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日五鼓,嘉慶帝哭臨殯殿,和珅陪侍著皇上,沒有一點倦容。哭畢,和珅道:“皇上節哀,注意身體。”
嘉慶道:“相公也應節哀,如若相公感到守殯過於勞累,朕即讓成親王永瑆代你,但朕對他並不放心——如此重大的事情……”
沒等皇上說完,和珅道:“太上皇視奴才如子,皇上又如此體愛奴才,奴才敢不肝腦塗地以報大上皇、皇上厚遇。皇上放心,我身體很好。”
嘉慶帝道:“相公一定要注意身體,父皇山陵驟崩,現在諸事隻有仰賴相公了。”說罷又嗚咽起來。
不一會兒,王公大臣等俱都哭臨殿上,和珅盡心盡力地陪著,一刻也不停地忙著各種喪務。
嘉慶帝迴到上書房,立刻做了一番人事調動,任命成親王永瑆,大學士董誥,尚書慶桂為軍機大臣;那彥成、戴衢亨任留軍機處;盛柱署工部尚書,保寧為英武殿大學士,慶桂為禦前大臣,協辦大學士,書麟為吏部尚書,鬆筠為戶部尚書,富銳為兵部尚書。當然,擔任京城防務重任的要職——步軍統領健銳營。火器營統領的,是定親王綿恩。同時,讓儀親王永璿總理吏部,成親王永瑆除任軍機大臣外,總理戶部兼管三庫。
嘉慶皇帝--02
02
隨後,正式晉升儀郡王永璿為儀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封履郡王,另有皇室成員俱受封賞。
內閣、軍機處,京城防務及各重要部院官員安排就緒後,嘉慶想,現在是與和珅算總帳的時候了!嘉慶首先從“教匪”一事開刀,嘉慶想,和珅在起草《遺誥》時,企圖以“蕆功在即”的隻言片語掩蓋一切弊政惡習,開脫自己的一切罪責,那就首先從這裏向天下發出信號,號召天下討伐和珅,從而順理成章地逮捕和珅。於是嘉慶帝通過軍機大臣發出上諭曰:
“諭軍機大臣等。我皇考臨禦六十年,天威遠震,武功十全。凡出師征討,即荒繳部落,無不立奏蕩平。若內地亂民王倫、田五等,偶作不靖,不過數月之間,即就珍滅,從未有經曆數年之久,廉餉裏數千萬兩之多而尚未蕆功者,總由帶兵大臣及將領等全不以軍務為事,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寡廉鮮恥,營私肥橐。即如在京諳達、侍衛、章京等,遇有軍務,無不營求前往。其自軍營迴京者,即平日貧乏之員,家計頓臻饒裕,往往託詞請假,並非實有祭祖省墓之事,不過以所蓄之資,迴籍置產。此皆朕所深知。可見各路帶兵大員等有意稽延,皆蹈此端牟利之積弊。試思肥橐之資皆婪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之百姓,小民脂膏有幾,豈能供無厭之求?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屢次奏報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於無奈,為賊所所協者。若再加之朘削,勢必去而從賊,是原有之賊未平,複驅民以益其黨,無怪乎賊匪日多,展轉追捕,迄無蕆事之期也。自用兵以來,皇考焦勞軍務,寢膳靡寧。即大漸之前,猶頻向捷報。適至彌留,並未別奉遺訓,仰窺聖意,自以國家付託有人,他無可諭。惟軍務未竣,不免深留遺憾。朕躬膺宗社之重,若軍務一日不竣,朕一日負不孝之疚,內而軍機大臣,外而領兵諸臣,因為不忠之輩,何以仰對皇考在天之靈?伊等即不顧身家,寧忍陷朕於不孝、自列於不忠耶?況國家經費有常,豈可任意虛康生耗,日複一日,何以為繼?又豈有加賦病民之理耶?近年皇考聖壽日高,諸事多以寬厚,凡軍中奏報,小有勝仗,即優加賞賜;其或貽誤軍務,亦不過革翎中飭,一有微勞,旋經賞複。