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於一場災難。對於這一救命之恩,羅斯福是不能忘記的,兩者的關係也進入了一
個新的階段。
德黑蘭會議彌合了蘇聯和美國長久的裂痕,也隔合兩個世界級大國的最高統治
者的關係。
德黑蘭會議以後,美國和蘇聯在許多國際事務方麵進行了合作和協調,因此才
出現了悲悲怯怯自稱是「英國小毛驢」的大英帝國首相邱吉爾的不滿和屢屢怨言。
在1945年2 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美國和蘇聯達成了妥協,大體上確定了戰後雙方在
歐洲和亞洲大陸上的自身利益和相互關係的格局。1945年4 月25日,分別來自東部
和西部的美國和蘇聯軍隊在德國的易北河上的托爾高會師,兩國官兵熱烈擁抱,俄
羅斯的伏特加酒和美國的香菸、口香糖成為彼此間傳遞情感的最好語言。
同年8 月12日是蘇聯體育節,史達林邀請艾森豪訪問蘇聯,朱可夫元帥理
所當然成為陪同人員。體育節檢閱那天,史達林邀請艾森豪和他選定的美國駐
蘇大使哈裏曼和迪恩將軍登上克裏姆林宮前列寧墓的檢閱台,這是一次破例的盛情
邀請,在此之前還從未有過外國人、尤其是被列寧聲聲咒罵的資產階級人物登上過
列寧墓。美國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和蘇聯元帥格奧爾基·朱可夫向人們揮
手,然後以「俄國方式」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場善良的人們為之歡唿,整個世界
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幻想之中。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使整個世界為之感動,它標
誌著美蘇之間的合作關係達到了巔峰狀態。
六、徐徐拉開的「鐵幕」
二戰後期,歐洲一派和平景象。參加抵抗運動的各派政治力量都設想著維持戰
時的合作,對於大多數抵抗運動的參加者來說,無論是普通戰士,還是一般市民,
無論是資產階級人物,還是共產黨人,大家彼此都是戰友和朋友,都在為戰爭的勝
利結束而歡欣鼓舞。斯圖爾特·休斯在《歐洲現代史(1914—1980)》中寫道:
「這是抵抗運動的幻想——既模糊而又豁達大度。這一想法和人民陣線的理想相似,
但超過了戰前僅僅是一時權宜之計或最低綱領的概念,體現了歐洲社會的一個全新
觀點。它在人民陣線的社會正義目標上又加上了基督教民主黨的階級調和的理想,
它想通過創造一個新的和沒有宗派的社會主義,在共產黨人和民主派之間的鴻溝上,
在使天主教徒和反教會者長期分裂的隔閡上架起橋樑。」美國和蘇聯這兩個戰爭的
勝利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然而,這看似晴空萬裏、艷陽高照的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濃密的烏雲,遠處隱
約可聞的陣陣雷聲使人們難以擺脫陰霸滿天的印象。
在德黑蘭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羅斯福和史達林曾想當然認為:美國與蘇聯已
經忘記過去的不愉快,美國和蘇聯應該共同主宰世界。羅斯福因此提出了設立美國、
蘇聯、英國和中國「四大警察」的想法,目的就是由美國和蘇聯拉上英國和中國兩
個「窮夥伴」,共享世界大家園「盟主」的福份。
羅斯福認為:「未來世界必然的基礎便是同蘇聯達成牢固的協議,從狹義上講,
兩國當中任何一國也不仰賴於另一國,但是,從較廣泛的意義講,照我的看法,兩
國之中任何一國都隻有在同另一國進行合作的條件下方能確保自身的安全」,為此,
「兩國政府須得明白:在國際事務方麵,它們的方針,隻能永遠並行不悖,任何時
候也不可相互對抗」。
盡管德國和日本相繼投降後,美蘇共同反對法西斯的曆史使命結束,結成戰時
聯盟的軍事基礎已不複存在,但羅斯福和史達林原都認為美蘇戰後合作的經濟基礎
依然存在,蘇聯還曾試圖從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中分得60億美元的「美羹」。
但是事非人願,戰爭結束後,美蘇兩國首腦們發現:彼此間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少,
彼此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相互間的衝突越來越多,相互間的不信任感越來越深。
羅斯福總統在1945年初抱怨:「要想找一個方法來和蘇聯相處很不容易」。
戰後的數年中,蘇聯勢力在東歐「凱歌行進」,社會主義在整個世界發揮了巨
大的影響力,使美國為之驚恐。美國政界的死硬反共人物感嘆:「共產主義成為世
界上一切邪惡的根源。在任何地方發生的每一變動中,我們總能看到有『莫斯科共
產主義』在插手。最初對共產主義的概念認為是一種國際陰謀,像章魚那樣身在莫
斯科,觸角則伸到世界上最遠的各個角落」。
美蘇的政治裂痕日益擴大,美蘇戰後和平合作的經濟基礎並沒有建立起來,最
終導致聯盟的公開破裂。
羅斯福總統沒有福氣等到星條旗在歐洲、在亞洲,在世界各地迎風飄揚的那一
天,他打敗一係列戰爭惡魔,但是他卻永遠被病魔擊倒了。1945年3 月12日下午1
