直都成立的,也沒說和吏部相衝突的?更何況這個部門並不和吏部衝突,吏部監察的是官員,而錦衣衛監察的民間,這是兩碼事,又和來的職能衝突呢?”韓絳一時無言以對,隻能默默退迴班列。
這個時候一直沉默的司馬君實站了出來說:“聖上我認為有一點不妥。”
趙受益看了司馬君實一眼說:“司馬愛卿是朝臣年輕一代中,升官最快的吧?年紀輕輕已經是軍機處大臣了,這也說明司馬愛卿的才幹定然是棟梁之材,司馬愛卿有什麽問題,但說無妨。”
司馬君實迴答說:“聖上想要監察民間的情況,在微臣看來並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隻不過,楚王好細腰,民間多餓死,也許聖上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可能會被底下的人執行出錯,比如說那郅都、張湯、王溫舒、來俊臣四人就是因此來的,聖上有雲,垂拱而治,與其多生變化,不如不要盲目行動為好,此事我們可以慢慢商議。”既然你趙受益態度那麽堅定,那好,我們也同意,但因為這個事情可能會很麻煩,所以我們慢慢商議,商議過去,商議過來,這個事情不就商議的沒有了嗎?
而此時趙受益的貼身太監王繼恩,悄悄傳音給趙受益說:“聖上,鄂王趙曦在外麵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要再不進行下一項,他的氣勢可就落下了。”
趙受益點頭說:“司馬愛卿所言極是,那麽就按照司馬愛卿說的話去做吧,之後我們在討論成立錦衣衛的事情,宗亮你繼續說救災的措施吧。”見到,趙受益的口風軟化,群臣也是稍出一口氣,但他們沒想到這場好戲還沒有截止呢。
“啟稟聖上,六和塔決堤了。”
六和塔,在6年前,為了解除太原之圍,引黃河水攻擊北齊士兵,改道之後修出來的新河道,那麽多年來一直沒有出現什麽問題,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決堤了。黃河每一次決堤代表的就是會出現幾十萬的災民,這幾十萬災民的安置,將會是非常大的問題,所以還在宮內休息趙受益立刻召開了廷議,廷議的內容就是說說,怎麽處理這次的水患。不多時的朝中的大臣匯聚一堂,很明顯他們也收到了六和塔決堤的消息。
文彥博皺眉的看著朝堂上的人,問旁邊司馬君實說:“現在群臣都到了,除了雍王為什麽都沒有來,尤其是太子,我們都聽說黃河決堤的事情,身為太子,為什麽還不返迴朝堂?”
司馬君實迴答說:“自從太子接手宣政院之後,就有些飄飄然起來了,前段時間還聽說留戀在煙花之所,多半現在留戀在那個女人的肚皮之上,唉!”
司馬君實搖頭說:“現在雍王和鄂王對那個位置虎視眈眈的,太子現在還是必須要戒驕戒躁。”
文彥博也是長歎一口氣說:“這也沒有辦法,我們不是沒有勸說過他,他都不願意聽,我們也沒有辦法。”
司馬君實搖頭說:“現在變法派那邊掌握了部分的言官,雖然禦史大部分還在我們手上,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文彥博說:“變法黨因為福康公主和那個小縣令關係不錯,所以選擇了雍王。”
司馬君實迴答說:“倒也不是這樣,據我所知,雍王掌握了銀行和糧行之後,手中有了閑錢,通過這些錢,收買了一批官員,現在在朝中勢力極大,甚至我們這一邊都暗中投靠了雍王手下。”在兩人談話的時間,衣冠不整的太子,這才姍姍來遲的小跑了進來,看著兩人直搖頭,而包括變法黨的人在內,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懿王的存在,而懿王也是悄悄躲在了,群臣之後,和禦史王荊公互相相視一笑也不再多說什麽,王荊公和司馬君實是同一年的進士,司馬君實已經成為了內閣成員,王荊公還是禦史大夫,雖然這個位置是言官最大的官,但除了王荊公本人之外,禦史台多是守舊黨,這讓王荊公也頗為掣肘。
趙受益看見慌亂太子趙昉,眼底閃過一絲失望,但還是點頭說:“既然太子已經來了,諸位想必也應該聽說了吧,六和塔發生了決堤的事情,根據上呈的奏折來看,這一次決堤的非常嚴重,包括北京府在內所有的黃河下遊地區都受到了波及,大家說說這件事情怎麽辦?現在每耽誤一刻,災民那邊就越是困難,消息從地方傳上來也需要一些時間,現在災區可能已經餓殍遍野了,所以朕現在不關心,六和塔決堤到底是誰的問題,現在我就想問問這件事情怎麽處理。”
底下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都知道,因為不知道趙受益是什麽意思,底下的大臣,紛紛跪拜說:“皇上聖明。”
趙受益冷笑的說:“皇上聖明?哼!朕現在要聽的是你們的想法,而不是什麽皇上聖明,也罷,太子,他們不是說聖上聖明嗎,你是我們朝廷的儲君,那麽你來說說,這件事情怎麽解決?”
