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與以往不同,洪亮吉在今天對其幾位恩師卻並不怎麽特別的恭敬。談話沒有多久,洪亮吉道:“幾位恩師都是朝中重臣,可謂一言九鼎,皇上對幾位恩師的話也是言聽計從,可是卻為什麽見皇上倒退踏步而無動於衷呢?”
王傑道:“亮吉不要如此無禮,說話要有根據。”
洪亮吉道:“很明顯,皇上失於過仁,對最近的幾個大案,處理的過於寬容,這不是縱容枉法貪汙,又迴到先皇的老路上去了嗎?”
朱珪道:“天子當以寬大得民。”
洪亮吉道:“老師仁愛寬大之說,學生也很贊同,但卻不能因寬而懈怠了國法,特別是吏治腐敗積重難返的形勢下。當年康熙帝失之過寬,以致貪吏橫行,雍正帝則雷厲風行,該殺就殺,該殺多少就殺多少,官場上一度彌散的種種歪風邪氣真的給‘殺’住了,震攝住了。幹隆帝早年寬嚴並用,剛柔相濟也很得體,但晚年和珅擅專,遂使世風日下,腐敗公行。如今,世風剛有好轉,皇上又無端無原則地寬宥,學生以為,貪汙腐敗之風不久就會重新燃起。”
張惠言道:“學生也同意北江兄的高見,倒以為老師的‘天子當以寬大得民’的說法不妥。國家承平百餘年,至仁涵育,遠出漢、唐、宋之上,吏民習於寬大,故奸孽萌芽其間,宜大伸罰以肅內外之政。”
朱珪道:“天子當憂有過大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犯點過失就置之於死地,豈不施法太苛乎?”
張惠育緊接著道:“庸猥之輩,悻致通顯,敗壞朝廷法度,惜全之當何所用?”
洪亮吉道:“敗壞朝綱,貪汙受賄,豈能是可寬可饒之過!從前的、先輩的功績乃至微勞,豈能作為罪過的抵當品!”
王傑道:“我也擔心皇上若這樣的寬容下去,不肖之徒,又會生僥幸心理。”
洪亮吉道:“更何況現在的風氣好轉隻是表麵上的,最起碼說並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就如那個桐城人汪誌伊,由縣令遷升到福建巡撫的位置後,竟乘一輛破牛車,穿著破爛衣服、帶三個僕從來京覲見皇上——這不顯然是沽名釣譽嗎?那純粹是做給皇上看的,至於他骨子裏到底是什麽樣,還說不清楚。”
朱珪道:“既然如此,你們可以舉薦忠心事國,才高誌雅之士。”
張惠言道:“應當進內治官府、外治疆場之人。”
洪亮吉道:“各位老師現在都是朝中重臣。學生以為若不繼續置換——大幅度的置換官吏,不根本改換官吏隊伍,整頓吏治則是一句空話,以上的意思,老師何不奏明皇上?”
揭出胡齊崙的同時,代理四川總督魁倫奏稱四川軍營人員營私牟利,交結應酬,串通一氣,使兵了糧餉不能及時發給。嘉慶帝看奏後遂諭曰:“湖北支用軍需為數尚少,已有如此嚴重弊端,胡齊崙竟挪用幾萬兩,其餘任意開銷不明;四川軍需比湖北多好幾倍,副都統福寧係四川總辦糧務大員,過去曾送賄和珅,其挪用貪汙侵蝕,必更甚於胡齊崙,著即將福寧解任質審,第一緊要之事,係審訊經略大臣勒保,其次即嚴查福寧經手餉銀。”
福寧接旨被罷官後,心想:“我不能落個胡齊崙式的下場:自己被斃了,那些大員仍然逍遙自在。何況看皇上的心理,牽涉的人數越多,牽涉到的人物越大,特別是牽涉到的滿州官員越多越大,皇上就不會怎麽處理了。不僅胡齊崙一案隻絞殺胡齊崙結束,而且兩淮鹽政征瑞所貪之數是胡齊崙的十倍也沒有受到什麽大的懲治,隻是削官訓戒,以後還有複用的可能——他是滿州官員,現在我首先把勒保給扯出來,看皇上如何處置。”
於是福寧向皇上奏曰:“勒保軍月餉十二萬兩,比他路軍餉多,但所剿滅賊匪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勒保疏於剿賊的結果。”
這一招果然很靈。嘉慶帝接到福寧的奏摺後躊躇起來,他想,胡齊崙一案已幾乎涉及了所有的帶兵大員,我隻絞殺了胡齊崙,其餘人等從寬處理。為此,從軍機大臣王傑到一些詹事。對此都意見很大,更有的上奏指責朕:為什麽連明亮、德楞泰等人的名字提也不提。如今,四川軍需的案子審理下去,看來會涉及到更多的人,若這樣一路揭下去,打下去,軍隊豈不是換個底朝天?一時到哪裏能找到這麽多的領兵將帥及地方大員?不如對他們示以寬育,使他們倍加感奮,殲賊立功;若能知錯立功,就予以獎勵,若仍有貽誤戰機、費靡軍需者,嚴懲不貸。
嘉慶帝於是詔令魁倫到達州視察軍事,印證福寧所奏勒保事是否屬實。
魁倫接到諭旨後,覺得皇上對此案有點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個詔書和上次的諭令比較起來,措辭溫和多了。看來皇上對此事欲示以寬宥。魁倫又聯想到胡齊崙的軍需案,明亮、德楞泰等人提都沒提,其餘涉及的人也都寬大處理,如今這個四川的案子,是我揭出的,皇上若仍像胡崙案那樣處理,帶兵大員如勒保、宜綿等人豈不笑話我?我不如現在賣個人情算了。
正當魁倫這樣想的時候,勒保前往魁倫處,笑嘻嘻地說道:“你我同在四川多年,彼此最為熟悉,結為知己,互相應幫助才是,提攜才是,萬萬不可互相拆台。”
</br>
王傑道:“亮吉不要如此無禮,說話要有根據。”
洪亮吉道:“很明顯,皇上失於過仁,對最近的幾個大案,處理的過於寬容,這不是縱容枉法貪汙,又迴到先皇的老路上去了嗎?”
