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章置之不理,章無奈又給袁一信:
“大總統執事:幽居京都,憲兵相守者三月矣!欲出居奇島,以及初服,而養屙疾,抵書警備副司令陸君,以此喻意,七日以來終無報命,如何隱忍,以導出疆,雖在異國,不敢謀燕。”
袁也同樣予以不理。黎元洪入京後,他又給黎一信,表明要冒死而行,黎接信後,怕章鬧得太厲害,袁下毒手,乃夜叩袁的臥室求見,值袁已入睡,不獲接見。第二天袁、黎見麵,談到此事,黎意請袁仍予位置,使其安心在京,袁說:“考文苑現在不擬辦,如果僅拿這個名義是沒有問題的,每月可給月薪500元。”黎以此複章,章表示必須辦考文苑,否則就要離京。
3年1月3日章決定起程赴津,先約共和黨本部幹事張伯烈、張大昕、吳宗慈送行,張、吳等不好勸阻,乃為章餞行,飯酒掄拳,故意挨磨時間,盡歡而散,再去車站,車已開行。其實如果車未開,章也上不了車,因憲兵已奉了袁的命令,阻章登車也。章趕不上車,大為生氣,乃由車站徑赴東單牌樓之華東飯店下榻,以示決心。四天後——1月7日上午11時,章突然雇了馬車至總統府招待室,持名片找大總統。招待員一看來人,服裝怪異,行動傲慢,再看名片,赫然為“章炳麟”,於是推說總統正在會客,都是事先排定,所以不能接見。章問:總統在會何人?答正接見熊總理。章說:我等好了。等了一大半天,再問總統會何人?答:接見向瑞琨。章勃然大怒,拍著桌子說:“向瑞琨是一個小孩子尚可以接見,何以不會我?於是指名說:我要見張一廏(袁的秘書)。因章前此在京一切多由張一廏接洽。接待員說:張秘書已赴政治會議。章說:“那麽隨便找一位秘書來見我好了。接待員往告秘書們,一個也不願出來見章,最後由值日官出見。這時,章已氣唿唿的,大跳大鬧,值日官一見章,勸他走他不走,請他坐他不坐,隻好報告袁。袁乃命派衛兵備一馬車,將章強拉上車,送至總統府附近的教練處“招待”。
據說章炳麟在教練處住了幾天,就被送到龍泉寺“讀書”。外間盛傳章下落不明。
3年6月,章的夫人湯女士致電給袁,原電如下:
“頃接外子電稱:匯款適足償債,我仍忍飢,六日二粥而已,君來好收吾骨。……病中譯閱,慟絕。外子生性孤傲,久蒙總統海涵,留京全屬保全盛意。惟舊仆被擯,通信又難,深居龍泉,殊乏生趣。伏乞曲賜慰諭,量予自由,俾勉加餐,幸保生命。黎結縭一年,信誓百歲,銜環結草,圖報有日。……”
這時,有一位黃節想看章,托李經羲疏通袁,要求準許其往訪,李經羲和章無一麵之緣,但為義所動,乃函懇袁請準黃赴龍泉寺收拾章的稿件。黃到了龍泉寺,見到章一切均好,和章大談本國史,足足談了三個鍾頭,越談越有勁。
袁也不知該如何處置章,最後想把章遞解迴籍,發交地方官看管,可是又怕他迴家鄉後亂跑亂罵。到了徐世昌做國務卿時,湯國黎又有陳情表給徐世昌:
“外子好談得失,罔知忌諱,語或輕發,心實無他。自古文人積習,好與勢逆,處境愈困,發言愈狂,屈子憂憤,乃作離騷,賈生痛哭,卒以夭折,是可哀也。外子若不幸而遽殞,生命誠若鴻毛,特恐道路傳聞,人人短氣,轉為大總統盛德之累耳!氏欲晉京侍疾,顧氏母年七十,夙嬰癱瘓之疾,動止需人,若棄母北上,何以為子?不行則外子屢病瀕殆,殊難為懷,棄母則不孝,遠夫則不義,氏之進退,實為狼狽。用敢迫切陳詞,惟相國哀而憫之,乞賜外子早日迴籍,俾得伏處田間,讀書養氣,以終餘年,財不獨氏骨肉生聚,感激大德,即大總統優容狂瞽,抑亦千秋盛事也。氏侍母得間,益當勸令杜門,無輕交接。萬一外子不知戒悔,複及於戾,刀鋸斧鉞,氏甘共之。”
袁仍置之不理。章在龍泉寺,認為自己無生還故鄉之望,3年年底,他給夫人湯女士一電:
“義不受辱,決誌趨死。不必銜悲,亦無須設法。為告蟄仙,於青田劉文成墓旁求一壙地足矣。”
這位“民國彌衡”,因為袁不是劉表而是曹操,所以沒有殺他。
章的遭遇實在難說是福是禍,他一生顛顛倒倒,可是一次坐監(蘇報案被囚在上海),一次受厄(在北京龍泉寺),使他卻更享大名,使他不僅在革命事業上有貢獻,在反袁運動中也有了地位。
北洋軍閥史話
六十、袁家的新約法
對袁世凱來說,他的失敗命運是從他和國民黨正式決裂時開始的,因為自此而後,他便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歧路,脫離了時代和人民,在曆史的車輪下,他不向前而向後倒退,最後終於失敗而死亡。
