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革命黨大首領,捐道員,到安慶專為排滿而來,做官本是假的……我蓄誌排滿有十餘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再殺鐵良、端方、良弼,為漢人複仇,乃竟於殺恩銘後,即被拿,實難滿意……至於撫台厚我,係屬個人私恩;我殺撫台,乃是排滿公理。……你們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不要冤殺學生,是我逼迫他們去的,革命黨本多,在安慶實我一人。……謹供。”
鑑湖女俠秋瑾字璿卿,別號競雄,浙江會稽人,家居紹興府城南門,幼年隨父遊宦四方,年十八嫁湘南人王廷鈞,隨夫至北京,生有子女。秋瑾豪邁有丈夫氣,故與王廷鈞不合而分居,東渡日本,入留學生會館日語講習會,獻身革命。當時海外各種秘密會社數十種,秋瑾幾乎全部參加。日本取締留學生規則頒布,秋瑾反對最激烈,欲組敢死隊迴國革命。迨秋瑾迴國後,在上海曾出大力倡設中國公學,又創辦一張《女報》。萍鄉革命軍興,秋瑾以浙事自任,乃還紹興,寄居大通學堂。其後大通學堂因辦事乏人,乃公舉秋瑾為督辦。接事之日當地滿漢官吏全來道賀,紹興知府貴福並贈秋瑾一聯,用她的別號競雄二字,聯曰:“競爭世界,雄冠地球”。自此,秋瑾遂更積極策劃革命,借會黨之聲氣以鼓舞軍學界,複以軍學界之名義鼓動會黨,而以大通學堂為中樞;同時分光複會職員為16級,各職員均以金指環為記;編洪門部下為八軍,用“光複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為八軍記號。其勢力所及,上達處州之縉雲,亙金華全府,下及紹興的嵊縣。金華府之金華、蘭溪、武義、永康、浦江五縣為中心。擬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等杭州城清兵出援金華,即以紹興革命軍渡江以襲杭城,杭州軍學界在內唿應,若攻杭州不下,則返軍紹興入金華出江西以通安慶。計劃既定,定期五月廿六日舉義,後又改為六月初十日。不料到了五月下旬,武義黨案、金華黨案相繼發作,同時徐錫麟又在安慶起義,浙江全省乃大索革命黨,紹興大通學堂遂陷四麵楚歌中。秋瑾見上海報紙始知徐錫麟事敗就義,坐泣於室,無以為計。同誌們勸她早日舉事,先殺貴福,占領紹興,秋瑾則堅持要待到六月十日,學生同誌見事危急,紛紛散去。六月初四日清兵來援紹興,然後前往大通學堂,在內舍捕到秋瑾,由山陰縣令李宗嶽審訊,第二天殉義於紹興軒亭口,死時才卅有一歲。臨刑時絕筆書是:“秋風秋雨愁殺人”。
浙江巡撫衙門為秋瑾案印發告示:“為曉諭事:照得此次紹興女匪秋瑾,勾結會黨,圖謀起事,並欲先搶郡城紳富,擾亂治安。經本部院查知,派兵將秋瑾拿獲,並起出悖逆證據及槍馬匹多件,業將秋瑾正法雲雲。”
光緒卅三年六月六日兩江總督端方致浙江巡撫張曾敭電:“急:杭州張撫台鑒:辰密。歌電悉。匪首乃係女犯,黨羽多至萬人,聞之深為駭異。此事經公燭照幾先,於該匪等未起事前派兵拿辦,已將匪首秋瑾擒獲伏法。辦理神速,佩甚。案情過重,似須摘要電奏。祈裁酌。此後拿辦情形,及所訊犯供,並望隨時電告,為禱。”
光緒卅三年(1907年)十月廿六日,革命軍攻占了鎮南關。
