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請大總統查照前項申令,立將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貴、朱啟鈐、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袁乃寬等即日明正典刑,隊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則大總統守法之誠,庶可為中外所信,而民怨可稍塞,國本可稍定。堯等夙承愛待,忝列司存,既懷同舟共濟之誠,複念愛人以德之義,用敢披瀝肝膽,敬效忠告,伏望我大總統改過不吝,轉危為安。民國前途,實為幸甚!再者,此間軍民,痛憤久積,非得有中央永除帝製之實據,萬難鎮勸,以上所請,乞於二十四日上午十點鍾以前賜答。
臨電涕泣,不知所雲。謹率三軍,翹企待命。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雲南巡按使任可澄叩。漾。印。”
蔡、戴電雲:
“北京大總統鈞鑒:華密。自籌安會發生,演成國變,紀鋼廢墜,根本動搖,馴至五國警告迭來,辱國已甚,人心惶駭,禍亂潛滋。鍔到東以後,曾切詞披布腹心,未蒙採納。彌月以來,周曆南北,痛心召侮,無地不然。頃問抵滇,輿情尤為憤激,適見唐將軍、任巡按使漾日電陳,籲請取消帝製,懲辦元兇,足征人心大同,全國一致。鍔等辱承恩禮,感切私衷,用敢再效款款之愚,為最後之忠告。伏乞大總統於滇將軍、巡按使所陳各節,迅予照準,立將段芝貴諸人明正典刑,並發命令永除帝製。如天之福,我國家其永賴之。否則土崩之禍即在目前。噬臍之悔,雲何能及。痛哭陳詞,屏息待命。
鍔、戡同叩。”
袁世凱在接到雲南方麵哀的美敦電後,故意裝聾作傻,他這時並沒有把雲南當作一個足以威脅他的力量,本來雲南僻處邊隅,一省之力,較之國民黨二次革命時四省反袁的聯合力量小得多了,當年四省反袁,袁出動北洋軍一舉討平,如今跳樑小醜,一定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平定。不過他這時並不想用兵,所以他請英國公使朱爾典致電雲南英國領事葛夫,要葛夫透過私人關係,勸告唐、蔡收迴這個抗議。葛夫找到了他的好友丁懷瑾,想請丁勸告唐、蔡。怎知丁氏卻義正辭嚴地答覆葛夫說:“這是全中國人民的願望,我個人也熱烈贊成的,閣下錯了,沒有一個中國人會接受閣下的勸告。”葛夫碰了一個大釘子,滿麵漲得通紅,囁嚅地說:“好的,好的,我收迴我的提議,願上帝保佑閣下。”
袁世凱除了透過英國外交及暗中進行說服,同時命政事堂給雲南一個複電,首先列舉唐繼堯以前勸進的各電,然後說:“事隔三日,背馳萬裏,本堂不信貴處有此極端反覆之電,想係他人捏造,未便轉呈。”
袁一生玩弄人,這次卻被蔡鍔和唐繼堯愚弄了一次,蔡在北京勸進,借小鳳仙詩酒風流,而逃出虎口;唐在雲南通電勸進,暗中卻積極布置反帝反袁。
在雲南護國起義前,蔡、唐都不願首先撕破了臉,又怕各省以為雲南一省有野心,所以當北京統率處以及各省給蔡、唐來電,勸勿激進時,他們均分別複電,心平氣和地分析袁氏帝製之不當,和反袁帝製的不得已,下麵就是這些複電——蔡鍔複北京統率處電:
