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帝國雄關:1644年風雲局勢中的山海關 作者:劉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農民軍不等吳三桂,也不會等崇禎,三月十六日,吳三桂與寧遠軍民進了山海關,總兵高第接應,吳三桂將百姓分駐在山海關附近昌黎、樂亭、灤州、開平等各州縣。這時的他內心極為矛盾,明知要實現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又迫於君命難違,於是他繼續向北京行進。率所部繼續向北京進兵。這時大順軍已經打到了家門口,崇禎急了,命人再次催促吳三桂,但吳三桂的軍隊卻仍然行進的非常緩慢。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打空了,這一次,他沒想到的是,各地勤王的軍隊幾乎是不戰而降,這裏麵包括八大總兵裏的唐通、白廣恩,大順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順利打下了北京城。
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沒等來他心中的希望,上吊自殺了。
這北京失陷的消息,很快傳來。盡管明知道可能是這個結局,但是吳三桂依然非常震驚,他沒想到的是,結局竟然來得這麽快,而且這麽徹底,沒有一點後路,這個時候,“勤王”已無實際意義,他馬上命部下撥轉馬頭,迴師山海關。
明朝天下亡了,最後的希望也沒了。吳三桂拔兵迴師,也同樣是為了保持他最後的四萬軍隊。此時對吳三桂來說,同樣是一個希望破滅的時刻。當他返迴山海關時,他發現自己徹底的成了一個孤魂野鬼,“多餘的人”,明室江山沒有了,他這個“平西伯”也變得一文不值了。
大明的亡國,對吳三桂的感覺,就如同大樹沒有了根,飛鳥沒有了棲枝,他沒有任何依靠了,但是,他還有最後的砝碼,這個砝碼,就是關寧鐵騎和山海關。
可是這個砝碼同樣的令他沒有一點信心和把握。他所擁有的最後一片土地,就是這曾經固若金湯的萬裏雄關,但是,如今,卻是一個內外臨敵的局,內有李自成,外有多爾袞,何去何從?他沒有一個定數。
山海關在那一刻註定要凝聚曆史的風雲際會。李自成,多爾袞都想到了這個環節,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八大鎮各將領紛紛投降,唯有最強的吳三桂勢力仍然未降。而山海關外,就是更加難對付的多爾袞勢力,山海關距北京僅幾百路程,又跟清兵一關之隔,如果兩者聯手起來,大順王朝就危險了。李自成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曾想盡早的占領山海關,以絕後患,他曾派明降將唐通、白廣恩率部東攻灤州(河北灤縣),作為奪取山海關的第一個步驟。李自成的這個作法是有些輕率和短視的,真的要打,應該找和吳三桂旗鼓相當的人物,李自成軍中,打仗最厲害的是權將軍劉宗敏,可惜的是,劉將軍此時正忙著玩“追餉”,沒有時間,剩下比他差一點的李過也在挾妓作樂,沒有興趣,李自成竟然讓吳三桂從前的戰友們擔起這個重任,於公於私,唐、白都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於是,這次進攻失敗了。
崇禎死後,吳三桂駐師山海關,按兵不動。這個時候解決山海關隻有兩個途徑,一是用武力,二是和平招撫,對於李自成來說,他輕率出兵沒有成功,本身也沒有打的想法了,他更傾向於招撫。因為此時大明江山已亡,原來的明朝各鎮將領紛紛投降,吳三桂即便再效忠於明室,但此時明朝的天下都沒了,除了關外的滿清勢力,他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他生存的空間沒有了,權衡利害,也一定會走上唐通、白廣恩等人的道路,歸順大順。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召見從獄中放出原職方司郎中張若麒等人。此人在明與清鬆山決戰擔任監軍,因負有戰敗之責,被捕下獄,這時他已經表示願意投降農民軍。李自成當即授他為山海關防禦史,但主要的工作是命他勸降吳三桂。因為他與吳三桂是交好多年的朋友。
接著,三月底,李自成派唐通率所部,攜犒師銀四萬兩,前去山海關賞賜遼東兵。同時,特授明降官左懋泰為兵政府左侍郎與唐通協守山海關,又派出將領與官吏各一人攜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幣千端賞三桂,另有敕書一通,封三桂為侯。
李自成又找了困在北京的吳襄,此時他正在受到劉宗敏的拷掠,李自成下令馬上將他釋放,並令他給兒子寫了一封勸降信,信的全文如下:
〖“汝以皇恩特簡耑閫,非真累戰功曆年歲也,不過為強敵在前,非有異恩激勸不足誘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賞之令,而漢高(祖)一見韓(信)、彭(越)而予重任也。今爾徒飾軍容,巽懦觀望,使李兵長驅深入,既無批亢搗虛之謀,複無形格勢禁之力,事機已失,天命難迴,吾君已矣,爾父須臾。嗚唿!識時事者可以知變計矣。昔徐元直棄漢歸魏,不為不忠;子胥違楚適吳,不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為子胥難,為元直易。我為爾計,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驕憤,全無節製,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頓甲堅城,一朝殲盡,使爾父無辜並受僇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語雲:知子莫若父。吾不能為趙奢耳,爾殆有疑(趙)括。”〗
這封信後人傳說是牛金星所寫,吳襄奉命照抄的。不過不管怎麽樣,此信的出現對吳三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吳三桂的父親及家屬大小全在北京,即使為了保住他們的命,也得考慮一下投降事宜。