鎮南關在廣西西南部,是由廣西到北越的重要關隘,孫中山先生曾親自指揮這個戰役。在部署這次戰役前,先派黃明堂到北越太原府的左州去連絡一位割據自雄的中國亡命好漢,這位好漢名叫疤梁。黃明堂得疤梁的掩護在太原府設立革命機關,吸收數百名同誌,同時向疤梁借用武器械彈。初步準備妥當,孫中山先生乃派王和順為都督,主持進攻鎮南關事宜,一麵電令黃明堂由左州拔隊前往。俾與王和順會師。怎知黃明堂如期而至,王和順卻不見下落,於是孫中山先生乃改派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馮祥為司令,李佑卿為副司令,何伍為支隊長,糾集義勇鄉團百餘人,於十月廿六日夜繞鎮南關之背而潛襲之。鎮南關有三個炮台,革命軍由斷澗危崖以繩縋上第三炮台,唿嘯而入,守兵以為從天而降,遂狼狽奔逃,革命兵銜尾追擊,陸續攻克第二、第一炮台,據獲十六生大炮四門、七生大炮十門,步槍400餘支,於是革命軍旗幟遂飄揚鎮南關上了。
孫中山先生偕黃興、胡漢民、日人池亨吉、法國退役炮兵上尉某於第二天夜晚入駐鎮南關要塞,大行犒賞。本擬集合防城之役退駐十萬大山的部隊會攻龍州,不料十萬大山的部隊因路遠趕不及,結果隻有黃明堂的百餘誌士,據守鎮南關的三炮台,而廣西清軍由陸榮廷率領,不下七八百人向革命軍作戰。革命軍有巨炮在手中,又有炮手法國炮兵上尉負責發炮,血戰七晝夜,清軍死傷數百人,革命軍隻死二人。際榮廷見革命軍聲勢甚壯,斷定孫中山先生已由越南前來鎮南關,乃以詐降方法刺探革命軍虛實,親函求降,函雲:“仆等雖為清朝官兵,然非出於得已。屈誌事仇,私心怏怏。今次君等起事,可疑者,實力不足。惟君等背後有大豪傑孫逸仙策劃一切,比日來受猛烈炮擊,知孫統領親臨戰地,務望將仆陸榮廷之名投於君等肯收容之否耶?願得確訊,俾決去就。明日馮祥方麵有援兵五百,後日龍州方麵有大兵二千,事急矣,願君等自重。”孫中山先生接受陸之納降,行蹤遂為清廷察悉,清廷乃與法國交涉,逼令離越,而孫中山先生這時發覺鎮南關方麵之革命軍兵餉械彈俱告缺乏,廣西清兵願意起義反清的,亦無犒賞,因此乃遄赴越北河內籌款。就在孫中山先生離去鎮南關後,龍濟光率清兵3000來援陸榮廷,革命軍眾寡不敵,遂於十一月九日退入越北,孫中山先生亦被法方逼令出境,轉赴新加坡。鎮南關起義亦告失敗了。
徐錫麟和秋瑾之後,還有熊成基的殉難。
熊成基字味根、揚州甘泉縣人,少有大誌,性俠烈,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與柏文蔚等同學,其後加入皖省新軍,任炮營隊官。徐錫麟刺恩銘殉難後,熊不勝悲憤,欲為徐複仇。光緒卅四年(1908年)秋,清廷擬調南洋各軍於太湖舉行秋操,派蔭昌、端方為閱兵大臣。蘇皖革命黨人預謀狙擊。安徽巡撫朱家寶為防範革命行動,令所有知識較新之將弁不許前赴操場,暗殺計劃遂落空,於是熊乃計劃向安徽省城突襲。因太湖秋操,皖垣空虛,擬以馬炮兩營先占省城,然後以一軍塞集賢之隘,杜絕寧軍歸路;以一軍渡江襲取石頭城,因寧軍均參加秋操,南京等於空城,而秋操之兵又無實彈,可以脅從。
