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他們聽說森村先生一行提出要進地壕,為了安全起見,進行了消毒。”
李梅子翻譯了平房區副區長王學琴先生的說明。我雖然不認為37年前石井部隊有毒細菌還會活著,但是當地為此照顧我們的盛情厚意,令人感動。
地麵寬約1.6米,“鋪著磚頭”。我們覺得似乎走了相當遠的路,但實際上隻走了幾米路,在右側又看到一個橫著的坑,坑的寬度和地壕相同;再往裏走10米左右,天花板呈拱形,兩側牆壁上有兩層長水泥架,水泥架子上都有一道u字型的淺溝,顯然是洗物台;水泥架向入口方向緩緩傾斜,盡頭有一個排水口似的洞穴。從地麵至天花板高度為2.85米,天花板中心處有一個通風口。
這個地下室究竟是做什麽用的呢?但是,橫著的坑並非隻有這一個,同它相平行的還有第二橫坑,其尺寸和結構和第一個完全相同。如果在這裏進行某種作業的話,肯定會有照明。用手電簡朝天花板一照,上麵果然吊著一個燈罩。
隻有一個電燈不會太亮,充其量也就是60瓦到100瓦。從照明這一點來推測,我想這裏並非操作精密機械的地方。地上和水泥架子上有許多碎木片、瓦礫和油桶。聽說這些東西都是戰後放進來的。
由於空氣很壞,我們準備往外走。在地下呆了近一小時,考慮到我們的身體,因此,地麵的人們催促我們迴去。
這“孿生橫坑”本身可能是“彈子倉庫”,但是,這種推測是錯誤的。後來訪問瀋陽中國醫科大學時才弄清楚孿生橫坑的用途。
可是,“彈子”是什麽呢?
幹燥菌彈子
第四部的編製
第一課:炳澤少佐;製造鼠疫、霍亂、腸傷寒、副傷寒和炭疽菌
第二課:野口少佐;見以下說明
第三課:有田少佐;斑疹傷寒
第四課:二木技術員;結核
通過一名原野口班人員的證詞知道731部隊裏有彈子的存在。
野口班是第四部第二課的通稱。負責研究炭疽幹菌。第四部在戰爭結束時的最高負責人是軍醫少將川島。
第四部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大量生產和保存細菌的方法,製造疫苗及免疫性血清,其編製與分工如上圖所示。
在野口班的業務中有“研究幹燥菌”一項。第四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研究保存大量生產細菌的方法。川島部長在哈巴洛夫斯克軍事法庭上供述,“短期內保存細菌的方法,是依靠冰箱來進行”,但製造能夠長期保存的幹菌,是賦予野口班的主要任務。
野口班的作業設施,是口字樓外邊的平房。這裏由軍官室、委任官室、四個研究室、冷凍室、分注室、雇員休息室、浴室、廁所、作業所(各種消毒、沖洗)和倉庫等組成。
最裏麵是幹燥室和冷凍室。幹菌的製造流程如下:
1.將裝在高30厘米、直徑10厘米玻璃瓶內的毒性極大的鼠疫菌和媒介物一起分注在200毫升的安瓶中;
2.把分注的活菌浸泡在60度的酒精中,使他們凝固在安瓿1的玻璃壁上;
1安瓿:指裝藥用的小玻璃瓶。——譯者
3.然後利用幹燥器抽出水分,使之幹燥成為白色粉末;
4.最後把安瓿原封不動地裝入陶瓷炸彈(宇治式炸彈)裏。
幹菌的毒性一般比活菌減弱7%~8%,但是,在使用裝有菌體的陶瓷炸彈時,在運輸過程中,損失和漏出的危險性小,安全係數高。
野口班在長2~3厘米像幹梅核那麽大的鉛片上挖出溝,讓鼠疫菌附著在上麵,這就是所謂“彈子”。把“彈子”裝入小型炸彈內,然後放進烘幹器中,使之幹燥。
但據說在投下爆炸時,這種方法製成的細菌比陶瓷彈的死亡率高。在野外使用附著靈菌的“彈子”進行過實驗。
投下“彈子”實驗的實施要領是:以投下地點為中心,周圍擺上培養皿。培養皿的間隔從50米到100米、150米、200米、300米,逐步加大距離。
在培養皿裏加入了培養液,開著蓋。在投彈後,將培養皿蓋上蓋,帶迴研究室,培養投下的細菌,確認細菌的死亡率。
如果通過上述實驗取得成果,就在安達實驗場利用“馬魯太”和動物進行實驗。在這種活體實驗中,使用了炭疽菌。