“北京統率辦事處公鑒:處密。漾、敬電並悉。國體問題在京能否拒絕署名,不言可喻。若問良心,則誓死不承。以東海、範孫、仲仁、諸公之忠告,尚不見納,我輩寧有建言之餘地?若雲反覆,以總統之信誓旦旦,尚可寒盟,何論要言。出都以來,薄遊日本,取道滬、港入滇,耳目所接,群有易喪偕亡之感。人心如此,為在京時所不及料。
比者,京外正人君子明辭暗逃,避之若浼。而有力者大都各嚴戒備,伺隙而動,事實已然。並非造謠。亂機四伏,其何能國。至外人處心積慮,確以警告為幹涉之張本,勿論如何措詞,隻可以愚黔首,不足以欺外人。主峰縱極萬能,將來之帝製,求得如石敬塘、張邦昌而止。外審邦交,內察輿情,種種危險,皆自稱帝之一念召之。眷言前途,哭不成聲。主峰待鍔,禮遇良厚,感念私情,雅不願其兇國害家之舉。若乘此時放下屠刀,則國人軫念前功,豈複忍為已甚。胡爾泰暮年生涯,猶享國人之頤養。主峰以垂暮之年,可已則已。又何必為兒孫冒天下之大不韙。君子愛人以德,拳拳數言,所以報也。若乃疑非實情,執意不迴,則不同為謀。實所不敢。鍔為公義所驅,不複能兼顧私情矣。豪傑並起,勉從其後,衛此民國,死生以之。臨電涕零,惟賜鑑察,轉呈示複。蔡鍔叩。
沁。印。”
唐繼堯複安慶等省電:
“分送安慶、浙江、河南、山西、福州、吉林、上海、齊齊哈爾、張家口(中略)鑒:華密。賜電敬悉。懼左右不察,謂堯等前電係出脅迫,或別有原因,敢掬血誠再塵清聽。君主民主本無絕對美惡可言,堯等亦非有憾於袁氏也。惟職此之故,致國家主權喪失殆盡,則堯等尚有天良,萬難承認。此次籌安會發生之離奇,事務局選舉法之乖謬,段、梁等種種密電之舞弊,諸公同處局中,更何諱飾。則主張帝製之是否民意?自不待言。如謂前此何以不言,則如黎、段、徐諸公皆海內人望,袁氏故人,言之無效,且得罪矣。堯等言之,徒取戾耳。如謂前已贊成,何複反對,則袁氏不憚弁髦《約法》,背棄誓言,堯等此舉更何足異。且前此亦欲以全體贊成,俾袁氏少全顏麵,仍徐冀其警覺,還自取消,庶對內對外威信不致全墜。此區區之意,而不意袁氏之悍然不顧,終出此下策也。至謂外交困難,近將解決,萬非事實。關五國幹涉,寧苟而已。某國處心積慮,尤為昭揭。但不惜犧牲一切權利,悉聽要求,則何不可解決者。特不知國體解決後,我國民尚有死所否耳。要之,袁氏一意倒行,國亡已決,堯等今日亦是死中求活,微幸萬一。且藉以風示外人,使知吾國人心未死,冀少戢其野心。至成敗利鈍,非所敢知,是在我全體國民之自決而已。我公洞明大局,於國家存亡之故,計之已熟。袁氏難共憂患,亦所深知。賢如芝泉,甘為鷹犬如趙智庵、王治馨結果如斯,可為殷鑑。我公寧忍自絕生機,張其兇焰,惟乞始終為國不盡百一。翹盼明示。繼堯叩。僉。”
唐繼堯複徐州張勳電:
“(前略)宥電敬悉,危言高誼,感佩同深。此次袁氏罔民誤國,對內對外,威信全墜。聽其所為,則種奴國亡,必無幸理。故各省主張反對,大致略同,都非得已。滇黔窮僻,堯等材複弩下,以抗袁氏,明知卵石不敵,區區之意,特為諸公負駑前驅。亦恃人心不死,當能鼓桴相應耳。夫在我輩推翻專製,改建共和,本為安定國家,可告無罪於清室。若乃食言背誓,帝製自為,微論外侮內鬩,無以為國。即我輩對於清室,已忉忖無可自解。我公眷懷故君,久而彌誓,純忠大節,海內昭然。今袁氏置國家於至危,複陷我輩於不義。下走所由僨興,度亦從者所深惡也。且袁氏何常之有,黎、段諸公宣力效忠,可謂甚至,而拘囚窘辱,尚未知命在何時,鳥盡弓箭,古今同慨!時至今日,公猶不知所自外乎?尊處控製江淮,鎖鑰南北,更得我公登高一唿,必能使海內景從,中外傾聽,舉足輕重,立判存亡。凡此嘵嘵,要非過計。惟乞亮察,不禁屏營。繼堯叩。
