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魔鬼的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另一個更強的魔鬼。”
蕭十七合上書頁,心裏默念著師父日記裏的最後一句尾語。
整本日記裏,蕭十七最喜歡的就是這句話,不是因為這句話的深刻,有著很強的反諷意味,而是因為這一整本日記裏,蕭十七就看懂了寥寥無幾的幾句話,或者更確切的說,蕭十七就看了兩句,一句扉語,一句末言。
蕭十七是一個孤兒,從小被名老道士收養。
蕭十七不知道老道士具體的名姓,隻是一直喊他老頭子,偶爾心情好的時候,也會喚聲師父。
蕭十七生的俊美,是典型的男生女相,即便是嬰兒時期,僅是從其稚嫩的臉頰上,所能看見的雛形,便不由得讓人歡喜。
村婦們總是打趣說,蕭十七是道長偷來的,畢竟誰家會舍得丟掉這麽好看的孩子。
在蕭十七幼年時,村裏的婦人們還常以老道士不會帶小孩為由,想要老道士將蕭十七交由她們撫養。
對此,老道士總是一笑置之。
甚至還有個年輕的寡婦,半夜跑去老道士居住的廢棄驛館裏,吵著讓老道士把蕭十七給她當繼子,好讓其餘生也有個念想。
當時著實是把老道士嚇的不輕。
隻是相處的時間久了,村裏人就開始逐漸發現了蕭十七的異樣。
首先是蕭十七的眼睛,那本是一雙如星辰般閃耀的眼眸,可隨著蕭十七的成長,他的雙眼卻迅速的黯淡了下去,不僅失去原先靈動的光芒,反而變得如淵般深邃、空洞。
再就是蕭十七的氣色,盡管看上去與尋常孩童無異,但在那張秀氣俊美的臉龐下,卻總是透著星星點點的慘白,給人一種說不上來的虛弱之感。
如果按照村裏流傳的老話講,這便是夭壽的麵象。
就在大家還在埋怨是不是老道士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時候,蕭十七的問題,或者說是病症,也都接二連三的暴露出來了。
下一個是嗓子。
嬰兒時期,蕭十七幾乎就沒在人前哭過,在同齡的孩子都在哭鬧時,隻有蕭十七臉上掛著恬靜的笑容,一聲不吭地躺在繈褓之中。
當時並沒有人在意,隻覺得這是一個不折騰人的安靜嬰兒。
可慢慢到了小孩子開口的年齡,蕭十七還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就算偶有出聲,那聲音也是低沉、沙啞的。
“孩子的嗓子好像不太好...”好心的村醫曾對老道士委婉的說道。
再之後,就到了小孩學走路的階段了。
蕭十七走路倒是學的很快,老道士不過是牽著蕭十七的手隨便教了教,蕭十七就在經曆了最初的幾次失敗之後學會獨立行走了,隻是蕭十七走路的樣子又開始有些讓人發愁了。
蕭十七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會氣喘籲籲,就好像那瘦小的身軀上背負著什麽沉重的負擔一樣。
村裏人都說,是這孩子生的太過漂亮,以至於短了自身命數,就算日後僥幸沒有早亡,也一定是個藥罐子的命。
至此,村裏除了那位年輕寡婦,就再沒有人說過想抱養蕭十七了。
當時,年輕寡婦心想,這樣道長總願意把蕭十七過繼她了吧。
可當她找上老道士的時候,老道士的臉上依舊是無波無瀾,沒有任何異樣的神色,好似早已料到了一切。
直到這時,年輕寡婦才明了,原來老道士早就看出了蕭十七的不同。
老道士甚至還輕描淡寫的對她說道:“他們說的大體不差,這孩子的命本就是風前燭,雨裏燈,能撐到什麽時候,便是貧道也說不準。”
“如此,你還要收養他麽?”
隻是老道士說完這句話就後悔了,因為那年輕寡婦根本沒有絲毫的猶豫,頭就點的跟個撥浪鼓似的,還一本正經的對老道士說道:“要。”
說罷,就要去抱一旁坐在地上玩耍的蕭十七。
屬實是老道士算不準的人。
雖然最後年輕寡婦並沒有如願以償的收養蕭十七,但老道士還是鄭重的對其說道:“後日若是這孩子喚你一聲小姨,你可願意答應。”
沒成想聽到這話,年輕寡婦當即就哭出了聲,她抽泣著說道:“曾有個大師說我是‘傷父損母’‘克夫害友’的命格,就連現在住的地方,鄰居也都紛紛搬走了,當日看見這和我一樣苦命的孤兒,便想著與他做個伴,讓他的童年不至於如我一般淒慘...”
“先前見道長不允,還以為是道長嫌棄我呢...”
