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勞反而會減輕對失明的痛苦感。這時馬克辛舅舅主動擔負了對外甥的教育工作。
在他的幫助下,彼得魯斯堅強起來,他刻苦磨練自己的意誌,與失明作頑強的鬥爭,
並和盲丐一起流浪演唱,由自己的家走向廣闊的俄羅斯自然中,體驗底層人民的生
活,了解了他們的思想感情。於是,他從精神危機中解脫了出來,並通過音樂把自
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他的演奏不再是個人不幸的呻吟,而是表達了下層人民的心聲。
彼得魯斯在音樂事業上的創造和成功遠遠超過了失明帶給他的痛苦。他是自豪的、
幸福的。
俄羅斯思想家梁贊諾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俾斯麥時期的一個德國駐俄外交
官在風雨交加的森林裏迷路了,他害怕極了,但是又不會說俄語,隻是聽到他的俄
國馬車夫嘴裏反覆地說著一個詞(音譯:尼切沃)。雖然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但馬
車夫臉上的鎮定的表情多少給了他一些安慰。最後他們終於安全地走出了森林,因
此他也永遠記住了馬車夫說的那個詞,並且弄懂了他的意思是:「沒關係」。這個
詞讓他深刻而感性地了解了俄羅斯人的性格,迴國以後每每與人談及俄羅斯民族性
格的時候都要把這個故事複述一遍,並且一定讓人好好地去體會「尼切沃」所包含
的意味。這一個簡單的「尼切沃」也就使我們明白了為什麽俄羅斯民族在強敵麵前
從不屈服並且總能化險為夷。
自然環境對俄羅斯精神、俄羅斯性格的影響是長久而穩定的,像一位俄羅斯名
人所說:「有一個事實,它淩駕在我們的曆史運動之上,它像一根紅線貫穿著我們
全部的曆史……它同時是我們政治偉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們精神軟弱之真正的原因,
這一事實,就是地理的事實。」這一影響還在繼續著。
二、戰爭壓抑不了的俄羅斯性格
俄羅斯人的曆史是多災多難的,他們多次遭到異族的侵略:草原民族的騷擾,
蒙古韃靼人的入侵與統治,拿破崙大軍的攻入,十月革命後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軍隊的長驅直人。然而,俄羅斯人是驍勇善戰的,俄
羅斯人的性格是剛烈、堅韌的,無論是什麽樣的強敵,無論多麽殘酷的戰爭都未能
使他們屈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領導人與德國法西斯政府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認為法西斯德國不會很快進攻蘇聯,因此在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都缺乏近
期內同德國交戰的準備。當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
蘇聯不宣而戰,進行閃電式襲擊時,蘇聯軍隊措手不及,戰爭第一天即遭到了重大
的損失。麵對戰爭初期的嚴重創傷,蘇聯人民並沒有屈服,他們在史達林的堅強領
導下,同仇敵愾,痛殲入侵之敵,開始了長達4 年之久的偉大衛國戰爭。1941年9
月起,德軍將列寧格勒圍困了近900 天,城內嚴重缺糧,居民一天隻限量供應200
克麵包,耗子、蟑螂都成了食品,雨雪都成了飲用水。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幾十萬軍民日夜奮戰,頂住了德國軍隊來自天空的無數次轟炸和來自地麵的無數次
進攻,始終沒有讓法西斯軍隊進入這座英雄的城市。
德國士兵在日記中寫下:「列寧格勒是座地獄,早晨拚死前進20公尺,晚上俄
國人就把我們趕迴來。每一天隻有一件事能盼到,那就是死亡。」列寧格勒人在封
鎖中度過了嚴冬,接受了最嚴峻的考驗。他們頑強地戰鬥,一直堅持到1944年3 月
蘇軍全麵反擊,才徹底結束了艱苦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人就是以這種無所畏懼、
不屈不撓的氣慨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
戰爭不但沒有使俄羅斯民族屈服,反而使剛烈、堅韌的民族性格得到了更好的
升華。阿·托爾斯泰的小說《俄羅斯性格》描寫了衛國戰爭時期蘇聯人民在前後方
的英雄行為,歌頌了人民的愛國主義。頌揚了俄羅斯人特有的艱苦卓絕、剛毅不屈
的民族性格。書中寫了一個堅韌頑強、樂觀的坦克手及他的親人。這個坦克手在前
線打了幾年仗,戰功卓著,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的坦克被擊中,整個坦克起
火,他被燒得麵目全非,最後經過整容,誰都認不出他來了,連他的聲音都變了。
當給他拆繃帶時,護士把一麵小鏡子遞給他,然後就轉過身去,不敢看他。戰
士說,沒什麽,我這樣也一樣能活下去。但是戰士想迴家看看,他怕父母傷心,就
說他是他們兒子的戰友,說他們的兒子一切都好,最後父母留他在家住一晚。第二
天他又見到了未婚妻卡佳,卡佳看到他時的樣子使他決心當天就離開這裏。迴到部
隊後,家裏來了一封信,說你的戰友來看過了,但是你的母親覺得那就是你,哪怕
你變成那樣子也沒關係,我們隻會為你感到驕傲。又過了兩天,他的母親和未婚妻
