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72-----------------------
個明確的答案。 終於,盧梭在他最後的隱居歲月裏,在他為自己而作的 《遐想錄》中, 走出了別人為他設製同時也是自己為自己設製的迷霧和陰霾,進入了一個豁 亮、嶄新的審美世界,從而,他也因此完成了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超越了原 來的自己,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自我實現——返樸歸真。 一個原來就純潔、經曆了遍布的汙濁之後依然還是純潔的靈魂已經開始 起飛了。
----------------------- page 73-----------------------
在盧梭的感召下 伏爾泰與盧梭,他們倆都是十八世紀法國思想戰線、文化戰線、文學領 域中衝殺出來的一代巨人,他們都在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 的角色,然而,這兩個人又是何等的不同啊!即使從最表麵的比較中我們也 可以發現這種明顯的區別。 伏爾泰出身貴族,盧梭出身平民;伏爾泰一生富裕,盧梭一生貧窮;伏 爾泰活得灑脫不羈,盧梭總是疑心重重;伏爾泰是一個無神論者,盧梭是一 個有神論者和瀆神者;伏爾泰二度入獄最後卻榮歸故裏,盧梭總是漂泊、流 浪直至逃亡最後仍然晚景淒涼;伏爾泰榮歸故裏後,婦女們趁他經過時,偷 偷從他的皮衣下拔下幾根毛當作聖物保存;盧梭重返巴黎後,走在街上的他 卻被經過的車輛有意地濺了一身泥…… 伏爾泰比較保守,盧梭更為激進;伏爾泰為文明同愚昧作戰,盧梭直言 不諱地譴責文明,伏爾泰始終用他那嘲諷的眼睛審視醜惡,盧梭始終用他那 多情的雙眸注視世界;伏爾泰愛笑,盧梭卻喜歡哭;伏爾泰總像一個睿智的 老人,盧梭總像一個純真的孩子;伏爾泰往往麵向外部世界,盧梭常常退迴 心靈宇宙;伏爾泰向社會叫板,盧梭與自然調情;伏爾泰熱烈奔放似火,盧 梭感傷沉靜如水;伏爾泰一生在搞破壞,盧梭則畢生在進行建設…… 這就是他們由爭吵到最後反目成仇的原因嗎?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 在大的陣線上,他們無疑是戰友;在小的戰鬥中,他們卻沒有並肩走到一起。 雖然他們各自都在兢兢業業地做著自己的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必不可少的工 作,但是他們的不和終究還是給後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不過,不和並沒有影響他們各自的文學成就,他們都在文學的殿堂裏留 下了輝煌的傑作。伏爾泰在他的作品中用正義的理性之劍無情地扯碎了蒙在 政府與教會身上的遮羞布,用嘲諷的姿態、文體、語調否定了一切醜惡的東 西,以自己的才華和機智建立了一個隻屬於他本人的文學世界。然而,與此 同時,伏爾泰的文學主張和文學創作在許多時候又是曖昧的,矛盾的。他的 那個時代享有的 “悲劇詩人”與“史詩詩人”的光榮稱號足以表明他並沒有 同新古典主義完全決裂,他以極大的創作熱情為新古典主義劃上了一個完滿 的句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歌德說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 而盧梭則不同。他的文學主張、創作態度、創作方式和表現在文學中的 那種情調全都是嶄新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強烈的個性解放精神、 自我的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感情的湧動、激情的力量、對大自然的人間情 懷、樸素而憂鬱的色彩、浪漫而感傷的基調……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盧梭的 文學風格和精神風貌,流蕩、覆蓋了盧梭以後的文學天空。 因此,盡管伏爾泰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偉大的文學家,但他的文學世界卻 是封閉的,它隻在那個時代有意義,卻並不能開創文學的一代新風;而盧梭 的文學世界則以一種清新、明亮的格調向未來的文學發出了召喚,為未來的 文學發展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範本。 勃蘭兌斯在談到這兩位作家裏說: “伏爾泰對一般人的思想產生影響, 而盧梭卻對有寫作才能的、對作家影響特別大。這兩位偉大的人物交替地對 後代發生影響,幾乎一直持續到我們這一代……” 這種分析是準確的。而實際上,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的歐洲許多作 家身上,我們不是都能找到盧梭的影子嗎?因為有了盧梭,我們才在聖皮埃
----------------------- page 74-----------------------
爾的 《保爾與微吉妮》中看到了純潔的戀情、迷人的自然風光,才在夏多布 裏昂的 《勒內》中看到了流動的音樂感,才有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看到了 感情的洶湧澎湃,才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看到了揮灑自如的浪漫色彩。 還有德國的歌德、席勒,英國的雪萊、拜倫,以至二十世紀中國的巴金…… 盧梭死了,但是盧梭精神卻在歐洲和歐洲以外許多國家的作家和讀者那 裏安家落戶了。於是,在世界的第一個角落,我們都會看到真善美的精靈在 自由的天空中飄舞,都會聽到莊嚴絢麗的和諧之音在人類精神家園的門前輕 盈地顫動。所有的跡象都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 隻要文學不死,盧梭精神必將永存!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br>
