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江山猶是昔人非—李煜 作者:漢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之位,唐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之位——李煜的眼睛從畫像之前靈牌上滑過,他神色哀傷,將來百年之後,他該以何身份入李家宗廟?
他是喪國之君,李煜目色沉痛,他實在不忍將南唐滅國的消息告於列祖列宗,他默然不語,低垂眼瞼,好似犯錯的小孩,耐心地聽聞長輩的教訓和責罵。
李煜不知自己雙腳是如何邁出太廟的,但那門扉闔上的聲音敲擊著他的心房——南唐真的滅國了!
趙匡胤接他入汴梁的船已開始揚帆,教坊樂工開始奏樂,為他送行。李煜望著立於舟頭的樂工們,心裏不由感觸,都是知雅識樂之人,他們能讀懂他。
宮娥聲淚俱下,挽著他的手,訴說著自己無盡的留戀。李煜第一次在小周後麵前,不避諱地將這些平日薄寵的宮娥納入懷間。宮娥哭的如帶雨梨花,胭脂色從兩頰暈開,李煜滿是憐惜。
曹彬氣宇軒昂立於船頭,居於高處的他,此時正睥睨李煜——亡國落魄的君王。
李煜收拾好心緒,攜小周後,以及南唐百官登船北上。
秦淮河上,畫舫在這酷寒的冬日,流聲漸消,不見美人盈盈立於船頭招手掮客。李煜還是甚感寬慰的,他的百姓至少還是知曉南唐國破了,君王被俘了,作為臣民,他們便不該再唱《玉樹□花》,更不該四處歌楚歌。
漸出秦淮河,秦淮河上畫舫消失成點,金陵王宮如塔頂尖尖,長江波濤起伏,冬來水落石出,偶有礁石凸顯,點點如漆墨。
他的家,他的國呀,他就這般遠去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自此失。那些富饒土地,那些廣袤疆域,那些千秋功業,自此,再也與他無關。
江山猶是昔人非。他是如畫江山中的過客,從來沒帶來過什麽,也不曾帶走些什麽。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有鳳來儀,鳳凰於飛,他曾是那樣恣意地享受生活,美酒美人,華服錦衣,鍾鼎玉食……他從來不曾缺失,他不懂,為何一朝夢醒,幹戈四起,紫玉成煙……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他是已做好身陷為虜的準備,朝夕之間,就隻望著將殘生消磨殆盡?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辭廟,拜別,離歌,宮娥淚……
這一切,何時是盡數?李煜不知,不知殘年幾載,不知命數幾多?
隆冬的風是寒的,一陣陣貼著身子過,那是鑽心的疼!
長江上彌起輕煙,暮靄沉沉,漁光點點,皎皎新月籠上氤氳,對麵寒寺香菸靡靡,鍾鼓更鳴。
李煜的心,脆的如水中月,一擊即碎。
同樣立於船頭無心睡眠的還有老臣徐鉉,望著江景,他也滿懷惆悵,吟了一首沉鬱感傷的《過江》詩:
別路知何極,離腸有所思。
登艫望城遠,搖櫓過江遲。
斷岸煙中失,長天水際垂。
此心非桔柚,不為兩鄉移。
船隊至煙花之地揚州後便經大運河北上,至楚州淮陰後入淮水,再向西南行。
除夕之夜,李煜是在宋境內過得的。
不,四麵不都是宋境嗎?金陵、秦淮、揚州,哪一寸不是宋朝的土地?
縱然這樣想,李煜這個春節過的還是十分難堪,這年他步入了不惑之年。
時值隆冬,河水冰凍。趙匡胤特下詔令務必要保持河流通暢。汴水入口,便有無數民工立於冰麵,榔頭叮叮,撞擊冰麵,開凍鑿通。
爆竹聲聲,釘頭磷磷,此起彼伏,交相輝映。未至汴梁,此處已現繁華,華燈初上,張燈結彩,搭載李煜的船隻每靠近城中一步,眾人的歡唿聲便高一層。
李煜羞恥地垂著腦袋,他何時成了萬人爭相一睹的稀罕物?
每一年開始,李煜都會親率百官禮佛拜佛,乞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國運昌盛。此時船正行至普光寺附近,李煜一路飽受河岸百姓指點譏誚,心裏十分窘迫不甘,此時見了有寺廟,他便急不可待地要求前往拜佛。
南唐降臣聽說李煜要上寺拜佛,忙出言製止。李煜一路上憋足了火氣,此時發起火來便一發不可收拾:“吾自幼即為汝輩挾製,處處受製,結果如何?現在我要去拜拜佛,這又有什麽錯了,有什麽大不了的,難道這也要你們作主?”
南唐大臣不再言語,李煜把心一橫,望了眼一側的曹彬。曹彬見李煜神色淩厲,不容忤逆,倒也成全了李煜的請求,準許他和小周後上岸拜佛。
李煜如願以償得以拜完佛,心裏陰鬱驅走了些,他心情一好,便向普光寺住持長一擲千金,捐了數以千計的金帛。
大年初二,李煜在趙匡胤的殷切期待中,終於到達汴梁驛館。
(2) 拜將軍,更當違命侯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正月初四,趙匡胤為李煜安排了隆重的獻俘儀式並同受封大典。
明德樓下,趙匡胤冕旒袞服,略顯老態的身子依舊襯托他的威武,神采飛揚。冕旒半遮著他的麵臉,眾人看不清此時君王的神色,便更加專注統帥曹彬獻俘之儀。
</br>
他是喪國之君,李煜目色沉痛,他實在不忍將南唐滅國的消息告於列祖列宗,他默然不語,低垂眼瞼,好似犯錯的小孩,耐心地聽聞長輩的教訓和責罵。
李煜不知自己雙腳是如何邁出太廟的,但那門扉闔上的聲音敲擊著他的心房——南唐真的滅國了!