</br>
臨電涕泣,不知所雲。謹率三軍,翹企待命。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雲南巡按使任可澄叩。漾。印。”
蔡、戴電雲:
“北京大總統鈞鑒:華密。自籌安會發生,演成國變,紀鋼廢墜,根本動搖,馴至五國警告迭來,辱國已甚,人心惶駭,禍亂潛滋。鍔到東以後,曾切詞披布腹心,未蒙採納。彌月以來,周曆南北,痛心召侮,無地不然。頃問抵滇,輿情尤為憤激,適見唐將軍、任巡按使漾日電陳,籲請取消帝製,懲辦元兇,足征人心大同,全國一致。鍔等辱承恩禮,感切私衷,用敢再效款款之愚,為最後之忠告。伏乞大總統於滇將軍、巡按使所陳各節,迅予照準,立將段芝貴諸人明正典刑,並發命令永除帝製。如天之福,我國家其永賴之。否則土崩之禍即在目前。噬臍之悔,雲何能及。痛哭陳詞,屏息待命。
鍔、戡同叩。”
袁世凱在接到雲南方麵哀的美敦電後,故意裝聾作傻,他這時並沒有把雲南當作一個足以威脅他的力量,本來雲南僻處邊隅,一省之力,較之國民黨二次革命時四省反袁的聯合力量小得多了,當年四省反袁,袁出動北洋軍一舉討平,如今跳樑小醜,一定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平定。不過他這時並不想用兵,所以他請英國公使朱爾典致電雲南英國領事葛夫,要葛夫透過私人關係,勸告唐、蔡收迴這個抗議。葛夫找到了他的好友丁懷瑾,想請丁勸告唐、蔡。怎知丁氏卻義正辭嚴地答覆葛夫說:“這是全中國人民的願望,我個人也熱烈贊成的,閣下錯了,沒有一個中國人會接受閣下的勸告。”葛夫碰了一個大釘子,滿麵漲得通紅,囁嚅地說:“好的,好的,我收迴我的提議,願上帝保佑閣下。”
袁世凱除了透過英國外交及暗中進行說服,同時命政事堂給雲南一個複電,首先列舉唐繼堯以前勸進的各電,然後說:“事隔三日,背馳萬裏,本堂不信貴處有此極端反覆之電,想係他人捏造,未便轉呈。”
袁一生玩弄人,這次卻被蔡鍔和唐繼堯愚弄了一次,蔡在北京勸進,借小鳳仙詩酒風流,而逃出虎口;唐在雲南通電勸進,暗中卻積極布置反帝反袁。
在雲南護國起義前,蔡、唐都不願首先撕破了臉,又怕各省以為雲南一省有野心,所以當北京統率處以及各省給蔡、唐來電,勸勿激進時,他們均分別複電,心平氣和地分析袁氏帝製之不當,和反袁帝製的不得已,下麵就是這些複電——蔡鍔複北京統率處電:
“北京統率辦事處公鑒:處密。漾、敬電並悉。國體問題在京能否拒絕署名,不言可喻。若問良心,則誓死不承。以東海、範孫、仲仁、諸公之忠告,尚不見納,我輩寧有建言之餘地?若雲反覆,以總統之信誓旦旦,尚可寒盟,何論要言。出都以來,薄遊日本,取道滬、港入滇,耳目所接,群有易喪偕亡之感。人心如此,為在京時所不及料。