個明確的答案。 終於,盧梭在他最後的隱居歲月裏,在他為自己而作的 《遐想錄》中, 走出了別人為他設製同時也是自己為自己設製的迷霧和陰霾,進入了一個豁 亮、嶄新的審美世界,從而,他也因此完成了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超越了原 來的自己,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自我實現——返樸歸真。 一個原來就純潔、經曆了遍布的汙濁之後依然還是純潔的靈魂已經開始 起飛了。
----------------------- page 73-----------------------
在盧梭的感召下 伏爾泰與盧梭,他們倆都是十八世紀法國思想戰線、文化戰線、文學領 域中衝殺出來的一代巨人,他們都在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 的角色,然而,這兩個人又是何等的不同啊!即使從最表麵的比較中我們也 可以發現這種明顯的區別。 伏爾泰出身貴族,盧梭出身平民;伏爾泰一生富裕,盧梭一生貧窮;伏 爾泰活得灑脫不羈,盧梭總是疑心重重;伏爾泰是一個無神論者,盧梭是一 個有神論者和瀆神者;伏爾泰二度入獄最後卻榮歸故裏,盧梭總是漂泊、流 浪直至逃亡最後仍然晚景淒涼;伏爾泰榮歸故裏後,婦女們趁他經過時,偷 偷從他的皮衣下拔下幾根毛當作聖物保存;盧梭重返巴黎後,走在街上的他 卻被經過的車輛有意地濺了一身泥…… 伏爾泰比較保守,盧梭更為激進;伏爾泰為文明同愚昧作戰,盧梭直言 不諱地譴責文明,伏爾泰始終用他那嘲諷的眼睛審視醜惡,盧梭始終用他那 多情的雙眸注視世界;伏爾泰愛笑,盧梭卻喜歡哭;伏爾泰總像一個睿智的 老人,盧梭總像一個純真的孩子;伏爾泰往往麵向外部世界,盧梭常常退迴 心靈宇宙;伏爾泰向社會叫板,盧梭與自然調情;伏爾泰熱烈奔放似火,盧 梭感傷沉靜如水;伏爾泰一生在搞破壞,盧梭則畢生在進行建設…… 這就是他們由爭吵到最後反目成仇的原因嗎?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 在大的陣線上,他們無疑是戰友;在小的戰鬥中,他們卻沒有並肩走到一起。 雖然他們各自都在兢兢業業地做著自己的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必不可少的工 作,但是他們的不和終究還是給後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不過,不和並沒有影響他們各自的文學成就,他們都在文學的殿堂裏留 下了輝煌的傑作。伏爾泰在他的作品中用正義的理性之劍無情地扯碎了蒙在 政府與教會身上的遮羞布,用嘲諷的姿態、文體、語調否定了一切醜惡的東 西,以自己的才華和機智建立了一個隻屬於他本人的文學世界。然而,與此 同時,伏爾泰的文學主張和文學創作在許多時候又是曖昧的,矛盾的。他的 那個時代享有的 “悲劇詩人”與“史詩詩人”的光榮稱號足以表明他並沒有 同新古典主義完全決裂,他以極大的創作熱情為新古典主義劃上了一個完滿 的句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歌德說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 而盧梭則不同。他的文學主張、創作態度、創作方式和表現在文學中的 那種情調全都是嶄新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強烈的個性解放精神、 自我的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感情的湧動、激情的力量、對大自然的人間情 懷、樸素而憂鬱的色彩、浪漫而感傷的基調……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盧梭的 文學風格和精神風貌,流蕩、覆蓋了盧梭以後的文學天空。 因此,盡管伏爾泰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偉大的文學家,但他的文學世界卻 是封閉的,它隻在那個時代有意義,卻並不能開創文學的一代新風;而盧梭 的文學世界則以一種清新、明亮的格調向未來的文學發出了召喚,為未來的 文學發展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範本。 勃蘭兌斯在談到這兩位作家裏說: “伏爾泰對一般人的思想產生影響, 而盧梭卻對有寫作才能的、對作家影響特別大。這兩位偉大的人物交替地對 後代發生影響,幾乎一直持續到我們這一代……” 這種分析是準確的。而實際上,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的歐洲許多作 家身上,我們不是都能找到盧梭的影子嗎?因為有了盧梭,我們才在聖皮埃
----------------------- page 74-----------------------
爾的 《保爾與微吉妮》中看到了純潔的戀情、迷人的自然風光,才在夏多布 裏昂的 《勒內》中看到了流動的音樂感,才有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看到了 感情的洶湧澎湃,才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看到了揮灑自如的浪漫色彩。 還有德國的歌德、席勒,英國的雪萊、拜倫,以至二十世紀中國的巴金…… 盧梭死了,但是盧梭精神卻在歐洲和歐洲以外許多國家的作家和讀者那 裏安家落戶了。於是,在世界的第一個角落,我們都會看到真善美的精靈在 自由的天空中飄舞,都會聽到莊嚴絢麗的和諧之音在人類精神家園的門前輕 盈地顫動。所有的跡象都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 隻要文學不死,盧梭精神必將永存!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