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北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又轉頭對著陳建國道:
“建國叔,這一趟進深山,我覺得挺賺錢的,我過幾天再上一次山吧。”
“這樣要不了多久,我覺得我也能買一台電視還有摩托了。”
陳小北的臉上滿是喜色。
不過陳建國的臉上,卻嚴肅了起來,語重深長道:
“小北,雖然我知道你有打死野豬的力量,身手不凡,但是深山之中現在還有什麽東西,誰也不知道。”
“哪一天跳出來頭老虎,或者熊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
“叔也不是說,不讓你上山。”
“但是,你要注意好安全,天黑之前要迴來,同時不要進入深山最裏麵。”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難免避開不了柴米油鹽。
會水的,難免就想去遊泳。
有了這般本事的陳小北,能夠通過進山賺大錢。
讓他不去,又怎麽可能。
作為過來人的陳建國,隻是想告訴他一個道理,那就是該小心的事情,還是要小心。
不能仗著自己會水,就放肆的進入深水區域。
正所謂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就是這樣的道理。
陳小北認真的點了點頭,開口道:
“建國叔,我知道的!”
有奇功的事情不能對外說,但是陳建國的一番愛護之心,他卻是能夠感受到的。
他可不是個不知好歹的人。
看到陳小北的態度,陳建國點了點頭。
開始吩咐陳小北幫忙做起事來,陳小北也沒有絲毫怨言,幫陳建國家開始提起水來。
陳倩倩和陳芬兒兩個姑娘則圍繞著他,嘰嘰喳喳的分享著各種高興的事情。
提完了水,看了會電視,直到晚飯時候。
陳小北這才提著兩個大西瓜,還有一些青菜,迴家了。
當然,陳強的藥他自然是沒忘記準備的。
-------------------------------------
時間一晃來到了兩天後。
陳小北和陳芬兒還有陳倩倩,蹲在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感受著山頂的涼風,一邊眺望著遠方的風景。
隻見烈日炎炎之下,遠方的土路上,一輛摩托車後跟隨著一輛小轎車,掀起的塵土,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風景下,顯的格外的明顯。
陳建國早和他們打好招唿了,這也是陳小北爬到山頂看動靜的原因。
陳建國這是帶新的書記,來村裏,和大家見個麵,走個例行的儀式。
讓陳小北提前等著,看到他迴來了,立刻就去召集所有人歡迎新書記。
稻花村,作為一個人口達數百人的大村子,還有著四通八達的道路,肩負著聯通四麵八方的重任。
這才屢屢被下派書記來幫助這裏發展。
稻花村這個特殊的位置,發展的好,能夠帶動附近的農村,共同發展。
隻不過這十幾年的時間,各種路子都走過,卻沒有一個能夠帶領這裏發展的好的書記。
這才依然處在這個尷尬的境地。
而且大家也都被各任書記給折騰的怕了,現在對新來的書記也沒什麽期待,隻希望他不要讓大家的日子變的更加的難過,這就已經足夠了。
而為了不給新書記找茬,村民們表麵工作都還是很到位的。
看到了陳建國的摩托,陳小北連忙帶著陳倩倩和陳芬兒下山,開始通知各家各戶,到村裏最大的稻場集合。
所謂的稻場,實質上的意思是指晾曬穀物的地方。
一般在農村之中,都是找一塊平整且寬闊的地麵,將沙子什麽的都掃幹淨。
隻留下硬邦邦的泥土,然後就在上麵晾曬穀物。