比者,京外正人君子明辭暗逃,避之若浼。而有力者大都各嚴戒備,伺隙而動,事實已然。並非造謠。亂機四伏,其何能國。至外人處心積慮,確以警告為幹涉之張本,勿論如何措詞,隻可以愚黔首,不足以欺外人。主峰縱極萬能,將來之帝製,求得如石敬塘、張邦昌而止。外審邦交,內察輿情,種種危險,皆自稱帝之一念召之。眷言前途,哭不成聲。主峰待鍔,禮遇良厚,感念私情,雅不願其兇國害家之舉。若乘此時放下屠刀,則國人軫念前功,豈複忍為已甚。胡爾泰暮年生涯,猶享國人之頤養。主峰以垂暮之年,可已則已。又何必為兒孫冒天下之大不韙。君子愛人以德,拳拳數言,所以報也。若乃疑非實情,執意不迴,則不同為謀。實所不敢。鍔為公義所驅,不複能兼顧私情矣。豪傑並起,勉從其後,衛此民國,死生以之。臨電涕零,惟賜鑑察,轉呈示複。蔡鍔叩。
沁。印。”
唐繼堯複安慶等省電:
“分送安慶、浙江、河南、山西、福州、吉林、上海、齊齊哈爾、張家口(中略)鑒:華密。賜電敬悉。懼左右不察,謂堯等前電係出脅迫,或別有原因,敢掬血誠再塵清聽。君主民主本無絕對美惡可言,堯等亦非有憾於袁氏也。惟職此之故,致國家主權喪失殆盡,則堯等尚有天良,萬難承認。此次籌安會發生之離奇,事務局選舉法之乖謬,段、梁等種種密電之舞弊,諸公同處局中,更何諱飾。則主張帝製之是否民意?自不待言。如謂前此何以不言,則如黎、段、徐諸公皆海內人望,袁氏故人,言之無效,且得罪矣。堯等言之,徒取戾耳。如謂前已贊成,何複反對,則袁氏不憚弁髦《約法》,背棄誓言,堯等此舉更何足異。且前此亦欲以全體贊成,俾袁氏少全顏麵,仍徐冀其警覺,還自取消,庶對內對外威信不致全墜。此區區之意,而不意袁氏之悍然不顧,終出此下策也。至謂外交困難,近將解決,萬非事實。關五國幹涉,寧苟而已。某國處心積慮,尤為昭揭。但不惜犧牲一切權利,悉聽要求,則何不可解決者。特不知國體解決後,我國民尚有死所否耳。要之,袁氏一意倒行,國亡已決,堯等今日亦是死中求活,微幸萬一。且藉以風示外人,使知吾國人心未死,冀少戢其野心。至成敗利鈍,非所敢知,是在我全體國民之自決而已。我公洞明大局,於國家存亡之故,計之已熟。袁氏難共憂患,亦所深知。賢如芝泉,甘為鷹犬如趙智庵、王治馨結果如斯,可為殷鑑。我公寧忍自絕生機,張其兇焰,惟乞始終為國不盡百一。翹盼明示。繼堯叩。僉。”
唐繼堯複徐州張勳電:
“(前略)宥電敬悉,危言高誼,感佩同深。此次袁氏罔民誤國,對內對外,威信全墜。聽其所為,則種奴國亡,必無幸理。故各省主張反對,大致略同,都非得已。滇黔窮僻,堯等材複弩下,以抗袁氏,明知卵石不敵,區區之意,特為諸公負駑前驅。亦恃人心不死,當能鼓桴相應耳。夫在我輩推翻專製,改建共和,本為安定國家,可告無罪於清室。若乃食言背誓,帝製自為,微論外侮內鬩,無以為國。即我輩對於清室,已忉忖無可自解。我公眷懷故君,久而彌誓,純忠大節,海內昭然。今袁氏置國家於至危,複陷我輩於不義。下走所由僨興,度亦從者所深惡也。且袁氏何常之有,黎、段諸公宣力效忠,可謂甚至,而拘囚窘辱,尚未知命在何時,鳥盡弓箭,古今同慨!時至今日,公猶不知所自外乎?尊處控製江淮,鎖鑰南北,更得我公登高一唿,必能使海內景從,中外傾聽,舉足輕重,立判存亡。凡此嘵嘵,要非過計。惟乞亮察,不禁屏營。繼堯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