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五人。我們穿透四人。我們穿透三人。”拿著記錄用紙的隊員不斷地把“三八式步槍在xx米近距離射擊時對棉衣、普通軍服和裸體的穿透性能”記錄下來。這種實驗曾經進行過多次。他們把“馬魯太”當作串刺用的實驗材料。
細菌戰影片
731部隊一麵進行以“馬魯太”為對象的殘酷的“實驗”;另一方麵也在實地進行細菌戰。這一點也是人所共知的。
關於進行細菌戰的“證據”,軍醫中佐西在哈巴羅夫斯克遠東軍事審判的公審法庭上做出的證詞供認了當時的概況。被告人西原來是731部隊的教育部長,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7月至8月期間被調往孫吳支部(673部隊),負責指揮這個支部。
證詞是很長的,現僅從“公審文件”中引用西有關細菌戰證詞的部分。
問:你講一下你所知道的有關731部隊使用細菌戰武器的情況。
答:我聽說1940年對中國使用過細菌武器。1940年8、9月間,我在北京的防疫給水部總部工作,在那裏曾聽說在中國中部的寧波市附近使用過細菌。
問:你是從什麽人那裏怎樣聽到的情況?
答:我在北京防疫給水部總部時,南京防疫給水部送來了總部的一份文件。從這份文件上我了解到在寧波市附近使用了細菌。後來北京防疫給水部吉村中佐告訴我對中國使用的鼠疫菌是從石井部隊領來的。(下略)
問:關於中國派遣隊,你談一下你在731部隊所見到的情況。
答:我看過一部有關731部隊派遣隊1940年前往中國中部進行活動的記錄影片,影片中開始出現的場麵是把裝有經過鼠疫感染的跳蚤的特殊容器放入飛機機身內;第二個場麵是把撒布器安裝在飛機的翼下麵,並進行了有關特殊容器裏裝有鼠疫跳蚤的說明。爾後有四五個人乘上了飛機,究競是誰乘飛機,我不知道。據解說詞說,飛機起飛後,飛往敵區。在相繼出現了飛機、中國軍隊正在行進、中國農村等場麵之後,飛機翼下冒出白煙。從解說詞中知道這種白煙就是對敵方撒布的鼠疫跳蚤。
西中佐繼續就自己所見到的實施細菌戰的記錄影片做證詞。
……飛機返迴機場,銀幕出現了“作戰結束”的字樣。飛機著陸後,人們擁向飛機,這些人是消毒工作人員。電影中還出現了對飛機進行消毒的情景。消毒以後,才出現人。首先從飛機裏出來的是石井中將,接著是碇少佐,
其他人都是我不認得的人。影片上出現了“結束”兩個字,介紹了中國報紙的報導以及日語譯文。解說詞中說,寧波附近地區突然以兇猛的勢頭開始流行鼠疫。最後出現的場麵是,中國衛生兵穿著白色的作業服正在鼠疫流行地區進行消毒。我是從這部電影中清楚地了解到在寧波附近地區使用了細菌武器。
問:關於使用細菌武器的情況,你還知道些什麽?
答:我知道在發生黑河事件時,石井部隊使用了細菌武器。1944年7月,我從孫吳支部調任駐平房車站的731部隊的教育長。我的前任是園田中佐,我同他進行了工作交接。當天,園田中佐返迴了日本,我打開他的文件箱時,發現有一份記有發生諾門坎事件,即黑河事件時使用過細菌武器的文件。
那裏麵有當時拍攝的攝影底片,參加這次作戰的敢死隊名單和碇少佐的命令等,敢死隊是由兩名軍官和士兵等約20人組成的。我記得名單下麵有用鮮血簽的字。
西的證詞雖然還在進行,但是他說看過1940年在“中國中部寧波附近”進行細菌戰的記錄影片一事,是令人注目的。
實際上,看過731部隊在寧波地區進行細菌戰的記錄影片的人,並不僅僅是西軍醫中佐等731部隊人員和關東軍有關人員。
當時有一名作為大本營記者團成員派往新京(長春)關東軍司令部的隨軍記者,叫m,他在軍司令部裏也看到過同樣的記錄影片,此人是在731部隊周圍採訪過的一個人。
暫且讓我們聽一下m談的堪稱“731外史”的親身體驗吧!
