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老了,失去了往日的朝氣,遙想劉裕當年“獅吼功”破敵,該是多麽雄壯的場景,而如今卻為頭頂上的冠冕終日“奔忙”。也許是榮華富貴、帝王功業迷亂了眼睛,昔日的北府軍勇將成了利慾薰心的權臣。迴到建康的劉裕終於不再推辭,受封相國、宋公、九錫。繼而,他派手下縊死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


    司馬德文與白癡哥哥比起來,做皇帝要夠格得多,偏偏碰上末世,縱有才能也無處發揮。劉裕立他的原因,隻是因為讖語裏說“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指晉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需要再立一個皇帝湊足“二帝”而已。


    晉恭帝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劉裕再進一步,受封宋王。第二年,他便在中書令傅亮的協助下,迫使司馬德文禪位,在建康稱帝,是為宋高祖武皇帝。他開了兩個先例:第一個,是殘忍地殺害了禪位的前朝舊帝,這在寒門出身的他,並不算太意外,但就是這樣一個惡例,一直被沿用到了五代以後,可謂害人不淺;第二個,他是第一位在建康受禪的皇帝(桓玄那樣的不算),他這個皇帝沒有了長安,也無法定都洛陽,成色大打折扣。所幸,他開啟了南朝第一個治世局麵的序幕。


    十三 南北二帝的身後事


    偏安江南一個多世紀的東晉王朝終於滅亡了,迴顧東晉的一百零五年曆史,王氏、庾氏、桓氏、謝氏等士族輪流坐莊,維持著所謂“君弱臣強”的局麵,司馬氏的帝位反倒一直沒有受到大的衝擊(中間的幾番變故,包括桓玄廢安帝,都沒能持續太長時間)。劉裕出身寒門,其背景實力遠不及前麵幾家,最後竟能脫穎而出,取代晉帝,這實際上並不是偶然的。


    東晉前期和中期,士族勢力相當強盛,皇權與士族、士族與士族之間都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力量平衡,這種平衡保證了政權的穩定,也使得小型的變故叛亂不可能造成大的影響。淝水之戰以後,士族勢力開始減弱,孫恩、盧循擾亂江南十多年,使得整個社會秩序開始大的動蕩,社會各階層重新洗牌。其結果是,士族勢力不再能夠製衡皇權。桓玄的滅亡後,士族徹底退出一線舞台,整個國家重新迴歸到皇權專製,於是劉裕才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建康的帝詔控製各方諸侯,達到翦除異己的目的。同時,由於劉裕本人出身低微,他所選擇的輔佐大臣,也大多是來自寒門,這就進一步地改造了政權的內部結構。南朝四朝的開國君主都出身寒族(齊、梁兩朝的蕭氏情況稍複雜,見《明主昏君》),可見士族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了。關於這一點,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讀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中間有十分詳盡的介紹與分析。


    或許是因為早年行軍打仗落下一身傷病,或許是因為忽然過上安逸的宮廷生活有些不習慣,劉裕這位南朝第一帝隻當了兩年皇帝,就得重病駕崩了。他在這兩年中,下了不少有利百姓的政令,比如下令減免賦稅,裁減各地冗餘的地方官員,改革苛刻的刑法,恢複學校與考試製度,一係列措施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定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東晉末年南方內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百姓急需一個寬鬆的環境休養生息,南方在後來的三十年間形成“元嘉之治”,劉裕開的好頭功不可沒。


    當然,根本不鳥劉裕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五柳先生”陶淵明。士族雖然弱了,劉裕治下的官僚階層仍然是相互傾軋、以權謀私。對官場和社會現實徹底失望的陶淵明在義熙二年(公元406年)憤然辭官,迴鄉躬耕,寧可老死戶牖,不願出山為官。在他眼裏,劉裕也不過是唯利是圖的小人物,不可能實現他“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南宋詩人陸遊對他十分讚賞和佩服,曾為之題詩:


    〖寄奴談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晉鼎遷。


    獨為桃源人作傳,固應不仕義熙年。〗


    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劉裕與陶淵明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處世之道躍然紙上,陸遊自己一生不得誌,在此寫盡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氣概。


    一代帝王,任人評說。“帝王最難身後事”,劉裕的身後事,也不容易。劉裕早年戎馬軍營,無暇生養孩子,直到四十多歲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劉裕稱帝時,一共隻有七個兒子,最大的也不過十七歲,其中頭四個已經被封王,分別是長子,即太子劉義符,次子廬陵王劉義真,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四子彭城王劉義康。


    太子劉義符年紀輕,終日隻知玩耍。劉裕身邊的謝晦有些擔心,就找了個機會向劉裕暗示:“陛下年歲已高,應該考慮一下萬代帝業之事,此事至關重要,不可以任之非才。”


    劉裕覺得有理,便反問道:“廬陵王劉義真怎麽樣?”


    謝晦說:“讓微臣去觀察一下。”


    劉裕心裏最喜歡的其實就是這個次子,劉義真當年若不是隻身逃迴,劉裕說不準還真有可能為他再度北伐。劉義真雖然打了一個慘不忍睹的大敗仗,但總覺得自己是塊料,對皇位興趣頗高。謝晦找他談話,他是一個勁地說,生怕謝晦不了解他。謝晦呢,對這樣誇誇其談的人顯然不喜歡,也不多答話,迴來向劉裕稟報說:“廬陵王德輕於才,做不了皇帝。”劉裕聞言不快,把劉義真外放到南豫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在淮河以南的部分)去做刺史,仍舊以劉義符為太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