他在二次革命用兵時,得心應手,自以為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迨軍事告一段落,便在政治上使用壓力,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最後解散國民黨,取締了國民黨籍的國會議員。這一切在當時看來,是既毒辣又兇狠的手段,北洋方麵的人大家互相贊誦袁不愧是個角色,手狠心辣。其實這正是袁自掘墳墓的開始,因為在當時的政治主流,毫無問題把握在領導革命推翻清朝的國民黨手中,袁如此對待國民黨,完全是逆天行事,是政治的逆流。逆流雖能洶湧,卻經不起考驗,因為如果袁一直和國民黨互相提攜,互相激勵,以國民黨的主義為政治主流,袁的北洋實力為安定力量,則民國初年便不會那麽擾攘不安。有國民黨在,袁便不敢太為所欲為,總有點投鼠忌器,後來的籌安會和洪憲帝製便不會上演,袁也不會悲慘地死去,所以後來的一切,都是因為袁走錯這一步而開始的。
袁的解散國民黨,在當時來說也極失民心,當時北京有一家報紙批評得最為恰當,它說:
“解散國民黨的命令,是以攻克湖口炮台時所得的證據為其根據;事情經過數月,政府為何置而不問,遲至今日始行宣布?現任總統是由這些謀叛議員選舉而產生的,議員資格既被停止,總統資格是否仍應存在?”
一個人最怕一步走錯,譬如著棋,一步之差,全局皆輸。袁世凱這時的作為完全相同,當他解散國民黨以後,國民黨籍的議員也被取締,根據他的命令,議員缺額應由各省候選人遞補,但是袁這時已感到國會是個礙手礙腳的東西,留下仍是一害,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讓國會在人數不足情形下解體。所以他雖然明令各省遞補,同時卻暗中指示各省當局無庸完成遞補手續。在這點上還有一點內幕,當第一屆國會議員進行選舉時,國民黨在全國各省占了極大優勢,國民黨黨員不僅在當選人中占了多數,就是在候選人中也占多數,現在如果要以候選人遞補,國會中仍是國民黨人占多數,如果取消國民黨候選人的遞補資格,則將造成無人遞補的現象,還不如各省根本不辦理為佳。於是國會就在法定人數不足的情形下無法開會,袁世凱在解散國民黨後,使國會自然解體而企圖以政治會議來代替。
</br>
“大總統執事:幽居京都,憲兵相守者三月矣!欲出居奇島,以及初服,而養屙疾,抵書警備副司令陸君,以此喻意,七日以來終無報命,如何隱忍,以導出疆,雖在異國,不敢謀燕。”
袁也同樣予以不理。黎元洪入京後,他又給黎一信,表明要冒死而行,黎接信後,怕章鬧得太厲害,袁下毒手,乃夜叩袁的臥室求見,值袁已入睡,不獲接見。第二天袁、黎見麵,談到此事,黎意請袁仍予位置,使其安心在京,袁說:“考文苑現在不擬辦,如果僅拿這個名義是沒有問題的,每月可給月薪500元。”黎以此複章,章表示必須辦考文苑,否則就要離京。
3年1月3日章決定起程赴津,先約共和黨本部幹事張伯烈、張大昕、吳宗慈送行,張、吳等不好勸阻,乃為章餞行,飯酒掄拳,故意挨磨時間,盡歡而散,再去車站,車已開行。其實如果車未開,章也上不了車,因憲兵已奉了袁的命令,阻章登車也。章趕不上車,大為生氣,乃由車站徑赴東單牌樓之華東飯店下榻,以示決心。四天後——1月7日上午11時,章突然雇了馬車至總統府招待室,持名片找大總統。招待員一看來人,服裝怪異,行動傲慢,再看名片,赫然為“章炳麟”,於是推說總統正在會客,都是事先排定,所以不能接見。章問:總統在會何人?答正接見熊總理。章說:我等好了。等了一大半天,再問總統會何人?答:接見向瑞琨。章勃然大怒,拍著桌子說:“向瑞琨是一個小孩子尚可以接見,何以不會我?於是指名說:我要見張一廏(袁的秘書)。因章前此在京一切多由張一廏接洽。接待員說:張秘書已赴政治會議。章說:“那麽隨便找一位秘書來見我好了。接待員往告秘書們,一個也不願出來見章,最後由值日官出見。這時,章已氣唿唿的,大跳大鬧,值日官一見章,勸他走他不走,請他坐他不坐,隻好報告袁。袁乃命派衛兵備一馬車,將章強拉上車,送至總統府附近的教練處“招待”。
據說章炳麟在教練處住了幾天,就被送到龍泉寺“讀書”。外間盛傳章下落不明。
3年6月,章的夫人湯女士致電給袁,原電如下:
“頃接外子電稱:匯款適足償債,我仍忍飢,六日二粥而已,君來好收吾骨。……病中譯閱,慟絕。外子生性孤傲,久蒙總統海涵,留京全屬保全盛意。惟舊仆被擯,通信又難,深居龍泉,殊乏生趣。伏乞曲賜慰諭,量予自由,俾勉加餐,幸保生命。黎結縭一年,信誓百歲,銜環結草,圖報有日。……”
