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曆史學家毛姆森(mommsen)說過,戰爭之初,羅馬即控製了海洋。無論可以歸結到某個或某組原因,在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間的布匿戰役中,這個本質上非海洋性的國家相對於其以海為主的對手,確立起了海上優勢,並且一直保持了下去。在第二次布匿戰役中,並沒有出現重要的海上決戰----這樁事件本身,更不用說與其它證據確鑿的事實相聯繫,表明羅馬存在類似於其它曆史時期具有相同特徵的優勢地位。


    由於漢尼拔沒有留下迴憶錄,確定促使他跨越高爾與阿爾卑斯山,邁出其危險而又幾乎毀滅性曆程的動機,也就沒有了下文。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其在西班牙沿岸的艦隊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與羅馬艦隊相抗衡的地步。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他就能夠沿著他實際正在走的路一直走下去;他有對其至關重要的理由;然而,如果他能從海路進發的話,他就不會讓最初隨他征戰的六萬名經驗豐富的士兵損失掉三萬三千名。


    就在漢尼拔進行其危險大行軍之時,羅馬人在其兩名元老的率領下,開赴西班牙。他們的部分戰艦還搭載著一支執政官的大軍。這就使得他們的航程並沒有帶來嚴重損失,羅馬陸軍隨後在漢尼拔交通線上的埃布羅河(ebro)以北地區,成功地站穩了腳根。同時,另一支分艦隊與由另一名執政官統帥的大軍被派往了西西裏。這兩支羅馬大軍兵合一處總計到二百二十艘戰艦。所到之處,它們分別遭遇並擊潰了一支迦太基艦隊,其輕易程度可以從敘述戰事的輕描淡寫之中推導而出,顯示了羅馬艦隊實際具有的優勢。


    第二年後,戰爭呈現出下列態勢:由北部進入義大利的漢尼拔,在經曆了一連串的勝利後,向南挺進至羅馬城附近,並由此在南部義大利難以自拔,不得不以戰養戰----這種局勢使得民怨載道,並且一旦與羅馬在那裏確立起的強有力的政治與軍事控製體係相互衝突,這就尤其危險。因此,從一開始,他特別需要在他自己與某一可靠的基地之間建立起補給與增援渠道,用現代戰爭的術語來說就是“交通線”。有三個友善地區可以分別或全部成為此種基地----迦太基本土、馬其頓與西班牙。前二者隻能通過海路建立起交通線。然而,在西班牙,他卻可以尋求到最堅定的支持,通過陸路與海路都可以與之取得溝通,除非敵軍阻斷了通道,而海路則更快捷和簡易。


    在戰爭的最初歲月裏,羅馬憑藉其海上霸權,絕對控製了在義大利、西西裏和西班牙之間的盆地,即第勒尼安海與撒丁裏亞海。從埃布羅河至台伯河沿岸地區對它十分友善。繼坎尼戰役後,即戰爭的第四年,敘拉古拋棄了與羅馬的聯盟,反抗潮流席捲西西裏,隨之而來的是馬其頓與漢尼拔也訂立了攻守同盟。這些巨變擴大了羅馬艦隊必要行動的空間,削弱了其力量。羅馬採取了何種應急措施,並由此又是如何影響這場戰爭的呢?


    有跡象表明,羅馬並沒有放棄對於第勒尼海的控製,因為其分艦隊要不經襲擾地從義大利駛往西班牙。在西班牙沿岸,它也完全掌握著主動權,直到一名年輕一點的執政官認為已是適於保存艦隊的時候了。在亞德裏亞海,一支分艦隊與一處海軍基地設立在義大利的布林迪西,以遏製馬其頓。它們的任務完成得如此之好,以致於沒有一名希臘方陣士兵踏上義大利本土。“作戰艦隊的缺乏,”毛姆森說,“使得菲利普舉步維艱”。在這裏,海權發揮著巨大的影響甚至不是推論的結果。


    在西西裏,鬥爭集中在敘拉古。迦太基和羅馬的艦隊在那裏迎頭相撞,但後者卻明顯地占有優勢;因為,盡管迦太基人時常成功地向城市輸入了補養,他們還是避免與羅馬艦隊交火。而後者有馬薩勒、巴勒莫和墨西拿在握,在該島的北部沿岸可謂根深蒂固。對迦太基人而言,南部通道暢通無阻,他們因此就可以支持反叛力量了。


    綜合這些事實,就可以得出一個合理的推論,即羅馬的海上霸權得以控製了從西班牙的泰拉弋那(tarragona)到西西裏島西端的馬薩勒,再從那裏到亞德裏亞海的布林迪西一線以北的海域,這已為曆史的進程所證實。這種控製不受衝擊地持續於戰爭的全部過程。這並不排除或大或小的海上襲擊,正如前文已講到過的那些情形一樣。然而,它確實遏製住了持續而又安全的海上交通線,而那又是為漢尼拔所急需的。


    另一方麵,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場戰爭的前十年,羅馬艦隊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在西西裏和迦太基之間的海域展開持續性軍事行動的地步,而在所表明的界線以南海域也同樣無能為力。當漢尼拔開啟戰端之時,他傾其所有,將艦隊派去維護來往於西班牙與非洲之間的交通線,而在當時羅馬人也並沒試圖對此進行幹擾。


    所以,羅馬的海權完全使馬其頓置身於戰爭之外。它並未阻止住迦太基人在西西裏進行有用並最具騷擾性的佯攻,然而,它卻使得迦太基人應該向其遠在義大利作戰的官兵提供關鍵性支援的時刻,卻一兵未發。西班牙又如何呢?


    西班牙是漢尼拔之父和漢尼拔本人賴以發動他們計劃中的向義大利進攻的根據之地。在這場戰爭開始前,他們用了十八年時間占領了這個國家,並以罕見的睿智,在政治和軍事上擴展並鞏固了他們的權力。他們招募並通過局部戰爭,訓練出了一支龐大而又經驗豐富的軍隊。就在其即將遠征之際,漢尼拔將政府委託給了其弟弟哈茲德魯拔(hasdrubal)。其弟始終對他忠心耿耿,任勞任怨,而這一點又是他無法指望從派係林立、內訌不已的非洲本土所能獲得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權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A·T馬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A·T馬漢並收藏海權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