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格調女性:高雅女人生活秘錄 作者:吳淑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半年後,她一不小心就懷孕了。這次懷孕,基本決定了她以後的命運。在矛盾和驚奇中,她聽從了男友的意見,結婚、生孩子、相夫教子。
陌生和煩躁的日子就這樣一頁一頁地撕了下來。在深圳這樣快節奏的城市,她的日子撕得有些別扭。
她說,孩子出生後,她突然像做了一場夢:前不久還在父母親和姐姐麵前撒嬌,現在怎麽就做媽媽了?從女孩到女人,從大陸姑娘到港商的太太,從有點小孩子氣的少女到一個孩子的媽媽,竟然隻在一瞬間。也許人生也就是如此,一眨眼,就已物是人非。
每當想起婚姻和愛情,想起還有這麽長的寂寞日子,她的心就隱隱地痛,痛得不知道怎麽表達,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更不知道哪兒對哪兒錯。
一個少婦的心聲:我的丈夫是雞肋
在辦公室沒坐多久,夏曉蔓就說:“走,我請你喝咖啡。”她不喜歡喝茶,也不愛喝飲料,雖然還沒達到“不在咖啡屋,就在去咖啡屋的路上”那種嗜咖啡如命的狀態,但她說每個白天的生活都跟咖啡有關。
她總是那麽優雅,那麽恬淡,對事物看得那麽獨特。說實話,作為一個男性記者採訪女性的內心感受,我一直擔心寫得不夠細膩。但她卻認為,女性記者容易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按自己的思維去寫作,而男性記者可能更理性、更透徹些。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可以把你的不安定因素一兩句話就掃得一幹二淨。
按理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應該有理由也有可能把丈夫調教得很有格調,但她卻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沒錯,好男人是優秀學生也沒錯,但男人成了丈夫之後,就不是學生了,而是雞肋,沒法調教的。由於丈夫是雞肋,婚姻自然也就成了一半雞肋,想讓婚姻永遠有激情是一種奢望。
她說話的口氣和表情多少有點無奈。
把丈夫或婚姻說成是雞肋,真的很特別,很絕。相比之下,錢鍾書的“圍城”理論就顯得有些蒼白和勉強了。
告別後,曉蔓還是那麽一飄二蕩地遊在路上。她柔柔的手指像彈鋼琴似的在空中點擊了一輪,一部車就在她麵前戛然而止。
她做了一個揮手的動作,車就一溜煙拐彎抹角沒有了蹤影,就跟一段當代都市愛情一樣。
情感透視與分析
相愛容易相處難。曉蔓和丈夫並非沒有愛情基礎,當初還愛得挺激烈而浪漫,否則,也不會很快就從廣州“私奔”到深圳。她最大的心理矛盾就是:丈夫本身雖然不壞,但自己跟他卻“壓根兒就不是同類人”。
優雅女人普遍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總認為丈夫必須是具有貴族氣質的,風度不凡的。其實,這都是太理想化的思維。在中國,尤其是在大陸,真正像英倫那樣的貴族還沒有幾個。殊不知,誕生一個富豪,隻要幾年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誕生一個貴族,卻要三代人的綜合文化積澱,以及環境的薰陶。
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觀察都市女性,可以看出像曉蔓這樣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們對男性的要求多少會有點縹緲。
此外,本文主人公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盡管香港迴歸已多年,但深港兩地有著很難替代甚至很難互相融合的文化背景和因素,不能以一個城市、一個製度的環境去理解另一個城市、另一種製度下的人性。香港人追求的是務實、勤奮、平常心,所以他們的生活普遍簡潔而樸素,這在很多中國式的小資女人看來,是庸俗的。
其實,庸俗與高雅有時隻有一步之遙,就看你怎麽理解。理解了香港人的務實心理,就會明白:不懂蕭邦,甚至不懂拿破崙,完全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格調。畢竟,物質是格調的基礎。
現實,未必不是格調的內涵。
一個“兩棲”女人的情愛掙紮
女人一生就像在無際的海裏尋找男人
姓 名:廖媛媛職 業:自由職業者年 齡:39歲簡 介:畢業於複旦大學,曾在某高校任教。現往返於上海和紐約之間。
女人一生,就像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裏尋找男人,從日出到黃昏,你看到的都是別的輪船過客,而你自己永遠靠不到岸。男人是大海裏漂浮著的一塊木板,並不是你的船,你抓得到卻靠不住。你可以把木板抱在懷裏,以為擁有了它,但有一天你在大海裏掙紮著生存,它依然能四處漂浮。
作者手記:廖媛媛10年前在上海是個頗活躍的人物。她曾經是上海某高校講師,在上海和北京幾家雜誌寫專欄,這樣的職業和才學,不管男人和女人都會羨慕三分。但她最後還是因為愛情遠走他鄉。
他鄉的情感生活也並非天堂,他鄉的愛情也離不開庸俗的細節。於是,她的美麗幻想一個一個地消失,她的中西情感衝突日益突出,又迴到了上海。5月2日,記者跟她邂逅於深圳。
婚姻是人性的墳墓?
