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謝謝你!”
他坐直身子,行了個謝禮。
他的腳邊散了一地的白木屑。更細的木屑則散落在草蓆上以及床邊。空氣中似乎飄著梅檀木的香味。
“您馬上用膳嗎?”
“是的,我現在就用。”
“那麽,我來服侍您!”
“謝謝你!”
武藏接過飯碗,開始吃了起來。小僧直瞪著武藏身後閃閃發亮的小刀,還有他剛從膝上拿下來的一塊大約五寸長的木頭。
“施主,您在刻什麽啊?”
“佛像。”
“是阿彌陀像嗎?”
“不是,我想刻觀音。可是我從未雕刻過,所以不但刻不好,還一直戮到手指呢!”
他伸出手,讓小僧看他手指上的傷口。小僧看武藏的手指時,被他袖口下綁著繃帶的手肘吸引了。小僧皺著眉頭。
“您腳上和手腕的傷恢複得怎樣了?”
“啊!托你們的福,這些傷已無大礙,請代我向住持說聲謝謝。”
“如果您想刻觀音,最好到中堂去。那裏有座名人雕刻的觀音像喔!您可以在飯後過去看看。”
“我很想去看一看,請問到中堂的路怎麽走?”
小僧迴答道:
“從這裏到中堂,大約隻有一公裏。”
“這麽近啊?”
於是,武藏決定飯後隨小僧到東塔的根本中堂走一趟。他已經十幾天沒有踏到地麵了。
本來以為傷口已經完全好了,沒想到一踩到地麵,左腳的刀痕還會疼痛。而手腕上的傷痕被山風一吹,也隱隱作痛。
眼見山風輕拂的枝葉間飛舞著山櫻花瓣,天空也呈現初夏的顏色,令武藏感到體內像萌芽的枝幹充滿向外伸展的本能,全身的細胞也跟著活躍起來了。
“施主!”
小僧看看他的臉:
“您是位兵法修行者吧!”
“沒錯!”
“為什麽要雕觀音像呢?”
“……”
“為什麽不把學雕佛像的時間拿來練劍呢!”
童真無邪的問話,有時聽來讓人格外錐心。
比起手腳的刀傷,小僧的話更刺痛武藏的心。更何況問話的小僧才十三四歲而已。
武藏在下鬆樹下大開殺戒,頭一個便砍死少年源次郎———他的年齡、體型都和眼前這個小僧差不多。
那天,他究竟殺傷了多少人?又殺死多少人?
武藏現在完全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殺敵的?又是如何從死亡的地獄穀逃脫出來?對這些隻有片斷的記憶。
那天之後,他經常在睡夢中隱約聽到源次郎在下鬆的地方大叫:
“好可怕!”
隨著叫聲,源次郎的人頭連著鬆樹皮一起滾落地麵,那屍體看來可憐極了。
“不容寬待,格殺勿論。”
武藏懷著此一念頭毫不留情地砍下去之後,存活下來的自己經常反問自己:
為什麽我要殺死他呢?
武藏後悔莫及。
不至於非致他於死地不可啊!
他對自己的行為憎恨不已。
“自己做過的事,絕不後悔。”
他曾經在日記上寫下這樣的誓言。但是,隻有殺死源次郎這件事,無論當時再怎麽有理,還是逃不過內心的折磨和悲哀。一想到劍的絕對性———還有必須排除修行路上的荊棘,就覺得自己下手太殘忍、太不人道。
武藏甚至想過:
“索性將劍折斷吧!”
尤其住在山上的這幾天,身處佛陀的世界,整個人從腥風血雨中清醒過來。想到自己的所做所為,心中不禁產生菩提的慈悲念頭。
在他等待手腳傷勢痊癒的日子裏,他試著雕刻觀音像以供奉源次郎。然而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靈魂感到懺悔,為了贖罪而有的菩提行。
宮本武藏 風之卷(98)
“小師父!”
武藏終於開口了。
“在這山上為什麽有那麽多源信僧都以及弘法大師所雕的佛像呢?”
小僧歪著頭說道:
“這個嘛!經您這麽一提,倒讓我想起很多出家人既會畫圖又會雕刻。”
雖然武藏一時不了解,但卻點頭表示同意。
“所以說舞劍的人雕刻佛像是為了琢磨劍的真意,而學佛的人持刀雕刻是因為想從忘我境界接近彌陀的心。不管是繪畫或書法,每個人都仰望著同一輪明月。有的人經過許多迷惘才爬上高山,有的人則繞遠路而行。但不管怎樣,最後都能殊途同歸。這些都隻是為了讓自身更圓滿的手段而已。”
“……”
小僧聽了這番大道理覺得沒意思,於是快步向前走去,並指著草叢中的一塊石碑說道:
“施主,這塊石碑上的字是慈鎮和尚所寫的。”
他自告奮勇領著武藏走近石碑,念著石苔上的文字:
佛法式微
想到末世令人心寒
猶如比睿山蕭颯的涼風
武藏一直站在石碑前麵,覺得這座長滿苔蘚的石碑就像個偉大的預言家。織田信長先行破壞,再行建設,大刀闊斧整頓比睿山之後,其他五座名山上的佛堂寺廟便遠離政治和特權的糾葛,現在已恢複寧靜,迴到往日一穗法燈的單純世界。但是,有些法師仍然不改以往的橫行霸道,而且經常為了住持的寶座爭權奪利。
</br>
他坐直身子,行了個謝禮。
他的腳邊散了一地的白木屑。更細的木屑則散落在草蓆上以及床邊。空氣中似乎飄著梅檀木的香味。
“您馬上用膳嗎?”