</br>
在他的幫助下,彼得魯斯堅強起來,他刻苦磨練自己的意誌,與失明作頑強的鬥爭,
並和盲丐一起流浪演唱,由自己的家走向廣闊的俄羅斯自然中,體驗底層人民的生
活,了解了他們的思想感情。於是,他從精神危機中解脫了出來,並通過音樂把自
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他的演奏不再是個人不幸的呻吟,而是表達了下層人民的心聲。
彼得魯斯在音樂事業上的創造和成功遠遠超過了失明帶給他的痛苦。他是自豪的、
幸福的。
俄羅斯思想家梁贊諾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俾斯麥時期的一個德國駐俄外交
官在風雨交加的森林裏迷路了,他害怕極了,但是又不會說俄語,隻是聽到他的俄
國馬車夫嘴裏反覆地說著一個詞(音譯:尼切沃)。雖然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但馬
車夫臉上的鎮定的表情多少給了他一些安慰。最後他們終於安全地走出了森林,因
此他也永遠記住了馬車夫說的那個詞,並且弄懂了他的意思是:「沒關係」。這個
詞讓他深刻而感性地了解了俄羅斯人的性格,迴國以後每每與人談及俄羅斯民族性
格的時候都要把這個故事複述一遍,並且一定讓人好好地去體會「尼切沃」所包含
的意味。這一個簡單的「尼切沃」也就使我們明白了為什麽俄羅斯民族在強敵麵前
從不屈服並且總能化險為夷。
自然環境對俄羅斯精神、俄羅斯性格的影響是長久而穩定的,像一位俄羅斯名
人所說:「有一個事實,它淩駕在我們的曆史運動之上,它像一根紅線貫穿著我們
全部的曆史……它同時是我們政治偉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們精神軟弱之真正的原因,
這一事實,就是地理的事實。」這一影響還在繼續著。
二、戰爭壓抑不了的俄羅斯性格
俄羅斯人的曆史是多災多難的,他們多次遭到異族的侵略:草原民族的騷擾,
蒙古韃靼人的入侵與統治,拿破崙大軍的攻入,十月革命後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軍隊的長驅直人。然而,俄羅斯人是驍勇善戰的,俄
羅斯人的性格是剛烈、堅韌的,無論是什麽樣的強敵,無論多麽殘酷的戰爭都未能
使他們屈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領導人與德國法西斯政府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認為法西斯德國不會很快進攻蘇聯,因此在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都缺乏近
期內同德國交戰的準備。當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
蘇聯不宣而戰,進行閃電式襲擊時,蘇聯軍隊措手不及,戰爭第一天即遭到了重大
的損失。麵對戰爭初期的嚴重創傷,蘇聯人民並沒有屈服,他們在史達林的堅強領
導下,同仇敵愾,痛殲入侵之敵,開始了長達4 年之久的偉大衛國戰爭。1941年9
月起,德軍將列寧格勒圍困了近900 天,城內嚴重缺糧,居民一天隻限量供應200
克麵包,耗子、蟑螂都成了食品,雨雪都成了飲用水。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幾十萬軍民日夜奮戰,頂住了德國軍隊來自天空的無數次轟炸和來自地麵的無數次
進攻,始終沒有讓法西斯軍隊進入這座英雄的城市。
德國士兵在日記中寫下:「列寧格勒是座地獄,早晨拚死前進20公尺,晚上俄
國人就把我們趕迴來。每一天隻有一件事能盼到,那就是死亡。」列寧格勒人在封
鎖中度過了嚴冬,接受了最嚴峻的考驗。他們頑強地戰鬥,一直堅持到1944年3 月
蘇軍全麵反擊,才徹底結束了艱苦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人就是以這種無所畏懼、
不屈不撓的氣慨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
戰爭不但沒有使俄羅斯民族屈服,反而使剛烈、堅韌的民族性格得到了更好的
升華。阿·托爾斯泰的小說《俄羅斯性格》描寫了衛國戰爭時期蘇聯人民在前後方
的英雄行為,歌頌了人民的愛國主義。頌揚了俄羅斯人特有的艱苦卓絕、剛毅不屈
的民族性格。書中寫了一個堅韌頑強、樂觀的坦克手及他的親人。這個坦克手在前
線打了幾年仗,戰功卓著,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的坦克被擊中,整個坦克起
火,他被燒得麵目全非,最後經過整容,誰都認不出他來了,連他的聲音都變了。
當給他拆繃帶時,護士把一麵小鏡子遞給他,然後就轉過身去,不敢看他。戰
士說,沒什麽,我這樣也一樣能活下去。但是戰士想迴家看看,他怕父母傷心,就
說他是他們兒子的戰友,說他們的兒子一切都好,最後父母留他在家住一晚。第二
天他又見到了未婚妻卡佳,卡佳看到他時的樣子使他決心當天就離開這裏。迴到部
隊後,家裏來了一封信,說你的戰友來看過了,但是你的母親覺得那就是你,哪怕
你變成那樣子也沒關係,我們隻會為你感到驕傲。又過了兩天,他的母親和未婚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