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江山猶是昔人非—李煜 作者:漢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山滴翠,秋江澄空,揚帆迅征,不遠千裏。之子於邁,我勞如何。夫樹德無窮,太上之宏規也;立言不朽,君子之常道也。今子藉父兄之資,享鍾鼎之貴,吳姬趙璧,豈吉人之攸寶?矧子皆有之矣。哀淚甘言,實婦女之常調,又我所不取也。臨歧贈別,其惟言乎?在原之心,於是而見。
噫!俗無獷順,愛之則歸懷;吏無貞汙,化之可彼此。刑惟政本,不可以不窮不親;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執至公而禦下,則佞自除;察薰蕕之稟心,則妍媸何惑。武惟時習,知五材之難忘;學以潤身,雖三餘而忍舍。無酣觴而敗度,無荒樂以蕩神。此言勉從,庶幾寡悔。苟行之而願益,則有先王之明謨,具在於緗秩也!
嗚唿!老兄盛年壯思,猶言不成文。況歲晚心衰,則詞豈迨意?方今涼秋八月,鳴長川,愛君此行,高興可盡。況彼敬亭溪山,暢乎遐覽,正此時也。
他在勸勉從鎰之餘,又流露兄弟相惜之情。他以“刑惟政本,不可以不窮不親;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告誡從鎰要親民要清正,又以“武惟時習”、“學以潤身”、“無酣觴而敗度,無荒樂以蕩神”告誡從鎰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荒廢心力。
對於從善,李煜對這個弟弟,卻實在有心無力。當時趙匡胤甚至放出小道消息,稱從善不肯歸來的原因是“李從善沉溺於他賞賜的艷姬的溫柔鄉中,樂不思蜀”。當時的從善妃聽聞後,惶恐不安,以淚洗麵,她多次入王宮向李煜哭訴,乞求李煜歸還從善,歸還他的丈夫!
此時的李煜,除了默然以對外,根本說不出安慰從善妃的話。他理解從善妃的言行,他還記得他每每出遊,娥皇雲鬢殘亂的樣子,他實在是不忍安慰呀!
他想起娥皇不理雲鬢的模樣,心裏酸楚。此時弟妹也如娥皇當日的模樣,他寫了一首《阮郎歸》: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珮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伊人獨居,故心人不知何日歸來,式微式微,雲胡不歸?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又是一年重陽節,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本是登高的季節,可他心裏惆悵,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就是李煜的情景,他的弟弟從善還不得歸國呀。他謝絕臣下邀他一同登高的盛情,揮筆作了《卻登高賦》:
玉斝澄醪,金盤繡糕,茱房氣烈,菊蕊香豪。左右進而言曰:“維芳時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矧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餘告之曰:“昔時之壯也,意如馬,心如猱,情槃樂恣,歡賞忘勞。悁心誌於金石,泥花月於詩騷;輕五陵之得侶,陋三秦之選曹,量珠聘伎,紉彩維艘。被牆宇以耗帛,論邱山而委糟。年年不負登臨節,歲歲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翦菊,長裁羅被翠為袍,豈知萑華乎性,忘長夜之靡靡,宴安其壽,累大德於滔滔,今予之齒老矣!心淒焉而忉忉: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複關兮睇予目。原有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湎。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李煜不忍在兄弟未歸之時,獨自登高遠望。此時的李煜是半醉半醒的,他不僅哀憫他的弟弟,他也哀憐自己呀!
“豈知忘長夜之靡靡,累大德於滔滔。”長夜漫漫,李煜在美人香懷中也安寢不得,他在惶恐不安中度過每一天每一夜。
“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複關兮睇予目”,聽出李煜這句“愴家艱之如毀”弦外之音嗎?李煜也看到自己的家國在廢失,他惶恐一日勝過一日。
“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這樣的悲情是可和娥皇死時的“天漫漫兮愁雲曀,空曖曖兮愁煙起。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相作比的。
試問,真當隻是胞弟不歸鄉的愁苦,令李煜如此失神嗎?
不能塵埃落定的,不僅是飄渺的國度,還有孤寂的心靈。
(2)衝冠一怒,抗拒朝宋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
這一年,李煜殺了林仁肇,逼死了李平、潘佑。
這一年,趙匡胤對南唐態度變得非常強硬,他兩次遣使下江南,以“禮”相邀李煜前往汴梁。
第一次,趙匡胤派梁迥口傳聖諭,稱“天子今冬行,令江南國主前往助祭。”
“行柴燎禮”應當指趙匡胤舉行的祭天儀式,而所謂的“助祭”應當是暗指李煜以降王的身份出席儀式。如果李煜以降王身份出席,那他必須在祭天大典上對天下宣布:南唐歸屬宋朝,而他李煜餘生的富貴利祿將由趙匡胤安排,並向天起誓,對宋朝永遠忠誠效忠。
趙匡胤之前已借從善之口試探過李煜,他對李煜是否會以降王身份來朝並無十分把握。梁迥臨行前,趙匡胤又安排梁迥隨從,密謀調虎離山之計:假如李煜抗拒入宋,不能成行的話,便要乘李煜送別使臣之機,強製隨從挾至李煜,將他架上船,綁迴汴梁。
</br>
噫!俗無獷順,愛之則歸懷;吏無貞汙,化之可彼此。刑惟政本,不可以不窮不親;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執至公而禦下,則佞自除;察薰蕕之稟心,則妍媸何惑。武惟時習,知五材之難忘;學以潤身,雖三餘而忍舍。無酣觴而敗度,無荒樂以蕩神。此言勉從,庶幾寡悔。苟行之而願益,則有先王之明謨,具在於緗秩也!
