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接著10月8 日,再敗俄軍。俄軍被迫退守波洛茨克和莫吉廖夫。同年12月,
波軍相繼收複維爾紐斯和格羅德諾。
1660年9 月,波蘭- 韃靼聯軍在楚德諾夫圍攻俄軍,11月3 日,俄軍由於彈盡
糧絕被迫投降。與此同時,波蘭迫使尤裏·赫麥爾尼茨基宣布脫離俄國,效忠波蘭
國王。波軍控製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波軍企圖奪占俄軍堅守的基輔,始終未能奏
效。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的哥薩克不承認尤裏·赫麥爾尼茨基統治,重選伊·勃柳
霍維茨基為統領。烏克蘭分成兩部分。
1663年-1664 年冬季,波軍向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發起進攻,俄波戰爭進入白
熱化狀態。雙方先後在格盧霍夫和北諾夫哥羅德展開激戰。波軍戰敗,退迴右岸。
1664年-1665 年,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爆發一部分哥薩克和農民反對波蘭和
親波統領的起義,但動搖不了新統領效忠波蘭國王的政策。
俄波之間長期的戰爭,造成波蘭國庫枯竭,無力再戰。1667年四月30日,俄波
雙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魯索沃簽訂停戰協定: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白
俄羅斯的一部分以及斯摩棱斯克等省歸屬俄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
部仍歸屬波蘭。俄波戰爭結束。
俄波戰爭以波蘭的失敗和烏克蘭被兩國瓜分而告終。17世紀中葉爆發的烏克蘭
哥薩克起義是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俄國和波蘭都不
允許烏克蘭獲得真正的獨立。俄波13年的戰爭,導致烏克蘭一分為二,從此烏克蘭
人民遭受的民族壓迫更為殘酷。這次戰爭進一步改變了兩國力量的對比。波蘭最終
衰敗下去,逐漸在歐洲大國政治中消失。俄國力量迅速膨脹,在政治、經濟、軍事
上日益增長了實力:等級君主製正在向君主專製製度過渡,沙皇專製製度日趨形成
;商品貨幣經濟打破地區界限,正在形成全俄市場;強大的軍隊和源源不斷的財政
收人都成為俄國對外擴張、爭奪歐洲霸權的重要基礎。這樣,俄國經過18世紀初的
北方戰爭(170 年一1721年),終於臍身於歐洲強國之列。到18世紀末,沙皇葉卡
特琳娜二世通過三次瓜分波蘭,最終實現吞併烏克蘭的目標。
三、北方大戰:彼得大帝的戰爭
近代地理大發現認為,有沒有出海口和領海,幾乎成了判斷一個國家能否進入
近代社會的重要標誌。在這一方麵,俄國有著先天的缺陷。因為瀕臨俄國北部和東
部的海洋盡管海岸線很長,實際上卻不能用於經濟上的需要。
鐵路時代出現以前、一個國家沒有出海口,就等於與世隔絕,它的經濟和文化
的發展將停滯不前,對外貿易也將依賴於別人,因此,尋找出海口的願望,也是助
長俄國向外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到彼得一世時期,向海洋擴張的願望就更為迫切
了。馬克思曾經說過:「『俄國需要有水域』這句話,成了彼得一生的座右銘。」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爭奪出海口一直是俄羅斯統治者的夢想,這也是其謀
求歐洲霸權的首要步驟。當然,這個目的之實現隻有依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對外戰
爭。
瑞典長期稱霸波羅的海,到17世紀末,與周邊國家丹麥、波蘭、俄國等國的領
土爭端激化。1699年,沙皇彼得一世、丹麥國王和波蘭薩克森奧古斯特二世締結關
於對瑞作戰的條約(「北方同盟」)。俄國允諾在與土耳其締約後開始軍事行動。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針對反瑞各國同床異夢、互不協調的弊端,採取各個擊破的戰
略方針。
戰爭初期,彼得一世的戰略方針是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預定攻擊的第一個目
標是瑞典要塞納爾瓦。1700年9 月2 日,彼得一世率部從莫斯科向納爾瓦開進,俄
軍在納爾瓦外圍集結,並構築平行壕。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二世進軍立窩尼亞,包
圍裏加。正當俄軍開始圍攻納爾瓦時,奧古斯特二世卻解除了裏加之圍,從而使查
理十二世得以率軍 8000 人馳援納爾瓦。11月30日,查理十二世突然出現在納爾瓦
地區,完全出乎俄軍意料。雙方兵力火力對比,俄軍都占優勢,然而,俄軍不敢貿
然應戰,遲遲按兵不動。14時許,瑞軍率先攻擊,雙方交戰,俄軍軍官率先投降,
俄軍慘敗,退守諾夫哥羅德。納爾瓦失利,彼得一世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加緊建立
正規陸、海軍,發展軍事工業,準備再戰。查理十二世認為俄軍已無力再戰,遂於
1701年率軍進入波蘭。
1701年,彼得一世在瑞軍轉戰波蘭之際,再次對波羅的海沿岸發動進攻。1702
年,俄軍相繼奪占諾特堡、呂思尚茨、楊堡和科波雷等地。在涅瓦河上大興土木,
建立新都聖彼得堡。1704年,俄軍又攻占多爾帕特、納爾瓦和伊凡哥裏德。
1705年,俄軍一部進入波蘭。1706年,瑞典軍占領薩克森,奧古斯特二世戰敗
