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而已,內容並無什麽近似處,這是該得說明一下的。


    我不懂玄學,對於佛法與道學都不想容喙,語還隻是平常說話,雖然上


    下四旁的亂談,卻沒有一個宗派,假如必須分類,那也隻好歸到雜家裏去吧。


    我最初頗想題作常談,因為這說話如或有百一可取,那就為得其中的一點常


    識,隻可惜劉青園已有《常談》四卷,李登齋有《常談叢錄》九卷,延荔浦


    又有詩話曰《老生常談》。已經有三缺一,便也不好意思再去湊數。這迴固


    然還是雷同,但名同而實異,無甚妨礙。


    至於藥草堂名本無甚意義,不過要說有也可以說得,蓋此處不用別的名


    稱總有些緣故,即此說是意義亦可耳。數年前作《藥草堂記》,曾說明未敢


    妄擬神農,其意亦隻是攤數種草藥於案上,如草頭郎中之所為,可是擺列點


    藥就是了,針砭卻是不來的,這也值得說明。我於本草頗有興趣,所以知道


    些藥料,把他們煎成一碗黑而苦的湯水時當然不願領教,若是一樣樣的看來,


    差不多是些植物標本,不但如此,還有些有味的東西,做在糖裏的肉桂薄荷


    不必說了,小時候還買生藥來嚼了便吃,頂平常的是玉竹與甘草,這類味道


    至今尚未忘卻。吾語豈能有此等藥味,但得平淡過去,不求為良藥,故無須


    苦口,吾鄉人家夏日常用金銀花夏枯草二味煎湯代茶,雲可清暑,此正是常


    談的本色,其或庶幾近之,亦是本懷也。


    中華民國廿九年六月五日。


    □1941年


    5月刊“庸報社”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藥堂語錄》


    藥堂語錄後記


    近數年來多讀舊書,取其較易得,價亦較西書為稍廉耳,至其用處則不


    甚莊嚴,大抵隻以代博弈,或當作紙菸,聊以遣時日而已。餘不能吸紙菸,


    十幾歲時曾買刀牌孔雀品海諸煙,努力學吸,曆久終未學會,以至於今,殆


    為天分所限耶。常見人家耽吸,若甚有滋味,心甚羨之而無可如何,則姑以


    閑書代之,無可看時亦往往無聊賴,有似失癮,故買書之費竟不能省,而其


    費實或超過煙價,有時將與雪茄相比矣。


    讀一部書了,偶有一部分可喜,便已滿足,有時覺得無味,亦不甚嫌憎,


    對於古人何必苛求,但取其供我一時披讀耳,古人雲隻圖遮眼,我的意思亦


    止如此。讀過之後或有感想,常取片紙記其大概,久之積一二百則,有友人


    辦日報者索取補白,隨時摘抄寄與,二三年來原稿垂盡矣。《庸報》社索去


    者有四五十則,日前來信雲擬搜集為一冊,亦便答應。此種文字新陳兩非,


    不入時眼,印成書本亦少有人讀,恐終辜負報社的好意。但是有一件事,可


    以代作廣告者,不佞雖未受五戒,生平不打誑語,稱之曰語錄,自信可無慚


    愧者也。


    中華民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知堂題記。


    □1941年


    5月刊“庸報社”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藥堂語錄》


    藥味集序


    鄙人學寫為文章,四十餘年於茲矣。所寫的文字,有應試之作,可不具


    論,有論文批評,有隨筆,皆是寫意之作,有部分的可取,近來覺得較有興


    味者,乃是近於前人所作的筆記而已。其內容則種種不同,沒有一定的界限。


    孔子曰,吾少也賤,多能鄙事。鄙人豈敢高攀古人,不過少也賤則相同,


    因之未能求得一家之學,多務雜覽,遂成為學藝界中打雜的人,亦不得已也。


    若言思想,確信是儒家的正宗。昔孔子誨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鄙人向來服膺此訓,以是於漢以後最佩服疾虛妄之王充,其次則明


    李贄,清俞正燮,於二千年中得三人焉。


    疾虛妄的對麵是愛真實,鄙人竊願致力於此,凡有所記述,必須為自己


    所深知確信者,才敢著筆,此立言誠慎的態度,自信亦為儒家所必有者也。


    因此如說此文章思想皆是國粹,或雲現代化的中國固有精神,殆無不可。我


    很怕說話有點近於誇大,便不足取,但是這裏實在是很謙虛的說的,隻因不


    願虛偽的謙遜,故或不免過於率直耳。


    自丁醜至庚辰此四年中,陸續寫有六十餘篇,茲因書局之需,擇取其三


    分之一,得二十一篇,公之於世,題名曰《藥味集》。拙文貌似閑適,往往


    誤人,唯一二舊友知其苦味,廢名昔日文中曾約略說及,近見日本友人議論


    拙文,謂有時讀之頗感苦悶,鄙人甚感其言。今以藥味為題,不自諱言其苦,


    若雲有利於病,蓋未必然,此處所選,亦本是以近於閑適之文為多也。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作者自序於知堂。


    □1942年


    7月刊《古今》5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藥味集》


    一蕢軒筆記序


    一蕢軒者,書齋名,小時候常聞先君說及,蓋是曾祖八山公所居,與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