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三世停止繳納貢賦。1480年,金帳汗阿合馬率兵討伐。伊凡三世怯陣準備退卻。
在莫斯科市民的壓力下,才陳兵烏格拉河,與蒙古軍隔河對峙。不久形勢發生變化。
蒙古軍因天寒糧缺,波蘭援軍沒有未及時趕到,又聽說都城薩萊受到克裏木汗的襲
擊,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戰而勝。不久,阿合馬在內訌中被殺。這樣,延續了近
兩個半世紀的蒙古貴族對羅斯的統治最終結束了。
二、武力為箭:俄國的軍事征服
俄國從封建割據走向統一,本來是合乎曆史規律的現象,是有助於生產發展的。
但是,隨著俄國統一和實力的膨脹,它對外擴張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恩格斯曾說過
:「莫斯科的大公隻是在長期的鬥爭之後,才終於擺脫了蒙古人的羈絆,開始把大
俄羅斯的許多公國聯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這一成就看來隻是助長了他們的野
心。」
俄羅斯發祥於歐亞大平原。它的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川大地,既沒有高山
大川可憑,也沒有雄關要隘可守。對於一個剛剛誕生的國家來說,歐亞大平原是一
架沒有欄杆的嬰兒車,毫無安全可言,因此,它飽受過侵略和奴役之苦,那些神出
鬼沒的草原飛騎和金戈鐵馬的韃靼軍隊,曾是酷愛自由與獨立的俄羅斯的大敵。在
經過了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的血與火的洗禮後,俄羅斯終於擺脫了韃靼人奴役的枷
鎖,但是,就像勝利來之不易一樣,要保衛勝_利也是極不容易的。為了做到這一
點,他們就不得不經常擴張邊界,以防止他們的敵人接近他們。
這其實隻是一種簡單的生存規律,一種本能而已。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
生存和安全是人的頭等需要。一個民族的心理也是這樣。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擴張行
為,從一個方麵看,也隻是出自一個單純的欲望——繼續生存的本能,這是一種對
地形所造成的危險的直接反映。
隨著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國家的逐步形成,相應地要求建立和加強中央集權
的專製政體。伊凡三世和瓦西裏三世時期已經為此奠定了基礎。到了伊凡四世在位
時大體完成。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國的開國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此人生長在階
級鬥爭和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極其複雜的環境中,自幼即養成意誌堅強和殘酷無情的
性格,13歲時就下令處死了反對他的世襲大領主,曆史上稱他為「伊凡雷帝」或者
「可怕的伊凡」。伊凡四世於公元1547年加冕,他正式採用「沙皇」稱號成為俄國
第一代沙皇。加冕後,他排除一切阻力,堅持不懈地對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
宗教等各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伊凡四世上台時,俄國的版圖北臨北海和巴倫支海,南達切爾尼哥夫、普梯夫
裏和梁贊地區,西起芬蘭灣沿岸至戈麥爾、斯摩棱斯克一線凍至北烏拉爾和下諾夫
哥羅德地區,共約280 萬平方公裏。由於北方海域冰凍期長,因而仍然是個內陸國
家。
波羅的海是俄國通向西歐的捷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打通進入波羅的海
的通道是俄國統治者的根本利益,也受到中小貴族和新興商人的狂熱支持。當時俄
國的統治者不滿足曆史上形成的內陸國家的地位,迫切需要與西歐發達國家,尤其
是英國,進行直接的通商,這不僅是為了引人他們所需要的高級消費品,而且是為
了引進西方的文化和技術,以改變其落後麵貌,增強實力,進而稱霸歐洲。1553年,
英國人曾經開闢由白海直達英國的航線,但全年有3 /4 以上的時間因冰凍不能通
航,於是波羅的海問題日益突出。但是,俄國在西邊麵臨強大的對手——立沃尼亞
以及立陶宛大公國,加之東邊的喀山汗國和南邊的克裏木汗國都對俄國懷有敵意,
牽製了俄國的兵力。總的形勢對俄國向西擴張極為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伊凡四世為了避兔腹背受敵,採取了先東後西的戰略,即首先
征服喀山等東鄰諸汗國,同時對南線的克裏木採取守勢,然後放手西進。
1552年,伊凡四世率軍遠征喀山並將其占領。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阿斯特拉罕和
諾蓋兩個汗國,以及臣服於喀山的巴什基裏亞。這樣,伊凡四世在幾年之間就奪取
了伏爾加河中下遊和烏拉爾山脈以西的遼闊地區。此後,他又進一步向西伯利亞擴
張,並且向中亞和高加索伸出了觸角。
在南線,伊凡四世仍採取了守勢,為此他建立了長達數百裏的邊境防禦線,隻
用部分兵力監視克裏木韃靼人的行動。有時也採用以攻為守的策略,對克裏木發動
小規模的「遠征」。1558年,當伊凡四世解除了東線的後顧之憂以後,就把注意力
轉移到了主要方向,在西線大舉進攻,發動了曆時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但這場戰
爭樹敵太多,力不從心,以至勞民傷財,一無所獲。