年輕寡婦邊哭邊說,而老道士則是不發一語,安靜地傾聽。
也許久沒有人聽過她訴苦了,年輕寡婦越說越多,哭聲也不自覺的越來越大,而此刻,老道士的頭也是如此,越來越大。
這滿腹的委屈女子,一旦開始傾瀉,可就停不住了啊。
“這得哭到什麽時候啊...”老道士心中無奈道。
就在老道士束手無策之際,年幼的蕭十七倒是有了動作。
年幼的蕭十七晃晃悠悠走到了這個總是對他露出溫柔笑臉的女子身旁,艱難的抬起胳膊,扯住了她的衣角,沙啞地咿呀了兩句。
這次,換成蕭十七對她露出笑臉了。
年輕寡婦看著這個比她還要命苦,現在卻在試圖安慰她的稚子,瞬間就止住了哭聲,破涕為笑。
在年輕寡婦臨走時,一直沉默的老道士方才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這世上哪有什麽主宰一切的命格,往後的路,你且自己走走,未至終點之前,誰也不能言之鑿鑿。”
在年輕寡婦走後沒多久,年幼的蕭十七突然就倒在地上抽搐了起來,其瘦小的身軀更是蜷縮成了一團。
時值大暑,即便已是深夜,這破舊的驛館之內依舊悶熱無比,可身著數件衣裳的蕭十七,此刻卻是麵色青紫,雙唇凍的瑟瑟發抖。
這個平日裏沉默寡言的孩子,終是忍不住發出了痛苦的呻吟。
老道士小心翼翼地抱起蕭十七,將其輕放到床上,為他蓋好被褥,生怕任何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會加劇這孩子的痛苦,而這正是老道士一直不願把蕭十七交由別人撫養的真正理由。
每當入夜,蕭十七便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症狀。陽力衰竭,渾身冰冷,如墜寒獄,雖不算常有,可卻毫無規律可循,防不甚防。
老道士曾踏遍神州,自詡見慣了世間百態,可是在他撿到蕭十七的那一日,卻還是驚歎出了聲。
“這是...‘半缺’啊...”
老道士一眼就認出了,麵前的這嬰兒,竟是隻在典籍傳說裏提及過的怪誕之身。
是謂先生後損,無有半缺,天予病,地賦瘟,症候群體!
老道士輕拍著身體逐漸迴暖的蕭十七,長歎了一口氣,自語道:“以後還不說不準會有哪些毛病呢...”
“也不知老天爺是在為難你,還是在為難我...”
蕭十七合上書頁,心裏默念著師父日記裏的最後一句尾語。
整本日記裏,蕭十七最喜歡的就是這句話,不是因為這句話的深刻,有著很強的反諷意味,而是因為這一整本日記裏,蕭十七就看懂了寥寥無幾的幾句話,或者更確切的說,蕭十七就看了兩句,一句扉語,一句末言。
蕭十七是一個孤兒,從小被名老道士收養。
蕭十七不知道老道士具體的名姓,隻是一直喊他老頭子,偶爾心情好的時候,也會喚聲師父。
蕭十七生的俊美,是典型的男生女相,即便是嬰兒時期,僅是從其稚嫩的臉頰上,所能看見的雛形,便不由得讓人歡喜。
村婦們總是打趣說,蕭十七是道長偷來的,畢竟誰家會舍得丟掉這麽好看的孩子。
在蕭十七幼年時,村裏的婦人們還常以老道士不會帶小孩為由,想要老道士將蕭十七交由她們撫養。
對此,老道士總是一笑置之。
甚至還有個年輕的寡婦,半夜跑去老道士居住的廢棄驛館裏,吵著讓老道士把蕭十七給她當繼子,好讓其餘生也有個念想。
當時著實是把老道士嚇的不輕。
隻是相處的時間久了,村裏人就開始逐漸發現了蕭十七的異樣。
首先是蕭十七的眼睛,那本是一雙如星辰般閃耀的眼眸,可隨著蕭十七的成長,他的雙眼卻迅速的黯淡了下去,不僅失去原先靈動的光芒,反而變得如淵般深邃、空洞。
再就是蕭十七的氣色,盡管看上去與尋常孩童無異,但在那張秀氣俊美的臉龐下,卻總是透著星星點點的慘白,給人一種說不上來的虛弱之感。
如果按照村裏流傳的老話講,這便是夭壽的麵象。
就在大家還在埋怨是不是老道士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時候,蕭十七的問題,或者說是病症,也都接二連三的暴露出來了。
下一個是嗓子。
嬰兒時期,蕭十七幾乎就沒在人前哭過,在同齡的孩子都在哭鬧時,隻有蕭十七臉上掛著恬靜的笑容,一聲不吭地躺在繈褓之中。
當時並沒有人在意,隻覺得這是一個不折騰人的安靜嬰兒。
可慢慢到了小孩子開口的年齡,蕭十七還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就算偶有出聲,那聲音也是低沉、沙啞的。
“孩子的嗓子好像不太好...”好心的村醫曾對老道士委婉的說道。
再之後,就到了小孩學走路的階段了。
蕭十七走路倒是學的很快,老道士不過是牽著蕭十七的手隨便教了教,蕭十七就在經曆了最初的幾次失敗之後學會獨立行走了,隻是蕭十七走路的樣子又開始有些讓人發愁了。
蕭十七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會氣喘籲籲,就好像那瘦小的身軀上背負著什麽沉重的負擔一樣。
村裏人都說,是這孩子生的太過漂亮,以至於短了自身命數,就算日後僥幸沒有早亡,也一定是個藥罐子的命。
至此,村裏除了那位年輕寡婦,就再沒有人說過想抱養蕭十七了。
當時,年輕寡婦心想,這樣道長總願意把蕭十七過繼她了吧。
可當她找上老道士的時候,老道士的臉上依舊是無波無瀾,沒有任何異樣的神色,好似早已料到了一切。
直到這時,年輕寡婦才明了,原來老道士早就看出了蕭十七的不同。
老道士甚至還輕描淡寫的對她說道:“他們說的大體不差,這孩子的命本就是風前燭,雨裏燈,能撐到什麽時候,便是貧道也說不準。”
“如此,你還要收養他麽?”
