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英締結密約,其內容是俄國支持英國在西藏的活動,以交換英國支持俄國在蒙古的行動。


    由於日本、英國、俄國三強的立場一致,利益相同,法國、德國、義大利都沒有表示,美國正好是威爾遜總統上台,在外交上反對擴張,自動放棄了東亞的發言權。因此,中國在沒有國際支援的情形下應付庫倫問題,當然是非常吃力的。


    陸徵祥再任外長,負責與俄駐華公使談判,曆時凡八個月,由元年11月起至2年7月,共與俄使會議20餘次,最後協定草約,由袁世凱於2年7月提出國會,要求同意,其條文是:


    “中俄兩國為免除蒙古現狀所能發生之誤會起見,協定條件如下:(一)俄國承認蒙古為中國領土完全之一部分。茲特承諾於此領土關係之繼續,不謀間斷。又此領土關係上出生之中國曆來所有之種種權利,俄國並承諾尊崇。(二)中國承諾不更動外蒙古曆來所有之地方自治製度。並因外蒙古之蒙古人,在其境內有防禦及維持治安之責,故許其有組織軍備及警察之專權,並許其有拒絕非蒙古籍在其境內殖民之權。(三)俄國一方麵承諾除領署衛隊外,不派兵至外蒙古,並承諾不將外蒙古之土地舉辦殖民,又除條約所許之領署外,不設置他項官員,代表俄國。(四)中國願用平和辦法施用其權於外蒙古,茲申明聽由俄國調處。照上列各條之本旨,定立中國對待外蒙古辦法之大綱。


    (五)中國政府因重視俄國政府之調處,故允在蒙古地方將下開之商務利益給與俄人(即俄蒙附約商務專條)。(六)以後俄國如與外蒙古官吏協定關於改動該處製度之國際條件,必須經中俄兩國直接商議,並經中國政府之許可方得有效。”


    根據這個《中俄協定》,等於中國已承認了《俄蒙條約》和蒙古獨立。因此,這個協定提交國會時,即遭國會否決。而趙秉鈞內閣因宋教仁被刺案而垮台,新外交總長是孫寶琦,重新和俄使磋商,又凡四個月,至民國2年11月成立協定,其精神與前次協定完全一樣。這時候,袁世凱因“第二次革命”取消了國民黨議員360人,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於11月4日命孫寶琦簽署了《中俄協定》,該協定內容如下:


    “(一)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古之宗主權。(二)中國承認外蒙古之自治權。(三)中國承認外蒙古人享有自行辦理自治外蒙古之內政,並整理本境內一切工商事宜之專權,中國允許不幹涉以上各節,是以不將兵隊派駐外蒙古,及安置文武官員,且不辦殖民之舉,惟中國可任命大員偕同應用屬員暨護衛隊駐紮庫倫,此外中國亦可酌派專員,駐紮外蒙古地方,保護中國人民利益。俄國一方麵擔任各領事署護衛隊外,不於外蒙古駐紮兵隊,不幹涉此境內之各項內政,不在該境有殖民之舉動。(四)中國聲明承認俄國調處。(五)凡關於俄國及中國在外蒙古之利益,暨各該處因現勢發生之各問題,均另行商訂之。”


    照上述協定,俄國雖承認蒙古為中國之領土,然僅承認其宗主權,中國對於蒙古既不能幹預其內政,又沒有監督蒙古外交之專權,則宗主權隻是一個空名,同時中國既承認俄蒙商務專條,即等於承認外蒙古獨立。民國成立後第一樁對外交涉結果如此,招致了日後更多的喪權辱國事件!


