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第52個 隨緣的心
第52個 隨緣的心
我的兩個小師弟戒塵和戒癡都很貪玩,有段時間常跑到平湖邊上玩,有時拉著戒嗔一起去,但戒嗔隻是坐在旁邊看他們玩。
他們兩個在平湖裏玩得很開心,時而在水很淺的湖邊互相潑水,時而撿起湖邊的小石頭打水漂,有時候還為誰打的水漂多一個少一個而爭執,出家人有這樣爭勝之心確實不應該。
平湖水很清,水清並非絕對無魚,有施主喜歡在湖邊垂釣。戒塵和戒癡如果看到有人在附近垂釣,就會把水漂越打越靠近他們,弄得魚兒都不敢上鉤,垂釣的施主看見他們,隻是笑著嘆氣,收拾漁具迴家去了。
平湖邊上住的王施主家前些日子來了三位親戚,是一家三口,父母和兒子,他們從城裏來這邊散散心。我們所在地方離王施主住的地方很近,他們幾個經常從窗戶上可以看到我們。
我們開心的樣子,吸引了他們,於是他們也從別墅中走出來。這位父親奇怪地看了我們很久,終於忍不住問戒嗔,這個遊戲真的這麽好玩嗎?我看兩個小和尚玩了很多天,依然是那麽開心。
戒嗔笑著點頭迴答他,平湖是好玩的地方。
不久,我看他們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效仿我們打水漂,隻是那個孩子,扔了幾塊就不再願意扔了,父母兩個便變著法地找玩樂的方法,有時候把很漂亮的玩具放在水上漂,也有時候包一隻小艇,在湖上遊覽,隻是依然感受不到他們臉上有笑容。過了幾天,這家人便不再出現在平湖邊了。
戒嗔問師父,為什麽施主們在平湖邊上找不到快樂呢?
師父說,尋找樂趣的方法,和物質並不完全相關,即使有再多的玩樂手段,如果失去一顆隨意,隨緣的心,你依然得不到快樂。刻意強求的人往往離樂趣更遠,無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會接近樂趣。
一刻不停亂跑的戒塵和戒癡,可以在嬉戲中放聲大笑,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喜鬧的心。
坐在平湖邊上一動不動的戒嗔,看到水波蕩漾的湖麵,依然會忍不住撇著喜悅的嘴角,那因為我有一顆靜寂的心。
多與寡,富與貧,動與靜和樂趣都無太大關聯,若有一顆隨緣的心,無論在喧囂的鬧市中或佛音環繞的天明寺都可以找到快樂。
第80節:第53個 施主的文章(1)
第53個 施主的文章
當和尚不免要做些功課,但功課以外,我們也會有機會學些和施主們所學類似的知識。智惠師父出家前曾經是一個語文老師,而智緣師父出家前也是學習中文的大學生,所以,兩位師父空閑的時候會輪流給我們講些課程,隻是內容隻限於語文和一些少數曆史課程。
他們也議論過,這樣教授我們,會不會太偏了,是否要搭配一些其他理科的課程,但是他們兩人互相推著讓對方教我們理科,最終還是都在教我們語文。
我和戒傲曾經私下議論過,他們為什麽不教其他科目,最後我們猜想他們可能不是不想教,而是不擅長理科。
智惠師父有時候說,教我們比較容易。以前教學生,是教他們怎麽用最優美的詞彙把事情說出來,而教我們隻需要告訴我們怎麽把一件事情說得清楚就可以了,畢竟我們不需要用那些詞去當考試成績。
做事情,有人喜歡重視經過,有人喜歡重視結果,然而無論什麽樣的經過,最終都會落在結果上。
師父們教課之餘也會布置些作業給我們,有時候是幾首詩詞,有時候是幾篇名篇。
有次智惠師父拿出一篇文章,說是一位施主寫的文字,讓我們評判。
第81節:第53個 施主的文章(2)
那天晚上和戒傲在小屋看文章,越看越好笑。那位施主文字章法雜亂,有很多地方不通順,錯字病句更是隨處可見。戒傲拿著筆,一條條把毛病找出來抄在紙上。
第二天一早拿給智惠師父,智惠師父瞟了眼我們的紙,又把文章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繼續看了再告訴他結果。
晚上迴到小屋,再次看施主的文章,邊看邊冒汗。原來文章中錯處比我們昨晚找到的多很多,我們昨天晚上尋找得太不仔細,疏漏了很多,怪不得師父不滿意。再次整理了施主文章中錯誤的條目,竟然比第一次多了一倍有餘,翻來覆去地看覺得這次定然沒有疏漏了。第二天一早,又早早地跑到智惠師父屋子裏,得意地遞過紙去,師父隻看了開頭,又把文章退給了我們。
我們兩個呆呆地對望,隻是不解。智惠師父伸手拿起桌上的一個蘋果,蘋果上有個很大疤痕。智惠師父問我們,戒嗔、戒傲你們覺得這個蘋果可以吃嗎?我們輕輕點頭。
智惠師父笑著把文章又遞到我們手中說,那麽你們再去看看吧。
與其在事情中孜孜不倦地尋找缺點,查找疏漏,不如細心地找出它的優點,這樣反而更容易讓人進步。
第82節:第54個 不會關電燈的人(1)
第54個 不會關電燈的人
有一天,寺裏來了幾個身體很壯實的施主。
戒塵說,他們一定不是潛心修佛的,因為看起來不像吃素的人。
戒癡說,那也未必。戒言很胖,它是吃素的,智恆師父也很胖,他也是吃素的。
幾位施主走了後,戒傲不知從哪裏弄來一個鉛球,說是那幾位施主落下的。戒傲在院子裏把鉛球扔著玩,有幾個師兄經過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鉛球嚇了一跳。