嗚唿!老兄盛年壯思,猶言不成文。況歲晚心衰,則詞豈迨意?方今涼秋八月,鳴長川,愛君此行,高興可盡。況彼敬亭溪山,暢乎遐覽,正此時也。
他在勸勉從鎰之餘,又流露兄弟相惜之情。他以“刑惟政本,不可以不窮不親;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告誡從鎰要親民要清正,又以“武惟時習”、“學以潤身”、“無酣觴而敗度,無荒樂以蕩神”告誡從鎰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荒廢心力。
對於從善,李煜對這個弟弟,卻實在有心無力。當時趙匡胤甚至放出小道消息,稱從善不肯歸來的原因是“李從善沉溺於他賞賜的艷姬的溫柔鄉中,樂不思蜀”。當時的從善妃聽聞後,惶恐不安,以淚洗麵,她多次入王宮向李煜哭訴,乞求李煜歸還從善,歸還他的丈夫!
此時的李煜,除了默然以對外,根本說不出安慰從善妃的話。他理解從善妃的言行,他還記得他每每出遊,娥皇雲鬢殘亂的樣子,他實在是不忍安慰呀!
他想起娥皇不理雲鬢的模樣,心裏酸楚。此時弟妹也如娥皇當日的模樣,他寫了一首《阮郎歸》: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珮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伊人獨居,故心人不知何日歸來,式微式微,雲胡不歸?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又是一年重陽節,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本是登高的季節,可他心裏惆悵,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就是李煜的情景,他的弟弟從善還不得歸國呀。他謝絕臣下邀他一同登高的盛情,揮筆作了《卻登高賦》:
玉斝澄醪,金盤繡糕,茱房氣烈,菊蕊香豪。左右進而言曰:“維芳時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矧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餘告之曰:“昔時之壯也,意如馬,心如猱,情槃樂恣,歡賞忘勞。悁心誌於金石,泥花月於詩騷;輕五陵之得侶,陋三秦之選曹,量珠聘伎,紉彩維艘。被牆宇以耗帛,論邱山而委糟。年年不負登臨節,歲歲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翦菊,長裁羅被翠為袍,豈知萑華乎性,忘長夜之靡靡,宴安其壽,累大德於滔滔,今予之齒老矣!心淒焉而忉忉: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複關兮睇予目。原有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湎。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李煜不忍在兄弟未歸之時,獨自登高遠望。此時的李煜是半醉半醒的,他不僅哀憫他的弟弟,他也哀憐自己呀!
“豈知忘長夜之靡靡,累大德於滔滔。”長夜漫漫,李煜在美人香懷中也安寢不得,他在惶恐不安中度過每一天每一夜。
“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複關兮睇予目”,聽出李煜這句“愴家艱之如毀”弦外之音嗎?李煜也看到自己的家國在廢失,他惶恐一日勝過一日。
“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這樣的悲情是可和娥皇死時的“天漫漫兮愁雲曀,空曖曖兮愁煙起。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相作比的。
試問,真當隻是胞弟不歸鄉的愁苦,令李煜如此失神嗎?
不能塵埃落定的,不僅是飄渺的國度,還有孤寂的心靈。
(2)衝冠一怒,抗拒朝宋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
這一年,李煜殺了林仁肇,逼死了李平、潘佑。
這一年,趙匡胤對南唐態度變得非常強硬,他兩次遣使下江南,以“禮”相邀李煜前往汴梁。
第一次,趙匡胤派梁迥口傳聖諭,稱“天子今冬行,令江南國主前往助祭。”
“行柴燎禮”應當指趙匡胤舉行的祭天儀式,而所謂的“助祭”應當是暗指李煜以降王的身份出席儀式。如果李煜以降王身份出席,那他必須在祭天大典上對天下宣布:南唐歸屬宋朝,而他李煜餘生的富貴利祿將由趙匡胤安排,並向天起誓,對宋朝永遠忠誠效忠。
趙匡胤之前已借從善之口試探過李煜,他對李煜是否會以降王身份來朝並無十分把握。梁迥臨行前,趙匡胤又安排梁迥隨從,密謀調虎離山之計:假如李煜抗拒入宋,不能成行的話,便要乘李煜送別使臣之機,強製隨從挾至李煜,將他架上船,綁迴汴梁。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