趙昉見趙受益問自己的意見,頓時著急了起來,和司馬君實兩人猜測的差不多,趙昉確實才從女人肚皮上爬起來,還沒有來及的和司馬君實等人商量下一步怎麽做?現在他怎麽知道什麽?所以趙昉支支吾吾的說:“當然是馬上救災,修河堤。”
趙受益大笑說:“嗬,太子殿下好一個救災,好一個修河堤,那麽怎麽個救災法,怎麽個修河堤?”
趙昉慌亂的說:“兒臣,兒臣,因為事發太急,兒臣暫時還沒有具體的頭緒,父皇您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趙受益冷聲追問道:“我是有主張,但現在問的是你,你有什麽主張。太子你……”
趙受益本來還想訓斥太子兩句,雍王適時趙昕站了出來說:“父皇,兒臣有一些建議,希望父皇能夠采納。”趙昕這個時候站出來,並不是為了給太子解圍,而是為了不讓這個話題跑偏,趙昕早早就做好了準備,這個時候如果廷議變成了訓兒子的大會,那麽他準備的台詞不都作廢了嗎?而且打鐵要趁熱,朝廷中所有人的人,都看見了太子的昏庸,這個時候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能,不就更能襯托自己的賢能了嗎?結合父皇之前的話語來說,這件事情就很好說明了。
趙昕迴答說:“父皇,這一條黃河,千古泛濫,從古至今,哪一年的百姓沒有受到黃患之苦,我們大啟又豈能例外,從父皇繼任以來,殫精竭慮,傾力治河,為了下遊的百姓,3次改變黃道的通道,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讀古書,古來治理黃河這,不但未有如父皇之功,亦未有父皇之誠,這都是父皇您和朝中大臣,共同努力的結果,此次黃河決堤,不在人事,純是因為這兩、三個月的持續陰雨,純屬天災,大哥憂心於民,言語有所緩慢,不必過於苛責。”幾句話之間就讓趙受益和群臣和黃河決堤甩開了幹係。看到群臣對趙昕露出讚賞的表情之後。
趙昉憤憤不平的說:“二弟,你這個話說的就有些不對了,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般,三十多年的時間沒有發生黃患,為什麽我們要三易黃河之道?在寶元二年和慶曆元年都發生過大的決堤事件。”
趙昕一愣,沒想趙昉那麽直接的指出自己的問題,趙昉尷尬的說:“往年我也去災區巡視過,地方衙門為了減少自己的職責,然後為了朝廷救災銀子,故意誇大了災情的情況,這樣才能掩蓋地方部分官員的無能,兒臣斷言說,這一次的災情肯定沒有奏折中的那麽嚴重。必然是地方的官員誇大了情況,不然我們多次治理黃河,沒有理由越治理越差的吧?”在趙昕的授意下,立刻就有大臣站出來說。
“雍王英明。”
“雍王高見”之類的話語。
趙受益嘴角微微一笑的說:“雍王確實說的不錯。朝中其他人對雍王說法還有沒有人有意見?”