這時,有一位黃節想看章,托李經羲疏通袁,要求準許其往訪,李經羲和章無一麵之緣,但為義所動,乃函懇袁請準黃赴龍泉寺收拾章的稿件。黃到了龍泉寺,見到章一切均好,和章大談本國史,足足談了三個鍾頭,越談越有勁。
袁也不知該如何處置章,最後想把章遞解迴籍,發交地方官看管,可是又怕他迴家鄉後亂跑亂罵。到了徐世昌做國務卿時,湯國黎又有陳情表給徐世昌:
“外子好談得失,罔知忌諱,語或輕發,心實無他。自古文人積習,好與勢逆,處境愈困,發言愈狂,屈子憂憤,乃作離騷,賈生痛哭,卒以夭折,是可哀也。外子若不幸而遽殞,生命誠若鴻毛,特恐道路傳聞,人人短氣,轉為大總統盛德之累耳!氏欲晉京侍疾,顧氏母年七十,夙嬰癱瘓之疾,動止需人,若棄母北上,何以為子?不行則外子屢病瀕殆,殊難為懷,棄母則不孝,遠夫則不義,氏之進退,實為狼狽。用敢迫切陳詞,惟相國哀而憫之,乞賜外子早日迴籍,俾得伏處田間,讀書養氣,以終餘年,財不獨氏骨肉生聚,感激大德,即大總統優容狂瞽,抑亦千秋盛事也。氏侍母得間,益當勸令杜門,無輕交接。萬一外子不知戒悔,複及於戾,刀鋸斧鉞,氏甘共之。”
袁仍置之不理。章在龍泉寺,認為自己無生還故鄉之望,3年年底,他給夫人湯女士一電:
“義不受辱,決誌趨死。不必銜悲,亦無須設法。為告蟄仙,於青田劉文成墓旁求一壙地足矣。”
這位“民國彌衡”,因為袁不是劉表而是曹操,所以沒有殺他。
章的遭遇實在難說是福是禍,他一生顛顛倒倒,可是一次坐監(蘇報案被囚在上海),一次受厄(在北京龍泉寺),使他卻更享大名,使他不僅在革命事業上有貢獻,在反袁運動中也有了地位。
北洋軍閥史話
六十、袁家的新約法
對袁世凱來說,他的失敗命運是從他和國民黨正式決裂時開始的,因為自此而後,他便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歧路,脫離了時代和人民,在曆史的車輪下,他不向前而向後倒退,最後終於失敗而死亡。
他在二次革命用兵時,得心應手,自以為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迨軍事告一段落,便在政治上使用壓力,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最後解散國民黨,取締了國民黨籍的國會議員。這一切在當時看來,是既毒辣又兇狠的手段,北洋方麵的人大家互相贊誦袁不愧是個角色,手狠心辣。其實這正是袁自掘墳墓的開始,因為在當時的政治主流,毫無問題把握在領導革命推翻清朝的國民黨手中,袁如此對待國民黨,完全是逆天行事,是政治的逆流。逆流雖能洶湧,卻經不起考驗,因為如果袁一直和國民黨互相提攜,互相激勵,以國民黨的主義為政治主流,袁的北洋實力為安定力量,則民國初年便不會那麽擾攘不安。有國民黨在,袁便不敢太為所欲為,總有點投鼠忌器,後來的籌安會和洪憲帝製便不會上演,袁也不會悲慘地死去,所以後來的一切,都是因為袁走錯這一步而開始的。
袁的解散國民黨,在當時來說也極失民心,當時北京有一家報紙批評得最為恰當,它說:
“解散國民黨的命令,是以攻克湖口炮台時所得的證據為其根據;事情經過數月,政府為何置而不問,遲至今日始行宣布?現任總統是由這些謀叛議員選舉而產生的,議員資格既被停止,總統資格是否仍應存在?”
一個人最怕一步走錯,譬如著棋,一步之差,全局皆輸。袁世凱這時的作為完全相同,當他解散國民黨以後,國民黨籍的議員也被取締,根據他的命令,議員缺額應由各省候選人遞補,但是袁這時已感到國會是個礙手礙腳的東西,留下仍是一害,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讓國會在人數不足情形下解體。所以他雖然明令各省遞補,同時卻暗中指示各省當局無庸完成遞補手續。在這點上還有一點內幕,當第一屆國會議員進行選舉時,國民黨在全國各省占了極大優勢,國民黨黨員不僅在當選人中占了多數,就是在候選人中也占多數,現在如果要以候選人遞補,國會中仍是國民黨人占多數,如果取消國民黨候選人的遞補資格,則將造成無人遞補的現象,還不如各省根本不辦理為佳。於是國會就在法定人數不足的情形下無法開會,袁世凱在解散國民黨後,使國會自然解體而企圖以政治會議來代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