計劃已定,恰逢西太後和光緒去世,乃定期十月廿六晚在炮營起事,並約隊官薛哲等在安慶城內接應,熊成基製定作戰密令13條。起事後熊會炮營、步營和馬營人馬千餘人往攻安慶,皖撫朱家寶已聞訊趕返,以重利籠絡城內外守軍,革命軍圍攻一日夜不能得手,乃向集賢關退卻,取道桐城直趨合肥。清提督薑桂題率馬炮兵來追,熊率革命軍且戰且走,至合肥東鄉時僅餘三四十人,不得已隻好解散。熊逃往同誌常恆芳家,匿居月餘,然後馳往日本。
</br>
鑑湖女俠秋瑾字璿卿,別號競雄,浙江會稽人,家居紹興府城南門,幼年隨父遊宦四方,年十八嫁湘南人王廷鈞,隨夫至北京,生有子女。秋瑾豪邁有丈夫氣,故與王廷鈞不合而分居,東渡日本,入留學生會館日語講習會,獻身革命。當時海外各種秘密會社數十種,秋瑾幾乎全部參加。日本取締留學生規則頒布,秋瑾反對最激烈,欲組敢死隊迴國革命。迨秋瑾迴國後,在上海曾出大力倡設中國公學,又創辦一張《女報》。萍鄉革命軍興,秋瑾以浙事自任,乃還紹興,寄居大通學堂。其後大通學堂因辦事乏人,乃公舉秋瑾為督辦。接事之日當地滿漢官吏全來道賀,紹興知府貴福並贈秋瑾一聯,用她的別號競雄二字,聯曰:“競爭世界,雄冠地球”。自此,秋瑾遂更積極策劃革命,借會黨之聲氣以鼓舞軍學界,複以軍學界之名義鼓動會黨,而以大通學堂為中樞;同時分光複會職員為16級,各職員均以金指環為記;編洪門部下為八軍,用“光複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為八軍記號。其勢力所及,上達處州之縉雲,亙金華全府,下及紹興的嵊縣。金華府之金華、蘭溪、武義、永康、浦江五縣為中心。擬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等杭州城清兵出援金華,即以紹興革命軍渡江以襲杭城,杭州軍學界在內唿應,若攻杭州不下,則返軍紹興入金華出江西以通安慶。計劃既定,定期五月廿六日舉義,後又改為六月初十日。不料到了五月下旬,武義黨案、金華黨案相繼發作,同時徐錫麟又在安慶起義,浙江全省乃大索革命黨,紹興大通學堂遂陷四麵楚歌中。秋瑾見上海報紙始知徐錫麟事敗就義,坐泣於室,無以為計。同誌們勸她早日舉事,先殺貴福,占領紹興,秋瑾則堅持要待到六月十日,學生同誌見事危急,紛紛散去。六月初四日清兵來援紹興,然後前往大通學堂,在內舍捕到秋瑾,由山陰縣令李宗嶽審訊,第二天殉義於紹興軒亭口,死時才卅有一歲。臨刑時絕筆書是:“秋風秋雨愁殺人”。
浙江巡撫衙門為秋瑾案印發告示:“為曉諭事:照得此次紹興女匪秋瑾,勾結會黨,圖謀起事,並欲先搶郡城紳富,擾亂治安。經本部院查知,派兵將秋瑾拿獲,並起出悖逆證據及槍馬匹多件,業將秋瑾正法雲雲。”
光緒卅三年六月六日兩江總督端方致浙江巡撫張曾敭電:“急:杭州張撫台鑒:辰密。歌電悉。匪首乃係女犯,黨羽多至萬人,聞之深為駭異。此事經公燭照幾先,於該匪等未起事前派兵拿辦,已將匪首秋瑾擒獲伏法。辦理神速,佩甚。案情過重,似須摘要電奏。祈裁酌。此後拿辦情形,及所訊犯供,並望隨時電告,為禱。”
光緒卅三年(1907年)十月廿六日,革命軍攻占了鎮南關。
