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用什麽做的?」她問。


    「你別急,聽我慢慢說。」他故意賣關子:「第二天我告訴了查宣門,查說他會做。過後某日,我便在查家吃到這個菜。剛用筷子一夾,我就大笑——」


    「是什麽?」


    「我不告訴你。」


    「袁老爺你快說吧,真是的,把人家懸在半空——你快說,我為你做個三層玉帶糕。說!」


    ——「你不可以逃避!」這句話,蕭美人也曾聽過,出自另一個男人之口。


    年前初冬,客人稀疏了。都迴家圍爐共話,而她是一個無家的女人。特別冷。有位穿了破襖青衫的書生來了:「好想來碗餛飩。」


    「餃子好嗎?」蕭美人問:「野珍菌餡,清些。」


    「不,」他腆道:「肉餡的。因為餓。」


    吃不上大魚大肉,隻能在店鋪下碗餛飩,隻花得起小錢,看來挺寒酸的。


    她知道是位落第書生。數算銅板過日子,迴鄉的盤川還費周章。


    「公子貴姓?」


    「別什麽『公子』不『公子』了。小姓杜,杜陵川,你喚我阿杜、阿陵、阿川,或是落第小書生,都行。」


    她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餛飩,小個兒,桂圓大。雞湯煨,有冬筍、開洋,還切了幼如發的蛋絲。


    「好漂亮,捨不得一下子吃掉。」


    可是他餓。


    「你慢慢吃,別忙,我還有好一陣才打烊呢。」她又道:「反正關上門也不過東摸西弄才休息。」


    「『蕭美人』果然名不虛傳呢!」他把餛飩細嚼緩吞,把湯呷個點滴不留。


    ——但人卻不願意走。


    「我也沒有好去處。」杜陵川道:「我坐下來礙你麽?」


    「不會。」她笑:「我請客,再給下一碗。」


    二人便聊起身世。不知時日,好像已過了百年。杜陵川定睛望蕭美人:


    「你不收我的銅板,那,我送你一句話——」


    「一句話?」


    「你『蕭美人』定名留千古。」


    她失笑。


    「少來了。小女子不過是個卑微的掌櫃的,做點心餬口,公子也知我身世坎坷。尋常人,過一天算一天吧。怎會名留千古?你別胡說八道尋我開心。」


    「我對科舉應試已不抱希望,官場黑暗,飽讀詩書也未必出人頭地。迴鄉後我打算養雞種花,幫人寫信抄經過日子。這種生活,蕭美人過得嗎?」


    已是徐娘,她的臉還是一紅。


    「我自小懂得一點麻衣柳莊,你也應該是我的人吧。」


    她不答。


    「你不可以逃避。」


    ……後來,蕭美人終於隨他姓杜了。


    那麽,便一起迴鄉去。杜家在常州那頭:「我教你做天目湖的魚湯。清得像眼淚。」


    「把小店關了吧。」她道:「嫁雞隨雞。」


    「不要。」


    「為什麽?」


    「你還得迴來。」


    這個洞悉天機的男人強調:「大半年後重陽,你迴來,給你故人做點心。切記莫忘。」


    「真的?假的?誰?」


    他沒說破:「完了以後,送他一程,就關門了。從此不用迴頭。」


    她依他的話,小店張貼了:


    「東主有喜 暫停營業」


    無根的她,有個落腳處。蕭美人的歸宿,也不過是尋常百姓的夢。


    常來光顧的客人,吃她點心上了癮的美食家,都見重門深鎖,不知「暫停」到幾時。


    袁枚也吃過一迴閉門羹。


    又等了好幾個月,這迴,他才遇上了。而她,剛好遠道而來趕上了——她此時才明白,是來送他的。


    「啊蕭美人已嫁人了。」袁枚憐愛地:「雖然我比你老,比你更快要走了,你嫁人,我不像把女兒嫁出去,反而像失落了一位紅顏知己,好不捨得。這是我倆的秘密。以後誰給我做點心呢?」


    袁枚的僕從已出去了大半天,採集一大堆竹葉。整塊兒的,青翠如玉的。


    洗刷幹淨,瀝水抹好,平鋪待用。


    為了做三千件點心,忙得臉不紅氣不喘。是享受,也是隨心。


    「袁老爺的『隨園』有意思麽?」


    「你說說?」


    「隨心所欲?」


    「再說。」


    「那多了,悉隨尊便、如影隨形、入鄉隨俗、隨機應變、夫唱婦隨……」


    「蕭美人倒說起自己來了。」袁枚調侃。


    她會心一笑:「你的意思是——」


    「世人隨波逐流,可我隨遇而安,隨緣不變。」望那晶瑩剔透的ju花糕,一大盤一大盤,皆未切割之母體般。他道:


    「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我不同意。其實客多歡聚,客少也有獨酌之樂;烏雲蓋月,但彩雲追月亦美景,何淒之有?人要來,人要走,不過隨腳步,隨天命,隨緣份——今天是你我緣盡之期了。」


    說說,躡手躡足走到ju花糕前,欲用小刀剔一角——


    蕭美人明白了。寫盡鬼故事的人,到頭來也逃不過,成為新鬼。


    不忍說破。


    袁枚的亡魂飄渺,掛念他的最後美點。那日在揚州舟中感染了風寒,腹瀉不止。勉強支撐虛弱的老體,在清寒月光下,披名貴的皮裘,戴起西洋金絲眼鏡,手撫已染黑幾遍的長須,老人還是挺愛漂亮,愛體麵,愛種種生活享受,愛這世界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但不得不走了,他用平靜但笑謔的語氣寫遺囑:


    「用淡紅紙小字寫訃,不可用素紙。其餘平行用小古簡最雅,用大紅便市井氣……恐屍硬不便靴,有極華刺朱履一雙,白綾襪一副可用。」


    但題一碣雲:


    「清故詩人袁隨園先生之墓


    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


    垂眼看到袁枚隱約下半身,那朱履,那白綾襪,那浮遊感。


    「哼,我知你——」蕭美人擦擦清淚:「你就有貓膩,偷吃?還沒好!」


    他有條件很早退休,家財萬貫。為人寫序立碑作傳吹噓一番的墓誌銘,知名度高,潤筆每是千百兩至巨萬。字字價值不菲,以「隨園」為係列的稿費版稅,可以逍遙自在,奢侈得無後顧之憂——但此刻,他隻渴望吃到一塊ju花糕。


    蕭美人見糕已凍成,用刀給切成小小菱形,每一菱,都是清澈的淡黃凝脂,擁抱鮮妍花瓣,幾顆硃砂痣,晶瑩剔透,清涼而傷感。吃進嘴裏,ju花和枸杞子的芳香,像吃到一個秋涼。他滿足了


    提筆寫下《蕭美人糕》一詩:


    「說餅佳人舊姓蕭,


    良朋代購寄江皋。


    風迴似采三山藥,


    芹獻剛題九月糕……」


    後麵是一連串親朋好友新知舊雨的名單。三千件,送他們共嚐,彼此思念,分甘同味。他朝君體也相同。


    「蕭美人我就拜託你了。」


    ju花糕都用青翠的竹葉作墊作蓋,保持清淨和芬芳。


    「重陽風俗是登高望遠,我也得以『糕』祭自己!」


    蕭美人用竹葉做了一個小兜,把盤中心最漂亮的一塊ju花糕細意地剔切出來,小心盛好,不能破損崩缺,壞了風雅,羞了巧手。


    「好!」袁枚笑:「這是我最後一塊ju花糕!真不枉此生,哈哈哈!」


    不管如何,做人過八十年,快活逍遙,日日好日,一生都是賺的啊!


    人生就如ju花糕,花芯帶點苦澀,過程花點心思力氣,成糕帶點等待,切塊帶點珍惜,這樣,最後的芳香甘甜才值得迴味。


    袁枚快樂地上路了。


    蕭美人目送:「才子保重!」


    袁枚流傳後世的作品很多,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子不語》、《隨園詩話》、《隨園軼事》、《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中國烹飪第一名著,這清狂的閑人,把十四至十八世紀大江南北各地菜餚飯點茶酒……一一記載,精采細膩。看來一直流傳下去,一千年、兩千年……


    第十二輯,《點心單》,世人見到他品題「蕭美人點心」:


    「儀徵南門外,蕭美人善製點心,凡饅頭、糕、餃之類,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命運奇詭莫測,一個沒有名字的女人,果然「名留千古」。


    但ju花糕,卻來不及了……


    李碧華——命中之棺


    「米老師,又看『喜材」來了。」


    「對呀。」六十多歲的米永祥隔三差五來關注一下自己給自己打的「喜材」:「打好了?漆上了?」


    「這幾天給做好了。上架打底漆,挺費勁的,得用桐油、石灰、糯米汁澆嵌fèng。上黑漆、抹桐油——」壽木師傅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碧華短篇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碧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碧華並收藏李碧華短篇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