不過時代發展到現在,大家也都與時俱進,知道用一個大塑料布將穀物和地麵隔開了。
這樣一來方便搶收,二來也是方便後麵的篩選。
要知道晾曬好之後,還要用磨碾壓穀物,將殼和米分開,然後用篩子篩掉殼。
這一步,有時候沒辦法篩的那麽幹淨,多多少少就要吃點土了。
人工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終究沒機器來的那麽幹淨。
但是出錢吧,大部分莊稼人都是舍不得這幾十塊錢的。
吃土也就吃土了。
用塑料布隔開一下,多少能幹淨很多。
整體來說,終究還是窮惹的禍。
這樣的稻場,因為地麵平,還有麵積大,往往也都用於一些大型活動的舉辦。
比如下鄉放電影這種事情,稻花村一年能夠輪到個三四迴的模樣。
一般就是在這片稻場上放映的。
陳小北和這兩個女孩,分散開喊人,不一會就把能夠喊過來的人,全部都喊過來了。
大概有個一百多人的模樣,也算是足夠給麵子了。
大家都稀稀散散的在稻場旁邊的樹蔭下,躲避著太陽,也等待著領導的到來。
陳小北也和陳芬兒站在一起。
至於陳倩倩,這個時候站在不遠處她父母的身邊,嘴裏有說有笑的,看模樣很是開心。
大家夥等了不到十分鍾的樣子。
熟悉的摩托聲,在大家的耳邊響起。
摩托車先出現在拐角處,緊接著一輛標誌是三個大家不認識的符號組成的黑色轎車開了過來。
不過他們不認識,陳小北卻知道這個標誌的名字。
這是一款叫做大眾的車,據陳小北了解,最便宜的一輛車也要個十來萬塊錢才能夠拿的下來。
這不禁令陳小北為之咂舌。
怪不得說這個新書記的身份非同小可,要知道,在農村之中,沒有足夠的身份,哪個書記敢開這樣的好車。
公家配車的話,村書記還真的是配不上。
也就是說,這是這個新書記家的車,而且背景深厚到沒人會懷疑他貪汙。
“這個車漂亮,這個新書記,怕是有點來頭哦。”
“這還要你說,這誰不知道。”
“我這輩子,要能買它一個車軲轆,那就值得了。”
“話說,這不會是他貪的吧。”
“你沒腦子吧,一個村書記,想貪出這個錢來,你怕是癡人說夢。”
“····”
對這個新書記的來頭,村民們議論紛紛。
不過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這個村書記來頭不小。
雖然大家都不認識這個車的標誌。
但是光這鮮亮的外殼,就知道,這輛車肯定便宜不了。
比村民們最經常見到的警察開的桑塔納要漂亮不少。
價格一看就更貴。
又轉頭對著陳建國道:
“建國叔,這一趟進深山,我覺得挺賺錢的,我過幾天再上一次山吧。”
“這樣要不了多久,我覺得我也能買一台電視還有摩托了。”
陳小北的臉上滿是喜色。
不過陳建國的臉上,卻嚴肅了起來,語重深長道:
“小北,雖然我知道你有打死野豬的力量,身手不凡,但是深山之中現在還有什麽東西,誰也不知道。”
“哪一天跳出來頭老虎,或者熊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
“叔也不是說,不讓你上山。”
“但是,你要注意好安全,天黑之前要迴來,同時不要進入深山最裏麵。”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難免避開不了柴米油鹽。
會水的,難免就想去遊泳。
有了這般本事的陳小北,能夠通過進山賺大錢。
讓他不去,又怎麽可能。
作為過來人的陳建國,隻是想告訴他一個道理,那就是該小心的事情,還是要小心。
不能仗著自己會水,就放肆的進入深水區域。
正所謂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就是這樣的道理。
陳小北認真的點了點頭,開口道:
“建國叔,我知道的!”
