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德勝門護城河木橋旁。
不遠處的地鐵工地上,燈火通明,機器轟響。看樣子要不了多久,這座木橋便會隨著地鐵工程的進展而永遠消失。
被稱作為叉子送行的儀式,是從傍晚時分開始的。大約有一百多人聚集在橋頭邊,就那麽默默地或坐或站著,沒有人說話,人群裏沒有一點兒聲響,相識的彼此點下頭。還有更多的人隻是來了,在這兒站上一會兒便走了。有十幾名警察站在橋頭的另一邊,他們抽著煙,談笑風生。為霸一方,攪擾滋事的叉子的死去,為他們去除了一塊心病。今天,他們聞訊後徒手而來,連警棍都沒帶。或許,他們已經知道,今天他們前來不過是例行公務,威懾恫嚇一番罷了,沒有了叉子天下太平,什麽事情也不會發生了。麵對這奇異的街景,路人們中知情者遠遠地觀望,漠然者倉皇而去。
你們沒有加入到橋頭上的人群裏,你和黃圓、黃方三人在離橋頭不遠處的河邊坐下來,遠遠地望著他們,誰也沒有說話。
河水淙淙,一縷縷長長的水草被河水沖得向東傾斜著。街燈亮起來的時候,橋頭上的人們漸漸稀少起來,不多時,前來為叉子送行的人們都各自離去了。他們沒有推選新領袖的意願,沒有留下重新聚集、東山再起的盟約。此次大戰,叉子一方除了叉子死去,另有五十餘人負傷,重傷二人。遭此重創,人心已散,隨著叉子的死去,往日那些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們,將從此銷聲匿跡。一切都已經過去了,長達三年的叉子與劉震亞之間的爭鬥,以叉子一方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從今往後,他們將會各自為戰,去麵對一個新的共同對手——生活!
看到橋頭上的人群已經散盡,你們三人走上橋頭。
“就在這兒……”你指著依舊血跡斑斑的橋欄杆,說,“他可能還想最後一次扶著欄杆站起來……要不,就是想從這裏跳下去。但最有可能的是,他就沒想活著迴來。”
黃圓聽著,將原先伸出的手又縮了迴去。她躲開了那片血跡,扶在橋欄上向橋下望去,橋下黑洞洞的,隻能聽到汩汩的水聲。倘若那天自己說什麽也不讓叉子前去打這一架的話,他還會去嗎?黃圓心想,叉子對自己從來不都是言聽計從嗎?以往他們在一起時,無論遇到什麽事,也不管叉子多麽想幹或不想幹,他都聽命於她。但那天確實例外,無論黃圓怎樣勸阻,叉子就是不聽,他從來沒有這麽擰過。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叉子自始至終地在愛著自己,用他特有的愛慕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她此時又想起了令她內疚萬分的、她曾對叉子有過的冷漠和鄙夷。人與人之間最使人痛心的,莫過於以真誠的情感,期冀著對方的友好和愛情,結果得到的卻是冷漠和傷害。自己不正是這樣傷害過叉子嗎?不僅如此,自己甚至還把這種傷害當做重新做人和追求美好的起點。你無論如何也不能否認,叉子的死是與你有著直接關係的。正是因為他知曉了你與劉震亞之間發生的那一幕幕悲劇,所以才堅定了非要去與劉震亞拚命的決心。幸虧自己迷途知返,才能夠陪同叉子度過他一生中最後的那些日子。
沉默的鍾樓 19(2)
自己得到了什麽?
自己失去了什麽?
看著月光下清冷的木橋,黃圓的眼前仿佛勾畫出在叉子倒下的那一刻,黑大頭帶領著眾人撲殺過來的情景。她不禁打了個寒戰。她用被淚水浸濕的手帕,一點一點地擦拭著被叉子血染的橋欄,不停地哽咽著。
你默默地看著黃圓,多少猜出了此時她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叉子的死,給了你莫大的震撼。你知道,眼睜睜地看著叉子被打死的那一幕,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了你的腦海裏,永生難忘。
教訓!叉子的死是對你最深刻的一次教訓。
當一個人在他十六歲時,就有過如此難忘的經曆和教訓之後,怎麽能夠再令他對今後的生活,依然幼稚地滿懷美好的憧憬。記住,你告誡著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選擇與權勢對抗,叉子就是下場,除非你已經不再拿死當迴事了。但你還不想死,你還沒有完成叉子的重託。這也就是你當時為什麽沒有也衝上去與劉震亞拚命的原因。另外的一層原因是,你也真的想活下去看一看,這樣的世道究竟還能夠持續多久?