“非道惡土”滿洲國
i942年7月25日,滿洲國(今中國東北地區)政府和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大將要求大本營陸軍報導部向滿洲國派遣大本營記者團。
當時,新京(長春)正在舉行慶祝滿洲國建國10周年的活動,十分熱鬧。
梅津大將是關東軍總司令,同時也兼任駐滿特命全權大使。
“建國10周年時,希望大本營記者團詳細地參觀滿洲帝國發展的現狀,並通過他們的眼睛轉達給本國。”
這就是要求派遣記者團的名義。這一計劃的獻策者是當時關東軍報導班班長長穀川宇一少佐,當時關東軍副參謀長秦少將將其作為好建議而採納並付諸實施。
根據關東軍的要求,大本營陸軍報導部指定了派記者的各家報社:《朝日》、《東日》(今《每日》)、《讀賣》、《都》(今《東京》)、《福日》、《同盟通信》、《大陸新報》(漢城)、《滿洲日日》、《滿洲新聞》、《康德新聞》10家報社。
“關東軍著急起來了……”,在被指定派出記者的m報社裏,有人這樣說道,“對,這是由於目前大本營和參謀總部正在注視著南方戰線的緣故。雖然承認關東軍的存在,但是當前軍事戰略的重點卻並不在滿洲。”
對此,關東軍的頭目是不高興的,所以必須利用慶祝滿洲國建國10周年的機會,讓日本國民知道北方作戰的重要基地——滿洲以及統治滿洲的關東軍的存在……要求派記者團來的用意就在這裏。
“不,說是讓日本國民知道,那也是一種藉口。實際上是梅津大將等關東軍將官們憤懣的一種表現:‘大本營啊!你們應該多關心關東軍!’所以邀請各家報紙記者採訪,讓他們寫出更多的報導來。”
“雖說如此,以所謂滿洲國國賓待遇來接待,也算是關東軍慷慨解囊了……說每個記者發給1500日元的旅差費呢!”
當時,在m新聞社東京分社裏,有一個精通俄語的高個子長臉的記者。他就是在本節中出現的m。當時29歲的m,被選為m新聞社派往滿洲的大本營記者團成員之一。
m等派遣記者團的日程,計劃為三周,預定參觀奉天(瀋陽)、新京(長春)、撫順、鞍山、吉林、哈爾濱、黑河、大連、旅順等各主要城市的經濟、文化、軍事等情況。關東軍破格地發給每名記者1500日元的旅差費。1500日元,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數額,在農村足夠蓋一棟連地皮一起買下的房子。
“我不是軍事記者,但為什麽特地讓我代表m新聞社前往那裏呢……”,m說,“當時,我正在研究蘇聯的軍事、經濟、文化情況,引起了參謀總部的注意……我正在調查研究以開發西伯利亞縱深地區森林和地下資源為目的,而正在建設中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通稱貝穆鐵路,貝加爾——阿穆爾線的簡稱)……還任東條內閣的諮詢機構——‘國策研究會’的臨時講師……由於這種關係,我才成了派往滿洲記者團的成員之一。”1942年7月29日夜,記者團由東京啟程。記者團出發前,陸軍報導部長穀萩那華雄大佐笑著對m記者說道:^
</br>
細菌戰影片
731部隊一麵進行以“馬魯太”為對象的殘酷的“實驗”;另一方麵也在實地進行細菌戰。這一點也是人所共知的。
關於進行細菌戰的“證據”,軍醫中佐西在哈巴羅夫斯克遠東軍事審判的公審法庭上做出的證詞供認了當時的概況。被告人西原來是731部隊的教育部長,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7月至8月期間被調往孫吳支部(673部隊),負責指揮這個支部。
證詞是很長的,現僅從“公審文件”中引用西有關細菌戰證詞的部分。
問:你講一下你所知道的有關731部隊使用細菌戰武器的情況。
答:我聽說1940年對中國使用過細菌武器。1940年8、9月間,我在北京的防疫給水部總部工作,在那裏曾聽說在中國中部的寧波市附近使用過細菌。
問:你是從什麽人那裏怎樣聽到的情況?
答:我在北京防疫給水部總部時,南京防疫給水部送來了總部的一份文件。從這份文件上我了解到在寧波市附近使用了細菌。後來北京防疫給水部吉村中佐告訴我對中國使用的鼠疫菌是從石井部隊領來的。(下略)
問:關於中國派遣隊,你談一下你在731部隊所見到的情況。
答:我看過一部有關731部隊派遣隊1940年前往中國中部進行活動的記錄影片,影片中開始出現的場麵是把裝有經過鼠疫感染的跳蚤的特殊容器放入飛機機身內;第二個場麵是把撒布器安裝在飛機的翼下麵,並進行了有關特殊容器裏裝有鼠疫跳蚤的說明。爾後有四五個人乘上了飛機,究競是誰乘飛機,我不知道。據解說詞說,飛機起飛後,飛往敵區。在相繼出現了飛機、中國軍隊正在行進、中國農村等場麵之後,飛機翼下冒出白煙。從解說詞中知道這種白煙就是對敵方撒布的鼠疫跳蚤。
西中佐繼續就自己所見到的實施細菌戰的記錄影片做證詞。
……飛機返迴機場,銀幕出現了“作戰結束”的字樣。飛機著陸後,人們擁向飛機,這些人是消毒工作人員。電影中還出現了對飛機進行消毒的情景。消毒以後,才出現人。首先從飛機裏出來的是石井中將,接著是碇少佐,
其他人都是我不認得的人。影片上出現了“結束”兩個字,介紹了中國報紙的報導以及日語譯文。解說詞中說,寧波附近地區突然以兇猛的勢頭開始流行鼠疫。最後出現的場麵是,中國衛生兵穿著白色的作業服正在鼠疫流行地區進行消毒。我是從這部電影中清楚地了解到在寧波附近地區使用了細菌武器。
問:關於使用細菌武器的情況,你還知道些什麽?
