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外遇,愛情和婚姻的挑唆者 作者:劉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最重要的是,婚姻中,如果一方發生婚外情,就會疏於對家庭的經營,而另一方,也會心煩意亂,無心去經營。整個家庭就會陷入一種不和諧,長期生長在不和諧的家庭中,孩子會缺乏安全感,會產生自卑心理。雖然很多負責的父親或者母親,在對方發生婚外情時會盡量隱瞞孩子,但很多時候,越是隱瞞孩子,孩子越是敏感,越是沒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上麵所說的,是假設婚姻家庭中至少有一方願意對孩子負責,如果雙方對孩子都不負責,那麽這個孩子會陷入更加難堪的境地。如果被背叛的一方把怒氣發泄到孩子身上,而另一方又不管不問,孩子的處境又會怎樣?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少,更甚者,被背叛的一方會把孩子培養成複仇者,整天對孩子說另一方的壞話,孩子會滿心仇恨,感覺被拋棄了,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健康成長嗎?能有正常的人格嗎?
然而更加悲慘的就是,一方的背叛導致了另外一方的背叛,最後,兩個人都不再管孩子,任孩子自生自滅,這樣的孩子連溫飽都保證不了,可能還會因此走上邪路。還記得曾經有一個鄰居,夫妻雙雙婚外情,隻有一個孩子沒人管,那孩子聰明可愛,但結果呢,常年吃不飽,年紀稍長,就走入社會,最開始是搶劫,入獄八年,出獄後沒多久,又被抓進去,判了無期。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人生能不悲哀嗎?
不管怎樣,孩子是由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所以,父母對孩子負責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為了孩子,一定要約束自己,做合格的父母吧。婚外情,受傷的最終還是孩子。
第22章 發現父母外遇,孩子該怎麽辦?
如果孩子發現父母發生外遇時,應該怎麽辦?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他總是能用敏銳的神經去接收不尋常的電波。即使沒有親眼看到可怕的場麵(互相叫罵、偷情)。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緊張、冷漠、對立的情緒,以及他們之間出現的第三者。
或許出於內疚感、欲望或其他情緒,外遇者不再把照顧子女納入自己的時間安排中。孩子在備受冷落的同時,也能敏感地覺察到父母之間出了問題。有的外遇者因為愧疚就過分寵溺孩子,或者藉此逃避另一半――這些對孩子來說,都能清楚地感覺到。
既使父母不想讓孩子苦惱,孩子也多半會感受到家庭出現的問題,一味掩飾隻能導致相反的結果,甚至誤導了他們。要知道,孩子獲得訊息並不隻從言語判斷。
即使年紀很小的孩子都能感知到父母之間出現的問題,有一對兩歲大的雙胞胎,晶晶和瑩瑩,總是一碰到一起就打架,他們的父母感到困惑不已,於是就尋求專家的幫助。經過了解,原來,孩子的母親與另一個男人有婚外情,但雙胞胎的父母根本不相信兩歲大的孩子會知道此事。
“一個兩歲大的小孩怎麽會懂這樣的事?”父親很迷惑。
“讓我們試試就知道。”專家說。
當然,從角色扮演的家庭治療過程中,秘密泄露了出來。父親把洋娃娃放在玩具屋裏,晶晶把一個男人放在沙發上,再把一個女人放在床上,然後,他又放了另一個男人在女人旁邊。然後開始打他,叫著:“不!不!”以及“媽媽壞!”瑩瑩則把那個男娃娃丟在地板上肆意地踩踏。
此時,苦惱的母親終於承認,這對雙胞胎的確見過“媽媽的朋友”。很明顯,孩子們認為“這個朋友”是一種威脅。
結果是,經過角色的扮演,父母們親眼見到了孩子的表現,於是能夠認清婚姻問題並加以處理。
很多時候,孩子是病人,但父母也需要治療。
家庭悲劇的受害者
三歲的童童也是這樣的情形,她出現了一些情緒上的問題:夢魘、尿床、焦慮。隻要媽媽想踏出房門一步,她就扯住媽媽的腿並且大喊大叫。
我們很快發現她的確害怕失去父母,而他們正在鬧分居,孩子很清楚周圍的氣氛――冷漠以及敵對,孩子也擔心媽媽出門然後不再迴來,就像她的爸爸經常如此一樣。
的確,童童的爸爸和媽媽的父母都有過外遇的記錄,雖然他們兩人都不真正清楚父母的婚外情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但童童爸爸的行為顯然和其父很相似,風流韻事不斷,在此之前,他正和一位在研討會上遇見的女人處於熱戀中。
童童顯然是外遇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她的不正常行為集中反映了家族的秘密,那就是關於整個家族外遇的惡性循環。
小羽也是家庭變故的受害者,爸爸為情人拋棄了家,這讓他很自卑,以下就是小羽的故事:
爸爸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沉默寡言。從我懂事開始,我就感覺到媽媽對爸爸不是很滿意。而我也沒見爸爸像別的丈夫那樣對自己的妻子很好,很照顧,連偶爾開個玩笑都沒有。但他們對我都很好,這一點周圍的鄰居都很清楚。但從兩年前開始,家裏的平靜被打破了。
為了掙到更多的錢,媽媽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在家的機會更少了,每個月才迴家一次。而爸爸似乎也不是很在意,每天照常上班下班。有一天,我放學迴家,看到媽媽在家,我很高興,正想問媽媽為什麽今天迴家的時候,媽媽一把拉住我,說帶我去個地方。我感覺很奇怪,就跟著媽媽出了門。
</br>
上麵所說的,是假設婚姻家庭中至少有一方願意對孩子負責,如果雙方對孩子都不負責,那麽這個孩子會陷入更加難堪的境地。如果被背叛的一方把怒氣發泄到孩子身上,而另一方又不管不問,孩子的處境又會怎樣?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少,更甚者,被背叛的一方會把孩子培養成複仇者,整天對孩子說另一方的壞話,孩子會滿心仇恨,感覺被拋棄了,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健康成長嗎?能有正常的人格嗎?
