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君皆不免用心太過,即是希望有功於世道,坐此落入惡趣,成為宣傳之


    書,惟以文筆尚簡潔,聊可一讀,差不至令人噦棄耳。


    《右台仙館筆記》十六卷,雖亦有誌於勸戒,隻是態度樸實,但直錄所


    聞,盡多離奇荒陋,卻並非成見,或故作寓言,自是高人一等,非碌碌餘子


    所可企及也。試以卷一為例,第一則記馮孝子,雖曰以表純孝,庶幾左氏之


    義,寫的落落大方,有古孝子傳之風。又何明達、王慕堂二則,寫市井細民


    之高義,可以愧士大夫,而了無因果的結局,近世說部中均極少見。若其記


    範婉如及揚州某甲女,癡兒怨女之情死,發乎情而不能止乎禮義,乃多有恕


    詞,此則又是儒家之精神,為不佞所最崇敬者也。潮州製柿餅人砍斷虎尾,


    因而獲虎,末曰:“孔子曰,下士捉虎尾,然下士亦正未易為也。”應敏齋


    在錢唐江沙洲上見綠色巨人,未曰:“《搜神記》載孔子厄於陳,弦歌於館


    中,夜有一人,長九尺餘,皂衣高冠,吒聲動左右,子路出與戰,仆之於地,


    乃是大鯷魚。君之所見,或亦此類乎。”此等處驟視似隻是文人舊習,所謂


    考據癖耳,實則極有意思,輕妙與莊重相和,有滑稽之趣,能令卷中玄怪之


    空氣忽見變易,有如清風一縷之入室,看似尋常,卻是甚不易到也。


    卷首附刻徵求異聞啟並小詩二首,其一末聯雲,“正似東坡老無事,聽


    人說鬼便欣然”,夫聽說鬼之態度有如東坡,豈複有間然,而先生年老又似


    樂天與放翁,更無些子火氣,則自愈見醇淨矣。


    □1940年


    12月


    17日刊《庸報》,署名知堂


    □收入《藥堂語錄》


    方曉卿蠹存


    近來舊書大漲價,但比較起來總比洋書為廉,所以還要買些來看。我看


    書沒有專門可以做個界限,隻是憑了興趣,簡單的說目的隻是想知道罷了。


    而拉扯開去便有點近於蕪雜。時常看見了一部書,隨即想找這著者的別


    的東西來看,結果往往是很花了一點錢,而又大抵看了沒有什麽意思。買到


    姚福均的《鑄鼎餘聞》四卷,很是別致,於是設法去我了《補籬遺稿》八卷,


    《海虞藝文誌》六捲來。其次是方旭的《蟲薈》五卷,續找來的有方曉卿《蠹


    存》二卷,光緒戊戌刊本。《蟲薈》收羅材料頗不少,可以算是關於動物的


    一部類書,特別是蛇的一部分,讀去仿佛是聽講希奇故事,也頗有意思。


    《蠹存》卻是一部怪書,目錄共分天文時令神鬼形體婦嬰食物植物等十


    八目,據序言凡因應之大,事物之細,罔不畢具,以廣見聞,神日用,似乎


    是《萬寶全書》之類,而又實是筆記,所以是特別。如時令中多列禁忌,宮


    室方位,方藥亦雜神異,其所主似近於方技,用現代語當稱之為非科學的,


    但因此亦多保存好些舊傳承或是民俗的好資料也。


    神鬼一目頗足比擬《西陽雜俎》,其說鬼尤多妙語,但不著出處,稍為


    可惜,所說不必一致,故疑其非出於一源。“水鬼”一則雲:


    鬼作紙灰氣,惟水鬼作羊臊氣,如人在船中聞羊臊氣,急向空寫囂


    字,則不為害。按溺鬼作羊膻氣,亦見《子不語》,豈已視為水怪故耶,


    寫囂字可以避害亦奇,符咒的心理亦大值得研究,但恐不易得此閑人耳。


    □1940年


    12月


    24日刊《庸報》,署名知堂


    □收入《藥堂語錄》


    春在堂雜文


    《春在堂全書》十年前購得一部,共一百六十本,堆放書架上,有望洋


    之嘆。不佞不懂經學,全書中精粹部分以是不能了解,以前陸續抽讀的隻是


    尺牘隨筆雜抄筆記這一類,大都是曲園先生業餘遣興之作罷了。我向來很佩


    服曲園先生以一代經師而留心輕文學,對於小說故事做過好些研究,讀《右


    台仙館筆記》中《黃土老爺》諸篇,覺得是好文字,非一般說部中所有。近


    來閑居無事,拿出《雜文》來看,有許多文章看得甚喜歡,特別是序文一類,


    覺得在近代文章中極少有的。


    平常講詞章的人批評曲園先生的詩文總說是平庸,本來曲園詩自說出於


    樂天放翁,文也自認文體卑弱,似乎一般的批評也還不錯。但是,詩我不大


    懂今且慢談,文的好壞說起來頗有問題,因為論文的標準便有好些差異。有


    喜談義理者,不但主張言中有物,其物還必須是某一派的正統思想,所以如


    不是麵紅耳赤的衛道,或力竭聲嘶的辟邪,便不能算是好文字。又有好講音


    律者,凡是文章須得好念,有如昔人念韓愈《送董邵南序》,數易其氣而後


    成聲,然後鏗鏘鏜鞳,各有腔調,聽之陶然。然而在此二派之外還可以有一


    種看法,即是不把文章當作符咒或是皮黃看,卻隻算做寫在紙上的說話,話


    裏頭有意思,而語句又傳達得出來,這是普通說話的條件,也正可以拿來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