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話就是那種古老的憂懼。這本是中國舊詩人的傳統,不過他們不幸多是事


    後的哀傷,我們還算好一點的是將來的憂慮,其次是形式也就不是直接的,


    而用了譬喻,其實外國民歌中很多這種方式,便是在中國,《中山狼傳》裏


    的老牛老樹也都說話,所以說到底連形式也並不是什麽新的東西。鄙人是中


    國東南水鄉的人民,對於水很有情分,可是也十分知道水的利益,《小河》


    的題材即由此而出。古人雲,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法國路易十


    四雲,朕等之後有洪水來。其一戒懼如周公,其一放肆如隋煬,但二者的話


    其歸趨則一,是一樣的可怕。把這類的思想裝到詩裏去,是做不成好詩來的,


    但這是我誠懇的意思,所以隨時得有機會便想發表,自《小河》起,中間經


    過好些文詩,以至《中國的思想問題》,前後二十餘年,就隻是這兩句話,


    今昔讀者或者不接頭亦未可知,自己則很是清楚,深知老調無變化,令人厭


    聞,唯不可不說實話耳。打油詩本不足道,今又為此而有此一番說明,殊有


    唐喪時日之感,故亦不多贅矣。


    (民國甲申,九月十日)


    □1945年


    10月刊《雜誌》14卷


    1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立春以前》


    兒童雜事詩的序記*


    序


    今年六月偶讀英國利亞(lear)的詼諧詩,妙語天成,不可方物,略師


    其意寫兒戲趁韻詩,前後得十數首,亦終不能成就,唯其中有三數章,是別


    一路道,似尚可存留,即本編中之甲十及十九又乙三是也。因就其內容分別


    為兒童生活、兒童故事兩類,繼續寫了十日,共得四十八首,分編甲乙,總


    名之曰《兒童雜事詩》。後又續有所作,列為丙編,乃是兒童生活詩補,亦


    二十四首,唯甲編以歲時為綱,今則以名物分類耳。


    我本不會做侍,但有時候也借用這個形式,覺得這樣說法別有一種味道,


    其本意則與用散文無殊,無非隻是想表現出一點意思罷了。寒山曾說過,“分


    明是說話,又道我吟詩”。我這一卷所謂詩,實在乃隻是一篇關於兒童的論


    文的變相,不過現在覺得不想寫文章,所以用了七言四句的形式。反正這形


    式井無什麽關係,就是我的意思能否多分傳達也沒有關係。我還深信道誼之


    須事功化,古人雲,為治不在多言,但力行何如耳。我輩的論或詩,亦隻是


    道誼之空言,於事實何補也。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雨中,知堂記於南京。


    甲編附記


    兒童生活詩,實亦即是竹枝詞,須有歲時及地方作背景,今就平生最熟


    習的民俗中取材,自多偏於越地,亦正是不得已也。


    乙編附記


    大暑節後,中夜聞蛙聲不寐,偶作《晉惠帝》一詩,後複就記憶所及,


    以文史中涉及小兒諸事為材,賡續損益,共得二十四章。左家嬌女事珠玉在


    前,未敢弄拙,雖頗自幸,亦殊以為憾事也。


    (七月三十—日)


    兒童故事詩本應多趣味,今所作乃殊為枯燥,甚覺辜負此題。有些悲哀


    的故事,如特羅亞之都君(赫克多耳之子,其名今用意譯),十字軍兒童隊,


    孔文舉二子,《水符》之小衙內,《雞肋編》之“和骨爛”,《曲南舊聞》


    之因子巷等,常往來於胸中,而自信無此筆力與勇氣,故亦不敢漫然涉筆,


    殊不能自辨為幸為憾也。


    (九月廿八日校錄後再記)


    丙編附記


    今春多雨,驚蟄以來十日不得一日晴,日唯閱《說文段氏注》以消遣。


    偶應友人之屬,錄舊作兒童雜事詩,覺得尚可補充,因就生活詩部分酌量增


    加,日寫數章,積得二十四首,定為丙編。舊日所寫,多以歲時為準,今則


    以名物分類。此種材料,尚極夥多,可以入錄,唯寫為韻語,雖是遊戲之作,


    亦須興會乃能成就。丁編以下,倘有機緣,當俟諸異日。


    (三十七年三月二十日雨中記)


    □1948年作,1973年刊“崇文”版《兒童雜事詩》


    □未收入自編文集


    雜詩題記


    我於前清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年進壽氏三味書屋讀書,傍晚誦唐詩以


    代對課,為讀舊詩之始。辛醜(一九○一)以後,在南京水師學堂,不知從


    何時起學寫古詩,今隻記得有寫會稽東湖景色者數語,如雲:


    岩鴿翔晚風,池魚躍清響。


    又雲:


    瀟瀟幾日雨,開落白芙蓉。


    此蓋係暫住東湖學堂教課寄住湖上時所作,當是甲辰(一九○四)年事。昔


    有稿本,題曰《秋草閑吟》。前有小序,係乙巳年作,今尚存。唯詩句悉已


    忘卻,但記有除夕作,中有雲:


    既不為大椿,便應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處問靈蠢。


    又七絕末二句雲


    獨向龜山望鬆柏,夜鳥啼上最高枝。


    龜山在故鄉南門外,先君殯屋所在地也。丙午(一九○六)年由江南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