你們三人走下橋頭,再一次迴首,望著那東去的河水。那天它一定被染紅了。你想著,叉子那從容麵對死亡的模樣,又一次浮現在你的眼前。
迴家的路上,你進到一家商店裏買了三副墨鏡出來。
“都試試,”你說,“以後出門就戴上,尤其是你。”你望著黃圓。
黃圓按過墨鏡,戴上。隔著鏡片她望著你,突然感到許久以來心存的一個疑團,驀地像是找到了答案。隱隱約約地她總覺得,在她的背後有一雙眼睛在無時不刻地注視著自己,總有一雙手在隨時準備支撐起她。此刻,她的這一疑團得到了證實,那就是你。黃圓想,莫非他也像叉子那樣……她不敢再想下去。
沉默的鍾樓 20(1)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北京人似乎更願意隨口稱之為東北兵團或北大荒)來北京招人的時候,正是1969年北京天氣最熱的那些日子。後來你逐漸得知,前來招人的那些解放軍們的任務實在是緊迫而又艱巨。盡管當時文化大革命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對國計民生卻絲毫無補,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社會問題開始日益凸現出來。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連續三屆(1966—1968年)的大學、高中、中等專業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的共九個年齡層次的畢業生,麵臨著沒有工作和無學可上的矛盾。僅就你所知道的北京地區的這一部分人數,就達到了一百萬人。如果要再算上全國各大中型城市的這一部分人口的話,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就可想而知了。盡管當時處於極度的政治高壓下,沒有人敢對此提出抗議,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並不是無人提出或抗議,就能解決了的。當局顯然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同時意識到,當時的中國顯然隻有廣大的農村才能夠吸納如此眾多的人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毛澤東連續發表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等最高指示,同時開動各種宣傳機器,一波強似一波地圍繞著這些最高指示,展開了宣傳攻勢,意在使全國的在校學生和家長們明白,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是必須和唯一的選擇,其自由是剛開始時你可以選擇去哪個農村,到後來輪到你們的時候,這個自由也沒有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此時奉北京方麵之命前來,就是要執行一鍋端的任務,將尚餘留在北京的所有應屆畢業生,全部帶到北大荒去。
</br>
不遠處的地鐵工地上,燈火通明,機器轟響。看樣子要不了多久,這座木橋便會隨著地鐵工程的進展而永遠消失。
被稱作為叉子送行的儀式,是從傍晚時分開始的。大約有一百多人聚集在橋頭邊,就那麽默默地或坐或站著,沒有人說話,人群裏沒有一點兒聲響,相識的彼此點下頭。還有更多的人隻是來了,在這兒站上一會兒便走了。有十幾名警察站在橋頭的另一邊,他們抽著煙,談笑風生。為霸一方,攪擾滋事的叉子的死去,為他們去除了一塊心病。今天,他們聞訊後徒手而來,連警棍都沒帶。或許,他們已經知道,今天他們前來不過是例行公務,威懾恫嚇一番罷了,沒有了叉子天下太平,什麽事情也不會發生了。麵對這奇異的街景,路人們中知情者遠遠地觀望,漠然者倉皇而去。
你們沒有加入到橋頭上的人群裏,你和黃圓、黃方三人在離橋頭不遠處的河邊坐下來,遠遠地望著他們,誰也沒有說話。
河水淙淙,一縷縷長長的水草被河水沖得向東傾斜著。街燈亮起來的時候,橋頭上的人們漸漸稀少起來,不多時,前來為叉子送行的人們都各自離去了。他們沒有推選新領袖的意願,沒有留下重新聚集、東山再起的盟約。此次大戰,叉子一方除了叉子死去,另有五十餘人負傷,重傷二人。遭此重創,人心已散,隨著叉子的死去,往日那些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們,將從此銷聲匿跡。一切都已經過去了,長達三年的叉子與劉震亞之間的爭鬥,以叉子一方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從今往後,他們將會各自為戰,去麵對一個新的共同對手——生活!
