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結論,可有如下的認識。當前的時代和行動的需要業已表明了英語種族之間進行長期合作的可能,而且和我們有著同一的語言和種族起源的德意誌帝國也可能加入共同行動之列。充滿希望的跡象已經出現在未來的地平線上。在過去的世紀中,各種因素使歐洲拉丁國家的權力和影響與條頓國家相比顯得相形見細,然而義大利的統一卻使事情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新的義大利在地中海上處於戰略中心位置,而地中海對於歐洲的重要性甚至遠大於加勒比海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另外,政治考慮還使義大利和法國分別位於了政治平衡天平的各一端。


    義大利的上述態度和拉丁和條頓國家的根本需要是吻合的。後者要保證其在對其至關重要的利凡特地區的主導地位,因為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對作為海上強國的它們必不可少。頗具意義的是,形勢使義大利這個最具傳統的拉丁性的國家和條頓國家有著密切的政治聯繫。這樣就保證了我們能繼續發展與對基督教文明的博大精深貢獻甚多的拉丁文明的合作。而且,對當今時代尤為重要的是,義大利這個偉大羅馬的直係繼承者已清楚地明白了其利益所在,並且將以義大利為中心恢複拉丁文明的光榮,而這會增進已從拉丁文明中獲益甚多的各國的普遍利益。


    4·日本、中國的變化及其影響


    馬漢 [美國]


    [出自《海權論·亞洲的問題》] 1900


    日本加入歐洲文明係統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秀品質。為了普遍的利益,必須使中國對歐洲和美國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開放,必要時可以使用武力


    自寫完上麵的文字以來,作為對政治問題的長期性認識的分析預測已逐漸為對於當前因時而變的局勢的更具體形象的認識所取代。一場將導致巨大破壞的巨大災難將要到來的共同危險迫使歐洲國家去認清它們在亞洲問題上的利益一致性。到目前為止,由於固守陳腐的保守觀念,歐洲國家對其在亞洲利益的認識和我們在一個時代以來的進步之中達成的行為標準是格格不入的。


    作為其血緣和觀念的直接繼承者,美國人民無疑和歐洲大家庭緊密相連。更有意義的是,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加入歐洲文明係統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秀品質,因為誠心誠意地實行這種轉變實是一件不易做到、要求有很大決心的事。日本沒有忽視或貶斥它自己的種族特點和曆史傳統,與此同時它明智地看到了外來事物的優點並將其納入了自己的操作製度和思想體係之中。如果僅僅是明顯的物質進步構成了日本發展的全部內容,日本業已表現出的聰明才智隻會讓人有所不安。最好能認識到,日本已在逐漸的演變過程中對於浸滲著我們的理性和道義的觀念顯示出了開放態度。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是否在日本看不到適合芥末種子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大樹的土壤。看到日本的變化,亞洲大陸的國家也會尋求依靠同樣的變革力量以使自己新生。


    日本的轉變是我們條頓祖先的經曆的重現,對後者產生影響的是羅馬的政體和基督教。今天的歐洲文明給日本及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使人可以合理地認為這種文明並沒有進入政治和道德的衰敗狀態之中。這種衰敗曾發生在羅馬身上,而在當時已開始擴散的基督教也未能明顯地對其起到抑製作用。所以,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勃勃生機不僅沒有減弱,反而還正向好的方麵發展,這對於我們和日本在亞洲發揮作用是再好不過的。不過,和日本物質麵貌的巨大變化相比,基督教世界的觀念對日本的滲入還為時不長,因而也就尚未達到完美的地步,從而可以獨立地發揮影響。因此,日本仍需要藉助人人可見的物質成功來促進、鼓勵對外來觀念的吸收。這些觀念就潛藏於物質表層之下,通過努力才能認識、理解它們;不過隻有依靠長期實踐和新思想的變革力量才能使其能真正為我所有。為此,日本必須虛懷以待,不是迫於外來壓力,而是發自內心地願意。如果日本這樣做,它會得到歐洲各國政府的善意對待。後者並不想在日本看到一個它們自己的翻版----這隻會是一個虛假的模仿,而是希望曾使我們受益無窮的力量也能讓一個亞洲民族從裏到外獲得新生。究竟是什麽使一個國家不同於另一個國家?歐洲國家的持續、穩定的發展顯示了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國內的進步與個人的完善;二是對外來影響的積極反應,缺乏這一點即使不表明衰敗業已開始,也預兆著它的即將到來。


    在日本,目前也僅在日本,我們看到了亞洲對歐洲文化的歡迎。如果可以根據所結的果實來判斷一棵樹,那麽在這種歡迎態度之中我們也可看到日本人民在實現最能增進其幸福的條件方麵的巨大希望。這個條件就是個性自由,它和適當的法律約束相結合就能夠滿足增進普遍福利的需要。從日本的使其接納性與大陸上的亞洲人迥然不同的特性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島國環境的影響,它促進了一種強烈的民族個性的演進。在同樣的環境中,還可找到一種令人振奮的力量。憑藉這股力量,日本已經採納並從中受益甚多的新的政治製度可以在其他亞洲國家中得到擴展,從歐洲的發展中學到很多的日本也會成為亞洲的榜樣。隻有島國地位帶來的安全和孤立才能使一個國家具備很強的個性,而這比其他的品質對一個國家更具影響。不應將個性強等同於僵滯不前,更不能將堅定和偏執混為一談。但亞洲國家根深蒂固的社會保守傾向則是消極有害的。石頭盡管可以是堅硬無比,但風化卻能使它趨於脆弱。石頭沒有生死也不用開花結果,但侵蝕卻使它們處於自我變化之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權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A·T馬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A·T馬漢並收藏海權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