    俄帝在侵奪外蒙古時,西藏也發生了問題。西藏在中國曆史上一直地位特殊,有它獨特的宗教和政治製度,同時又是政教合一的民族。英國人一直視西藏為禁臠,俄國人也參加逐鹿。清帝遜位後,西藏也鬧起獨立來了。陸軍統領鍾穎遂率軍由西康開入西藏。


    四川都督尹昌衡令鍾穎為西藏行政使。藏人受英人挑唆,於元年4月6日與鍾部發生衝突,演出激烈戰事,5月19日後藏江孜、亞東失守,拉薩危迫,6月初旬裏塘陷落,8月藏兵進攻巴塘,川邊大震。


    當藏兵攻勢順利時,英國駐華公使為西藏問題向中國外交部提出照會,內容為:


    (一)中國不得幹涉西藏之行政,並不得於西蒙改設行省。(二)中國政府不得派無限製之軍隊,駐紮西藏各處。(三)英國現已認定中國對於西藏有宗主權,應要求中國改訂新約。(四)英政府前曾遵據條約,特設通信機關,後經中國軍隊擅行截斷,以杜絕印藏之交通。(五)如中國政府不承認以上各條件,英國政府亦絕不承認中華民國之新共和政府。


    中國政府根據英方照會加以討論,袁世凱因和英駐華公使朱爾典私交頗好,所以中英關於西藏問題,不似中俄關於外蒙問題那麽棘手。中國答覆英國之照會,大致內容如下:


    (一)中國按照1906年之《中英西藏條約》,除中國外,其他國皆無幹涉西藏內政之權,今謂中國無幹涉西藏內政之權,理由甚無根據。至於改設行省一事,為民國必要之政務,各國既承認中華民國即不能不承認中國改西藏為行省。況中國對於西藏,並無即時改設行省之意,此中頗有誤會。惟現在中國認定不許其他一切外國幹涉西藏之領土權及及其內政。(二)查中國並無派遣無限製軍隊駐紮西藏之事。惟按照1908年之通商條約,英國以市場之警察權及保護印藏交通,委任於中國,故中國於西藏緊要各處,當然派遣軍隊。(三)中英關於西藏之交涉,已經兩次訂立條約,一切皆已規定明確,今日並無改訂新約之必要。(四)中國政府從前並無有意斷阻英藏交通之事,以後更當加意保護,斷不阻礙英藏交通。(五)承認中華民國是另一問題,不能與西藏問題並為一談,深望英國先各國而承認中華民國。


    中國政府複書發出,英政府一時未有複文。9月1日西藏達賴派堪布求和,川軍克複裏塘。25日袁下令以尹昌衡兼川邊鎮撫使。10月28日複封達賴名號。12月25日尹昌衡報告川邊已告肅清,西藏問題總算拖了下去。


    北洋軍閥史話


    四十五、大借款似毒藥


    “庫倫問題”發生後,舉國視線集中於對外,但是內政方麵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財政了。前麵已說過,袁政府在唐紹儀時即已羅掘俱盡,非借款無法維持。唐閣垮台,又拖了多月。周學熙出任財政總長後,變成了借債總長,起初借200萬、100萬,後來則借幾十萬,最後乃至幾萬甚至1萬都在借,甚至1萬的小數目都無法借,政府中能抵押的東西都在抵押,如自來水公司押了4萬,鬧出雙包案,於是大打官司。


    自熊希齡擔任財長與六國財團談判破裂後,總統府內曾設立了財政委員會,主持另闢借款途徑,分別電令駐外代表覓求借款路線,一時駐外人員均以找尋借款路線為工作主要對象。要知道那個時候,負責達成借款的中間人,無論外交總長或財政總長,以至經辦人,都有傭金好拿,借款又救國又利己,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一時駐外代表紛紛奔走,今天這個來電說:某大外國公司可借若幹千萬,明天那個來電說:某大外國洋行可借若幹千萬。當然,這都是空中樓閣,談了毫無結果,於是天天有好消息,天天都是落空。周學熙實際負責財政部,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因此,他認為不可完全仰賴駐外代表這種無軌電車的亂搭線,認為仍應與六國財團接觸,於是他分別和日本正金銀行代表小田切及英國滙豐銀行代表西利爾接觸。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