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美的,再看一個最醜的:喬女。
2喬女。古代小說的愛情女主角經常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喬女卻醜得出奇,“跛一腳,壑一鼻,麵如鍋底。”二十五歲還沒嫁出去。喪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兒子後穆生又死了。喬女求娘家幫忙,娘家不耐煩,她隻好靠紡織艱難度日,這時,她有了一個改變貧窮和孤苦的機會:同縣家境富裕的孟生死了妻子,挑續弦很苛刻,見了喬女卻“大悅”,派人說媒,要娶她,孟生當然不可能看上喬女的外貌,顯然看上喬女的德。但喬女信守封建律條,堅決拒絕。她說:“飢凍如此,從官人得溫飽,夫寧不願?然殘醜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生聽了,對喬女越發欣賞,讓媒人帶了很多錢再次求婚,還說服了喬女的母親,母親親自動員,喬女還是不同意。喬家要把小女兒嫁給孟生,但孟生認定了要殘廢醜陋的大女兒,不要年輕漂亮的小女兒。喬女是恪守封建道德的淑女,她雖然堅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對她的鍾情讓她深深感動,感激“孟生能知我”,對孟生“固已心許”,心靈早就跟孟生聯繫到一起,也就是說,早就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無賴趁機把家產攜取一空,僕人趁火打劫。到孟生墳上臨哭盡哀。無賴又想謀奪孟生的田產,孟生的好朋友林生在喬女勸說下,打算到官府幫助孤兒維權,無賴揚言要用刀對付他,林生嚇得不敢出麵,孟生的產業眼看就要落到無賴的手裏,這時,非親非故的寡婦喬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狀,縣官理所當然要問:你是孟生什麽人?喬女迴答:“您管理一個縣,憑的是個理,如果說的話沒道理,就是至戚也有罪;如果說的有道理,就是路人的話也可以聽。”縣官很惱火,把喬女轟了出來,喬女到有地位的縉紳門上哭訴,終於替孤兒保住了財產。然後,喬女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撫養孤兒成人,請老師,積累數百石糧食,和名門聯姻。一個寡婦到沒有任何親戚關係的男子墳上致哀,再像親生母親一樣撫養這個男子的遺孤,儼然是孟生遺孀,在行動上背叛了“不事二夫”。所以,封建淑女喬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實際上是精神戀愛,她用終生的辛勞擁抱理想雲霧,報答孟生的知己之感,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蒲鬆齡感嘆“知己之感,許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偉如是?”喬女是個外貌醜而心靈美的形象。
3、兩個出汙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鴉頭和細侯。
蒲鬆齡寫了狐妓,鴉頭和細侯,把她們和封建社會台閣重臣相比。
鴉頭是個誤入風塵的少女,因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鴇毒打,她認識了誠實的書生王文之後,認識這個人可以托以終身,馬上就機智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王文眼裏,鴉頭美若天仙,又對王文脈脈含情。王文拿著借來的錢求見鴉頭。鴇母嫌少,鴉頭突然一反常態,表示她願意接待王文,她伶牙俐齒地勸鴇母:您整天嫌我不做搖錢樹,現在我樂意做了,我第一次接待客人,以後的日子長著呢,不要因為王文給錢少,就放走財神。鴇母信以為真。鴉頭獲得了跟王文見麵的機會,馬上就不失時機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她問王文,你傾囊博此一夜之歡,明天怎麽辦?男子漢王文隻知道流淚,想不出什麽辦法。弱女子鴉頭果斷決策,告訴王文:你不要傷心,落在非人的風塵生活裏,很不合我的心願,早就想找個忠誠可靠、像您這樣的人共度今生。咱們跑吧。鴉頭和王文逃出虎口,王文擔心家徒四壁,如何過日子?鴉頭說:做小買賣也可以過日子,把驢子賣掉做本錢,開個小酒店,鴉頭作披肩,刺繡小荷囊,過起自食其力、淡薄自給的清貧生活。後來 鴇母知道了鴉頭的下落,派另一個妓女妮子抓她迴去,妮子罵鴉頭跟人私奔,鴉頭理直氣壯地說:“從一者何罪?”鴉頭終於被抓迴妓院,關到幽室十幾年,生下的兒子被丟掉,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天天飢火燒心,她仍然堅決不接客。最後被兒子救出,和王文團圓。鴉頭出身低賤卻為人清高,蒲鬆齡認為鴉頭像魏徵一樣美好。魏徵是唐太宗的宰相,因為直言敢諫讓唐太宗覺得美好。蒲鬆齡別出心裁把微賤的妓女鴉頭跟封建社會台閣重臣相比,鴉頭是妓女,嚮往正常的婚姻,有位大家閨秀卻天馬行空,未婚生子,不可思議。
