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8月


    11日刊《大公報》,署名知堂


    □收入《苦竹雜記》


    隅田川兩岸一覽


    我有一種嗜好。說到嗜好平常總沒有什麽好意思,最普通的便是抽鴉片


    煙,或很風流地稱之曰“與芙蓉城主結不解緣”。這種風流我是沒有。此外


    有酒,以及茶,也都算是嗜好。我從前曾經寫過一兩篇關於酒的文章,仿佛


    是懂得酒味道似的,其實也未必。民十以後醫生叫我喝酒,就每天用量杯喝


    一點,講到我的量那是隻有紹興半斤,曾同故王品青君比賽過,三和居的一


    斤黃酒兩人分喝,便醺醺大醉了。今年又因醫生的話而停止喝酒,到了停止


    之後我乃恍然大悟自己本來不是喝酒的人,因為不喝也就算了,見了酒並不


    覺得饞。由是可知我是不知道酒的,以前喜歡談喝酒還有點近於偽惡。至於


    茶,當然是每日都喝的,正如別人一樣。不過這在我也當然不全一樣,因為


    我不合有苦茶庵的別號,更不合在打油詩裏有了一句“且到寒齋吃苦茶”,


    以至為普天下誌士所指目,公認為中國茶人的魁首。這是我自己招來的筆禍,


    現在也不必唿冤叫屈,但如要就事實來說,卻亦有可以說明的地方。我從小


    學上了紹興貧家的習慣,不知道喝“撮泡茶”。隻從茶缸裏倒了一點茶汁,


    再羼上溫的或冷的白開水,骨都骨都地咽下去。這大約不是喝茶法的正宗吧?


    夏天常喝青蒿湯,並不感覺什麽不滿意,我想柳芽茶大抵也是可以喝的。實


    在我雖然知道茶肆的香片與龍井之別,恐怕柳葉茶葉的味道我不見得辨得


    出,大約隻是從習慣上要求一點苦味就算數了。現在每天總吃一壺綠茶,用


    一角錢一兩的龍井或本山,約須葉二錢五分,計值銀二分五厘,在北平核作


    銅元七大枚,說奢侈固然夠不上,說嗜好也似乎有點可笑,蓋如投八大枚買


    四個燒餅吃是極尋常事,用不著什麽考究者也。


    以上所說都是吃的,還有看的或聽的呢?一九○六年以後我就沒有看過


    舊戲,電影也有十年不看了。中西音樂都不懂,不敢說有所好惡。書畫古董


    隨便看看,但是跑到陳列所去既怕麻煩,自己買又少這筆錢,也就沒有可看,


    所有的幾張字畫都隻是二三師友的墨跡,古董雖號稱有“一架”,實亦不過


    幾個六朝明器的小土偶和好些耍貨而已。據尤西堂在《民齋雜說》卷四說:


    古人癖好有極可笑者。蔡君謨嗜茶,老病不能飲,則烹而玩之。呂行甫好墨而不能


    書,則時磨而小啜之。東坡亦雲,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猶求取不已,不近愚耶。近時周櫟


    園藏墨千鋌,作祭墨詩,不知身後竟歸誰何。子不磨墨,墨當磨子。此阮孚有一生幾兩屐


    之嘆也。


    這種風致唯古人能有,我們凡夫豈可並論,那麽自以為有癖好其實亦是僭妄


    虛無的事,即使對於某事物稍有偏向,正如行人見路上少婦或要多看一眼,


    亦本是人情之自然,未必便可自比於好色之君子也。


    說到這裏,上文所雲我有一種嗜好的話幾乎須得取消了,但既是寫下了


    也就不好那麽一筆勾消,所以還隻得接著講下去。所謂嗜好到底是什麽呢?


    這是極平常的一件事,便是喜歡找點書看罷了。看書真是平常小事,不過我


    又有點小小不同,因為架上所有的舊書固然也拿出來翻閱或檢查,我所喜歡


    的是能夠得到新書,不論古今中外新刊舊印,凡是我覺得值得一看的,拿到


    手時很有一種愉快,古人詩雲,老見異書猶眼明,或者可以說明這個意思。


    天下異書多矣,隻要有錢本來無妨“每天一種”,然而這又不可能,讓步到


    每周每旬,還是不能一定辦到,結果是愈久等愈希罕,好象吃銅槌飯者(銅


    槌者銅鑼的槌也,鄉間稱一日兩餐曰扁擔飯,一餐則雲銅槌飯),捏起飯碗


    自然更顯出加倍的饞癆,雖然知道有旁人笑話也都管不得了。


    我近來得到的一部書,共三大冊,每冊八大頁,不過一刻鍾可以都看完


    了,但是我卻很喜歡。這書名為《繪本隅田川兩岸一覽》,葛飾北齋畫,每


    頁題有狂歌兩首或三首,前麵有狂歌師壺十樓成安序,原本據說在文化三年


    (一八○六)出板,去今才百三十年,可是現在十分珍貴難得,我所有的大


    正六年(一九一七)風俗繪捲圖畫刊行會重刻本,木板著色和紙,如不去和


    原本比較,可以說是印得夠精工的了,舊書店的賣價是日金五元也。北齋畫


    譜的重刻本也曾買了幾種,大抵是墨印或單彩,這一種要算最好。卷末有刊


    行會的跋語,大約是久保田米齋的手筆,有雲:


    此書不單是描寫蘸影於隅田川的橋樑樹林堂塔等物,並仔細描畫人間四時的行樂,


    所以亦可當作一種江戶年中行事繪卷看,當時風習躍然現於紙上。且其圖畫中並無如散見


    於北齋晚年作品上的那些誇張與奇癖,故即在北齋所揮灑的許多繪本之中亦可算作優秀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