鎮南關在廣西西南部,是由廣西到北越的重要關隘,孫中山先生曾親自指揮這個戰役。在部署這次戰役前,先派黃明堂到北越太原府的左州去連絡一位割據自雄的中國亡命好漢,這位好漢名叫疤梁。黃明堂得疤梁的掩護在太原府設立革命機關,吸收數百名同誌,同時向疤梁借用武器械彈。初步準備妥當,孫中山先生乃派王和順為都督,主持進攻鎮南關事宜,一麵電令黃明堂由左州拔隊前往。俾與王和順會師。怎知黃明堂如期而至,王和順卻不見下落,於是孫中山先生乃改派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馮祥為司令,李佑卿為副司令,何伍為支隊長,糾集義勇鄉團百餘人,於十月廿六日夜繞鎮南關之背而潛襲之。鎮南關有三個炮台,革命軍由斷澗危崖以繩縋上第三炮台,唿嘯而入,守兵以為從天而降,遂狼狽奔逃,革命兵銜尾追擊,陸續攻克第二、第一炮台,據獲十六生大炮四門、七生大炮十門,步槍400餘支,於是革命軍旗幟遂飄揚鎮南關上了。
孫中山先生偕黃興、胡漢民、日人池亨吉、法國退役炮兵上尉某於第二天夜晚入駐鎮南關要塞,大行犒賞。本擬集合防城之役退駐十萬大山的部隊會攻龍州,不料十萬大山的部隊因路遠趕不及,結果隻有黃明堂的百餘誌士,據守鎮南關的三炮台,而廣西清軍由陸榮廷率領,不下七八百人向革命軍作戰。革命軍有巨炮在手中,又有炮手法國炮兵上尉負責發炮,血戰七晝夜,清軍死傷數百人,革命軍隻死二人。際榮廷見革命軍聲勢甚壯,斷定孫中山先生已由越南前來鎮南關,乃以詐降方法刺探革命軍虛實,親函求降,函雲:“仆等雖為清朝官兵,然非出於得已。屈誌事仇,私心怏怏。今次君等起事,可疑者,實力不足。惟君等背後有大豪傑孫逸仙策劃一切,比日來受猛烈炮擊,知孫統領親臨戰地,務望將仆陸榮廷之名投於君等肯收容之否耶?願得確訊,俾決去就。明日馮祥方麵有援兵五百,後日龍州方麵有大兵二千,事急矣,願君等自重。”孫中山先生接受陸之納降,行蹤遂為清廷察悉,清廷乃與法國交涉,逼令離越,而孫中山先生這時發覺鎮南關方麵之革命軍兵餉械彈俱告缺乏,廣西清兵願意起義反清的,亦無犒賞,因此乃遄赴越北河內籌款。就在孫中山先生離去鎮南關後,龍濟光率清兵3000來援陸榮廷,革命軍眾寡不敵,遂於十一月九日退入越北,孫中山先生亦被法方逼令出境,轉赴新加坡。鎮南關起義亦告失敗了。
徐錫麟和秋瑾之後,還有熊成基的殉難。
熊成基字味根、揚州甘泉縣人,少有大誌,性俠烈,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與柏文蔚等同學,其後加入皖省新軍,任炮營隊官。徐錫麟刺恩銘殉難後,熊不勝悲憤,欲為徐複仇。光緒卅四年(1908年)秋,清廷擬調南洋各軍於太湖舉行秋操,派蔭昌、端方為閱兵大臣。蘇皖革命黨人預謀狙擊。安徽巡撫朱家寶為防範革命行動,令所有知識較新之將弁不許前赴操場,暗殺計劃遂落空,於是熊乃計劃向安徽省城突襲。因太湖秋操,皖垣空虛,擬以馬炮兩營先占省城,然後以一軍塞集賢之隘,杜絕寧軍歸路;以一軍渡江襲取石頭城,因寧軍均參加秋操,南京等於空城,而秋操之兵又無實彈,可以脅從。
計劃已定,恰逢西太後和光緒去世,乃定期十月廿六晚在炮營起事,並約隊官薛哲等在安慶城內接應,熊成基製定作戰密令13條。起事後熊會炮營、步營和馬營人馬千餘人往攻安慶,皖撫朱家寶已聞訊趕返,以重利籠絡城內外守軍,革命軍圍攻一日夜不能得手,乃向集賢關退卻,取道桐城直趨合肥。清提督薑桂題率馬炮兵來追,熊率革命軍且戰且走,至合肥東鄉時僅餘三四十人,不得已隻好解散。熊逃往同誌常恆芳家,匿居月餘,然後馳往日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