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駿任命薛安都等將守衛曆陽,又派遣沈慶之北渡長江,統領眾將討伐魯爽的軍隊。魯爽隨軍的糧食少,隻好退兵。薛安都以輕騎兵追擊,在小峴(今安徽含山北)追上了魯爽。魯爽不愧是酒鬼,打仗之前也要喝上幾大盅。薛安都遠遠見他醉意盎然,便躍馬向前,挺矛猛刺,魯爽毫無反抗之力,翻身落馬,被手下人斬殺。徐遺寶單騎逃到東海(今江蘇連雲港)一帶,被當地人所殺。


    沈慶之派人將魯爽的首級送到劉義宣營中,皇叔方寸大亂。朝中的劉義恭給他送了一封信,說:“想當初殷仲堪將兵權交給桓玄,桓玄殺害了他全家;王恭對劉牢之推心置腹,劉牢之迴頭就背叛了他。臧質從小人品就有問題,兄弟你應該清楚啊。如今他憑藉荊州的軍力,圖謀不軌;若是他能成功,怕也不再是池中之物,可以讓你輕鬆製服的了。”劉義宣果然對臧質起疑。這時臧質提出率主力部隊直取石頭城,劉義宣怕他別有打算,不接受建議,隻一心一意攻打梁山。


    梁山分為東、西兩座城壘,正巧西南風起,臧質順風急攻,將西城拿下。劉義宣的主力部隊正開近梁山,臧質就提出繼續率軍攻東城,諮議參軍顏樂之勸說不可讓臧質專功,劉義宣又深以為然(整個一沒主見的主兒啊),一麵派遣親信劉諶之與臧質一同進擊東城,一麵在西邊紮了大營。


    劉諶之在劉義宣眼中是監軍,卻也是全軍的軟肋。王玄謨派薛安都的騎兵突擊劉諶之的陣營,攻殺了劉諶之。接著劉季之和宗越的部隊攻陷了臧質的大軍,劉義宣全軍隨之潰敗。官軍放火點燃了長江上的船隻,江邊頓成一片火海。劉義宣再無鬥誌,跳上小船就往西逃,一個人窩在船艙裏拚命地哭泣,心裏痛罵臧質這個遭天殺的給他出的鬼主意。


    臧質見劉義宣已退,不知所措,隻好也往西逃。他心知劉義宣對他已有顧忌,不敢再找他,便帶了一堆妻妾投奔自己的妹夫武昌郡守羊沖,快到武昌才得知羊沖已經被手下人殺死。臧質沒了安身之所,又逃進附近的南湖,做“採蓮大仙”,追兵一來,他就用荷葉蓋住腦袋,全身沉入水中,隻露出鼻子喘氣。行蹤如此隱秘,結果還是讓一名小軍官在搜查行動中發現,臧質被士兵們亂刀砍死。


    剩下一個光杆司令劉義宣,他身邊的士兵也越逃越少。自小嬌生慣養的劉義宣沒走多少路,腳就疼得無法行走了,隻好向當地老百姓租了輛沒頂篷的破車,勉強上路。千辛萬苦到了江陵城,城裏還有留守的左司馬竺超民統領的一萬多士兵,左右勸劉義宣犒勞眾將士,重整旗鼓。鼓舞士氣的講稿寫好,交到了劉義宣手中,大概意思是這麽說的:“臧質違反命令,導致我軍失利。現在我們要認真訓練,重整武裝,為將來的勝利做打算。當年漢高祖失敗無數次,最終成就了大業……”(以下略去意氣昂揚、振奮人心的詞語數百)


    劉義宣天生舌頭比別人短一截,說話不利索,站在演講台上麵對數萬士兵,一緊張,忽然就犯毛病了。講到高潮之處,演講詞變成了“當年項羽失敗了無數次”,底下將士一聽,無不忍俊不禁,笑了起來。劉義宣臉麵丟盡,也不想整頓軍隊了,魂不守舍地迴到內屋,每天隻與妻妾親熱,不願見任何人。幾天後,劉駿新任命的荊州刺史朱修之逼近江陵,劉義宣從十六個兒子選了最喜歡的兒子劉慆,並選出五名愛妾,想出城逃跑。左右的侍從沒人搭理他,到了晚上劉義宣走投無路,又跑了迴來,找了間空房子呆著。


    城裏的竺超民見了這麽沒出息的王爺,真是冒火得要撞牆。他也不守城了,派人把劉義宣投入監獄,等著官軍來接收。劉義宣開始還享受與五名愛妾共獄的待遇,但很快愛妾就被獄卒遷走。劉義宣於是說了最後一句悲天慟地的話:“平常那些苦都不算什麽啊,如今和愛妾們分離,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苦楚……”


    朱修之的軍隊進入江陵,下令將劉義宣及其十六個兒子全部殺死。按照《宋書》和《南史》的劉義宣本傳的說法,則是劉義宣事先就死在了獄中(鬱悶失望而死,倒也合乎常理)。劉劭、劉駿、劉義宣,英雄劉裕的後代們,竟然一個更比一個爛。


    十七 拓跋濬的中興


    與爛人劉駿同時期的北魏皇帝拓跋濬,雖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曆史上卻是位相當重要的皇帝。在我看來,南北朝北強南弱的局麵的最終形成,正是在拓跋濬時期。有趣的是,他在位期間對外用兵的次數非常之少,對南朝宋國勉強算有三次小規模的邊境接觸戰,對柔然用過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平叛活動。軍事力量的對比,最終體現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拓跋濬一朝所起的作用,就是積累實力。


    拓跋濬即位時擺在他麵前的北魏帝國,形勢很窘迫。拓跋燾末期連年用兵,國庫虧空嚴重,地方上各族之間的矛盾也很大。拓跋濬是先皇嫡孫,皇位本不該有什麽爭議,但由於是通過政變上台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麽穩固。年輕的拓跋濬剛一上台,擁立有功的驃騎大將軍拓跋壽樂與尚書令長孫渴侯就因為爭權,把朝中搞得烏煙瘴氣。拓跋濬果斷地將這兩人賜死,穩住了朝政。不久,他又暗中誅殺了兩個叔叔拓跋譚和拓跋建。關於這一點,《魏書》裏語焉不詳,隻說這兩位王爺薨於同日。不過有線索表明這兩人可能也參與了廢立活動,為了防患於未然,拓跋濬先下了手,行跡還算機密,沒有波及其他人員。(宮廷政變每每引發大規模的殺戮,最壞情況是像劉宋那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出手,北魏的這次在拓跋濬的處理之下勉強挺過了危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