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魏在拓跋濬的治理下從起初的一片蕭條漸漸轉向興旺。最明顯的一點變化,是頭幾年各地零星的叛亂活動,到其統治後期幾乎絕跡了。為了進一步緩和矛盾,安撫廣大人民群眾,拓跋濬恢複了被拓跋燾取締的佛教,信佛的人當然是開心得不得了了。(佛教在中國曆史上經曆的破壞算是最多的,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每次倒下之後的重建,反而比以前更加興旺發達,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
複佛後的第二年,拓跋濬騎馬出巡,忽然一頭撞上一名和尚。和尚害怕,連唿“罪過”。拓跋濬喝退上去抓人的左右侍從,對他笑道:“此乃吾馬識善人,哈哈!”他認定這是上天要他結識的牛和尚,便把和尚迎入宮中,奉以師禮。
這名和尚的確是個高僧,他法名曇曜,因為聽說皇帝開禁,所以就恢複身份,從中山趕往京城。拓跋濬喜歡聽講佛法,常召曇曜入宮詳談,說到激動處,自然動了心。在曇曜的鼓動下,他仿效敦煌的莫高窟,在平城西麵的武州塞(今山西左雲至大同西)鑿山開窟,一共五窟,分別鐫建一尊佛像,這便是今日大同雲崗石窟的前身——曇曜五窟。自此以後北朝佛教日益興盛,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國家。
拓跋濬在位十四年,是北魏一朝正中間的十四年。北魏沒有中宗,若把這個廟號授予給拓跋濬也不過分(他本人的廟號是高宗)。在他去世的時候,北魏製度完善和全麵漢化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他的皇後馮氏與長孫元宏日後的作為,實際上正是完成了他生前所未竟之事。這些後話,我們留待第三部《明主昏君》中,再細細展開。
十八 沈慶之廣陵平亂
消滅了叔叔劉義宣以後,劉駿認定天命歸他,誰再想造反奪權,一律殺掉。他把劉義宣的女兒全部召到宮裏,改名換姓,冊封為妃嬪,供他享樂(劉義宣諸女也是毫無感情的動物,父親被殺,依然安心侍奉仇人)。其中最為受寵的是他的次女,笑起來尤其迷人。劉駿把她封為淑儀,假稱是大臣殷琰的女兒,以掩人耳目。這位“殷淑儀”寵冠劉駿後宮,無人能及,後來兩兄妹還生下一子,在劉駿諸子之中排行第八,起名劉子鸞,也是萬般寵愛,自不必提。
好色之外,劉駿也極其貪財奢侈。史傳他“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騎射”,用現在的眼光看,相當之聰明。但他卻不知自省,不把才智發揮到重要的地方。他喜歡和大臣們玩賭博遊戲,大臣們也樂得讓他贏得爽,這樣就可以得到賜封的官銜。劉駿一朝大興宮室,鋪張浪費十分嚴重;同時他又喜歡拿國庫裏頭的錢去賞賜,凡是看著順眼,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宮女侍衛,發下去的財物都不在少數。這樣日複一日,國庫怎麽可能不虧空?不過劉駿也有對策。他定下規矩,地方上的刺史官吏卸任迴到京城建康時,都要向朝廷上貢財物。有些官吏在地方上搜颳得不少,以為滿足皇帝要求的數量也就夠了,可是劉駿不幹。他收完官吏孝敬的財物之後,又笑容滿麵地把他們留在宮中,與他們賭博,一直玩到掏光他們的口袋,才肯罷休。這樣的流氓皇帝,跟他講什麽道理都是不中用的。
所以不如索性造反,獻身嚐試者大有人在。
首先是劉駿的十弟武昌王劉渾。人如其名,這傢夥也的確夠渾的。孝建二年(公元455年),他十七歲,劉駿給他的官職是在襄陽當雍州刺史。他閑來沒事,就和身邊一幫文人起草文檄,自稱楚王,又立年號永光,把底下的幕僚玩伴封為百官。說起來就是小孩子還沒長大,玩玩而已。可是有心人(當然是有心升官者)可不這麽想,他的長史王翼之得到了這份文檄,秘密交給了劉駿。劉駿大怒,把他貶為庶人,之後就勒令他自殺。
這是屬於遊戲人生的,或者說沒事找事型。有些人就比較識相,比如劉駿的七弟建平王劉宏。文帝活著的時候最寵愛他,但是他這個人謙恭內斂,也明白政治這東西,你實力不行的時候隻能裝孫子,所以在劉駿朝中比較受信任。他“運氣”也不錯,體質差,很小的時候就大病小病不斷,結果在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就一病嗚唿,得以善終(這種政治混亂的時候,從政之人能夠一生平安就值得燒高香了,有時候早病早死反而成了好事)。
當然也有真正圖權謀逆之人——劉駿一向忌憚的六弟竟陵王劉誕。
劉誕其實是很有作為的一位親王。元嘉末年的北伐戰爭中,他的表現中規中矩,也很受文帝重視。討伐劉劭和劉義宣的戰爭中,他都站在劉駿一邊,出了不少力。我們以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他的這些行為都或多或少有為自己謀私利的目的。
劉誕給自己大造府第,雖然規模不可能有皇帝的宮殿大,但建築極盡精巧,園林極盡優美,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更有甚者,他在自己府第中聚集了各方的文武英才,還配備精甲利器,招致了劉駿的猜忌。劉駿派他去做南兗州刺史,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上任,對他進行觀察。