“是的,我現在就用。”
“那麽,我來服侍您!”
“謝謝你!”
武藏接過飯碗,開始吃了起來。小僧直瞪著武藏身後閃閃發亮的小刀,還有他剛從膝上拿下來的一塊大約五寸長的木頭。
“施主,您在刻什麽啊?”
“佛像。”
“是阿彌陀像嗎?”
“不是,我想刻觀音。可是我從未雕刻過,所以不但刻不好,還一直戮到手指呢!”
他伸出手,讓小僧看他手指上的傷口。小僧看武藏的手指時,被他袖口下綁著繃帶的手肘吸引了。小僧皺著眉頭。
“您腳上和手腕的傷恢複得怎樣了?”
“啊!托你們的福,這些傷已無大礙,請代我向住持說聲謝謝。”
“如果您想刻觀音,最好到中堂去。那裏有座名人雕刻的觀音像喔!您可以在飯後過去看看。”
“我很想去看一看,請問到中堂的路怎麽走?”
小僧迴答道:
“從這裏到中堂,大約隻有一公裏。”
“這麽近啊?”
於是,武藏決定飯後隨小僧到東塔的根本中堂走一趟。他已經十幾天沒有踏到地麵了。
本來以為傷口已經完全好了,沒想到一踩到地麵,左腳的刀痕還會疼痛。而手腕上的傷痕被山風一吹,也隱隱作痛。
眼見山風輕拂的枝葉間飛舞著山櫻花瓣,天空也呈現初夏的顏色,令武藏感到體內像萌芽的枝幹充滿向外伸展的本能,全身的細胞也跟著活躍起來了。
“施主!”
小僧看看他的臉:
“您是位兵法修行者吧!”
“沒錯!”
“為什麽要雕觀音像呢?”
“……”
“為什麽不把學雕佛像的時間拿來練劍呢!”
童真無邪的問話,有時聽來讓人格外錐心。
比起手腳的刀傷,小僧的話更刺痛武藏的心。更何況問話的小僧才十三四歲而已。
武藏在下鬆樹下大開殺戒,頭一個便砍死少年源次郎———他的年齡、體型都和眼前這個小僧差不多。
那天,他究竟殺傷了多少人?又殺死多少人?
武藏現在完全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殺敵的?又是如何從死亡的地獄穀逃脫出來?對這些隻有片斷的記憶。
那天之後,他經常在睡夢中隱約聽到源次郎在下鬆的地方大叫:
“好可怕!”
隨著叫聲,源次郎的人頭連著鬆樹皮一起滾落地麵,那屍體看來可憐極了。
“不容寬待,格殺勿論。”
武藏懷著此一念頭毫不留情地砍下去之後,存活下來的自己經常反問自己:
為什麽我要殺死他呢?
武藏後悔莫及。
不至於非致他於死地不可啊!
他對自己的行為憎恨不已。
“自己做過的事,絕不後悔。”
他曾經在日記上寫下這樣的誓言。但是,隻有殺死源次郎這件事,無論當時再怎麽有理,還是逃不過內心的折磨和悲哀。一想到劍的絕對性———還有必須排除修行路上的荊棘,就覺得自己下手太殘忍、太不人道。
武藏甚至想過:
“索性將劍折斷吧!”
尤其住在山上的這幾天,身處佛陀的世界,整個人從腥風血雨中清醒過來。想到自己的所做所為,心中不禁產生菩提的慈悲念頭。
在他等待手腳傷勢痊癒的日子裏,他試著雕刻觀音像以供奉源次郎。然而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靈魂感到懺悔,為了贖罪而有的菩提行。
宮本武藏 風之卷(98)
“小師父!”
武藏終於開口了。
“在這山上為什麽有那麽多源信僧都以及弘法大師所雕的佛像呢?”
小僧歪著頭說道:
“這個嘛!經您這麽一提,倒讓我想起很多出家人既會畫圖又會雕刻。”
雖然武藏一時不了解,但卻點頭表示同意。
“所以說舞劍的人雕刻佛像是為了琢磨劍的真意,而學佛的人持刀雕刻是因為想從忘我境界接近彌陀的心。不管是繪畫或書法,每個人都仰望著同一輪明月。有的人經過許多迷惘才爬上高山,有的人則繞遠路而行。但不管怎樣,最後都能殊途同歸。這些都隻是為了讓自身更圓滿的手段而已。”
“……”
小僧聽了這番大道理覺得沒意思,於是快步向前走去,並指著草叢中的一塊石碑說道:
“施主,這塊石碑上的字是慈鎮和尚所寫的。”
他自告奮勇領著武藏走近石碑,念著石苔上的文字:
佛法式微
想到末世令人心寒
猶如比睿山蕭颯的涼風
武藏一直站在石碑前麵,覺得這座長滿苔蘚的石碑就像個偉大的預言家。織田信長先行破壞,再行建設,大刀闊斧整頓比睿山之後,其他五座名山上的佛堂寺廟便遠離政治和特權的糾葛,現在已恢複寧靜,迴到往日一穗法燈的單純世界。但是,有些法師仍然不改以往的橫行霸道,而且經常為了住持的寶座爭權奪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