</br>
第52個 隨緣的心
我的兩個小師弟戒塵和戒癡都很貪玩,有段時間常跑到平湖邊上玩,有時拉著戒嗔一起去,但戒嗔隻是坐在旁邊看他們玩。
他們兩個在平湖裏玩得很開心,時而在水很淺的湖邊互相潑水,時而撿起湖邊的小石頭打水漂,有時候還為誰打的水漂多一個少一個而爭執,出家人有這樣爭勝之心確實不應該。
平湖水很清,水清並非絕對無魚,有施主喜歡在湖邊垂釣。戒塵和戒癡如果看到有人在附近垂釣,就會把水漂越打越靠近他們,弄得魚兒都不敢上鉤,垂釣的施主看見他們,隻是笑著嘆氣,收拾漁具迴家去了。
平湖邊上住的王施主家前些日子來了三位親戚,是一家三口,父母和兒子,他們從城裏來這邊散散心。我們所在地方離王施主住的地方很近,他們幾個經常從窗戶上可以看到我們。
我們開心的樣子,吸引了他們,於是他們也從別墅中走出來。這位父親奇怪地看了我們很久,終於忍不住問戒嗔,這個遊戲真的這麽好玩嗎?我看兩個小和尚玩了很多天,依然是那麽開心。
戒嗔笑著點頭迴答他,平湖是好玩的地方。
不久,我看他們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效仿我們打水漂,隻是那個孩子,扔了幾塊就不再願意扔了,父母兩個便變著法地找玩樂的方法,有時候把很漂亮的玩具放在水上漂,也有時候包一隻小艇,在湖上遊覽,隻是依然感受不到他們臉上有笑容。過了幾天,這家人便不再出現在平湖邊了。
戒嗔問師父,為什麽施主們在平湖邊上找不到快樂呢?
師父說,尋找樂趣的方法,和物質並不完全相關,即使有再多的玩樂手段,如果失去一顆隨意,隨緣的心,你依然得不到快樂。刻意強求的人往往離樂趣更遠,無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會接近樂趣。
一刻不停亂跑的戒塵和戒癡,可以在嬉戲中放聲大笑,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喜鬧的心。
坐在平湖邊上一動不動的戒嗔,看到水波蕩漾的湖麵,依然會忍不住撇著喜悅的嘴角,那因為我有一顆靜寂的心。
多與寡,富與貧,動與靜和樂趣都無太大關聯,若有一顆隨緣的心,無論在喧囂的鬧市中或佛音環繞的天明寺都可以找到快樂。
第80節:第53個 施主的文章(1)
第53個 施主的文章
當和尚不免要做些功課,但功課以外,我們也會有機會學些和施主們所學類似的知識。智惠師父出家前曾經是一個語文老師,而智緣師父出家前也是學習中文的大學生,所以,兩位師父空閑的時候會輪流給我們講些課程,隻是內容隻限於語文和一些少數曆史課程。
他們也議論過,這樣教授我們,會不會太偏了,是否要搭配一些其他理科的課程,但是他們兩人互相推著讓對方教我們理科,最終還是都在教我們語文。
我和戒傲曾經私下議論過,他們為什麽不教其他科目,最後我們猜想他們可能不是不想教,而是不擅長理科。
智惠師父有時候說,教我們比較容易。以前教學生,是教他們怎麽用最優美的詞彙把事情說出來,而教我們隻需要告訴我們怎麽把一件事情說得清楚就可以了,畢竟我們不需要用那些詞去當考試成績。
做事情,有人喜歡重視經過,有人喜歡重視結果,然而無論什麽樣的經過,最終都會落在結果上。
師父們教課之餘也會布置些作業給我們,有時候是幾首詩詞,有時候是幾篇名篇。
有次智惠師父拿出一篇文章,說是一位施主寫的文字,讓我們評判。
第81節:第53個 施主的文章(2)
那天晚上和戒傲在小屋看文章,越看越好笑。那位施主文字章法雜亂,有很多地方不通順,錯字病句更是隨處可見。戒傲拿著筆,一條條把毛病找出來抄在紙上。
第二天一早拿給智惠師父,智惠師父瞟了眼我們的紙,又把文章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繼續看了再告訴他結果。
晚上迴到小屋,再次看施主的文章,邊看邊冒汗。原來文章中錯處比我們昨晚找到的多很多,我們昨天晚上尋找得太不仔細,疏漏了很多,怪不得師父不滿意。再次整理了施主文章中錯誤的條目,竟然比第一次多了一倍有餘,翻來覆去地看覺得這次定然沒有疏漏了。第二天一早,又早早地跑到智惠師父屋子裏,得意地遞過紙去,師父隻看了開頭,又把文章退給了我們。
我們兩個呆呆地對望,隻是不解。智惠師父伸手拿起桌上的一個蘋果,蘋果上有個很大疤痕。智惠師父問我們,戒嗔、戒傲你們覺得這個蘋果可以吃嗎?我們輕輕點頭。
智惠師父笑著把文章又遞到我們手中說,那麽你們再去看看吧。
與其在事情中孜孜不倦地尋找缺點,查找疏漏,不如細心地找出它的優點,這樣反而更容易讓人進步。
第82節:第54個 不會關電燈的人(1)
第54個 不會關電燈的人
有一天,寺裏來了幾個身體很壯實的施主。
戒塵說,他們一定不是潛心修佛的,因為看起來不像吃素的人。
戒癡說,那也未必。戒言很胖,它是吃素的,智恆師父也很胖,他也是吃素的。
幾位施主走了後,戒傲不知從哪裏弄來一個鉛球,說是那幾位施主落下的。戒傲在院子裏把鉛球扔著玩,有幾個師兄經過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鉛球嚇了一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