看到趙受益都誇獎了趙昕,就算司馬君實這幾人也不敢說不行,都紛紛說:“雍王殿下高見。”
趙受益雙眼一咪說:“既然大家都認為宗亮說的對,宗亮深諳朕意,想不到,宗亮能發現朕都沒有發現的地方,來人,賜宗亮金500,既然宗亮都說了,現在災患沒有那麽嚴重,加上宗亮自己也說了地方府衙有欺瞞上麵的意思,為此,朕有一個想法,當初太宗皇帝建立了皇都司負責監督我們開封府所有的事情,朕想讓皇都司走出京城去,去外麵監察地方的情況,諸位都知道,朕年少登基,所以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走出京城一次,在這方麵還不如宗亮,才會被地方的人蒙蔽,要不是宗亮指出了這一點,朕到現在都沒有發現這一點,朕不如宗亮許多。”
“而既然問題有人提出來了,那麽就由就覺,有道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天朕就此下令,皇都司進行改製,皇都司最初的名字武德司,現在朕改名為錦衣衛,負責打探民間的情況,比如說什麽地方發生了災禍,他們就去打探發生禍患地區真實受災情況,把最真實的情報上傳給朕,諸位愛卿有沒有意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趙受益真實意圖在這裏,難怪,那麽大力表揚趙昕,現在所有支持雍王的大臣,沒有辦法說話,一旦你站出來說不對,那麽就是在說雍王不對,如果你說雍王不對,方才為什麽又說雍王是正確的?你這是結黨還是在欺君呢?無論哪一項都不對,所有人把目光看向了,範朱說的兒子吏部尚書範純仁身上,當初周的來俊臣和周俊可是讓大臣們駭然聽聞,這個時候成立監察部門可不是什麽好事情?這是無論變法黨,還是守舊黨都不允許發生的事情,範純仁略微一想,想到了一套說辭,上前稟報說:“聖上,您說的這個工作,我們吏部每年都在做……”
趙受益直接打斷範純仁說:“既然吏部每年都在做官員考核的事情,為什麽現在是經過雍王的口說出的?那麽多年了,你們吏部又在做什麽呢?還是說雍王說的工作不努力的官員中,也包括了你們吏部的官員。”
範純仁大驚的說:“聖上,我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們吏部年年都在考核。”
老臣韓絳出列說:“聖上您說的是,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處理黃河災區的事情,錦衣衛的事情還是容後再談可否?”這一次趙受益要成立錦衣衛的事情,打破了所有人的預想,大家都在想著怎麽應對災民的事情,誰料趙受益話鋒一轉,就要成立什麽錦衣衛,監察地方的情況,這怎麽行呢?但是因為事發從急,所以大家也很難商量一個說法,尤其在這之前還被雍王的說法給框了一下,自然隻能以拖延為主了。
趙受益此時第一次笑了出來,而不是鐵青著臉:“韓愛卿說笑了,難道朕現在說的不是救災的事情嗎?現在的情況就是雍王反應說,地方的府衙們,有意識的故意欺騙朝廷,為了朝廷不被地方欺瞞,朕現在成立一個部門,去監察地方府衙的具體情況,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
韓絳迴答說:“聖上,和當然有問題了,如果新成立了一個和吏部職能相同的部門,就會出現冗官的情況。增加了朝廷的開支。”
趙受益迴答說:“韓愛卿又說笑了,皇都司一直都成立的,也沒說和吏部相衝突的?更何況這個部門並不和吏部衝突,吏部監察的是官員,而錦衣衛監察的民間,這是兩碼事,又和來的職能衝突呢?”韓絳一時無言以對,隻能默默退迴班列。
這個時候一直沉默的司馬君實站了出來說:“聖上我認為有一點不妥。”
趙受益看了司馬君實一眼說:“司馬愛卿是朝臣年輕一代中,升官最快的吧?年紀輕輕已經是軍機處大臣了,這也說明司馬愛卿的才幹定然是棟梁之材,司馬愛卿有什麽問題,但說無妨。”
司馬君實迴答說:“聖上想要監察民間的情況,在微臣看來並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隻不過,楚王好細腰,民間多餓死,也許聖上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可能會被底下的人執行出錯,比如說那郅都、張湯、王溫舒、來俊臣四人就是因此來的,聖上有雲,垂拱而治,與其多生變化,不如不要盲目行動為好,此事我們可以慢慢商議。”既然你趙受益態度那麽堅定,那好,我們也同意,但因為這個事情可能會很麻煩,所以我們慢慢商議,商議過去,商議過來,這個事情不就商議的沒有了嗎?
而此時趙受益的貼身太監王繼恩,悄悄傳音給趙受益說:“聖上,鄂王趙曦在外麵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要再不進行下一項,他的氣勢可就落下了。”
趙受益點頭說:“司馬愛卿所言極是,那麽就按照司馬愛卿說的話去做吧,之後我們在討論成立錦衣衛的事情,宗亮你繼續說救災的措施吧。”見到,趙受益的口風軟化,群臣也是稍出一口氣,但他們沒想到這場好戲還沒有截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