朱珪道:“天子當以寬大得民。”
洪亮吉道:“老師仁愛寬大之說,學生也很贊同,但卻不能因寬而懈怠了國法,特別是吏治腐敗積重難返的形勢下。當年康熙帝失之過寬,以致貪吏橫行,雍正帝則雷厲風行,該殺就殺,該殺多少就殺多少,官場上一度彌散的種種歪風邪氣真的給‘殺’住了,震攝住了。幹隆帝早年寬嚴並用,剛柔相濟也很得體,但晚年和珅擅專,遂使世風日下,腐敗公行。如今,世風剛有好轉,皇上又無端無原則地寬宥,學生以為,貪汙腐敗之風不久就會重新燃起。”
張惠言道:“學生也同意北江兄的高見,倒以為老師的‘天子當以寬大得民’的說法不妥。國家承平百餘年,至仁涵育,遠出漢、唐、宋之上,吏民習於寬大,故奸孽萌芽其間,宜大伸罰以肅內外之政。”
朱珪道:“天子當憂有過大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犯點過失就置之於死地,豈不施法太苛乎?”
張惠育緊接著道:“庸猥之輩,悻致通顯,敗壞朝廷法度,惜全之當何所用?”
洪亮吉道:“敗壞朝綱,貪汙受賄,豈能是可寬可饒之過!從前的、先輩的功績乃至微勞,豈能作為罪過的抵當品!”
王傑道:“我也擔心皇上若這樣的寬容下去,不肖之徒,又會生僥幸心理。”
洪亮吉道:“更何況現在的風氣好轉隻是表麵上的,最起碼說並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就如那個桐城人汪誌伊,由縣令遷升到福建巡撫的位置後,竟乘一輛破牛車,穿著破爛衣服、帶三個僕從來京覲見皇上——這不顯然是沽名釣譽嗎?那純粹是做給皇上看的,至於他骨子裏到底是什麽樣,還說不清楚。”
朱珪道:“既然如此,你們可以舉薦忠心事國,才高誌雅之士。”
張惠言道:“應當進內治官府、外治疆場之人。”
洪亮吉道:“各位老師現在都是朝中重臣。學生以為若不繼續置換——大幅度的置換官吏,不根本改換官吏隊伍,整頓吏治則是一句空話,以上的意思,老師何不奏明皇上?”
揭出胡齊崙的同時,代理四川總督魁倫奏稱四川軍營人員營私牟利,交結應酬,串通一氣,使兵了糧餉不能及時發給。嘉慶帝看奏後遂諭曰:“湖北支用軍需為數尚少,已有如此嚴重弊端,胡齊崙竟挪用幾萬兩,其餘任意開銷不明;四川軍需比湖北多好幾倍,副都統福寧係四川總辦糧務大員,過去曾送賄和珅,其挪用貪汙侵蝕,必更甚於胡齊崙,著即將福寧解任質審,第一緊要之事,係審訊經略大臣勒保,其次即嚴查福寧經手餉銀。”
福寧接旨被罷官後,心想:“我不能落個胡齊崙式的下場:自己被斃了,那些大員仍然逍遙自在。何況看皇上的心理,牽涉的人數越多,牽涉到的人物越大,特別是牽涉到的滿州官員越多越大,皇上就不會怎麽處理了。不僅胡齊崙一案隻絞殺胡齊崙結束,而且兩淮鹽政征瑞所貪之數是胡齊崙的十倍也沒有受到什麽大的懲治,隻是削官訓戒,以後還有複用的可能——他是滿州官員,現在我首先把勒保給扯出來,看皇上如何處置。”
於是福寧向皇上奏曰:“勒保軍月餉十二萬兩,比他路軍餉多,但所剿滅賊匪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勒保疏於剿賊的結果。”
這一招果然很靈。嘉慶帝接到福寧的奏摺後躊躇起來,他想,胡齊崙一案已幾乎涉及了所有的帶兵大員,我隻絞殺了胡齊崙,其餘人等從寬處理。為此,從軍機大臣王傑到一些詹事。對此都意見很大,更有的上奏指責朕:為什麽連明亮、德楞泰等人的名字提也不提。如今,四川軍需的案子審理下去,看來會涉及到更多的人,若這樣一路揭下去,打下去,軍隊豈不是換個底朝天?一時到哪裏能找到這麽多的領兵將帥及地方大員?不如對他們示以寬育,使他們倍加感奮,殲賊立功;若能知錯立功,就予以獎勵,若仍有貽誤戰機、費靡軍需者,嚴懲不貸。
嘉慶帝於是詔令魁倫到達州視察軍事,印證福寧所奏勒保事是否屬實。
魁倫接到諭旨後,覺得皇上對此案有點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個詔書和上次的諭令比較起來,措辭溫和多了。看來皇上對此事欲示以寬宥。魁倫又聯想到胡齊崙的軍需案,明亮、德楞泰等人提都沒提,其餘涉及的人也都寬大處理,如今這個四川的案子,是我揭出的,皇上若仍像胡崙案那樣處理,帶兵大員如勒保、宜綿等人豈不笑話我?我不如現在賣個人情算了。
正當魁倫這樣想的時候,勒保前往魁倫處,笑嘻嘻地說道:“你我同在四川多年,彼此最為熟悉,結為知己,互相應幫助才是,提攜才是,萬萬不可互相拆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