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外遇,愛情和婚姻的挑唆者 作者:劉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也有自己的苦衷,她說出了自己隱藏多年的秘密:
我知道,在別人眼裏,我不是一個好女人。我所做的事深深傷害了我的丈夫,受怎樣的懲罰我都無怨言。但是,我還是希望他能原諒我,因為我非常非常愛他,我並不是一個壞女人。
從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母親是一名醫生,她聰明、漂亮、賢惠,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父親在離家較遠的礦井工作,每個月才迴來一次。他每次迴來,都會給我帶好吃的,然後陪著我做遊戲。我覺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然而,7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所有的美好都化為灰燼。
那天下午,我放學迴家,剛進屋,看見門口有一雙女式高跟鞋和男式皮鞋。爸爸不是才剛走幾天嗎?怎麽這麽快又迴來了?我特別高興,大聲喊:“爸爸!”然而沒有迴音,我這才發現父母臥室的門緊閉著,我好奇地走過去,扒開門縫往裏看。結果我看到了令人不堪的一幕:媽媽半裸著上身,旁邊有個陌生叔叔正快速地穿著褲子……
那叔叔走後,媽媽塞給我5元錢讓我去零花。然後,她毫不客氣地對我說:“今天的事千萬別告訴爸爸,不然,我們會離婚的,你也就成了沒爹沒娘的孤兒!”媽媽的這句話讓我感到很恐懼。我答應媽媽不會講給父親聽,什麽都不說。但從此之後,我常常做夢,夢見媽媽離開這個家,拋棄了我。
我從內心裏是依戀媽媽的,但同時又怨恨她。我開始偷偷觀察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又處處和她作對。一次,媽媽竟然被我氣哭了。很奇怪,我竟然沒有和媽媽心有靈犀,和她一起難過,甚至還有一點幸災樂禍的感覺,我心想:活該!誰讓你做壞事,對不起爸爸……
從那以後,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也不再相信任何男人。18歲那年,我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學,離開了家。上大學後,我很少迴家,我並沒有感受到家庭帶給我的溫暖,因為我和媽媽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好。
前段時間,母親道聽途說了我生活作風不檢點的事,特意來城裏看我。她很委婉地對我說:“他對你這麽好,你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很不耐煩地說:“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別老操心我的事!”我話中有話,讓母親無言以對,她低下頭,紅了臉。那天,她沒有吃晚飯就坐車迴家了。事後,我覺得自己的確有些過分,可當時,氣了她我特別痛快。
從林講述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現在頻繁的外遇行為與她童年的經曆是有很大關係的。
母親的不忠和對她的那句警告讓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伴隨著她的成長,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件事讓她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充滿了懷疑,以至於結婚後,她對婚姻也失去信心,總是擔心丈夫會遺棄自己。在這種沒有安全感的心理驅動下,她做出了一項令人吃驚的行動,她想與其被人拋棄,不如先下手為強。
對於年幼的林來說,母親的外遇確實給她帶來了心理創傷,她對母親充滿了仇恨,並不再相信男人。同時,她也用這種極端行為報複了母親。小時候,她和母親唱反調,以這種方式抗議母親,長大後,她就以這種母親最敏感、最痛心的方式打擊母親。
林還要報複那個和母親偷情的男人。她頻繁地換性伴侶,其實就是在報複那些勾引女人的花心男人,她痛恨他們。
其實林最需要做的是正視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創傷,從母親帶給她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母親當年的外遇是由於自身思想上的抵抗力較弱造成的,也可能與父親長期在外、夫妻關係淡漠有關;而且,母親發現外遇被女兒撞見以後,心裏也一定十分悔恨。林需要做的就是放平自己的心態,對母親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千萬不要再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報複母親。她需要正視這些,和母親及丈夫進行深入的交流。
丈夫也要多花時間陪伴林。從小目睹母親對父親的背叛,林對婚姻的安全性充滿懷疑,丈夫應該多多理解她。即使沒有充裕的時間陪她,也要盡量通過其他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愛,如隨時保持電話聯繫、不時送上甜言蜜語,經常送些小禮物等等。
從道德層麵上說,林的行為無疑是一個反麵典型,是世人所不能接受的。但是,當我們走近她的內心時,卻發現她外遇的背後其實有著難言之隱和無形的痛苦。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任何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原因作驅動。因此,如果單純以行為的優劣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好像有失偏頗。而且,那些做過錯事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心理困惑,他們更需要別人的關注和關愛。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寬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能更和諧。
當然,在這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裏,如果我們的行為使他人受到了傷害,我們必須堅決改正,不能以此為藉口而為所欲為。
第20章 外遇,對方心中永遠的痛
有些人認為,外遇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就像人需要娛樂一樣,外遇隻是為了舒緩身心、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我隻是玩玩”、“睡個覺而已,這有什麽”、“一夜情就是一種刺激,完了照樣過自己的生活。”外遇者費盡心機找了這麽多藉口,無非是想讓自己在心理上減少一些罪惡感,並為下次出軌做好堂而皇之的鋪墊。他會想當然地認為,這真的沒什麽,不過是一場消遣而已,怎麽會有人因此而受傷呢?