趙匡胤接他入汴梁的船已開始揚帆,教坊樂工開始奏樂,為他送行。李煜望著立於舟頭的樂工們,心裏不由感觸,都是知雅識樂之人,他們能讀懂他。
宮娥聲淚俱下,挽著他的手,訴說著自己無盡的留戀。李煜第一次在小周後麵前,不避諱地將這些平日薄寵的宮娥納入懷間。宮娥哭的如帶雨梨花,胭脂色從兩頰暈開,李煜滿是憐惜。
曹彬氣宇軒昂立於船頭,居於高處的他,此時正睥睨李煜——亡國落魄的君王。
李煜收拾好心緒,攜小周後,以及南唐百官登船北上。
秦淮河上,畫舫在這酷寒的冬日,流聲漸消,不見美人盈盈立於船頭招手掮客。李煜還是甚感寬慰的,他的百姓至少還是知曉南唐國破了,君王被俘了,作為臣民,他們便不該再唱《玉樹□花》,更不該四處歌楚歌。
漸出秦淮河,秦淮河上畫舫消失成點,金陵王宮如塔頂尖尖,長江波濤起伏,冬來水落石出,偶有礁石凸顯,點點如漆墨。
他的家,他的國呀,他就這般遠去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自此失。那些富饒土地,那些廣袤疆域,那些千秋功業,自此,再也與他無關。
江山猶是昔人非。他是如畫江山中的過客,從來沒帶來過什麽,也不曾帶走些什麽。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有鳳來儀,鳳凰於飛,他曾是那樣恣意地享受生活,美酒美人,華服錦衣,鍾鼎玉食……他從來不曾缺失,他不懂,為何一朝夢醒,幹戈四起,紫玉成煙……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他是已做好身陷為虜的準備,朝夕之間,就隻望著將殘生消磨殆盡?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辭廟,拜別,離歌,宮娥淚……
這一切,何時是盡數?李煜不知,不知殘年幾載,不知命數幾多?
隆冬的風是寒的,一陣陣貼著身子過,那是鑽心的疼!
長江上彌起輕煙,暮靄沉沉,漁光點點,皎皎新月籠上氤氳,對麵寒寺香菸靡靡,鍾鼓更鳴。
李煜的心,脆的如水中月,一擊即碎。
同樣立於船頭無心睡眠的還有老臣徐鉉,望著江景,他也滿懷惆悵,吟了一首沉鬱感傷的《過江》詩:
別路知何極,離腸有所思。
登艫望城遠,搖櫓過江遲。
斷岸煙中失,長天水際垂。
此心非桔柚,不為兩鄉移。
船隊至煙花之地揚州後便經大運河北上,至楚州淮陰後入淮水,再向西南行。
除夕之夜,李煜是在宋境內過得的。
不,四麵不都是宋境嗎?金陵、秦淮、揚州,哪一寸不是宋朝的土地?
縱然這樣想,李煜這個春節過的還是十分難堪,這年他步入了不惑之年。
時值隆冬,河水冰凍。趙匡胤特下詔令務必要保持河流通暢。汴水入口,便有無數民工立於冰麵,榔頭叮叮,撞擊冰麵,開凍鑿通。
爆竹聲聲,釘頭磷磷,此起彼伏,交相輝映。未至汴梁,此處已現繁華,華燈初上,張燈結彩,搭載李煜的船隻每靠近城中一步,眾人的歡唿聲便高一層。
李煜羞恥地垂著腦袋,他何時成了萬人爭相一睹的稀罕物?
每一年開始,李煜都會親率百官禮佛拜佛,乞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國運昌盛。此時船正行至普光寺附近,李煜一路飽受河岸百姓指點譏誚,心裏十分窘迫不甘,此時見了有寺廟,他便急不可待地要求前往拜佛。
南唐降臣聽說李煜要上寺拜佛,忙出言製止。李煜一路上憋足了火氣,此時發起火來便一發不可收拾:“吾自幼即為汝輩挾製,處處受製,結果如何?現在我要去拜拜佛,這又有什麽錯了,有什麽大不了的,難道這也要你們作主?”
南唐大臣不再言語,李煜把心一橫,望了眼一側的曹彬。曹彬見李煜神色淩厲,不容忤逆,倒也成全了李煜的請求,準許他和小周後上岸拜佛。
李煜如願以償得以拜完佛,心裏陰鬱驅走了些,他心情一好,便向普光寺住持長一擲千金,捐了數以千計的金帛。
大年初二,李煜在趙匡胤的殷切期待中,終於到達汴梁驛館。
(2) 拜將軍,更當違命侯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正月初四,趙匡胤為李煜安排了隆重的獻俘儀式並同受封大典。
明德樓下,趙匡胤冕旒袞服,略顯老態的身子依舊襯托他的威武,神采飛揚。冕旒半遮著他的麵臉,眾人看不清此時君王的神色,便更加專注統帥曹彬獻俘之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