劉誕自然也明白哥哥的意圖,他以北魏常入寇邊境為名,修治城防,聚糧整軍,把廣陵搞成了一個軍事基地。廣陵離北方的邊境線還遠得很,劉誕這麽一搞,連民間都開始盛傳劉誕要舉兵造反了,南麵的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應。
</br>
複佛後的第二年,拓跋濬騎馬出巡,忽然一頭撞上一名和尚。和尚害怕,連唿“罪過”。拓跋濬喝退上去抓人的左右侍從,對他笑道:“此乃吾馬識善人,哈哈!”他認定這是上天要他結識的牛和尚,便把和尚迎入宮中,奉以師禮。
這名和尚的確是個高僧,他法名曇曜,因為聽說皇帝開禁,所以就恢複身份,從中山趕往京城。拓跋濬喜歡聽講佛法,常召曇曜入宮詳談,說到激動處,自然動了心。在曇曜的鼓動下,他仿效敦煌的莫高窟,在平城西麵的武州塞(今山西左雲至大同西)鑿山開窟,一共五窟,分別鐫建一尊佛像,這便是今日大同雲崗石窟的前身——曇曜五窟。自此以後北朝佛教日益興盛,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國家。
拓跋濬在位十四年,是北魏一朝正中間的十四年。北魏沒有中宗,若把這個廟號授予給拓跋濬也不過分(他本人的廟號是高宗)。在他去世的時候,北魏製度完善和全麵漢化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他的皇後馮氏與長孫元宏日後的作為,實際上正是完成了他生前所未竟之事。這些後話,我們留待第三部《明主昏君》中,再細細展開。
十八 沈慶之廣陵平亂
消滅了叔叔劉義宣以後,劉駿認定天命歸他,誰再想造反奪權,一律殺掉。他把劉義宣的女兒全部召到宮裏,改名換姓,冊封為妃嬪,供他享樂(劉義宣諸女也是毫無感情的動物,父親被殺,依然安心侍奉仇人)。其中最為受寵的是他的次女,笑起來尤其迷人。劉駿把她封為淑儀,假稱是大臣殷琰的女兒,以掩人耳目。這位“殷淑儀”寵冠劉駿後宮,無人能及,後來兩兄妹還生下一子,在劉駿諸子之中排行第八,起名劉子鸞,也是萬般寵愛,自不必提。
好色之外,劉駿也極其貪財奢侈。史傳他“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騎射”,用現在的眼光看,相當之聰明。但他卻不知自省,不把才智發揮到重要的地方。他喜歡和大臣們玩賭博遊戲,大臣們也樂得讓他贏得爽,這樣就可以得到賜封的官銜。劉駿一朝大興宮室,鋪張浪費十分嚴重;同時他又喜歡拿國庫裏頭的錢去賞賜,凡是看著順眼,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宮女侍衛,發下去的財物都不在少數。這樣日複一日,國庫怎麽可能不虧空?不過劉駿也有對策。他定下規矩,地方上的刺史官吏卸任迴到京城建康時,都要向朝廷上貢財物。有些官吏在地方上搜颳得不少,以為滿足皇帝要求的數量也就夠了,可是劉駿不幹。他收完官吏孝敬的財物之後,又笑容滿麵地把他們留在宮中,與他們賭博,一直玩到掏光他們的口袋,才肯罷休。這樣的流氓皇帝,跟他講什麽道理都是不中用的。
所以不如索性造反,獻身嚐試者大有人在。
首先是劉駿的十弟武昌王劉渾。人如其名,這傢夥也的確夠渾的。孝建二年(公元455年),他十七歲,劉駿給他的官職是在襄陽當雍州刺史。他閑來沒事,就和身邊一幫文人起草文檄,自稱楚王,又立年號永光,把底下的幕僚玩伴封為百官。說起來就是小孩子還沒長大,玩玩而已。可是有心人(當然是有心升官者)可不這麽想,他的長史王翼之得到了這份文檄,秘密交給了劉駿。劉駿大怒,把他貶為庶人,之後就勒令他自殺。
這是屬於遊戲人生的,或者說沒事找事型。有些人就比較識相,比如劉駿的七弟建平王劉宏。文帝活著的時候最寵愛他,但是他這個人謙恭內斂,也明白政治這東西,你實力不行的時候隻能裝孫子,所以在劉駿朝中比較受信任。他“運氣”也不錯,體質差,很小的時候就大病小病不斷,結果在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就一病嗚唿,得以善終(這種政治混亂的時候,從政之人能夠一生平安就值得燒高香了,有時候早病早死反而成了好事)。
當然也有真正圖權謀逆之人——劉駿一向忌憚的六弟竟陵王劉誕。
劉誕其實是很有作為的一位親王。元嘉末年的北伐戰爭中,他的表現中規中矩,也很受文帝重視。討伐劉劭和劉義宣的戰爭中,他都站在劉駿一邊,出了不少力。我們以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他的這些行為都或多或少有為自己謀私利的目的。
劉誕給自己大造府第,雖然規模不可能有皇帝的宮殿大,但建築極盡精巧,園林極盡優美,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更有甚者,他在自己府第中聚集了各方的文武英才,還配備精甲利器,招致了劉駿的猜忌。劉駿派他去做南兗州刺史,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上任,對他進行觀察。
劉誕自然也明白哥哥的意圖,他以北魏常入寇邊境為名,修治城防,聚糧整軍,把廣陵搞成了一個軍事基地。廣陵離北方的邊境線還遠得很,劉誕這麽一搞,連民間都開始盛傳劉誕要舉兵造反了,南麵的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