廖媛媛認為,中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很恐怖,很多人為了達到目的或為了長期占有對方不擇手段;而美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又太性愛化,缺少家庭觀念。
她說,當年在上海工作時,她跟一位文藝界名人很投緣,但隻是停留在互相欣賞和互相默契的階段,最多也隻能算曖昧關係。然而,他的太太竟雇了兩個所謂的私家偵探天天跟蹤她,還經常鬼鬼祟祟地尾隨她自己的丈夫。弄得廖媛媛和這位名人很尷尬,也很憤怒。
</br>
陌生和煩躁的日子就這樣一頁一頁地撕了下來。在深圳這樣快節奏的城市,她的日子撕得有些別扭。
她說,孩子出生後,她突然像做了一場夢:前不久還在父母親和姐姐麵前撒嬌,現在怎麽就做媽媽了?從女孩到女人,從大陸姑娘到港商的太太,從有點小孩子氣的少女到一個孩子的媽媽,竟然隻在一瞬間。也許人生也就是如此,一眨眼,就已物是人非。
每當想起婚姻和愛情,想起還有這麽長的寂寞日子,她的心就隱隱地痛,痛得不知道怎麽表達,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更不知道哪兒對哪兒錯。
一個少婦的心聲:我的丈夫是雞肋
在辦公室沒坐多久,夏曉蔓就說:“走,我請你喝咖啡。”她不喜歡喝茶,也不愛喝飲料,雖然還沒達到“不在咖啡屋,就在去咖啡屋的路上”那種嗜咖啡如命的狀態,但她說每個白天的生活都跟咖啡有關。
她總是那麽優雅,那麽恬淡,對事物看得那麽獨特。說實話,作為一個男性記者採訪女性的內心感受,我一直擔心寫得不夠細膩。但她卻認為,女性記者容易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按自己的思維去寫作,而男性記者可能更理性、更透徹些。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可以把你的不安定因素一兩句話就掃得一幹二淨。
按理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應該有理由也有可能把丈夫調教得很有格調,但她卻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沒錯,好男人是優秀學生也沒錯,但男人成了丈夫之後,就不是學生了,而是雞肋,沒法調教的。由於丈夫是雞肋,婚姻自然也就成了一半雞肋,想讓婚姻永遠有激情是一種奢望。
她說話的口氣和表情多少有點無奈。
把丈夫或婚姻說成是雞肋,真的很特別,很絕。相比之下,錢鍾書的“圍城”理論就顯得有些蒼白和勉強了。
告別後,曉蔓還是那麽一飄二蕩地遊在路上。她柔柔的手指像彈鋼琴似的在空中點擊了一輪,一部車就在她麵前戛然而止。
她做了一個揮手的動作,車就一溜煙拐彎抹角沒有了蹤影,就跟一段當代都市愛情一樣。
情感透視與分析
相愛容易相處難。曉蔓和丈夫並非沒有愛情基礎,當初還愛得挺激烈而浪漫,否則,也不會很快就從廣州“私奔”到深圳。她最大的心理矛盾就是:丈夫本身雖然不壞,但自己跟他卻“壓根兒就不是同類人”。
優雅女人普遍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總認為丈夫必須是具有貴族氣質的,風度不凡的。其實,這都是太理想化的思維。在中國,尤其是在大陸,真正像英倫那樣的貴族還沒有幾個。殊不知,誕生一個富豪,隻要幾年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誕生一個貴族,卻要三代人的綜合文化積澱,以及環境的薰陶。
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觀察都市女性,可以看出像曉蔓這樣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們對男性的要求多少會有點縹緲。
此外,本文主人公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盡管香港迴歸已多年,但深港兩地有著很難替代甚至很難互相融合的文化背景和因素,不能以一個城市、一個製度的環境去理解另一個城市、另一種製度下的人性。香港人追求的是務實、勤奮、平常心,所以他們的生活普遍簡潔而樸素,這在很多中國式的小資女人看來,是庸俗的。
其實,庸俗與高雅有時隻有一步之遙,就看你怎麽理解。理解了香港人的務實心理,就會明白:不懂蕭邦,甚至不懂拿破崙,完全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格調。畢竟,物質是格調的基礎。
現實,未必不是格調的內涵。
一個“兩棲”女人的情愛掙紮
女人一生就像在無際的海裏尋找男人
姓 名:廖媛媛職 業:自由職業者年 齡:39歲簡 介:畢業於複旦大學,曾在某高校任教。現往返於上海和紐約之間。
女人一生,就像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裏尋找男人,從日出到黃昏,你看到的都是別的輪船過客,而你自己永遠靠不到岸。男人是大海裏漂浮著的一塊木板,並不是你的船,你抓得到卻靠不住。你可以把木板抱在懷裏,以為擁有了它,但有一天你在大海裏掙紮著生存,它依然能四處漂浮。
作者手記:廖媛媛10年前在上海是個頗活躍的人物。她曾經是上海某高校講師,在上海和北京幾家雜誌寫專欄,這樣的職業和才學,不管男人和女人都會羨慕三分。但她最後還是因為愛情遠走他鄉。
他鄉的情感生活也並非天堂,他鄉的愛情也離不開庸俗的細節。於是,她的美麗幻想一個一個地消失,她的中西情感衝突日益突出,又迴到了上海。5月2日,記者跟她邂逅於深圳。
婚姻是人性的墳墓?
廖媛媛認為,中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很恐怖,很多人為了達到目的或為了長期占有對方不擇手段;而美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又太性愛化,缺少家庭觀念。
她說,當年在上海工作時,她跟一位文藝界名人很投緣,但隻是停留在互相欣賞和互相默契的階段,最多也隻能算曖昧關係。然而,他的太太竟雇了兩個所謂的私家偵探天天跟蹤她,還經常鬼鬼祟祟地尾隨她自己的丈夫。弄得廖媛媛和這位名人很尷尬,也很憤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