這就是《俠女》的故事。貧窮的顧生跟母親一起生活,鄰家搬來一對母女,非常貧窮,窮到什麽程度?靠女兒做針線維持生活,而且連尺子都沒有。顧生發現,少女十分美麗,卻舉止生硬,凜然不可侵犯,所謂“艷若桃李而冷如冰霜”。少女來顧家借刀尺,顧生母親就打起如意算盤,跟兒子商量,這家母女無依無靠,何不兩家合一家,你代養其母?顧生母親登門跟女家母親吹風,母親想同意,女兒卻不肯。顧生母親很奇怪,難道這個姑娘嫌我們窮?但是少女對顧生母親非常好,顧生母親生病時,她像親生女兒一樣細心照顧她。顧生也盡心照顧這對母女。奇怪的是,這個不肯嫁給顧生的少女竟然主動跟顧生幽會,而她在男女關係上決不隨便,有個少年對她圖謀不軌時,她望空手拋匕首,少年身首異處,變成白狐。一個文弱少女有如此高的武藝,更讓顧生驚訝不己。後來少女居然替顧生懷孕,還生了個兒子!顧生母親覺得太不可思議了,說:“異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顧私於我兒!”一個未婚少女,不接受明媒正娶,卻心甘情願地跟窮小子私通並養兒子,太奇怪了。小說結束,少女提著仇人頭來跟顧生告別,說,她是大司馬之女,父親被陷害而死,她為報父仇隱身民間。看到顧生家貧無力娶妻,她決定給顧家生個傳宗接代的兒子,以報答顧生的養母之德。這樣一來,少女的身世和她不可思議的行為之謎,都解開了。如果說為父報仇,算不了多神奇,唐傳奇甚至六朝小說早就有,那麽,在俠女身上表現的婚姻觀,在那個講貞節、講究婚姻是“終身大事”的社會中,就再出格不過了。俠女不肯接受顧生的求婚,卻跟顧生幽會,替他生兒子,而且對顧生說“提汲焉,枕席焉,非婦伊何也?業夫婦矣,何必複言嫁娶乎?”俠女說自己給顧生料理家務,同床共枕並生育後代,已經是實際的夫婦,何必再要求表麵夫婦形式?像這樣隻要求婚姻實質,不講表麵禮法和名份,不能不算是極其解放的思想。在其他古代小說裏幾乎找不到。
</br>
2喬女。古代小說的愛情女主角經常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喬女卻醜得出奇,“跛一腳,壑一鼻,麵如鍋底。”二十五歲還沒嫁出去。喪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兒子後穆生又死了。喬女求娘家幫忙,娘家不耐煩,她隻好靠紡織艱難度日,這時,她有了一個改變貧窮和孤苦的機會:同縣家境富裕的孟生死了妻子,挑續弦很苛刻,見了喬女卻“大悅”,派人說媒,要娶她,孟生當然不可能看上喬女的外貌,顯然看上喬女的德。但喬女信守封建律條,堅決拒絕。她說:“飢凍如此,從官人得溫飽,夫寧不願?然殘醜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生聽了,對喬女越發欣賞,讓媒人帶了很多錢再次求婚,還說服了喬女的母親,母親親自動員,喬女還是不同意。喬家要把小女兒嫁給孟生,但孟生認定了要殘廢醜陋的大女兒,不要年輕漂亮的小女兒。喬女是恪守封建道德的淑女,她雖然堅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對她的鍾情讓她深深感動,感激“孟生能知我”,對孟生“固已心許”,心靈早就跟孟生聯繫到一起,也就是說,早就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無賴趁機把家產攜取一空,僕人趁火打劫。到孟生墳上臨哭盡哀。無賴又想謀奪孟生的田產,孟生的好朋友林生在喬女勸說下,打算到官府幫助孤兒維權,無賴揚言要用刀對付他,林生嚇得不敢出麵,孟生的產業眼看就要落到無賴的手裏,這時,非親非故的寡婦喬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狀,縣官理所當然要問:你是孟生什麽人?喬女迴答:“您管理一個縣,憑的是個理,如果說的話沒道理,就是至戚也有罪;如果說的有道理,就是路人的話也可以聽。”縣官很惱火,把喬女轟了出來,喬女到有地位的縉紳門上哭訴,終於替孤兒保住了財產。然後,喬女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撫養孤兒成人,請老師,積累數百石糧食,和名門聯姻。一個寡婦到沒有任何親戚關係的男子墳上致哀,再像親生母親一樣撫養這個男子的遺孤,儼然是孟生遺孀,在行動上背叛了“不事二夫”。所以,封建淑女喬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實際上是精神戀愛,她用終生的辛勞擁抱理想雲霧,報答孟生的知己之感,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蒲鬆齡感嘆“知己之感,許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偉如是?”喬女是個外貌醜而心靈美的形象。