答:我知道在發生黑河事件時,石井部隊使用了細菌武器。1944年7月,我從孫吳支部調任駐平房車站的731部隊的教育長。我的前任是園田中佐,我同他進行了工作交接。當天,園田中佐返迴了日本,我打開他的文件箱時,發現有一份記有發生諾門坎事件,即黑河事件時使用過細菌武器的文件。
那裏麵有當時拍攝的攝影底片,參加這次作戰的敢死隊名單和碇少佐的命令等,敢死隊是由兩名軍官和士兵等約20人組成的。我記得名單下麵有用鮮血簽的字。
西的證詞雖然還在進行,但是他說看過1940年在“中國中部寧波附近”進行細菌戰的記錄影片一事,是令人注目的。
實際上,看過731部隊在寧波地區進行細菌戰的記錄影片的人,並不僅僅是西軍醫中佐等731部隊人員和關東軍有關人員。
當時有一名作為大本營記者團成員派往新京(長春)關東軍司令部的隨軍記者,叫m,他在軍司令部裏也看到過同樣的記錄影片,此人是在731部隊周圍採訪過的一個人。
暫且讓我們聽一下m談的堪稱“731外史”的親身體驗吧!
“非道惡土”滿洲國
i942年7月25日,滿洲國(今中國東北地區)政府和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大將要求大本營陸軍報導部向滿洲國派遣大本營記者團。
當時,新京(長春)正在舉行慶祝滿洲國建國10周年的活動,十分熱鬧。
梅津大將是關東軍總司令,同時也兼任駐滿特命全權大使。
“建國10周年時,希望大本營記者團詳細地參觀滿洲帝國發展的現狀,並通過他們的眼睛轉達給本國。”
這就是要求派遣記者團的名義。這一計劃的獻策者是當時關東軍報導班班長長穀川宇一少佐,當時關東軍副參謀長秦少將將其作為好建議而採納並付諸實施。
根據關東軍的要求,大本營陸軍報導部指定了派記者的各家報社:《朝日》、《東日》(今《每日》)、《讀賣》、《都》(今《東京》)、《福日》、《同盟通信》、《大陸新報》(漢城)、《滿洲日日》、《滿洲新聞》、《康德新聞》10家報社。
“關東軍著急起來了……”,在被指定派出記者的m報社裏,有人這樣說道,“對,這是由於目前大本營和參謀總部正在注視著南方戰線的緣故。雖然承認關東軍的存在,但是當前軍事戰略的重點卻並不在滿洲。”
對此,關東軍的頭目是不高興的,所以必須利用慶祝滿洲國建國10周年的機會,讓日本國民知道北方作戰的重要基地——滿洲以及統治滿洲的關東軍的存在……要求派記者團來的用意就在這裏。
“不,說是讓日本國民知道,那也是一種藉口。實際上是梅津大將等關東軍將官們憤懣的一種表現:‘大本營啊!你們應該多關心關東軍!’所以邀請各家報紙記者採訪,讓他們寫出更多的報導來。”
“雖說如此,以所謂滿洲國國賓待遇來接待,也算是關東軍慷慨解囊了……說每個記者發給1500日元的旅差費呢!”
當時,在m新聞社東京分社裏,有一個精通俄語的高個子長臉的記者。他就是在本節中出現的m。當時29歲的m,被選為m新聞社派往滿洲的大本營記者團成員之一。
m等派遣記者團的日程,計劃為三周,預定參觀奉天(瀋陽)、新京(長春)、撫順、鞍山、吉林、哈爾濱、黑河、大連、旅順等各主要城市的經濟、文化、軍事等情況。關東軍破格地發給每名記者1500日元的旅差費。1500日元,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數額,在農村足夠蓋一棟連地皮一起買下的房子。
“我不是軍事記者,但為什麽特地讓我代表m新聞社前往那裏呢……”,m說,“當時,我正在研究蘇聯的軍事、經濟、文化情況,引起了參謀總部的注意……我正在調查研究以開發西伯利亞縱深地區森林和地下資源為目的,而正在建設中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通稱貝穆鐵路,貝加爾——阿穆爾線的簡稱)……還任東條內閣的諮詢機構——‘國策研究會’的臨時講師……由於這種關係,我才成了派往滿洲記者團的成員之一。”1942年7月29日夜,記者團由東京啟程。記者團出發前,陸軍報導部長穀萩那華雄大佐笑著對m記者說道:^
</br>