原部隊人員作證時說:“野口班製造的幹菌裝入安瓶,和裝有彈子的小型炸彈一起,放進木箱中,然後保存在地下倉庫裏,其數量多達幾萬個。在製成彈子之前,以‘馬魯大’為對象多次進行實獫,在取得對人體有效的結論之後,進行大量生產,並加以儲藏。地下儲藏是一種利用自然低溫的良好保存方法。”
被奪走了的故鄉
在查證了1號樓、特設監獄、動力室、吉村班設施和地壕等舊址之後,已到了中午,我們還想繼續進行實地查證,但是,陪同我們的人員已麵帶倦容。
如果當地人有午睡習慣的話,就不能硬要他們採取“日本式”的做法,所以決定吃午飯進行休息。
在平房區食堂吃過午飯,我們分頭進行活動:我去三屯、五屯等附近村子,下裏先生再次查證731部隊各種設施並攝影。我對下裏先生說:“時間不夠用了,別吃飯啦,馬上出發吧!”中方看到下裏先生立即答應而吃了一驚。我們想看的、想轉的地方太多了,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覺得可惜。但是,不管怎麽樣,還是吃了午飯,然後下午分頭進行採訪。
731部隊進駐平房區時,這塊土地上原先居住的人們突然被沒收了祖先傳下來的土地,被迫背井離鄉。我們很想知道:這些人到哪裏去了呢?現在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通過對原部隊人員的採訪,腦海裏早已熟悉了一屯(頭屯)、三屯、五屯、義發源等地名。直接訪問這些同731部隊有著密切關係的村莊,也是這次採訪活動的目的之一。
目前平房區人口為!42523人(1983年),其中農業人口23361人,城市人口119062人(數字均引自當地資料),總麵積為130平方公裏。東部為機場跑道,西部為何家溝,北部為東輕磚瓦廠和靶場,南部為江南中環路,東南部為平房屯和偉建機械廠及地界。
731部隊坐落在平房的東北部,其占地麵積內包括了21個村莊:即義發源、正黃旗五屯、正黃旗四屯、新五屯、瓦盆窯、大南溝、小南溝、正黃旗頭屯、二屯、三屯、黃家窩堡、韓四家子、大喬家、三家子、張家店、平房屯、韓家店、腰二家溝、後二道溝、東二道溝和山咀,其占地共約80平方公裏。
我們分乘兩輛汽車出發,駛向平房郊外。不一會兒便出了市區。過了五層樓的住宅區,便上了一塊小小的高地。在這裏,一片大平原盡收眼底。
前麵丘陵的斜坡上可以看到燒暖氣的煙囪林立的住宅群。韓曉先生說,那裏就是三屯。
中國東北的地名,多數是根據滿族的軍事組織——“八旗製”命名的,如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等。
</br>
李梅子翻譯了平房區副區長王學琴先生的說明。我雖然不認為37年前石井部隊有毒細菌還會活著,但是當地為此照顧我們的盛情厚意,令人感動。
地麵寬約1.6米,“鋪著磚頭”。我們覺得似乎走了相當遠的路,但實際上隻走了幾米路,在右側又看到一個橫著的坑,坑的寬度和地壕相同;再往裏走10米左右,天花板呈拱形,兩側牆壁上有兩層長水泥架,水泥架子上都有一道u字型的淺溝,顯然是洗物台;水泥架向入口方向緩緩傾斜,盡頭有一個排水口似的洞穴。從地麵至天花板高度為2.85米,天花板中心處有一個通風口。
這個地下室究竟是做什麽用的呢?但是,橫著的坑並非隻有這一個,同它相平行的還有第二橫坑,其尺寸和結構和第一個完全相同。如果在這裏進行某種作業的話,肯定會有照明。用手電簡朝天花板一照,上麵果然吊著一個燈罩。
隻有一個電燈不會太亮,充其量也就是60瓦到100瓦。從照明這一點來推測,我想這裏並非操作精密機械的地方。地上和水泥架子上有許多碎木片、瓦礫和油桶。聽說這些東西都是戰後放進來的。
由於空氣很壞,我們準備往外走。在地下呆了近一小時,考慮到我們的身體,因此,地麵的人們催促我們迴去。
這“孿生橫坑”本身可能是“彈子倉庫”,但是,這種推測是錯誤的。後來訪問瀋陽中國醫科大學時才弄清楚孿生橫坑的用途。
可是,“彈子”是什麽呢?