</br>
個新的階段。
德黑蘭會議彌合了蘇聯和美國長久的裂痕,也隔合兩個世界級大國的最高統治
者的關係。
德黑蘭會議以後,美國和蘇聯在許多國際事務方麵進行了合作和協調,因此才
出現了悲悲怯怯自稱是「英國小毛驢」的大英帝國首相邱吉爾的不滿和屢屢怨言。
在1945年2 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美國和蘇聯達成了妥協,大體上確定了戰後雙方在
歐洲和亞洲大陸上的自身利益和相互關係的格局。1945年4 月25日,分別來自東部
和西部的美國和蘇聯軍隊在德國的易北河上的托爾高會師,兩國官兵熱烈擁抱,俄
羅斯的伏特加酒和美國的香菸、口香糖成為彼此間傳遞情感的最好語言。
同年8 月12日是蘇聯體育節,史達林邀請艾森豪訪問蘇聯,朱可夫元帥理
所當然成為陪同人員。體育節檢閱那天,史達林邀請艾森豪和他選定的美國駐
蘇大使哈裏曼和迪恩將軍登上克裏姆林宮前列寧墓的檢閱台,這是一次破例的盛情
邀請,在此之前還從未有過外國人、尤其是被列寧聲聲咒罵的資產階級人物登上過
列寧墓。美國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和蘇聯元帥格奧爾基·朱可夫向人們揮
手,然後以「俄國方式」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場善良的人們為之歡唿,整個世界
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幻想之中。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使整個世界為之感動,它標
誌著美蘇之間的合作關係達到了巔峰狀態。
六、徐徐拉開的「鐵幕」
二戰後期,歐洲一派和平景象。參加抵抗運動的各派政治力量都設想著維持戰
時的合作,對於大多數抵抗運動的參加者來說,無論是普通戰士,還是一般市民,
無論是資產階級人物,還是共產黨人,大家彼此都是戰友和朋友,都在為戰爭的勝
利結束而歡欣鼓舞。斯圖爾特·休斯在《歐洲現代史(1914—1980)》中寫道:
「這是抵抗運動的幻想——既模糊而又豁達大度。這一想法和人民陣線的理想相似,
但超過了戰前僅僅是一時權宜之計或最低綱領的概念,體現了歐洲社會的一個全新
觀點。它在人民陣線的社會正義目標上又加上了基督教民主黨的階級調和的理想,
它想通過創造一個新的和沒有宗派的社會主義,在共產黨人和民主派之間的鴻溝上,
在使天主教徒和反教會者長期分裂的隔閡上架起橋樑。」美國和蘇聯這兩個戰爭的
勝利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然而,這看似晴空萬裏、艷陽高照的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濃密的烏雲,遠處隱
約可聞的陣陣雷聲使人們難以擺脫陰霸滿天的印象。
在德黑蘭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羅斯福和史達林曾想當然認為:美國與蘇聯已
經忘記過去的不愉快,美國和蘇聯應該共同主宰世界。羅斯福因此提出了設立美國、
蘇聯、英國和中國「四大警察」的想法,目的就是由美國和蘇聯拉上英國和中國兩
個「窮夥伴」,共享世界大家園「盟主」的福份。
羅斯福認為:「未來世界必然的基礎便是同蘇聯達成牢固的協議,從狹義上講,
兩國當中任何一國也不仰賴於另一國,但是,從較廣泛的意義講,照我的看法,兩
國之中任何一國都隻有在同另一國進行合作的條件下方能確保自身的安全」,為此,
「兩國政府須得明白:在國際事務方麵,它們的方針,隻能永遠並行不悖,任何時
候也不可相互對抗」。
盡管德國和日本相繼投降後,美蘇共同反對法西斯的曆史使命結束,結成戰時
聯盟的軍事基礎已不複存在,但羅斯福和史達林原都認為美蘇戰後合作的經濟基礎
依然存在,蘇聯還曾試圖從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中分得60億美元的「美羹」。
但是事非人願,戰爭結束後,美蘇兩國首腦們發現:彼此間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少,
彼此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相互間的衝突越來越多,相互間的不信任感越來越深。
羅斯福總統在1945年初抱怨:「要想找一個方法來和蘇聯相處很不容易」。
戰後的數年中,蘇聯勢力在東歐「凱歌行進」,社會主義在整個世界發揮了巨
大的影響力,使美國為之驚恐。美國政界的死硬反共人物感嘆:「共產主義成為世
界上一切邪惡的根源。在任何地方發生的每一變動中,我們總能看到有『莫斯科共
產主義』在插手。最初對共產主義的概念認為是一種國際陰謀,像章魚那樣身在莫
斯科,觸角則伸到世界上最遠的各個角落」。
美蘇的政治裂痕日益擴大,美蘇戰後和平合作的經濟基礎並沒有建立起來,最
終導致聯盟的公開破裂。
羅斯福總統沒有福氣等到星條旗在歐洲、在亞洲,在世界各地迎風飄揚的那一
天,他打敗一係列戰爭惡魔,但是他卻永遠被病魔擊倒了。1945年3 月12日下午1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