然而更加悲慘的就是,一方的背叛導致了另外一方的背叛,最後,兩個人都不再管孩子,任孩子自生自滅,這樣的孩子連溫飽都保證不了,可能還會因此走上邪路。還記得曾經有一個鄰居,夫妻雙雙婚外情,隻有一個孩子沒人管,那孩子聰明可愛,但結果呢,常年吃不飽,年紀稍長,就走入社會,最開始是搶劫,入獄八年,出獄後沒多久,又被抓進去,判了無期。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人生能不悲哀嗎?
不管怎樣,孩子是由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所以,父母對孩子負責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為了孩子,一定要約束自己,做合格的父母吧。婚外情,受傷的最終還是孩子。
第22章 發現父母外遇,孩子該怎麽辦?
如果孩子發現父母發生外遇時,應該怎麽辦?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他總是能用敏銳的神經去接收不尋常的電波。即使沒有親眼看到可怕的場麵(互相叫罵、偷情)。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緊張、冷漠、對立的情緒,以及他們之間出現的第三者。
或許出於內疚感、欲望或其他情緒,外遇者不再把照顧子女納入自己的時間安排中。孩子在備受冷落的同時,也能敏感地覺察到父母之間出了問題。有的外遇者因為愧疚就過分寵溺孩子,或者藉此逃避另一半――這些對孩子來說,都能清楚地感覺到。
既使父母不想讓孩子苦惱,孩子也多半會感受到家庭出現的問題,一味掩飾隻能導致相反的結果,甚至誤導了他們。要知道,孩子獲得訊息並不隻從言語判斷。
即使年紀很小的孩子都能感知到父母之間出現的問題,有一對兩歲大的雙胞胎,晶晶和瑩瑩,總是一碰到一起就打架,他們的父母感到困惑不已,於是就尋求專家的幫助。經過了解,原來,孩子的母親與另一個男人有婚外情,但雙胞胎的父母根本不相信兩歲大的孩子會知道此事。
“一個兩歲大的小孩怎麽會懂這樣的事?”父親很迷惑。
“讓我們試試就知道。”專家說。
當然,從角色扮演的家庭治療過程中,秘密泄露了出來。父親把洋娃娃放在玩具屋裏,晶晶把一個男人放在沙發上,再把一個女人放在床上,然後,他又放了另一個男人在女人旁邊。然後開始打他,叫著:“不!不!”以及“媽媽壞!”瑩瑩則把那個男娃娃丟在地板上肆意地踩踏。
此時,苦惱的母親終於承認,這對雙胞胎的確見過“媽媽的朋友”。很明顯,孩子們認為“這個朋友”是一種威脅。
結果是,經過角色的扮演,父母們親眼見到了孩子的表現,於是能夠認清婚姻問題並加以處理。
很多時候,孩子是病人,但父母也需要治療。
家庭悲劇的受害者
三歲的童童也是這樣的情形,她出現了一些情緒上的問題:夢魘、尿床、焦慮。隻要媽媽想踏出房門一步,她就扯住媽媽的腿並且大喊大叫。
我們很快發現她的確害怕失去父母,而他們正在鬧分居,孩子很清楚周圍的氣氛――冷漠以及敵對,孩子也擔心媽媽出門然後不再迴來,就像她的爸爸經常如此一樣。
的確,童童的爸爸和媽媽的父母都有過外遇的記錄,雖然他們兩人都不真正清楚父母的婚外情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但童童爸爸的行為顯然和其父很相似,風流韻事不斷,在此之前,他正和一位在研討會上遇見的女人處於熱戀中。
童童顯然是外遇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她的不正常行為集中反映了家族的秘密,那就是關於整個家族外遇的惡性循環。
小羽也是家庭變故的受害者,爸爸為情人拋棄了家,這讓他很自卑,以下就是小羽的故事:
爸爸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沉默寡言。從我懂事開始,我就感覺到媽媽對爸爸不是很滿意。而我也沒見爸爸像別的丈夫那樣對自己的妻子很好,很照顧,連偶爾開個玩笑都沒有。但他們對我都很好,這一點周圍的鄰居都很清楚。但從兩年前開始,家裏的平靜被打破了。
為了掙到更多的錢,媽媽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在家的機會更少了,每個月才迴家一次。而爸爸似乎也不是很在意,每天照常上班下班。有一天,我放學迴家,看到媽媽在家,我很高興,正想問媽媽為什麽今天迴家的時候,媽媽一把拉住我,說帶我去個地方。我感覺很奇怪,就跟著媽媽出了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