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見《莊子·馬蹄》。


    37.見《莊子·達生》。


    38.見《莊子·至樂》。


    39.見《莊子·養生主》。


    40.見《論語·顏淵》。


    第五章


    1.關於先秦道家三階段說,請參看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2.見《老子·第七十八章》。


    3.以上見《老子·第八章》。


    4.以上見《老子·第六十一章》。


    5.以上見《老子·第六十六章》。


    6.見《老子·第八十章》。


    7.見《老子·第二十九章》。


    8.見《老子·第六十七章》。


    9.見《老子·第六十八章》。


    10.唐代的王真,宋代的蘇轍,現代的章太炎、毛澤東,都認為《老子》是兵書,或有兵書性質、兵書意味、兵書要素。請參看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11.以上見《孫子兵法·虛實》。


    12.見《孫子兵法·九變》。


    13.見《老子·第六十八章》。


    14.見《孫子兵法·軍形》。


    15.見《老子·第七十三章》。


    16.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17.見《老子·第三十章》。


    18.見《老子·第三十一章》。


    19.見《老子·第四十六章》。


    20.見《老子·第六十七章》。


    21.見《老子·第六十九章》。


    22.見《老子·第六十七章》。


    23.見《老子·第六十九章》。


    24.見《老子·第五章》。


    25.此種解釋亦請參看《莊子·天運》。


    26.見《老子·第四十三章》。


    27.見《莊子·齊物論》,並請參看《逍遙遊》和《天運》。


    28.見《莊子·逍遙遊》。


    29.見《莊子·齊物論》。


    30.見《莊子·駢拇》。


    31.見《莊子·應帝王》。


    32.請參看《莊子·逍遙遊》。


    33.見《論語·雍也》。


    34.見《論語·先進》。


    35.見《論語·雍也》。


    36.請參看康有為《論語注》。


    37.見《論語·憲問》。


    38.見《老子·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報怨以德”。


    39.見《老子·第七十八章》。


    40.荀子算的總帳,主要在《荀子 ·解蔽》篇,請參看。


    41.見《論語·公冶長》。


    42.見《論語·顏淵》。


    43.見《荀子·天論》,下引不注者皆同。


    44.見《周易·幹卦·象辭》。郭沫若和李澤厚都認為,《易傳》思想深受荀子影響,本書表示贊同。請參看郭沫若《青銅時代·<周易>之製作時代》、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荀易庸記要》。


    45.見《荀子·天論》。


    46.以上均見《韓非子·內儲說下》。


    第六章


    1.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和《商君列傳》。


    2.以上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3.見《韓非子·說難》。


    4.見《韓非子·內儲說下》。


    5.見《韓非子·六反》。


    6.見《韓非子·備內》。


    7.見《老子·第五章》。


    8.告子其人,身世不明。但他在《墨子》一書中出現過,因此其年齡應該比墨子小,比孟子大。


    9.見《孟子·告子上》,下引不注者均同。


    10.見《孟子·告子下》。


    11.見《孟子·告子上》。


    12.見《荀子·正名》。


    13.見《荀子·性惡》,下引不注者皆同。


    14.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5.見《韓非子·備內》,下引不注者皆同。


    16.見《韓非子·解老》。


    17.見《韓非子·jian劫弒臣》。


    18.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9.見《韓非子·難四》。


    20.見《韓非子·說林下》。


    21.戰國晚期,君臣關係與春秋和戰國前期不同,卿大夫的世襲製已逐漸改為任命製,各國甚至有實行客卿製的,故雲。


    22.見《韓非子·飾邪》。


    23.見《韓非子·顯學》。


    24.關於華夏文明的正宗和傳統,請參看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關於“以法治國”,請參看《韓非子·有度》。


    25.見《韓非子·難三》。


    26.見《韓非子·五蠹》。


    27.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28.見《論語·為政》。


    29.道,就是引導。齊,就是規範。格,錢穆先生《論語新解》說是“達到標準”,李零先生《喪家狗》說是“遵守規定”,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說是“人心歸服”,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說是“認同歸依”,我認為是“自覺遵守道德律令”。請參看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30.見《韓非子·五蠹》。


    31.見《韓非子·五蠹》。


    32.見《論語·顏淵》。


    33.見《荀子·非相》。


    34.請參看本書第二章。


    35.見《荀子·禮論》。


    36.見《韓非子·顯學》。


    37.見《論語·陽貨》。


    38.見《老子·第五十八章》。


    後記


    1.見《莊子·秋水》。


    2.見《論語·顏淵》。


    3.見《孟子·公孫醜下》。


    4.見《莊子·養生主》。


    5.見《荀子·勸學》。


    6.見《論語·子罕》。


    7.見《孟子·告子下》。


    8.見《孟子·離婁上》。


    <strong>易中天中華史相關內容推薦:</strong>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