</br>
我知道,在別人眼裏,我不是一個好女人。我所做的事深深傷害了我的丈夫,受怎樣的懲罰我都無怨言。但是,我還是希望他能原諒我,因為我非常非常愛他,我並不是一個壞女人。
從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母親是一名醫生,她聰明、漂亮、賢惠,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父親在離家較遠的礦井工作,每個月才迴來一次。他每次迴來,都會給我帶好吃的,然後陪著我做遊戲。我覺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然而,7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所有的美好都化為灰燼。
那天下午,我放學迴家,剛進屋,看見門口有一雙女式高跟鞋和男式皮鞋。爸爸不是才剛走幾天嗎?怎麽這麽快又迴來了?我特別高興,大聲喊:“爸爸!”然而沒有迴音,我這才發現父母臥室的門緊閉著,我好奇地走過去,扒開門縫往裏看。結果我看到了令人不堪的一幕:媽媽半裸著上身,旁邊有個陌生叔叔正快速地穿著褲子……
那叔叔走後,媽媽塞給我5元錢讓我去零花。然後,她毫不客氣地對我說:“今天的事千萬別告訴爸爸,不然,我們會離婚的,你也就成了沒爹沒娘的孤兒!”媽媽的這句話讓我感到很恐懼。我答應媽媽不會講給父親聽,什麽都不說。但從此之後,我常常做夢,夢見媽媽離開這個家,拋棄了我。
我從內心裏是依戀媽媽的,但同時又怨恨她。我開始偷偷觀察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又處處和她作對。一次,媽媽竟然被我氣哭了。很奇怪,我竟然沒有和媽媽心有靈犀,和她一起難過,甚至還有一點幸災樂禍的感覺,我心想:活該!誰讓你做壞事,對不起爸爸……
從那以後,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也不再相信任何男人。18歲那年,我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學,離開了家。上大學後,我很少迴家,我並沒有感受到家庭帶給我的溫暖,因為我和媽媽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好。
前段時間,母親道聽途說了我生活作風不檢點的事,特意來城裏看我。她很委婉地對我說:“他對你這麽好,你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很不耐煩地說:“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別老操心我的事!”我話中有話,讓母親無言以對,她低下頭,紅了臉。那天,她沒有吃晚飯就坐車迴家了。事後,我覺得自己的確有些過分,可當時,氣了她我特別痛快。
從林講述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現在頻繁的外遇行為與她童年的經曆是有很大關係的。
母親的不忠和對她的那句警告讓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伴隨著她的成長,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件事讓她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充滿了懷疑,以至於結婚後,她對婚姻也失去信心,總是擔心丈夫會遺棄自己。在這種沒有安全感的心理驅動下,她做出了一項令人吃驚的行動,她想與其被人拋棄,不如先下手為強。
對於年幼的林來說,母親的外遇確實給她帶來了心理創傷,她對母親充滿了仇恨,並不再相信男人。同時,她也用這種極端行為報複了母親。小時候,她和母親唱反調,以這種方式抗議母親,長大後,她就以這種母親最敏感、最痛心的方式打擊母親。
林還要報複那個和母親偷情的男人。她頻繁地換性伴侶,其實就是在報複那些勾引女人的花心男人,她痛恨他們。
其實林最需要做的是正視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創傷,從母親帶給她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母親當年的外遇是由於自身思想上的抵抗力較弱造成的,也可能與父親長期在外、夫妻關係淡漠有關;而且,母親發現外遇被女兒撞見以後,心裏也一定十分悔恨。林需要做的就是放平自己的心態,對母親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千萬不要再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報複母親。她需要正視這些,和母親及丈夫進行深入的交流。
丈夫也要多花時間陪伴林。從小目睹母親對父親的背叛,林對婚姻的安全性充滿懷疑,丈夫應該多多理解她。即使沒有充裕的時間陪她,也要盡量通過其他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愛,如隨時保持電話聯繫、不時送上甜言蜜語,經常送些小禮物等等。
從道德層麵上說,林的行為無疑是一個反麵典型,是世人所不能接受的。但是,當我們走近她的內心時,卻發現她外遇的背後其實有著難言之隱和無形的痛苦。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任何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原因作驅動。因此,如果單純以行為的優劣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好像有失偏頗。而且,那些做過錯事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心理困惑,他們更需要別人的關注和關愛。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寬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能更和諧。
當然,在這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裏,如果我們的行為使他人受到了傷害,我們必須堅決改正,不能以此為藉口而為所欲為。
第20章 外遇,對方心中永遠的痛
有些人認為,外遇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就像人需要娛樂一樣,外遇隻是為了舒緩身心、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我隻是玩玩”、“睡個覺而已,這有什麽”、“一夜情就是一種刺激,完了照樣過自己的生活。”外遇者費盡心機找了這麽多藉口,無非是想讓自己在心理上減少一些罪惡感,並為下次出軌做好堂而皇之的鋪墊。他會想當然地認為,這真的沒什麽,不過是一場消遣而已,怎麽會有人因此而受傷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