看到橋頭上的人群已經散盡,你們三人走上橋頭。
“就在這兒……”你指著依舊血跡斑斑的橋欄杆,說,“他可能還想最後一次扶著欄杆站起來……要不,就是想從這裏跳下去。但最有可能的是,他就沒想活著迴來。”
黃圓聽著,將原先伸出的手又縮了迴去。她躲開了那片血跡,扶在橋欄上向橋下望去,橋下黑洞洞的,隻能聽到汩汩的水聲。倘若那天自己說什麽也不讓叉子前去打這一架的話,他還會去嗎?黃圓心想,叉子對自己從來不都是言聽計從嗎?以往他們在一起時,無論遇到什麽事,也不管叉子多麽想幹或不想幹,他都聽命於她。但那天確實例外,無論黃圓怎樣勸阻,叉子就是不聽,他從來沒有這麽擰過。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叉子自始至終地在愛著自己,用他特有的愛慕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她此時又想起了令她內疚萬分的、她曾對叉子有過的冷漠和鄙夷。人與人之間最使人痛心的,莫過於以真誠的情感,期冀著對方的友好和愛情,結果得到的卻是冷漠和傷害。自己不正是這樣傷害過叉子嗎?不僅如此,自己甚至還把這種傷害當做重新做人和追求美好的起點。你無論如何也不能否認,叉子的死是與你有著直接關係的。正是因為他知曉了你與劉震亞之間發生的那一幕幕悲劇,所以才堅定了非要去與劉震亞拚命的決心。幸虧自己迷途知返,才能夠陪同叉子度過他一生中最後的那些日子。
沉默的鍾樓 19(2)
自己得到了什麽?
自己失去了什麽?
看著月光下清冷的木橋,黃圓的眼前仿佛勾畫出在叉子倒下的那一刻,黑大頭帶領著眾人撲殺過來的情景。她不禁打了個寒戰。她用被淚水浸濕的手帕,一點一點地擦拭著被叉子血染的橋欄,不停地哽咽著。
你默默地看著黃圓,多少猜出了此時她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叉子的死,給了你莫大的震撼。你知道,眼睜睜地看著叉子被打死的那一幕,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了你的腦海裏,永生難忘。
教訓!叉子的死是對你最深刻的一次教訓。
當一個人在他十六歲時,就有過如此難忘的經曆和教訓之後,怎麽能夠再令他對今後的生活,依然幼稚地滿懷美好的憧憬。記住,你告誡著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選擇與權勢對抗,叉子就是下場,除非你已經不再拿死當迴事了。但你還不想死,你還沒有完成叉子的重託。這也就是你當時為什麽沒有也衝上去與劉震亞拚命的原因。另外的一層原因是,你也真的想活下去看一看,這樣的世道究竟還能夠持續多久?
你們三人走下橋頭,再一次迴首,望著那東去的河水。那天它一定被染紅了。你想著,叉子那從容麵對死亡的模樣,又一次浮現在你的眼前。
迴家的路上,你進到一家商店裏買了三副墨鏡出來。
“都試試,”你說,“以後出門就戴上,尤其是你。”你望著黃圓。
黃圓按過墨鏡,戴上。隔著鏡片她望著你,突然感到許久以來心存的一個疑團,驀地像是找到了答案。隱隱約約地她總覺得,在她的背後有一雙眼睛在無時不刻地注視著自己,總有一雙手在隨時準備支撐起她。此刻,她的這一疑團得到了證實,那就是你。黃圓想,莫非他也像叉子那樣……她不敢再想下去。
沉默的鍾樓 20(1)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北京人似乎更願意隨口稱之為東北兵團或北大荒)來北京招人的時候,正是1969年北京天氣最熱的那些日子。後來你逐漸得知,前來招人的那些解放軍們的任務實在是緊迫而又艱巨。盡管當時文化大革命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對國計民生卻絲毫無補,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社會問題開始日益凸現出來。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連續三屆(1966—1968年)的大學、高中、中等專業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的共九個年齡層次的畢業生,麵臨著沒有工作和無學可上的矛盾。僅就你所知道的北京地區的這一部分人數,就達到了一百萬人。如果要再算上全國各大中型城市的這一部分人口的話,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就可想而知了。盡管當時處於極度的政治高壓下,沒有人敢對此提出抗議,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並不是無人提出或抗議,就能解決了的。當局顯然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同時意識到,當時的中國顯然隻有廣大的農村才能夠吸納如此眾多的人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毛澤東連續發表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等最高指示,同時開動各種宣傳機器,一波強似一波地圍繞著這些最高指示,展開了宣傳攻勢,意在使全國的在校學生和家長們明白,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是必須和唯一的選擇,其自由是剛開始時你可以選擇去哪個農村,到後來輪到你們的時候,這個自由也沒有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此時奉北京方麵之命前來,就是要執行一鍋端的任務,將尚餘留在北京的所有應屆畢業生,全部帶到北大荒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