俄波戰爭是俄國利用烏克蘭哥薩克起義對波蘭發動的兼併烏克蘭的戰爭。
</br>
在莫斯科市民的壓力下,才陳兵烏格拉河,與蒙古軍隔河對峙。不久形勢發生變化。
蒙古軍因天寒糧缺,波蘭援軍沒有未及時趕到,又聽說都城薩萊受到克裏木汗的襲
擊,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戰而勝。不久,阿合馬在內訌中被殺。這樣,延續了近
兩個半世紀的蒙古貴族對羅斯的統治最終結束了。
二、武力為箭:俄國的軍事征服
俄國從封建割據走向統一,本來是合乎曆史規律的現象,是有助於生產發展的。
但是,隨著俄國統一和實力的膨脹,它對外擴張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恩格斯曾說過
:「莫斯科的大公隻是在長期的鬥爭之後,才終於擺脫了蒙古人的羈絆,開始把大
俄羅斯的許多公國聯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這一成就看來隻是助長了他們的野
心。」
俄羅斯發祥於歐亞大平原。它的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川大地,既沒有高山
大川可憑,也沒有雄關要隘可守。對於一個剛剛誕生的國家來說,歐亞大平原是一
架沒有欄杆的嬰兒車,毫無安全可言,因此,它飽受過侵略和奴役之苦,那些神出
鬼沒的草原飛騎和金戈鐵馬的韃靼軍隊,曾是酷愛自由與獨立的俄羅斯的大敵。在
經過了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的血與火的洗禮後,俄羅斯終於擺脫了韃靼人奴役的枷
鎖,但是,就像勝利來之不易一樣,要保衛勝_利也是極不容易的。為了做到這一
點,他們就不得不經常擴張邊界,以防止他們的敵人接近他們。
這其實隻是一種簡單的生存規律,一種本能而已。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
生存和安全是人的頭等需要。一個民族的心理也是這樣。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擴張行
為,從一個方麵看,也隻是出自一個單純的欲望——繼續生存的本能,這是一種對
地形所造成的危險的直接反映。
隨著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國家的逐步形成,相應地要求建立和加強中央集權
的專製政體。伊凡三世和瓦西裏三世時期已經為此奠定了基礎。到了伊凡四世在位
時大體完成。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國的開國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此人生長在階
級鬥爭和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極其複雜的環境中,自幼即養成意誌堅強和殘酷無情的
性格,13歲時就下令處死了反對他的世襲大領主,曆史上稱他為「伊凡雷帝」或者
「可怕的伊凡」。伊凡四世於公元1547年加冕,他正式採用「沙皇」稱號成為俄國
第一代沙皇。加冕後,他排除一切阻力,堅持不懈地對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
宗教等各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伊凡四世上台時,俄國的版圖北臨北海和巴倫支海,南達切爾尼哥夫、普梯夫
裏和梁贊地區,西起芬蘭灣沿岸至戈麥爾、斯摩棱斯克一線凍至北烏拉爾和下諾夫
哥羅德地區,共約280 萬平方公裏。由於北方海域冰凍期長,因而仍然是個內陸國
家。
波羅的海是俄國通向西歐的捷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打通進入波羅的海
的通道是俄國統治者的根本利益,也受到中小貴族和新興商人的狂熱支持。當時俄
國的統治者不滿足曆史上形成的內陸國家的地位,迫切需要與西歐發達國家,尤其
是英國,進行直接的通商,這不僅是為了引人他們所需要的高級消費品,而且是為
了引進西方的文化和技術,以改變其落後麵貌,增強實力,進而稱霸歐洲。1553年,
英國人曾經開闢由白海直達英國的航線,但全年有3 /4 以上的時間因冰凍不能通
航,於是波羅的海問題日益突出。但是,俄國在西邊麵臨強大的對手——立沃尼亞
以及立陶宛大公國,加之東邊的喀山汗國和南邊的克裏木汗國都對俄國懷有敵意,
牽製了俄國的兵力。總的形勢對俄國向西擴張極為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伊凡四世為了避兔腹背受敵,採取了先東後西的戰略,即首先
征服喀山等東鄰諸汗國,同時對南線的克裏木採取守勢,然後放手西進。
1552年,伊凡四世率軍遠征喀山並將其占領。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阿斯特拉罕和
諾蓋兩個汗國,以及臣服於喀山的巴什基裏亞。這樣,伊凡四世在幾年之間就奪取
了伏爾加河中下遊和烏拉爾山脈以西的遼闊地區。此後,他又進一步向西伯利亞擴
張,並且向中亞和高加索伸出了觸角。
在南線,伊凡四世仍採取了守勢,為此他建立了長達數百裏的邊境防禦線,隻
用部分兵力監視克裏木韃靼人的行動。有時也採用以攻為守的策略,對克裏木發動
小規模的「遠征」。1558年,當伊凡四世解除了東線的後顧之憂以後,就把注意力
轉移到了主要方向,在西線大舉進攻,發動了曆時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但這場戰
爭樹敵太多,力不從心,以至勞民傷財,一無所獲。
俄波戰爭是俄國利用烏克蘭哥薩克起義對波蘭發動的兼併烏克蘭的戰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