</br>
波軍相繼收複維爾紐斯和格羅德諾。
1660年9 月,波蘭- 韃靼聯軍在楚德諾夫圍攻俄軍,11月3 日,俄軍由於彈盡
糧絕被迫投降。與此同時,波蘭迫使尤裏·赫麥爾尼茨基宣布脫離俄國,效忠波蘭
國王。波軍控製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波軍企圖奪占俄軍堅守的基輔,始終未能奏
效。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的哥薩克不承認尤裏·赫麥爾尼茨基統治,重選伊·勃柳
霍維茨基為統領。烏克蘭分成兩部分。
1663年-1664 年冬季,波軍向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發起進攻,俄波戰爭進入白
熱化狀態。雙方先後在格盧霍夫和北諾夫哥羅德展開激戰。波軍戰敗,退迴右岸。
1664年-1665 年,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爆發一部分哥薩克和農民反對波蘭和
親波統領的起義,但動搖不了新統領效忠波蘭國王的政策。
俄波之間長期的戰爭,造成波蘭國庫枯竭,無力再戰。1667年四月30日,俄波
雙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魯索沃簽訂停戰協定: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白
俄羅斯的一部分以及斯摩棱斯克等省歸屬俄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
部仍歸屬波蘭。俄波戰爭結束。
俄波戰爭以波蘭的失敗和烏克蘭被兩國瓜分而告終。17世紀中葉爆發的烏克蘭
哥薩克起義是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俄國和波蘭都不
允許烏克蘭獲得真正的獨立。俄波13年的戰爭,導致烏克蘭一分為二,從此烏克蘭
人民遭受的民族壓迫更為殘酷。這次戰爭進一步改變了兩國力量的對比。波蘭最終
衰敗下去,逐漸在歐洲大國政治中消失。俄國力量迅速膨脹,在政治、經濟、軍事
上日益增長了實力:等級君主製正在向君主專製製度過渡,沙皇專製製度日趨形成
;商品貨幣經濟打破地區界限,正在形成全俄市場;強大的軍隊和源源不斷的財政
收人都成為俄國對外擴張、爭奪歐洲霸權的重要基礎。這樣,俄國經過18世紀初的
北方戰爭(170 年一1721年),終於臍身於歐洲強國之列。到18世紀末,沙皇葉卡
特琳娜二世通過三次瓜分波蘭,最終實現吞併烏克蘭的目標。
三、北方大戰:彼得大帝的戰爭
近代地理大發現認為,有沒有出海口和領海,幾乎成了判斷一個國家能否進入
近代社會的重要標誌。在這一方麵,俄國有著先天的缺陷。因為瀕臨俄國北部和東
部的海洋盡管海岸線很長,實際上卻不能用於經濟上的需要。
鐵路時代出現以前、一個國家沒有出海口,就等於與世隔絕,它的經濟和文化
的發展將停滯不前,對外貿易也將依賴於別人,因此,尋找出海口的願望,也是助
長俄國向外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到彼得一世時期,向海洋擴張的願望就更為迫切
了。馬克思曾經說過:「『俄國需要有水域』這句話,成了彼得一生的座右銘。」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爭奪出海口一直是俄羅斯統治者的夢想,這也是其謀
求歐洲霸權的首要步驟。當然,這個目的之實現隻有依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對外戰
爭。
瑞典長期稱霸波羅的海,到17世紀末,與周邊國家丹麥、波蘭、俄國等國的領
土爭端激化。1699年,沙皇彼得一世、丹麥國王和波蘭薩克森奧古斯特二世締結關
於對瑞作戰的條約(「北方同盟」)。俄國允諾在與土耳其締約後開始軍事行動。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針對反瑞各國同床異夢、互不協調的弊端,採取各個擊破的戰
略方針。
戰爭初期,彼得一世的戰略方針是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預定攻擊的第一個目
標是瑞典要塞納爾瓦。1700年9 月2 日,彼得一世率部從莫斯科向納爾瓦開進,俄
軍在納爾瓦外圍集結,並構築平行壕。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二世進軍立窩尼亞,包
圍裏加。正當俄軍開始圍攻納爾瓦時,奧古斯特二世卻解除了裏加之圍,從而使查
理十二世得以率軍 8000 人馳援納爾瓦。11月30日,查理十二世突然出現在納爾瓦
地區,完全出乎俄軍意料。雙方兵力火力對比,俄軍都占優勢,然而,俄軍不敢貿
然應戰,遲遲按兵不動。14時許,瑞軍率先攻擊,雙方交戰,俄軍軍官率先投降,
俄軍慘敗,退守諾夫哥羅德。納爾瓦失利,彼得一世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加緊建立
正規陸、海軍,發展軍事工業,準備再戰。查理十二世認為俄軍已無力再戰,遂於
1701年率軍進入波蘭。
1701年,彼得一世在瑞軍轉戰波蘭之際,再次對波羅的海沿岸發動進攻。1702
年,俄軍相繼奪占諾特堡、呂思尚茨、楊堡和科波雷等地。在涅瓦河上大興土木,
建立新都聖彼得堡。1704年,俄軍又攻占多爾帕特、納爾瓦和伊凡哥裏德。
1705年,俄軍一部進入波蘭。1706年,瑞典軍占領薩克森,奧古斯特二世戰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