吳三桂沒有馬上做出答覆,他安頓好來使,召集諸將官商議,不過在商議之前,他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意見。李自成許諾,他若降,馬上封侯。平心而論,這個地位是不低的。他當年在戰場上搏殺忘我,不過是為了將來功成名就,封妻蔭子,成就個人事業,此時大明已亡,絕無東山再起之可能,形勢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說他即使不降,關外的多爾袞侵犯過來,他也勢必成為夾縫中挨打的那個人。
</br>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打空了,這一次,他沒想到的是,各地勤王的軍隊幾乎是不戰而降,這裏麵包括八大總兵裏的唐通、白廣恩,大順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順利打下了北京城。
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沒等來他心中的希望,上吊自殺了。
這北京失陷的消息,很快傳來。盡管明知道可能是這個結局,但是吳三桂依然非常震驚,他沒想到的是,結局竟然來得這麽快,而且這麽徹底,沒有一點後路,這個時候,“勤王”已無實際意義,他馬上命部下撥轉馬頭,迴師山海關。
明朝天下亡了,最後的希望也沒了。吳三桂拔兵迴師,也同樣是為了保持他最後的四萬軍隊。此時對吳三桂來說,同樣是一個希望破滅的時刻。當他返迴山海關時,他發現自己徹底的成了一個孤魂野鬼,“多餘的人”,明室江山沒有了,他這個“平西伯”也變得一文不值了。
大明的亡國,對吳三桂的感覺,就如同大樹沒有了根,飛鳥沒有了棲枝,他沒有任何依靠了,但是,他還有最後的砝碼,這個砝碼,就是關寧鐵騎和山海關。
可是這個砝碼同樣的令他沒有一點信心和把握。他所擁有的最後一片土地,就是這曾經固若金湯的萬裏雄關,但是,如今,卻是一個內外臨敵的局,內有李自成,外有多爾袞,何去何從?他沒有一個定數。
山海關在那一刻註定要凝聚曆史的風雲際會。李自成,多爾袞都想到了這個環節,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八大鎮各將領紛紛投降,唯有最強的吳三桂勢力仍然未降。而山海關外,就是更加難對付的多爾袞勢力,山海關距北京僅幾百路程,又跟清兵一關之隔,如果兩者聯手起來,大順王朝就危險了。李自成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曾想盡早的占領山海關,以絕後患,他曾派明降將唐通、白廣恩率部東攻灤州(河北灤縣),作為奪取山海關的第一個步驟。李自成的這個作法是有些輕率和短視的,真的要打,應該找和吳三桂旗鼓相當的人物,李自成軍中,打仗最厲害的是權將軍劉宗敏,可惜的是,劉將軍此時正忙著玩“追餉”,沒有時間,剩下比他差一點的李過也在挾妓作樂,沒有興趣,李自成竟然讓吳三桂從前的戰友們擔起這個重任,於公於私,唐、白都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於是,這次進攻失敗了。
崇禎死後,吳三桂駐師山海關,按兵不動。這個時候解決山海關隻有兩個途徑,一是用武力,二是和平招撫,對於李自成來說,他輕率出兵沒有成功,本身也沒有打的想法了,他更傾向於招撫。因為此時大明江山已亡,原來的明朝各鎮將領紛紛投降,吳三桂即便再效忠於明室,但此時明朝的天下都沒了,除了關外的滿清勢力,他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他生存的空間沒有了,權衡利害,也一定會走上唐通、白廣恩等人的道路,歸順大順。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召見從獄中放出原職方司郎中張若麒等人。此人在明與清鬆山決戰擔任監軍,因負有戰敗之責,被捕下獄,這時他已經表示願意投降農民軍。李自成當即授他為山海關防禦史,但主要的工作是命他勸降吳三桂。因為他與吳三桂是交好多年的朋友。
接著,三月底,李自成派唐通率所部,攜犒師銀四萬兩,前去山海關賞賜遼東兵。同時,特授明降官左懋泰為兵政府左侍郎與唐通協守山海關,又派出將領與官吏各一人攜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幣千端賞三桂,另有敕書一通,封三桂為侯。
李自成又找了困在北京的吳襄,此時他正在受到劉宗敏的拷掠,李自成下令馬上將他釋放,並令他給兒子寫了一封勸降信,信的全文如下:
〖“汝以皇恩特簡耑閫,非真累戰功曆年歲也,不過為強敵在前,非有異恩激勸不足誘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賞之令,而漢高(祖)一見韓(信)、彭(越)而予重任也。今爾徒飾軍容,巽懦觀望,使李兵長驅深入,既無批亢搗虛之謀,複無形格勢禁之力,事機已失,天命難迴,吾君已矣,爾父須臾。嗚唿!識時事者可以知變計矣。昔徐元直棄漢歸魏,不為不忠;子胥違楚適吳,不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為子胥難,為元直易。我為爾計,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驕憤,全無節製,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頓甲堅城,一朝殲盡,使爾父無辜並受僇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語雲:知子莫若父。吾不能為趙奢耳,爾殆有疑(趙)括。”〗
這封信後人傳說是牛金星所寫,吳襄奉命照抄的。不過不管怎麽樣,此信的出現對吳三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吳三桂的父親及家屬大小全在北京,即使為了保住他們的命,也得考慮一下投降事宜。
吳三桂沒有馬上做出答覆,他安頓好來使,召集諸將官商議,不過在商議之前,他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意見。李自成許諾,他若降,馬上封侯。平心而論,這個地位是不低的。他當年在戰場上搏殺忘我,不過是為了將來功成名就,封妻蔭子,成就個人事業,此時大明已亡,絕無東山再起之可能,形勢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說他即使不降,關外的多爾袞侵犯過來,他也勢必成為夾縫中挨打的那個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