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百年時間內,海上戰爭的環境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於人們懷疑,這些災難性的衝擊,以及那些光彩奪目的繁榮,現在是否還會重演?正如在英格蘭與法蘭西之間的戰爭所能看到的那樣,在它對於海洋穩固而又自傲的控製中,英格蘭對中立國強加了無法容忍的束縛,米字旗包容貨物的原則永遠不會變化。交戰一方的貨物可以因此由中立國的船隻安全地運載,至於後者,可以肯定也同樣如此。除開保護其港口,使之免遭占領或徵稅的問題以外,並沒有更多的徒有虛名的封鎖。這一點,在理論上具有實際可行的一致性,在實踐中卻完全不是這麽迴事。


    合眾國的海上力量有何需求呢?它的商業甚至於今日還在由他人託運。一旦擁有,為什麽它的民眾希望付出極大的代價對此加以維護,到目前為止,這一問題都還是經濟學性質的,並不在這一著作的範圍之內。然而,戰爭給國家帶來災難與損失的條件卻直接與此相關聯,假定合眾國的進進出出的對外貿易,是運載於敵人不能輕易碰及的甲板船上----除了船隻駛向一處被封鎖的港口之外,何種因素將會構成為一種有效的封鎖呢?目前的定義是,它能夠達到對尋求進入或駛離這一港口的船隻構成明確的威脅。很明顯,這是極其富於彈性的。許多人都還能記起美國內戰時期,在對查爾斯頓外的合眾國艦隊發起了一次夜襲之後,南方同盟次日上午即派出載有幾名外國顧問的汽船,這些顧問們認定了尚未發現任何封鎖船隻,便發表了一紙內容大致相似的聲明。有關這一聲明的力度,某些南方同盟的首領宣稱從技術上來說,封鎖已經破產了,並且沒有新的通知,在技術上也是不能重新確立的。為了對偷越封鎖線的船隻構成實際的威脅,封鎖艦隊是否有必要出現在視野以內呢?六艘在新澤西與長島海岸之間且離岸二十英裏遊弋的快速汽船將對尋求通過紐約主入口進出的船隻構成真正的威脅。類似的位置也能有效地封鎖波士頓、德拉瓦與切薩匹克。封鎖艦隊的主力,不僅準備捕獲商船,而且還準備抵製打破封鎖的軍事企圖,它們無需暴露於視野之內,也不必處於一個為岸上所知的位置之上。


    在距離特拉法加戰役還有兩天時,納爾遜艦隊的主力距離西班牙南部港口加地斯尚有五十英裏之遙,隻是有一支小型特遣隊抵近觀察這一港口。西班牙和法國聯軍艦隊於上午七時開始出發,而納爾遜甚至在那種時代的條件下,於九時三十分就得知了這一消息。在那個距離上的英格蘭艦隊對其敵人是一個真正的威脅。在還用海底電纜的時代裏,處於岸灘或岸灘之外的封鎖部隊,從一個港口到另一個港口,似乎有可能沿著合眾國的整個海岸線相互進行電報聯繫,迅速給予相互支持。通過某種頗為走運的軍事協同,如果一支先遣隊遭受攻擊,它就能向其他部隊發警告,並撤向他們。假如有朝一日對於某一港口的封鎖以參加封鎖的艦隻被趕跑的方式打破,下一步,其重新確立封鎖的安民告示可能還要電傳至全球各地。為了避免這樣一種封鎖,必須有一支水上軍事力量,它能時時刻刻地威脅著封鎖艦隊,使其無論如何也不能堅守其陣地。除了那些攜帶有戰爭違禁品者以外,中立國艦船可以自由來往,維持該國與海外世界的商業關係。


    可以認為,具有漫長海岸線的美國,對其全線的封鎖是無法得以有效地維持的。對於那些尚能迴憶起光是保持對南部海岸的封鎖就如何頭疼的軍官來說,再也沒有誰會比他們更為爽快地承認這一點。然而,在美國海軍目前的狀況下,試圖封鎖波士頓、紐約、德拉瓦、切薩匹克、密西西比諸巨大的進出口中心,將不致要求海洋大國的行動規模宏大到空前絕後的地步。在港口中仍有強大的艦隊編隊的情況下,英格蘭就曾同時封鎖過布列斯特、比斯開海岸、塔蘭與加地斯。可以正確地認為,中立國船隻的商業往來還能夠進入除了那些叫得上號的港口之外的其他美國港灣。然而,美國貨運交通的錯位,時常供需品的短缺,經過鐵路或水路運輸、船塢碼頭、駁船以及倉儲等手段的不足,將會出現在這一強製性地更換進出港口之中隨之而來的,將不會出現金錢損失、人身傷亡嗎?在付出極大的痛楚與代價之後,當這些弊端部分得以醫治之時,敵人或許就能被吸引到封鎖新的出入口的方麵來,正如同他們封鎖原有的港口那樣。合眾國的民眾肯定不會產生饑荒,然而他們可能要深受其害,關於戰時違禁品的供應,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難道沒有理由擔心合眾國將被迫放棄我行我素、傲然獨立嗎?


    十分明顯,這個問題是,為了這個國家而締造一支海軍,如果它尚不具備抵達五湖四海的能力的話,至少能夠清理通向自己的主要途徑,而政府應該使其影響無所不在。美國的眼光已經有四分之一個世紀遠離了大洋。這樣一種政策以及與之相反政策的結局在法蘭西與英格蘭的事例中赫然醒目。這倒不是力圖在合眾國與兩個國家之中的任何一個進行一種狹隘的對比,隻是可以有把握地說,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合眾國的貿易、商業狀況不會受到外部戰爭的影響,這對於整個國家的福祉都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使敵人無法靠近我們的港口,而且還要遠離我們的海岸線。


    如果不重振商業性航運,會有這樣一支海軍嗎?這是值得懷疑的。曆史已經證明,一位獨裁君主可以組建起一支純粹軍事性的海上力量,正如同路易十四的所作所為那樣。然而,盡管從表麵上看,這樣一支海軍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經驗顯示,他的海軍就如同沒有根係的植物一樣,不久就便會枯萎。然而,在代議製政府裏,任何軍事開支在其背後都必須存在有一種表現強烈的利益,確證其確實有必要如此。如果沒有政府方麵的行動,對於海上力量的興趣並不會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這樣一支商業航運隊應如何加以組建,是通過補貼還是自由貿易,是通過持續不斷的管理還是放任自流,這並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如果美國沒有一個龐大的國家航運業,一支相稱的海軍是否會接踵而至,這是值得懷疑的。將它與其他大國分隔開來的距離,一方麵是一種保護,另一方麵又是一種陷井。促成合眾國海軍誕生的驅動力,如果存在的話,那它目前就正在中美洲地峽加速運轉。讓我們期盼它的誕生並不會來得太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權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A·T馬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A·T馬漢並收藏海權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