3、兩個出汙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鴉頭和細侯。
蒲鬆齡寫了狐妓,鴉頭和細侯,把她們和封建社會台閣重臣相比。
鴉頭是個誤入風塵的少女,因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鴇毒打,她認識了誠實的書生王文之後,認識這個人可以托以終身,馬上就機智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王文眼裏,鴉頭美若天仙,又對王文脈脈含情。王文拿著借來的錢求見鴉頭。鴇母嫌少,鴉頭突然一反常態,表示她願意接待王文,她伶牙俐齒地勸鴇母:您整天嫌我不做搖錢樹,現在我樂意做了,我第一次接待客人,以後的日子長著呢,不要因為王文給錢少,就放走財神。鴇母信以為真。鴉頭獲得了跟王文見麵的機會,馬上就不失時機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她問王文,你傾囊博此一夜之歡,明天怎麽辦?男子漢王文隻知道流淚,想不出什麽辦法。弱女子鴉頭果斷決策,告訴王文:你不要傷心,落在非人的風塵生活裏,很不合我的心願,早就想找個忠誠可靠、像您這樣的人共度今生。咱們跑吧。鴉頭和王文逃出虎口,王文擔心家徒四壁,如何過日子?鴉頭說:做小買賣也可以過日子,把驢子賣掉做本錢,開個小酒店,鴉頭作披肩,刺繡小荷囊,過起自食其力、淡薄自給的清貧生活。後來 鴇母知道了鴉頭的下落,派另一個妓女妮子抓她迴去,妮子罵鴉頭跟人私奔,鴉頭理直氣壯地說:“從一者何罪?”鴉頭終於被抓迴妓院,關到幽室十幾年,生下的兒子被丟掉,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天天飢火燒心,她仍然堅決不接客。最後被兒子救出,和王文團圓。鴉頭出身低賤卻為人清高,蒲鬆齡認為鴉頭像魏徵一樣美好。魏徵是唐太宗的宰相,因為直言敢諫讓唐太宗覺得美好。蒲鬆齡別出心裁把微賤的妓女鴉頭跟封建社會台閣重臣相比,鴉頭是妓女,嚮往正常的婚姻,有位大家閨秀卻天馬行空,未婚生子,不可思議。
這就是《俠女》的故事。貧窮的顧生跟母親一起生活,鄰家搬來一對母女,非常貧窮,窮到什麽程度?靠女兒做針線維持生活,而且連尺子都沒有。顧生發現,少女十分美麗,卻舉止生硬,凜然不可侵犯,所謂“艷若桃李而冷如冰霜”。少女來顧家借刀尺,顧生母親就打起如意算盤,跟兒子商量,這家母女無依無靠,何不兩家合一家,你代養其母?顧生母親登門跟女家母親吹風,母親想同意,女兒卻不肯。顧生母親很奇怪,難道這個姑娘嫌我們窮?但是少女對顧生母親非常好,顧生母親生病時,她像親生女兒一樣細心照顧她。顧生也盡心照顧這對母女。奇怪的是,這個不肯嫁給顧生的少女竟然主動跟顧生幽會,而她在男女關係上決不隨便,有個少年對她圖謀不軌時,她望空手拋匕首,少年身首異處,變成白狐。一個文弱少女有如此高的武藝,更讓顧生驚訝不己。後來少女居然替顧生懷孕,還生了個兒子!顧生母親覺得太不可思議了,說:“異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顧私於我兒!”一個未婚少女,不接受明媒正娶,卻心甘情願地跟窮小子私通並養兒子,太奇怪了。小說結束,少女提著仇人頭來跟顧生告別,說,她是大司馬之女,父親被陷害而死,她為報父仇隱身民間。看到顧生家貧無力娶妻,她決定給顧家生個傳宗接代的兒子,以報答顧生的養母之德。這樣一來,少女的身世和她不可思議的行為之謎,都解開了。如果說為父報仇,算不了多神奇,唐傳奇甚至六朝小說早就有,那麽,在俠女身上表現的婚姻觀,在那個講貞節、講究婚姻是“終身大事”的社會中,就再出格不過了。俠女不肯接受顧生的求婚,卻跟顧生幽會,替他生兒子,而且對顧生說“提汲焉,枕席焉,非婦伊何也?業夫婦矣,何必複言嫁娶乎?”俠女說自己給顧生料理家務,同床共枕並生育後代,已經是實際的夫婦,何必再要求表麵夫婦形式?像這樣隻要求婚姻實質,不講表麵禮法和名份,不能不算是極其解放的思想。在其他古代小說裏幾乎找不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