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知即此人否也。


    《劍俠圖傳》,《於越先賢像傳》,皆任渭長繪,畫至奇偉,惜兒時塗


    抹過半,墨痕狼藉。後別求得一本,及所畫《高士傳》《列仙酒牌》,唯皆


    係翻板,不免失真耳。渭長名熊,蕭山人。《越縵堂日記》雲,漫長畫法直


    逼陳老蓮,嚐見其畫《越中八十賢人像》及《列仙酒牌》,古艷橫逸,衣冠


    器物,皆有證據,鬚發縷縷可指,真奇筆也。徐康《前塵夢影錄》雲,渭翁


    畫本最多,顧艮庵世丈藏有六大冊,皆昔為姚梅伯孝廉所繪者,題詞皆梅伯


    所著,驚心動魄,得未曾有,餘在怡園展閱二次,其奇絕處真不可思議,有


    觀止之嘆。案渭長著作雕板行世者,大抵僅上述數種,此六大冊不知所繪何


    物也。


    偶於書攤見《百孝圖》殘本一本,題會稽俞葆真輯。後於都門得其全書,


    書凡四卷,各列二十五事,題五言一句,如《百美新詠》例。何雲梯為之圖,


    梓工未佳,畫亦僅如世俗繡像,賦物寫形,少有生氣。其編輯亦淩雜無序,


    似因選句屬對,多為牽就之故,唯引用故事,悉注出處,尚為切實。此書蓋


    仿《二十四孝》,本以勸善為旨,非文章藝術之醇者,第以其係越人所作,


    為表而出之。葆真字蘭浦,雲梯不知其名,疑係粵人,序但言其居陳村而已。


    書以同治辛未刊於廣東,其板似尚存也。


    □1915年


    5月刊《紹興教育雜誌》7期,署名啟明


    □未收入自編文集


    為清室盜賣四庫全書敬告國人


    頃見上海三月二十六日《時事新報》及北京各報登載:“茲據日人方麵


    消息,安居幹清宮之宣統,本年十六,已與蒙王之女郭佳氏訂婚,本年秋間


    即須舉行大禮。然因措辦經費毫無所出,清室優待費又拖欠不發,遂擬將儲


    存奉天之《四庫全書》以一百二十萬元之價出售。一以稍蘇積固,次亦以為


    宣統結婚經費,曾特派某某向駐京各國使署詢有無買主。最後聞得日本宮內


    省前因法國購得朝鮮《四庫全書》之一部分。甚為珍重,頗羨之,久欲得中


    國之《四庫全書》,以壯日本觀瞻,某某乃與日本駐京公使署接洽,請其購


    買奉天之《四庫全書》,日使署當即電本國,宮內省以各國均欲得此世界珍


    寶,今乃送上門來,大喜過望,大有無論如何必須到手之意,現正在秘密交


    涉之中雲”。一節,令人不勝詫異之至!


    查《四庫全書》,本有七部:即文淵、文津、文溯、文瀾、文源、文匯、


    文宗是也。今惟存文淵、文津、文溯、文瀾四閣之書,然文瀾所藏已非完善,


    惟文淵、文溯、文津三閣巋然獨存。今文津已歸京師圖書館,文淵尚在文淵


    閣中。文溯於民國三年政府曾派員將原書運京,由內務部派員點收,庋藏於


    保和殿中。今愛新覺羅溥義竟膽敢私行盜賣與外國人,不但毀棄寶書貽民國


    之恥辱,抑且盜竊公產幹刑律之條文。同人等身屬民國國民,為保存我國文


    獻起見,斷不容坐視不問。茲擬請北京大學速函教育部,請其將此事提出國


    務會議,派員徹底清查,務須將盜賣主名者,向法廳提起訴訟,科以應得之


    罪,並將原書全部移交適當機關,妥為保管。再查照優待條件,愛新覺羅溥


    儀本應遷出大內,移居頤和園中。至於禁城宮殿及所藏之圖書古物,皆係曆


    代相傳國家公共之產。其中如文淵閣《四庫全書》之類,尤為可寶。——四


    庫成書,文淵最早,惟文淵最精。其他文溯,文津、文瀾三閣之書,不但字


    跡潦草,且卷數亦不甚可靠。——亟宜一律由我民國政府收迴籌設古物院一


    所,任人觀覽。如此辦法,既足以供研究學術者之參考,亦可使帝製餘孽稍


    戢斂其覬覦僥幸之逆謀,準理酌情,實屬兩當,特將此意公布之於國人。凡


    我同誌,其共圖之。


    中華民國十一年四月一日


    沈兼士沈士遠單不庵馬裕藻


    朱希祖馬衡錢玄同周作人


    □1922年.. 4月.. 20日刊《北京大學日刊》,署名周作人等


    □未收入自編文集


    呂坤的演小兒語


    中國向來缺少為兒童的文學。就是有了一點編纂的著述,也以教訓為主,


    很少藝術的價值。呂新吾的這一卷《演小兒語》;雖然標語也在“蒙以養正”,


    但是知道利用兒童的歌詞,能夠趣味與教訓並重,確是不可多得的,而且於


    現在的歌謠研究也不無用處,所以特地把他介紹一下。


    原書一冊,總稱《小兒語》;內計呂得勝(近溪漁隱)的《小兒語》一


    卷,《女小兒語》一卷,呂坤(抱獨居士)的《續小兒語》三卷,《演小兒


    語》一卷。前麵的五卷書,都是自作的格言,仿佛《三字經》的一部分,也


    有以諺語為本而改作的,雖然足為國語的資料,於我們卻沒有什麽用處。末


    一卷性質有點不同,據小引裏說,係採取直隸河南山西陝西的童謠加以修改,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