隻是老道士說完這句話就後悔了,因為那年輕寡婦根本沒有絲毫的猶豫,頭就點的跟個撥浪鼓似的,還一本正經的對老道士說道:“要。”
說罷,就要去抱一旁坐在地上玩耍的蕭十七。
屬實是老道士算不準的人。
雖然最後年輕寡婦並沒有如願以償的收養蕭十七,但老道士還是鄭重的對其說道:“後日若是這孩子喚你一聲小姨,你可願意答應。”
沒成想聽到這話,年輕寡婦當即就哭出了聲,她抽泣著說道:“曾有個大師說我是‘傷父損母’‘克夫害友’的命格,就連現在住的地方,鄰居也都紛紛搬走了,當日看見這和我一樣苦命的孤兒,便想著與他做個伴,讓他的童年不至於如我一般淒慘...”
“先前見道長不允,還以為是道長嫌棄我呢...”
年輕寡婦邊哭邊說,而老道士則是不發一語,安靜地傾聽。
也許久沒有人聽過她訴苦了,年輕寡婦越說越多,哭聲也不自覺的越來越大,而此刻,老道士的頭也是如此,越來越大。
這滿腹的委屈女子,一旦開始傾瀉,可就停不住了啊。
“這得哭到什麽時候啊...”老道士心中無奈道。
就在老道士束手無策之際,年幼的蕭十七倒是有了動作。
年幼的蕭十七晃晃悠悠走到了這個總是對他露出溫柔笑臉的女子身旁,艱難的抬起胳膊,扯住了她的衣角,沙啞地咿呀了兩句。
這次,換成蕭十七對她露出笑臉了。
年輕寡婦看著這個比她還要命苦,現在卻在試圖安慰她的稚子,瞬間就止住了哭聲,破涕為笑。
在年輕寡婦臨走時,一直沉默的老道士方才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這世上哪有什麽主宰一切的命格,往後的路,你且自己走走,未至終點之前,誰也不能言之鑿鑿。”
在年輕寡婦走後沒多久,年幼的蕭十七突然就倒在地上抽搐了起來,其瘦小的身軀更是蜷縮成了一團。
時值大暑,即便已是深夜,這破舊的驛館之內依舊悶熱無比,可身著數件衣裳的蕭十七,此刻卻是麵色青紫,雙唇凍的瑟瑟發抖。
這個平日裏沉默寡言的孩子,終是忍不住發出了痛苦的呻吟。
老道士小心翼翼地抱起蕭十七,將其輕放到床上,為他蓋好被褥,生怕任何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會加劇這孩子的痛苦,而這正是老道士一直不願把蕭十七交由別人撫養的真正理由。
每當入夜,蕭十七便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症狀。陽力衰竭,渾身冰冷,如墜寒獄,雖不算常有,可卻毫無規律可循,防不甚防。
老道士曾踏遍神州,自詡見慣了世間百態,可是在他撿到蕭十七的那一日,卻還是驚歎出了聲。
“這是...‘半缺’啊...”
老道士一眼就認出了,麵前的這嬰兒,竟是隻在典籍傳說裏提及過的怪誕之身。
是謂先生後損,無有半缺,天予病,地賦瘟,症候群體!
老道士輕拍著身體逐漸迴暖的蕭十七,長歎了一口氣,自語道:“以後還不說不準會有哪些毛病呢...”
“也不知老天爺是在為難你,還是在為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