有奇功的事情不能對外說,但是陳建國的一番愛護之心,他卻是能夠感受到的。
他可不是個不知好歹的人。
看到陳小北的態度,陳建國點了點頭。
開始吩咐陳小北幫忙做起事來,陳小北也沒有絲毫怨言,幫陳建國家開始提起水來。
陳倩倩和陳芬兒兩個姑娘則圍繞著他,嘰嘰喳喳的分享著各種高興的事情。
提完了水,看了會電視,直到晚飯時候。
陳小北這才提著兩個大西瓜,還有一些青菜,迴家了。
當然,陳強的藥他自然是沒忘記準備的。
-------------------------------------
時間一晃來到了兩天後。
陳小北和陳芬兒還有陳倩倩,蹲在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感受著山頂的涼風,一邊眺望著遠方的風景。
隻見烈日炎炎之下,遠方的土路上,一輛摩托車後跟隨著一輛小轎車,掀起的塵土,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風景下,顯的格外的明顯。
陳建國早和他們打好招唿了,這也是陳小北爬到山頂看動靜的原因。
陳建國這是帶新的書記,來村裏,和大家見個麵,走個例行的儀式。
讓陳小北提前等著,看到他迴來了,立刻就去召集所有人歡迎新書記。
稻花村,作為一個人口達數百人的大村子,還有著四通八達的道路,肩負著聯通四麵八方的重任。
這才屢屢被下派書記來幫助這裏發展。
稻花村這個特殊的位置,發展的好,能夠帶動附近的農村,共同發展。
隻不過這十幾年的時間,各種路子都走過,卻沒有一個能夠帶領這裏發展的好的書記。
這才依然處在這個尷尬的境地。
而且大家也都被各任書記給折騰的怕了,現在對新來的書記也沒什麽期待,隻希望他不要讓大家的日子變的更加的難過,這就已經足夠了。
而為了不給新書記找茬,村民們表麵工作都還是很到位的。
看到了陳建國的摩托,陳小北連忙帶著陳倩倩和陳芬兒下山,開始通知各家各戶,到村裏最大的稻場集合。
所謂的稻場,實質上的意思是指晾曬穀物的地方。
一般在農村之中,都是找一塊平整且寬闊的地麵,將沙子什麽的都掃幹淨。
隻留下硬邦邦的泥土,然後就在上麵晾曬穀物。
不過時代發展到現在,大家也都與時俱進,知道用一個大塑料布將穀物和地麵隔開了。
這樣一來方便搶收,二來也是方便後麵的篩選。
要知道晾曬好之後,還要用磨碾壓穀物,將殼和米分開,然後用篩子篩掉殼。
這一步,有時候沒辦法篩的那麽幹淨,多多少少就要吃點土了。
人工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終究沒機器來的那麽幹淨。
但是出錢吧,大部分莊稼人都是舍不得這幾十塊錢的。
吃土也就吃土了。
用塑料布隔開一下,多少能幹淨很多。
整體來說,終究還是窮惹的禍。
這樣的稻場,因為地麵平,還有麵積大,往往也都用於一些大型活動的舉辦。
比如下鄉放電影這種事情,稻花村一年能夠輪到個三四迴的模樣。
一般就是在這片稻場上放映的。
陳小北和這兩個女孩,分散開喊人,不一會就把能夠喊過來的人,全部都喊過來了。
大概有個一百多人的模樣,也算是足夠給麵子了。
大家都稀稀散散的在稻場旁邊的樹蔭下,躲避著太陽,也等待著領導的到來。
陳小北也和陳芬兒站在一起。
至於陳倩倩,這個時候站在不遠處她父母的身邊,嘴裏有說有笑的,看模樣很是開心。
大家夥等了不到十分鍾的樣子。
熟悉的摩托聲,在大家的耳邊響起。
摩托車先出現在拐角處,緊接著一輛標誌是三個大家不認識的符號組成的黑色轎車開了過來。
不過他們不認識,陳小北卻知道這個標誌的名字。
這是一款叫做大眾的車,據陳小北了解,最便宜的一輛車也要個十來萬塊錢才能夠拿的下來。
這不禁令陳小北為之咂舌。
怪不得說這個新書記的身份非同小可,要知道,在農村之中,沒有足夠的身份,哪個書記敢開這樣的好車。
公家配車的話,村書記還真的是配不上。
也就是說,這是這個新書記家的車,而且背景深厚到沒人會懷疑他貪汙。
“這個車漂亮,這個新書記,怕是有點來頭哦。”
“這還要你說,這誰不知道。”
“我這輩子,要能買它一個車軲轆,那就值得了。”
“話說,這不會是他貪的吧。”
“你沒腦子吧,一個村書記,想貪出這個錢來,你怕是癡人說夢。”
“····”
對這個新書記的來頭,村民們議論紛紛。
不過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這個村書記來頭不小。
雖然大家都不認識這個車的標誌。
但是光這鮮亮的外殼,就知道,這輛車肯定便宜不了。
比村民們最經常見到的警察開的桑塔納要漂亮不少。
價格一看就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