雖屢次飭催,奉有革職治罪嚴者,亦未懲辦一人。即如數年中,惟永保曾經交部治罪,逾年仍行釋放。其實各路縱賊竄逸者,何止未保一人,亦何止一次手?且伊等每次奏報打仗情形,小有斬獲,即補敘戰功;縱有挫衂,亦皆粉飾其辭,並不據實陳奏。伊等之意,自以皇考高年、惟將吉祥之語入告。但軍務關係緊要,不客稍有隱飾。伊等節次奏報,殺賊數千名至數百名不等,有何證驗?亦不過任意虛捏。若稍有失利,尤當據實奏明,以便指示機宜。似此掩敗為勝,豈不貽誤重事?軍營積弊,已非一日。朕總理庶務,諸期核實,止以時和年豐,平賊安民為上端。而以軍旅之事信賞必罰,尤不肯稍縱假借。特此明白宣諭:各路帶兵大小各員,均當滌慮洗心,力圖振奮,期於春令,一律剿辦完竣,綏靖地方。若仍蹈欺飾,怠玩故轍再逾此定限,惟按軍律從事。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
這一切中時弊的諭旨剛一發出,天下隨即震動。
吳省欽看到嘉慶帝的詔諭後,猶如正月裏打了個霹靂,駭異而又意外,他急急惶惶地來找吳省蘭。兄弟二人相見,許久許久目瞪口呆,沒有一句話,他們知道:大禍馬上就要臨頭了。
兄弟二人頹然地倒在椅子裏,吳省欽道:“堤不是寫份奏摺,參和珅一本,我們知道和珅一些內幕,不如把這些東西公開。”
吳省蘭道:“哥哥,我也想過這麽個計策,但我覺得現在已為時太晚了。想想上諭中的最後一句話吧——‘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幼主’——皇上已是不惑之年,四十歲了,還自謂幼主,可見其憤懣之情鬱積於今日已非一日一年,否則,豈出此語?想我侍讀皇上,實際是和珅的暗探,我曾把他的詩稿拿給和珅,為此,皇上差一點受太上皇嚴懲。過去,我們跟著和珅,不就是覺得皇上平庸無能,為一介書生,覺得他是‘幼主’而可欺嗎?想想我們做過的事,皇上能原諒我們嗎?”
</br>
嘉慶道:“相公也應節哀,如若相公感到守殯過於勞累,朕即讓成親王永瑆代你,但朕對他並不放心——如此重大的事情……”
沒等皇上說完,和珅道:“太上皇視奴才如子,皇上又如此體愛奴才,奴才敢不肝腦塗地以報大上皇、皇上厚遇。皇上放心,我身體很好。”
嘉慶帝道:“相公一定要注意身體,父皇山陵驟崩,現在諸事隻有仰賴相公了。”說罷又嗚咽起來。
不一會兒,王公大臣等俱都哭臨殿上,和珅盡心盡力地陪著,一刻也不停地忙著各種喪務。
嘉慶帝迴到上書房,立刻做了一番人事調動,任命成親王永瑆,大學士董誥,尚書慶桂為軍機大臣;那彥成、戴衢亨任留軍機處;盛柱署工部尚書,保寧為英武殿大學士,慶桂為禦前大臣,協辦大學士,書麟為吏部尚書,鬆筠為戶部尚書,富銳為兵部尚書。當然,擔任京城防務重任的要職——步軍統領健銳營。火器營統領的,是定親王綿恩。同時,讓儀親王永璿總理吏部,成親王永瑆除任軍機大臣外,總理戶部兼管三庫。
嘉慶皇帝--02
02
隨後,正式晉升儀郡王永璿為儀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封履郡王,另有皇室成員俱受封賞。
內閣、軍機處,京城防務及各重要部院官員安排就緒後,嘉慶想,現在是與和珅算總帳的時候了!嘉慶首先從“教匪”一事開刀,嘉慶想,和珅在起草《遺誥》時,企圖以“蕆功在即”的隻言片語掩蓋一切弊政惡習,開脫自己的一切罪責,那就首先從這裏向天下發出信號,號召天下討伐和珅,從而順理成章地逮捕和珅。於是嘉慶帝通過軍機大臣發出上諭曰:
“諭軍機大臣等。我皇考臨禦六十年,天威遠震,武功十全。凡出師征討,即荒繳部落,無不立奏蕩平。若內地亂民王倫、田五等,偶作不靖,不過數月之間,即就珍滅,從未有經曆數年之久,廉餉裏數千萬兩之多而尚未蕆功者,總由帶兵大臣及將領等全不以軍務為事,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寡廉鮮恥,營私肥橐。即如在京諳達、侍衛、章京等,遇有軍務,無不營求前往。其自軍營迴京者,即平日貧乏之員,家計頓臻饒裕,往往託詞請假,並非實有祭祖省墓之事,不過以所蓄之資,迴籍置產。此皆朕所深知。可見各路帶兵大員等有意稽延,皆蹈此端牟利之積弊。試思肥橐之資皆婪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之百姓,小民脂膏有幾,豈能供無厭之求?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屢次奏報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於無奈,為賊所所協者。若再加之朘削,勢必去而從賊,是原有之賊未平,複驅民以益其黨,無怪乎賊匪日多,展轉追捕,迄無蕆事之期也。自用兵以來,皇考焦勞軍務,寢膳靡寧。即大漸之前,猶頻向捷報。適至彌留,並未別奉遺訓,仰窺聖意,自以國家付託有人,他無可諭。惟軍務未竣,不免深留遺憾。朕躬膺宗社之重,若軍務一日不竣,朕一日負不孝之疚,內而軍機大臣,外而領兵諸臣,因為不忠之輩,何以仰對皇考在天之靈?伊等即不顧身家,寧忍陷朕於不孝、自列於不忠耶?況國家經費有常,豈可任意虛康生耗,日複一日,何以為繼?又豈有加賦病民之理耶?近年皇考聖壽日高,諸事多以寬厚,凡軍中奏報,小有勝仗,即優加賞賜;其或貽誤軍務,亦不過革翎中飭,一有微勞,旋經賞複。雖屢次飭催,奉有革職治罪嚴者,亦未懲辦一人。即如數年中,惟永保曾經交部治罪,逾年仍行釋放。其實各路縱賊竄逸者,何止未保一人,亦何止一次手?且伊等每次奏報打仗情形,小有斬獲,即補敘戰功;縱有挫衂,亦皆粉飾其辭,並不據實陳奏。伊等之意,自以皇考高年、惟將吉祥之語入告。但軍務關係緊要,不客稍有隱飾。伊等節次奏報,殺賊數千名至數百名不等,有何證驗?亦不過任意虛捏。若稍有失利,尤當據實奏明,以便指示機宜。似此掩敗為勝,豈不貽誤重事?軍營積弊,已非一日。朕總理庶務,諸期核實,止以時和年豐,平賊安民為上端。而以軍旅之事信賞必罰,尤不肯稍縱假借。特此明白宣諭:各路帶兵大小各員,均當滌慮洗心,力圖振奮,期於春令,一律剿辦完竣,綏靖地方。若仍蹈欺飾,怠玩故轍再逾此定限,惟按軍律從事。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
這一切中時弊的諭旨剛一發出,天下隨即震動。
吳省欽看到嘉慶帝的詔諭後,猶如正月裏打了個霹靂,駭異而又意外,他急急惶惶地來找吳省蘭。兄弟二人相見,許久許久目瞪口呆,沒有一句話,他們知道:大禍馬上就要臨頭了。
兄弟二人頹然地倒在椅子裏,吳省欽道:“堤不是寫份奏摺,參和珅一本,我們知道和珅一些內幕,不如把這些東西公開。”
吳省蘭道:“哥哥,我也想過這麽個計策,但我覺得現在已為時太晚了。想想上諭中的最後一句話吧——‘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幼主’——皇上已是不惑之年,四十歲了,還自謂幼主,可見其憤懣之情鬱積於今日已非一日一年,否則,豈出此語?想我侍讀皇上,實際是和珅的暗探,我曾把他的詩稿拿給和珅,為此,皇上差一點受太上皇嚴懲。過去,我們跟著和珅,不就是覺得皇上平庸無能,為一介書生,覺得他是‘幼主’而可欺嗎?想想我們做過的事,皇上能原諒我們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