幹燥菌彈子
第四部的編製
第一課:炳澤少佐;製造鼠疫、霍亂、腸傷寒、副傷寒和炭疽菌
第二課:野口少佐;見以下說明
第三課:有田少佐;斑疹傷寒
第四課:二木技術員;結核
通過一名原野口班人員的證詞知道731部隊裏有彈子的存在。
野口班是第四部第二課的通稱。負責研究炭疽幹菌。第四部在戰爭結束時的最高負責人是軍醫少將川島。
第四部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大量生產和保存細菌的方法,製造疫苗及免疫性血清,其編製與分工如上圖所示。
在野口班的業務中有“研究幹燥菌”一項。第四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研究保存大量生產細菌的方法。川島部長在哈巴洛夫斯克軍事法庭上供述,“短期內保存細菌的方法,是依靠冰箱來進行”,但製造能夠長期保存的幹菌,是賦予野口班的主要任務。
野口班的作業設施,是口字樓外邊的平房。這裏由軍官室、委任官室、四個研究室、冷凍室、分注室、雇員休息室、浴室、廁所、作業所(各種消毒、沖洗)和倉庫等組成。
最裏麵是幹燥室和冷凍室。幹菌的製造流程如下:
1.將裝在高30厘米、直徑10厘米玻璃瓶內的毒性極大的鼠疫菌和媒介物一起分注在200毫升的安瓶中;
2.把分注的活菌浸泡在60度的酒精中,使他們凝固在安瓿1的玻璃壁上;
1安瓿:指裝藥用的小玻璃瓶。——譯者
3.然後利用幹燥器抽出水分,使之幹燥成為白色粉末;
4.最後把安瓿原封不動地裝入陶瓷炸彈(宇治式炸彈)裏。
幹菌的毒性一般比活菌減弱7%~8%,但是,在使用裝有菌體的陶瓷炸彈時,在運輸過程中,損失和漏出的危險性小,安全係數高。
野口班在長2~3厘米像幹梅核那麽大的鉛片上挖出溝,讓鼠疫菌附著在上麵,這就是所謂“彈子”。把“彈子”裝入小型炸彈內,然後放進烘幹器中,使之幹燥。
但據說在投下爆炸時,這種方法製成的細菌比陶瓷彈的死亡率高。在野外使用附著靈菌的“彈子”進行過實驗。
投下“彈子”實驗的實施要領是:以投下地點為中心,周圍擺上培養皿。培養皿的間隔從50米到100米、150米、200米、300米,逐步加大距離。
在培養皿裏加入了培養液,開著蓋。在投彈後,將培養皿蓋上蓋,帶迴研究室,培養投下的細菌,確認細菌的死亡率。
如果通過上述實驗取得成果,就在安達實驗場利用“馬魯太”和動物進行實驗。在這種活體實驗中,使用了炭疽菌。
原部隊人員作證時說:“野口班製造的幹菌裝入安瓶,和裝有彈子的小型炸彈一起,放進木箱中,然後保存在地下倉庫裏,其數量多達幾萬個。在製成彈子之前,以‘馬魯大’為對象多次進行實獫,在取得對人體有效的結論之後,進行大量生產,並加以儲藏。地下儲藏是一種利用自然低溫的良好保存方法。”
被奪走了的故鄉
在查證了1號樓、特設監獄、動力室、吉村班設施和地壕等舊址之後,已到了中午,我們還想繼續進行實地查證,但是,陪同我們的人員已麵帶倦容。
如果當地人有午睡習慣的話,就不能硬要他們採取“日本式”的做法,所以決定吃午飯進行休息。
在平房區食堂吃過午飯,我們分頭進行活動:我去三屯、五屯等附近村子,下裏先生再次查證731部隊各種設施並攝影。我對下裏先生說:“時間不夠用了,別吃飯啦,馬上出發吧!”中方看到下裏先生立即答應而吃了一驚。我們想看的、想轉的地方太多了,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覺得可惜。但是,不管怎麽樣,還是吃了午飯,然後下午分頭進行採訪。
731部隊進駐平房區時,這塊土地上原先居住的人們突然被沒收了祖先傳下來的土地,被迫背井離鄉。我們很想知道:這些人到哪裏去了呢?現在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通過對原部隊人員的採訪,腦海裏早已熟悉了一屯(頭屯)、三屯、五屯、義發源等地名。直接訪問這些同731部隊有著密切關係的村莊,也是這次採訪活動的目的之一。
目前平房區人口為!42523人(1983年),其中農業人口23361人,城市人口119062人(數字均引自當地資料),總麵積為130平方公裏。東部為機場跑道,西部為何家溝,北部為東輕磚瓦廠和靶場,南部為江南中環路,東南部為平房屯和偉建機械廠及地界。
731部隊坐落在平房的東北部,其占地麵積內包括了21個村莊:即義發源、正黃旗五屯、正黃旗四屯、新五屯、瓦盆窯、大南溝、小南溝、正黃旗頭屯、二屯、三屯、黃家窩堡、韓四家子、大喬家、三家子、張家店、平房屯、韓家店、腰二家溝、後二道溝、東二道溝和山咀,其占地共約80平方公裏。
我們分乘兩輛汽車出發,駛向平房郊外。不一會兒便出了市區。過了五層樓的住宅區,便上了一塊小小的高地。在這裏,一片大平原盡收眼底。
前麵丘陵的斜坡上可以看到燒暖氣的煙囪林立的住宅群。韓曉先生說,那裏就是三屯。
中國東北的地名,多數是根據滿族的軍事組織——“八旗製”命名的,如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